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体制
印度政治制度

10
1946年12月新德里第一次制宪议会
“内阁使团方案”至此失败
1947年1月 第二次制宪议会 通过 尼赫鲁《目标决议》 1947年4月 第三次制宪议会 1947年6月 蒙巴顿宣布印巴分置方案 1947年2月 第四次制宪议会 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49年11月 最终草案文本在制宪会议通过,宪法制定程序完成
11
宪法的内容
一、宪法参考的内容 《印度政府组织法》《北美法案》《澳大利亚宪法》 二、概况 印度宪法是世界上最长、内容最为庞杂的宪法之一 目前宪法全文由序言、正文和附件组成。正文有二十 个部分。
12
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将印度建设成为有主权的、社会主 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世俗的民主共和国,确保全体 印度公民享有充分的公正、自由和平等,维护个人、尊严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关键词:主权、社会主义、民主和世俗
人口数量 1,210,277,422(2013年) 人口密度 372.8人/平方公里(2013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 主要宗教 Part.1独立前 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 国土面积 3,201,44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 Part.2 宪法 GDP总计 18558.69亿美元(2013年) Part.3 立法制度 人均GDP 1,510美元(2013年) 国 花 Part.4 司法制度 荷花 人类发展指数 0.519 最大城市 加尔各答度
愚昧无知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司法制度始于18世纪70年代 注意: A、英国在印度法律体系的完善过程 B、民事、刑事两类司法体系 C、1861年《高等法院组织法》将最高法院(按英国 法律审理英国臣民)和和高等民事法院合并,组建高 等法院,结束了双重法院制度
但,似乎也
13
Part.3 立法
印度的政治体制:联邦制度和多党竞选

印度的政治体制:联邦制度和多党竞选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其独特的政治体制备受关注。
在印度,联邦制度和多党竞选是两个主要的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决策过程。
联邦制度是指政权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分权的一种制度安排。
印度采用了这一体制,将政权分散到中央政府和各个邦政府之间。
印度共和国拥有28个邦以及7个联邦属地,每个邦都有自己的政府和行政机构。
这种分权的结构使得各个邦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同时,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的决策和规划,确保各个邦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然而,联邦制度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各个邦之间的政治利益差异和地区性的争议问题时有发生。
例如,有些邦对资源的分配和政府资金的使用感到不满,与中央政府产生摩擦。
此外,邦政府之间的竞争也可能导致政治斗争的加剧。
尽管如此,联邦制度在印度的政治体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各个邦的利益得到平衡,并促进了全国各部分的共同发展。
与联邦制度相辅相成的是印度的多党竞选制度。
印度是一个多党制国家,政党的竞争和多元化是这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有许多政党,其中印度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是两大主要政党。
这些政党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席位,并在印度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党竞选制度既有利于反映人民意愿,也增加了政策制定和决策的多样性。
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的选民群体和利益集团,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主张,为人民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此外,多党制度也促进了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监督,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的可能性。
然而,多党竞选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和竞争常常导致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决策的推迟。
政党之间的合作和协商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此外,多个政党的存在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和政策的不连续性。
但是,多党制度在印度的政治体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参与和代表,保障了政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印度的政治体制是一个联邦制度和多党竞选相结合的独特模式。
印度政治制度.ppt

无法永远绑住印度
A、英国在印度法律体系的完善过程
B、民事、刑事两类司法体系
C、1861年《高等法院组织法》将最高法院(按英国
法律审理英国臣民)和和高等民事法院合并,组建高
等法院,结束了双重法院制度
8
Part.2 宪法
9
一、宪法的制定
我们需要 宪法!!!!
1、印度宪法的起源:
英国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带来宪法 观念
2
简介 jianjie
Part.1独立前 Part.2 宪法
Part.3 立法制度
Part.4 司法制度
3
中文名称 印度共和国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India 简称 印度 首都 新德里 主要城市 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 国庆日 1947年(丁亥年)8月15日 国家代码 IND 官方语言 英语、印度语 货币 印度卢比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理曼莫汉·辛格
(四)议会委员会
议会
常务委员会:常设机构 重要的三个+另外十七个
特别委员会:临时机构
国民审计委员会 预算委员会 国有企业委员会 另外十七个
(五)议会的选举
• 两院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 只有人民院是直接选举,所以人民院的选举是最重要的
选举,一般所称的大选即指人民院的选举 • 人民院每届任期5年。 • 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在任命原任期满之前解散人民院 • 人民院解散后进行的选举称为中期选举。 • 人民院选举的法律依据:《1950年人民代表法》《1951
1,510美元(2013年)
国 荷花
花
Part.4
司法制度
人类发展指数
0.519
最大城市
加尔各答
政治体系知识:印度政治体系的演变与现状

政治体系知识:印度政治体系的演变与现状印度政治体系的演变与现状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曾经被殖民统治过。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政治体系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政治体制到政治文化的变迁,反映出了印度在政治上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印度政治体系的起源可追溯到1985年印度议会通过了宪法,建立了一种多党制体系。
现今,印度政治体系由四个不同的层面组成:联邦层面、邦层面、区域层面和地方层面。
在印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但实际政治权力由总理所持有。
总理是由议会中最大的政党领导人选举出来的。
然而,印度的政治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印度享有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度之一,但政治仍然呈现出混乱和腐败的特征。
印度特别是在近年来被视为民主的退步,反复出现丑闻和贪污丑闻,这些问题已经导致了政府内部的混乱和不满。
自1990年代以来,印度的政治形势逐渐转向经济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政治经济关系日益相互依存,印度成为国际经济秩序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角色。
政治形势及其被动地反映出印度社会中日益增长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
这促使人们对印度政治文化的理解发生变化。
印度的政治发展,也从初期的弱势政治开始转型发展,从社会主义政治基础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着印度的自由派化成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的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是互补的。
印度的经济现代化是支撑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基础。
但在时局动荡、政治腐败和种族等问题牵引下,印度一直在寻求稳定和现代化的政治方向。
当前,印度政治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并处理各种涉及特权、制度、人民、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争议。
尤其是女性问题、印度教的影响力以及宗教间的冲突,都是印度政治面对的阻碍。
总之,印度的政治体系日益成熟,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印度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和机会,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是如何参与国家进程的。
对于一个多元化、复杂和日益重要的大国,这对于印度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也是印度政治体系最大的挑战之一。
印度的政治体制与政治稳定

其政 治发展 波折 不断 . 印度 的现代 政 治体 制 则发 挥 了政 治稳 定 的功 能 , 持 了其 资本 主 义 经 济 、 而 保
政治制度的稳固性 , 这在动辄发生军事政变甚至流血冲突的发展 中国家中是不 多见的。总体而言,
印度 民主政 治 的发 展 和运作是 比较成 功 的
关键 词 : 治体制 ; 治稳 定 ; 政 政 议会 民主制 ; 治参与 政 中图分类号 :7 3 1 D (5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17 (0 70 — 0 5 0 17 — 92 20 )5 00 — 6 置. 决策 程序 和机 制 . 各个 权 力机 构 之间 的职 权划 分 和相 互 关系 以及 权力 运行 的形 式 和机 制等 。其核 心 内容是 政治 权力 的分 配 。
1 治体 制的含 义 . 政
关于政治体制 的含义 。中外学界有多种观点 。 如:政治体制是指 国家制定的国家政治机构行为方 “ 式的规范体系与国家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形式的规范 体系的总和。” 政治体制是政治机构的设置及权 限。”] 1 政治体制是政治共同体在特定环境下, 2 “ 以强
2印度政 治体 制 的确 立 .
印度 是一个 发 展 中大 国 . 独立 后 建立 了资 本 主
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 走上 了现代化 的发展道路 。6 0 年来 . 印度的经济 、 科技 、 文化等事业发展迅速 , 现代
化进程 平稳 有序 。在政 治方 面 , 印度特 有 的种姓 、 宗 教、 民族 问题 相 当尖 锐 , 种矛 盾 交织 错 杂 , 局 时 各 政 有动 荡 , 政治危 机数 次发 生 。在这 种情 况下 , 印度 独
收稿 日期 :0 7 0 — 6 20 — 5 0
印度的管理制度

印度的管理制度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国家,其管理制度受到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印度的管理制度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印度政治体制、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来探讨印度的管理制度。
一、印度政治体制1.1 政府结构印度的政治体制是议会制民主制度,政府由总统和总理领导。
总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负责外交事务和武装力量。
总理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内政和经济事务。
印度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两个层级,中央政府管理全国事务,邦政府管理地方事务。
1.2 行政管理印度的行政管理采取分权管理制度,各级政府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中央政府设有各部门和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而邦政府也设有相应的部门和机构来管理地方事务。
此外,印度还设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如行政服务委员会和公务员委员会来管理行政事务。
1.3 立法管理印度的立法管理采取两院制,即联邦议院和人民院。
联邦议院是议会上院,由各邦政府任命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监督中央政府工作。
人民院是议会下院,由全国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立法和行政议事。
1.4 司法管理印度的司法管理体系由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此外,印度还设有独立的检察机关和反腐机构来维护司法公正和廉政。
二、印度经济管理2.1 经济体制印度的经济体制是混合经济体制,既有私有经济又有公有经济。
印度政府实行发展经济的宏观管理,采取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策,鼓励私营部门和外资企业发展。
2.2 财政管理印度的财政管理实行中央与邦共享财政体制,中央政府负责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宏观调控,而邦政府负责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和基层建设。
此外,印度政府实行税收制度和预算制度,以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
2.3 金融管理印度的金融管理体系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组成,各级政府设有金融委员会来管理金融业务。
此外,印度政府还设有金融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来监督金融市场和保护投资者。
2.4 外贸管理印度的外贸管理实行进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和外资投资。
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哪些异同?

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哪些异同?在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大国的社会制度中,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存在着许多异同。
下面我们会逐一进行列举并作简要的解释。
一、家庭观念在印度,家庭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庭里的长者往往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
子女们在成年后也会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并遵从家长的决定。
这与中国的家庭观念也有共同之处,而中国家庭的父母亲自然也是家中的领袖。
二、政治体制印度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截然不同。
印度拥有议会制度、两院制和总统制度,而中国则是单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虽然两国均为联邦国家,但印度的地区自治程度要高于中国,有许多地方在政治上相对自主。
三、社会阶层在印度,由于宗教和种姓的存在,社会阶层的划分非常明显。
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最低的是贱民。
这种类别划分虽然不合道德规范,但在社会和政治上仍然存在。
在中国,虽然也有传统阶层的存在,但自20世纪初以来,阶层系统逐渐被废除,中国社会在政治上趋于平等。
四、宗教信仰印度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宗教传统,在印度人民中,最为信仰的是印度教和佛教,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比较普及。
相比之下,中国的主体信仰为道教、儒教和佛教,并有相应的文化传统。
虽然中国也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信仰,但相对于印度,信徒数量较少。
五、教育体制教育体制也是两国差异之一,印度的教育体系比较复杂,各个州都有自己的组织架构。
在中国,则宣传“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技能培训,更加注重教育质量。
总的来说,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两国都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并通过交流学习彼此,逐渐实现社会相互理解和发展。
印度是社会还是资本

印度是社会还是资本
印度的宪法有明文规定了印度是一个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
性的民主共和国;而且印度采用了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化成分非常大,有过国家计划委员会,还有五年经济计划;在之前和苏联走得比较亲近,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家。
印度的共产党在西孟加拉邦执政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了,印度还有免费医疗和教育;印度的两个大党派国大党和人民党,国大党被称为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派别,现在在执政的人民党也是有一个以社会主义命名的派别的。
印度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议会民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执政党主要是资产阶级政党,也有社会主义政党在部分邦执政。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首都新德里。
在印度,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总统及副总统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政治体制
政体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
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职位因去世、辞职或罢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宪法第65条规定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
当新总统被选出及就职后,副总统恢复原有职务。
总统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总统暂时代理总统职能直至总统返回办公。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
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
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
不设副国务卿。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
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
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
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
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
印度的立法权归议会所有。
议会分为上下两院。
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
联邦院议员不超过250人,其中,议长由共和国副总统担任,有12人由总统指定,其他由各邦议会选举产生。
联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选1\3的议员。
人民院有议员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选民直接选举,13人由中央直辖区选出,有2人由总统指定。
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议员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机构由总统、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总统由上下两院和各邦议会的选举团选出。
总统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没有实权。
印度现任总统为普拉纳布·慕克吉。
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掌握实权。
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总统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
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
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
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党
(1)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通常称印度国大党。
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
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12月,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
印独立后曾长期执政,
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
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
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选举中两次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在2014年人民院选举中遭受重挫,仅获得44个议席。
现任主席索尼娅·甘地。
(2)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
自称有350万党员。
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
1996年首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短暂执政。
1998年至2004年两度执政。
2014年再次赢得人民院选举,成为第一大党,在中央单独执政,该党成员纳伦德拉·莫迪出任总理。
现任主席阿米特·沙阿。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
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共产党分出后成立。
党员81.4万(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
曾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2011年5月结束在该邦连续34年的执政地位。
现任总书记西塔拉姆·亚丘里(Sitaram Yechury)。
(4)印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India):于1920年成立。
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称。
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开除出党,该党再次分裂。
现任总书记苏拉瓦拉姆·雷迪(Suravaram Sudhakar Reddy)。
[2]
(5)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党。
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选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政党。
在安得拉邦执政,党主席、邦首席部长钱·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du)以重视信息技术著称。
政要
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
1935年12月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国大党成员。
先后出任航运、运输、税收、金融等部门国务部长,以及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
2012年7月22日当选总统,7月25日就任。
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9月17日出生于印度瓦德纳加尔,印度人民党成员。
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并连任三届。
2014年5月26日任印度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