“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21年高三语文二模解析版汇编之诗歌鉴赏(学生版)

21年高三语文二模解析版汇编之诗歌鉴赏(学生版)
B. “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
C. “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
D. 全词借景生情,含蓄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14. 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 一项是( )。
A. 叠B. 隐C. 画D. 藏
15. 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妙。
(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陈]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①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②与城闉③。
【注】①鼓声:古代开船时,打鼓为号。②江汉:指今湖北省一带。③城闉:城门,此指作者所在之城。
13. 对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3. 从格式看,这首词的词牌是( )。
A. 苏幕遮B. 水龙吟C. 雨霖铃D. 锦堂春
14. 对上片景物描写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刻画庭院中光影变化,体物入微。
B. 以工笔细腻描绘烟霭,色彩鲜明。
C. 虚写蝴蝶绕阶寻花,衬托春色之美。
D. 实写残红风中飘舞,笔调婉约动人。
15. 画线部分运用典故深化了情感,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赏析。
14. 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 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
C. 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D. 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
15. 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几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
(三)(8分)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古诗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古诗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古诗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浑。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前言】《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开头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悲凉的意绪,传达出旅途的况味;中间四句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最后两句含蓄地表白了自己的意趣。

【注释】⑴阙:指唐都城长安。

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

⑵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⑶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⑷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⑸过:一作“落”。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⑹山:一作“关”。

迥:远。

⑺海:一作“塞”。

⑻帝乡:京都,指长安。

⑼梦:向往。

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翻译】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

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

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

“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

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

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

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

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上海各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卷【诗歌鉴赏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上海各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卷【诗歌鉴赏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上海各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卷【诗歌鉴赏题】汇集2021年金山二模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②太华:陕西的华山。

③中条:山西的中条山,和华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C )。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律诗集粹》D.《诗余选集》13.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

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

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语言明快活泼。

14.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时,发现本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内容为:“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

”(“劳歌”指忧伤离别之歌。

)不同版本的差别让小明产生了困惑,他感到两诗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的不同。

请你为小明解惑。

(4分)答案示例:小明同学好,我认为《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结尾两句写了诗人明日将抵达长安,却向往渔人樵夫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留恋。

(2分)《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的结尾两句写了诗人与友人唱劳歌分别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歌声中,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2分)因此,诗歌的两个不同版本让你从结尾的两句读出它们表达的感情是明显不同的。

评分说明:感情理解正确各2分,表达最好符合情境的要求。

2021年闵行二模水调歌头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阙题》唐诗鉴赏

《阙题》唐诗鉴赏

《阙题》唐诗鉴赏《阙题》唐诗鉴赏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当中,信任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那么怎么去鉴赏一首古诗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阙题》唐诗鉴赏,欢迎阅读!《阙题》唐诗鉴赏 1刘昚虚——《阙题》【年月】:唐【】:刘昚虚——《阙题》【内容】: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刘昚虚,字挺卿,世谓江东人。

天宝时,官夏县令。

生性淡泊,深于经术,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

存诗十五首,多五言。

【赏析】这首题目原缺的五律,在人们的面前呈现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山水画卷,落英缤纷,青溪潺潺,花香馥郁,杨柳堆烟,无人却有无限生气,无题偏给人以无穷美感。

《阙题》唐诗鉴赏 2《阙题》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阙题》译文曲折的山路延长到白云尽处,春光宛如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曲折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阙题》解释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由于。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阙题》鉴赏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爽自然,动听流畅,按空间挨次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头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中吕·山坡羊》小令用深刻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生活处境极为险恶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痛苦处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中吕·山坡羊元代:陈草庵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

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

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身无所干,心无所患,一生不到风波岸。

禄休干,贵休攀,功名纵得皆虚幻,浮世落花空过眼。

官,也梦间;私,也梦间。

林泉高攀,虀盐贫过,官囚身虑皆参破。

富如何?贵如何?闲中自有闲中乐,天地一壶宽又阔!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青霄有路,黄金无数,劝君万事从宽恕。

富之余,贵也余,望将后代儿孙护,富贵不依公道取。

儿,也受苦;孙,也受苦。

繁华般弄,豪杰陪奉,一杯未尽笙歌送。

恰成功,早无踪,似昨宵一枕南柯梦,人世枉将花月宠。

春,也是空;秋,也是空。

有钱有物,无忧无虑,赏心乐事休辜负。

百年虚,七旬疏,饶君更比石崇富,合眼一朝天数足。

金,也换主;银,也换主。

风波实怕,唇舌休挂,鹤长凫短天生下。

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

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阴随阴报,阳随阳报,不以其道成家道。

枉劬劳,不坚牢,钱财人口皆凶兆,一旦祸生福怎消?人,也散了;财,也散了。

须教人倦,须教人怨,临危不与人方便。

吃腥膻,着新鲜,一朝报应天公变,行止不依他在先。

饥,也怨天;寒,也怨天。

休争闲气,休生不义,终身孝悌心休退。

去他疑,俺人非,得官休倚官之势,家富莫骄贫莫耻。

天,也顺你;人,也顺你。

官资新受,功名将就,折腰为在儿曹彀。

赋归休,便抽头,黄花恰正开时候,篱下自教巾漉酒。

功,也罢手;名,也罢手。

三闾当日,一身辞世,此心倒大无萦系。

氵屈其泥,啜其醨,何须自苦风波际,泉下子房和范蠡。

清,也笑你;醒,也笑你。

争奈聪慧,争夸手艺,乾坤一浑清浊气。

察其实,不能知,时间难辨鱼龙辈,只到禹门三月里。

唐代-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部,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

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作。

原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代-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翻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

注释:
阙:指唐都城长安。

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过:一作“落”。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山:一作“关”。

迥:远。

海:一作“塞”。

帝乡:京都,指长安。

梦:向往。

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汛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山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汛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汛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汛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汛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赏析: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

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出自唐代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原文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创作背景: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部,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

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作。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