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一生剖析讲解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推荐-袁世凯一生经历中国近代史纲要 精品

随后袁世凯便开始任意捕杀革命党人
和无辜群众,实际上,全国上下只是形 式上的共和,所有政权都掌握在袁世凯 一人手中。
因此,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组
立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中取得了很 高的声望,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 此组织推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封建军阀头领袁世凯哪里能够 容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存在, 他先是暗杀宋教仁,又以武力镇 压逮捕残杀国民党人。
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许多县城 宣布独立,各省政权更迭。
中国革命党在日本成立
南京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宣 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 为代表做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3个月后便夭折。
中国革命党的创始人
袁世凯和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以 武力压迫革命党,并宣称若采用共和 政体,至死都不承认此政体。
▪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攻击孙中 山的某些观点。
▪ 国内反动势力给他助威,大造大总统 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他上台掌 权。
孙中山因此不得不表态, 只要他能够让清帝退位、拥护 共和,就把临时大总统之位让 给他。。。。。
竟然是袁世凯 早已备下的25万两 白银,这无疑对于 大难之中慈禧来说 是雪中送炭,此后 他还陆续送来大量 金钱和财物,这番 好意感动了落难的 慈禧…..
还为慈禧花去一万两的白银订购了奔驰轿 车,在慈禧回宫之际送去了一对会说“老 佛爷吉祥”“老佛爷平安”的鹦鹉……
政治能力、玩弄权术的能力、拍 马屁的能力一样都不缺,所以袁世 凯才一路飞黄腾达…….
历史论文 zfx

闻史有感论袁世凯——乱世枭雄与立宪先驱做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袁世凯一生的功过一直饱受世人的争论,本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结合个人观点,评述袁世凯一生。
一、清末政局中的中流砥柱满清入关以来,满人与汉人的关系向来不和,不和关系在清朝盛期由于民生良好和满人的汉化而有所好转,但满清政府把控权利的手却几乎从未对汉人敞开,而在清末的乱世中,由于满人普遍腐败无能,满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有能力的汉人做高官,袁世凯正式在这个机会中脱颖而出。
袁世凯于出师朝鲜的任务中崭露头角,后在甲午战争落败后奉命于小站练兵,其实他本身对于清政府是拥护忠诚的。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淮军、湘军的旧制。
在军事装备上,袁世凯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大胆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
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
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具有变革的思想和极高的军事造诣。
而由他训练的这一队代表当时中国最高战力的部队,也成了后来他纵横于清末政局中的最大资本。
戊戌变法应该是人们对于袁世凯争议较大的一个事件,普遍认为戊戌变法是由于袁世凯的高密而失败的,实际不然。
就历史事实来看,袁世凯本身对于变法是支持的,但是他看清了当时变法的力度与变法者所持有的能力不成正比,变法本身不可能成功。
谭嗣同策动袁世凯刺杀慈溪更是妄自菲薄、不清形势。
袁世凯的上奏看似出卖变法人士,实是对于变法人鲁莽之举的自保行为。
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的举措,不可谓仁义,但确实体现了袁世凯审视时局的能力,其实在这个时段,袁世凯已有变革立宪之心,他上奏自保可谓是当时保存自己实力静候时机的最佳方案。
义和团运动是袁世凯于满清末期经历的第二个大事件,义和团名义上是民间的暴力排教排外运动,实质是在慈禧太后默许下,报复洋人排斥光绪帝一党的运动。
在义和团运动中,由于洋人的举荐袁世凯在清政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论是是非功过,都是历史评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进行浅谈。
一、袁世凯的功1.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袁世凯领导北洋政府,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等于丧失了这些地区的主权。
此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此时,袁世凯接掌北洋政府,他领导北洋政府拒绝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割让,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际上中国民族利益的维护。
2. 推进近代化改革袁世凯在担任北洋政府领导人的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倡导发展军事、工业、交通、教育,推动近代化改革。
他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矿业学校、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努力推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积极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并在交通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一些现代化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统一中国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其掌握的领土中,推行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措施。
他通过对南方割据军阀进行武装镇压和政治平衡,终于在1915年将中国的领土统一。
这个时期,袁世凯推动了新式的警察制度和民间组织,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可谓是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做了不少功课。
1. 手段残酷袁世凯在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手段残酷,平民百姓常常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有时大规模的刑杀无辜,因此他经常被人指责为“权谋”、“专制”、“虐民”等负面词汇。
2. 失去人民的信任袁世凯在统治期间,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而袁世凯追求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的行为也逐渐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他利用其得势之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影响长远。
另外,他曾经发动过“五四”运动,压制了民众的意愿,导致了民意革命的失败。
3. 支持列强的利益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始终是列强的一个“忠实朋友”,他在政治立场、经济思路上对列强支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利益损害很大。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清朝北洋政府总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执政风波不断,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和争议。
本文将为您讲述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生于185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一个贫苦农家。
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年轻时,他曾赴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军事理论,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历任北洋水师提督、北洋陆军统领等职,成为清朝末代名将。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逝世,光绪皇帝被软禁,清朝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袁世凯以北洋军阀的身份崭露头角,成为清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朝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军务总长,负责清理京师秩序。
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军纪,提升军队战斗力,为日后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太后逝世多年的皇帝溥仪即位,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总统。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振兴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现代化建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袁世凯的执政并不顺利,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挑战和阻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曾多次担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等职,试图稳定国家局势,实现国家统一。
然而,他的执政方式和政策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反对,政局动荡不安。
1916年,袁世凯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政治言论和事迹。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评价,但无疑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政治抱负的伟大人物,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他的一生经历承载着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
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观感

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观感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有他率领的北洋集团实力强大,南方革命军攻打不利,不得不与之密谋约定,只要推翻清帝就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豪强。
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就任首任大总统。
但于1916年悍然复辟,称洪宪皇帝,激起全国人民的讨伐之声,南方革命军人在原云南都督蔡锷的领导下,组成护国军北上讨袁,导致北洋严重分裂,从而失败病亡。
袁世凯观其一生,有辉煌,有失落,有阴谋,有阳谋。
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历经钻营,背叛,以退为进,直到最后复辟身死其实要客观的评论。
从庆军开始,其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上司的肯定升迁,不光因为其家世甚好,与其钻营迎合之术分不开的。
在翁同稣和李鸿章政治斗争中,先于维新党支持交好,得到光绪帝的赏识,并授予在天津新军的起家之本,从而造就了近代最大的军阀集团!在其今后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枪口一转将维新党,甚至皇帝拉下马,因此有得到了慈禧太后,李鸿章,荣禄的后党的赏识,并因为其迎合之术成为李鸿章的接班人,得到当时最为庞大和先进的集团------北洋集团掌舵人!最后又利用北洋的各种国际关系和军事实力,逼迫辛亥革命的革命军与其密约将清政府彻底推向灭亡,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解读袁世凯

另眼评价袁世凯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乱的历史。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的确,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当中,涌现了众多的伟人。
例如:毛泽东、孙中山等革命领袖,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文学斗士,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等革命将领。
这些人物无疑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
然而无独有偶,伴随着伟人的出现往往有充当历史罪人的小丑出现,如慈禧太后、袁世凯、汪精卫等。
他们阻碍着历史的进程,就像棋手决定着棋局一样,这些历史人物左右着中国的历史。
然而,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把他们用“伟人”和“罪人”划为两类,而应当以谨慎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加以辩证的研究和评价。
就拿袁世凯来说,尽管他在人们的心中早已被定位为反动政客和暴君的形象,但他在政治层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
纵观历史可知,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
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
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
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方面,直隶也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首次地方选举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选举。
这是他努力推行的地方自治运动的成果之一。
义和团事件后,规定中国不准在天津地区驻军,精明的袁世凯训练三千警察进驻这个地区,维护了主权和地方治安。
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会治安,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在经济领域,发展工商企业也用力很勤,成绩显著。
有的项目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人今天仍热情传颂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功绩,但往往不了解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用中国人和中国资金修建等等主要是袁世凯的功劳。
除此之外,在政治领域还有一些也是应该肯定的。
例如,袁世凯在执政的第一年就制定了《国会组织法》,接着又依法进行选举,并在1913年初召开了国会。
其次,1913年1月9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表明他有意建立现代国家机关。
再次,他推行军民分治,一再下令军警不得干预政治,也是正确的决定。
袁世凯功过轮

袁世凯功过轮纵观袁世凯的一生,他也算是一代枭雄,一生跌宕起伏、多姿多彩,最后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现在,在国人的眼中,袁世凯是“复辟帝制”的代名词,是一个绝对专制、保守、僵化的帝制余孽,而我认为袁世凯只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
在李鸿章死后,袁世凯便成为中国渐进改革的领军人物,他支持地方自治和君主立宪,被清廷任命为第一任内阁总理之后,他不仅得到国内的改革派诸多头面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人的支持,而且得到西方列强的普遍支持。
从1904年初到1905年7月清廷派遣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全国8位总督之奏请立宪者就有5位,袁世凯无疑是这些力主君主立宪的朝廷重臣的领袖。
可以设想,如果清廷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并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之改革。
袁世凯的一生有三个重要时期,在朝鲜,参与新政和辛亥革命。
1882年,他随淮军吴长庆督兵走朝鲜,在朝鲜担任清政府驻朝鲜通商大臣,为以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于1895年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任练兵督办。
“小站练兵”是后来袁世凯进行政治投机的起家本钱。
他在此期间拉拢和培植了一些亲信,后来成为袁世凯手足的一些军阀,如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徐世昌,当时都是袁世凯的部下。
回京后参与戊戌变法,被光绪帝提升为候补侍郎,后又暗中向荣禄告密,促使戊戌变法失败。
在此期间他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和慈禧的宠信,继李鸿章之后担任北洋大臣,组练北洋新军。
同时,袁世凯也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
袁世凯从1903年起在中国搞军事现代化,在华北组建了6个师的新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创办的各式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除了小学、中学、大还包括专科、技术、师范、医学、政治、军事等多种学堂。
辛亥革命过后,孙中山通过伍廷芳向袁世凯保证:“如果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立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凯在取得南京临时政府让与政权的确实保证后,又加紧迫使清帝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什么 让他平步青云
???
16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无 计可施,只好乔拌成普通百姓仓皇逃窜 ,从北京德胜门一路如丧家犬逃到山西 太原落脚,然而等待她的令人吃惊!
17
竟然是袁世凯 早已备下的25万两 白银,这无疑对于 大难之中慈禧来说 是雪中送炭,此后 他还陆续送来大量 金钱和财物,这番 好意感动了落难的 慈禧…..
走进袁世凯
——破解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汉族,中国河南人,生 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中 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 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1
侯补侍郎
晚年复辟称帝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生 命 总揽晚清政权 历 程
推翻清廷
被推翻
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2
袁世凯是晚清帝国 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 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 物。他从一个无名小辈 ,到深得慈禧太后重视 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总揽晚清政权。在辛 亥革命,袁世凯推翻清 廷,成为中华民国首任 大总统,后来复辟称帝 最终被推翻。
临时大 总统
逼清帝退位
正式大 总统
复辟
22
“和平”逼退清朝皇帝
23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也 称广州起义。
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许多县城宣 布独立,各省政权更迭。
24
3
本是无名小辈,名不见经传,是什么原 因让满清朝廷委任他为总理大臣、南方革命 党人拥戴他为民国大总统?
他又如何在东方大国的屡次危机中,左 右逢源,步履轻快而平稳,成为了当前中国 最具实权的人物?
time to fall in love again
4
5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年轻的光绪皇帝发布了 上百道新政,但均遭到了慈禧等保守派的反 对。
3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掌握了 清廷军事大权,本应支持大清国, 平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了自己的 前途和利益,顺应革命,逼迫清帝 退位。
34
辛亥革命后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 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于3月在北京 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 政府随后迁往北京。
44
45
THE END !!! THANK YOU !!!
46
隆裕太后
9
然而,袁世凯却把维新派对他的信 任当成了自己背叛的成本……
10
他仔细权衡后觉得光绪帝和维 新派的力量远远不是慈禧太后和荣 禄等顽固派的对手……于是下决心 出卖维新派…
11
袁世凯在关键时刻为慈禧立 了大功,深得慈禧赏识…..
12
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
13
对慈禧的感情、财物投资
14
李鸿章于1901年去世,随后袁世 凯顺理成章地接任了这两把交椅。这 可以说是晚清政治中握有最重要权利 的两个位置,于是袁世凯成为了晚清 政治中握有实权的重臣。
41
1915年12月25日 蔡锷护国
42
狼狈的结局 袁世凯卖国称帝的罪行,激起 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各地纷纷独 立,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了分化 ,又不得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 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43
悲惨地死去
袁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 经历了83天。最后,袁在内外夹 攻的情况下,感到焦头烂额,头 晕目眩,从此一病不起。1916年 6月6日,袁在万人唾骂声中狼狈 地因尿毒症死去,享年57岁。
▪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攻击孙中 山的某些观点。
▪ 国内反动势力给他助威,大造大总统 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他上 台掌权。
28
孙中山因此不得不表态, 只要他能够让清帝退位、拥护 共和,就把临时大总统之位让 给他。。。。。
29
逼清帝退位
那么他是如何逼退清帝的呢
30
惊人的效率 大清几百年的江山 两个月内 逼下皇位
31
范冰冰饰演的隆裕太后
32
隆裕太后于光绪 十四被慈禧太后 钦点成婚,次年 立为皇后,她姿 色并不出众,且 性格柔懦,后宫 里光绪对她极其 冷淡,外朝上也 并没有太多威信 ,政治才能远不 及她的姑姑慈禧 太后。
光绪、禧相继两天死去…. 剩下了幼小的溥仪和30出头的隆裕太后 所以实权落到了宰相袁世凯手中
6
光绪被慈禧幽禁后,光绪帝颁密诏给维新派 ,梁启超、谭嗣同等读到密诏后,痛哭失声 ,决定兵变,攻围颐和园,迫使慈禧交权。
光绪被幽禁的地方
7
初三深夜,谭嗣同 只身前往袁世凯的 寓所法华寺,托以 出兵相救的重任, 想要说服袁举兵杀 荣禄,包围颐和园 ,对慈禧太后则或 囚或杀。
8
此前由于袁世凯对戊戌变法的关心,经由康 有为等维新人士举荐,光绪帝破格提升袁世凯为 候补侍郎专门操办各种练兵事务,这对于当时的 袁世凯来说是个不小的提拔因此,才把如此重任 交付于他。
25
中国革命党在日本成立
南京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宣 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 为代表做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3个月后便夭折。
26
27
中国革命党的创始人
袁世凯和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以 武力压迫革命党,并宣称若采用共和 政体,至死都不承认此政体。
18
还为慈禧花去一万两的白银订购了奔驰轿 车,在慈禧回宫之际送去了一对会说“老 佛爷吉祥”“老佛爷平安”的鹦鹉……
19
政治能力、玩弄权术的能力、拍 马屁的能力一样都不缺,所以袁世 凯才一路飞黄腾达…….
20
一年后,袁世凯公车上任……
21
武昌起义
进一步逼
迫革命党 人
国民党成 立
武力镇压革命
派,大造选他 为总统的身世
35
36
83天的皇帝梦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 承认帝制,并改国号为“中华 帝国”。 1915年12月23日,袁世凯身着 衮冕在天坛祭天,并拟定于 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后来又支持溥仪上位,仅仅12 天后计划破产
37
38
39
洪宪
40
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 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 国战争,讨伐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