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自____年开始,我开始深入学习黄大发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黄大发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能够指导我取得成功,克服困难,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黄大发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黄大发始终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投身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事业中。
他不仅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更是一位引导和激励学生实现自己梦想的导师。
他深知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学习黄大发精神,我深深明白了追求目标的重要性。
黄大发不仅有坚定的信念,还有明确的目标。
他将教育变为一种使命,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进。
对我而言,我必须竭尽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学业方面,我努力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拓展自己的视野。
黄大发精神还教会我珍惜机会和时间。
黄大发常说“教育是最重要的事业,没有一个人可以辜负它”。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学生,我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机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
我要克服懒散和拖延的习惯,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
同时,我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习黄大发精神,我还意识到了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黄大发在教育事业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怕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
通过坚持努力和不懈奋斗,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学习黄大发精神不仅让我在个人发展上受益良多,也在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黄大发强调的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业,也是国家的事业。
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实践和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担当是立业之基、成事之要。
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是黄大发这种30 多年凿山修渠务实为民的当代“愚公” ,一个用“向我看齐”带动百姓实干兴村的“领路人”,用真心、真情、成绩赢得了群众信服、百姓的拥护。
也因群众的爱戴、党员的使命,现年82 岁的黄大发,再次为草王坝能尽快脱贫踏上“征程”,争取了600 亩柚子树项目,并利用自家田地作示范,希望能为村脱贫再做贡献。
众所周知,当前基层工作确实不易,脱贫攻坚路上存在着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的众多困难。
但笔者坚信,如果在基层一线多一些“黄大发”式的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又有何难?学“黄大发”担当务实、真情为民的作风。
黄大发在面对山村缺水的困境,没有退缩、没有回避、更没有推至上级,而是主动担当,带着村民爬山修渠。
这种务实为民、情系百姓的作风,值得我们所以的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深思。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须要用“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衡量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实际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一味的往上推,的“两张皮”。
发”清正创新、实干为民的作风。
黄大发在销清清楚楚、调度指挥约法三章,充分彰显清正创新、实干为民的作风。
水渠修成后他,而是继续带领村民把坡地改成梯田、翻盖硬化路并将电通到每家每户,又到养猪、种家发展产业,不断的用实干更新着山村的发姓的“口袋”。
发”极限服务、真心为民的作风。
本来黄大可以安享晚年,甚至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但他没有放下对群众的真心,踏上了杨善洲开洲、走上了陈光保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的加入了草王村脱贫致富的队伍中。
、泰山移”。
草王坝村民在黄大发的带动下用了人民的力量。
笔者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记“百年目标”的指引下,各级基层党员干两学一做”教育的成果,主动以模范为表率,为民,脱贫攻坚必将实现,辉煌的中国梦必,伟大的百年目标必将完成。
学习黄大发同志心得体会(4篇).doc

学习黄大发同志心得体会(4篇)学习黄大发同志心得体会第一篇:“干部要大气,不要气大。
”“生活就像这水,先苦后甜。
”“我一名共产党员,我记得入党时说的话。
我还能为群众做一点事,一定不辜负党,不辜负人民。
”学习了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被誉为“大山里的老愚公”的先进事迹,我久久不能忘记他的这些话,更被他的精神感动。
黄大发作为ー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参公,保持了共产党人清康自守的政治本色,在为农服务中初立严道、负责、务实的作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为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学黄大发精神,就要秉持爱农亲农的真孝情怀。
要以黄大发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真正把为基层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学黄大发精神,就要探寻为农服务的有效路径。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黄大发为农服务最为生动的诠释。
他始终坚持服务农民随喊随到、风雨无阻,和当地千部群众一块苦道干,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探索了贫困地区实现富民强村的有效路径。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我们要学习黄大发立足实际、勤于求索的精神,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和农民结成对子、打成一片,为农民找路子,与农民群众一起谋划和找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路径,真正把纸上功夫写在广袤田野上把工作成效体现在乡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民过上好日子。
学习黄大发同志心得体会第二篇: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录播教室集中观看了时代楷模黄大发等人的先进事迹的报道,通过此次学习,大家被这些开模的事迹所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我尤其被老支书黄大发“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和鼓舞。
据了解,黄大发在任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期间,为彻底改变村子极度缺水的状况,带领全村群众对悬崖峭壁发起了挑战。
虽历经失败,但老支书毫不气馁,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跨3个村的“大发渠”,彻底解决了当地缺水难题,增加了当地的粮食产量,改善了群众的生活。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当代愚公”的先进事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篇1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给村里修成了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这36年的坚持不禁让我想到了两个字,那就是“信念”。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6年,这36年中包含了一个共产党人怎样钢铁般坚硬的“信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初期,围绕第一个专题“坚定执着追理想”查摆问题,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方面”。
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高速运转的现状也让人心甚是浮躁。
特别是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上下级信息传递速度快、内容多,让基层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更多的是在应付工作,在工作中缺少思考,更别提“为人民服务了”。
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黄大发老支书面临的客观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内心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主动承担责任的支撑,把这样无形的东西,真的以有形的成果表现出来了,水渠修好了,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大家看到了春暖花开。
对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与黄支书相比好上千倍,想到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忙?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不要把“信念”挂在嘴上,当你的鞋上沾满了乡间小路的泥土,“信念”就在你踏过的脚印里;当你的脸上挂满了夏日艳阳暴晒的汗水时,“信念”就在你衣领的汗渍中;当群众激动地握着你的双手时,“信念”就在他们淳朴的笑容中。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篇2《历时36年,老党员黄大发——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报道了80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动人故事。
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引发广泛热议。
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锦集五篇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锦集1“我的肉体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
不骄傲,不自满,再多的困难我都不怕。
只要人民能得到好处,我愿意用命来换……”《榜样6》录制现场,一个并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台前宣读着自己的《入党志愿书》,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即便操着一口不易懂的贵州话,现场的每一个人还是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黄大发。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时代楷模”,是“感动中国人物”,是“最美奋斗者”……而在这些闪耀的荣誉之下,他也是——团结村的老支书,永远的共产党员,以及,一位可爱的“80后”。
走路两步并作一步、上台阶小跑着……如果无人告知,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抖擞、步伐稳健的老人家已经86岁。
“老支书修渠这么多年,上上下下,已经习惯了。
”同行的团结村村民说——他们都是黄大发看着长大的,两位稍年长一些的村民还曾跟着黄大发一起参与修渠工作。
即便已经卸任村支书近17年,大家也依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支书”,因为他带领着村民们一步步走出了曾经贫穷、困顿的生活,让村民们过上了有白米饭吃、有水喝的日子。
现在的团结村,彼时的草王坝,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点米汤喝。
那时候的草王坝,没水、没电、没路,群众一年到头吃苞谷饭。
”黄大发这样说道。
草王坝属于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
雨水刚一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很难留存。
村民经常要走两三公里才能找到一个河沟,来回走两个小时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脸洗脚,第三遍喂猪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
”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也是他们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竣工。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常怀“黄大发之心”,树立党员党性在中国,有太多偏远山区常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年中三百六十五天似乎都在盲目不仁地生活着,忍受着贫穷和落后,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太难。
而有这么一个地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流传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的顺口溜,真实反映着当地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
但这样的状况却被一个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改变了,他就是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
为了改变草王坝缺水的困境,黄大发带领着群众风餐露宿,靠着肩挑背扛、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36年,终于建成了一条总长约十公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大发渠”的生命之渠。
黄大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给草王坝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都应该学习“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心中常怀“黄大发”之心。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党性。
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吃得亏受得苦。
黄大发加入共产党以后,心中铭记着党的宗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共产党员了含义。
在修建“大发渠”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落后,需要在悬崖绝壁上用钢钎铁锤开凿沟渠,危险重重。
黄大发总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用自己的行为给群众起到了模范到头作用,使修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人民。
从1958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后历任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职位。
在村干部任上的45年中,黄大发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捞好处,而是一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
在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之时,年轻的黄大发就立誓要为村民干引水、修路、通电三件大事。
当代愚公黄大发事迹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当代愚公黄大发事迹精神心得体会五篇当代愚公黄大发事迹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五篇当代愚公黄大发事迹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以“__”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黄大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看齐,读懂“高山清渠”背后的“一世情怀”,砥砺初心、奋发有为、倾情奉献,走好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一根筋”绝壁凿天渠。
36年漫长坚守,36年初心不改。
草王坝村曾是贵州遵义市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小村落,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村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
没有开山工具,黄大发就带领乡亲们用最原始的钢钎、锄头和铁锤,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进行人工开凿。
历经千难万险,不分寒来暑往、不惧悬崖峭壁,凭着一股韧劲,靠着“一根筋”的执着,黄大发带领群众创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人间奇迹,书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篇章。
广大党员干部要感悟黄大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坚守与执着,不断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劲头,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颗心”永远跟党走。
“我在23岁的时候就在大队当大队长,在24岁的时候我就入党。
我入了党过后,我心头,本身是共产党员,要下决心把这个水弄到草王坝来,让我们老百姓吃上大米饭。
”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几十年年来,黄大发以“心向人民心向党”的情怀与担当,挺身而出、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决心,用一辈子的奋斗与坚持诠释初心,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担当情怀。
在黄大发的带领下,经过不懈的努力,草王坝村彻底改变了“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缺水艰苦贫穷的面貌。
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有了水渠保障后,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天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店铺在此整理了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11月6日,市总工会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学习《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开展向黄大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遵委〔2016〕132号)。
会议由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春联同志主持,市总工会主席王学黔同志出席了会议,市总工会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工会社会化工作者15人参加了学习。
王学黔同志在学习总结时强调:市总工会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黄大发精神当做“两学一做”鲜活教材,学习黄大发同志一心向党、坚持信念的政治品质;一心干事、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一心奉公、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操。
要坚持学在深处、改在细处、落在实处,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
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
观看了以时代楷模、贵州省遵义市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改编的影片《天渠》。
观影后,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受益匪浅。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
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通过观看《天渠》,让我们认识了贵州省遵义市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
他先后带头通电,通路,还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田改梯田,使村里的稻田从两百多亩增加到近七千亩,粮食产量由原来年产六万斤一跃增产到年产八十万斤,一举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电影将“一天渠,一辈子,一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的大发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黄大发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发渠”就是最好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观看《天渠》电影,看到的不仅
仅是“大发渠”本身,还是“当代愚公”精神。
脱贫攻坚的路需
要千千万万个黄大发,需要千千万万个新愚公,需要一心为民、
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的共产党员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时刻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学习艰苦奋斗、决心干事创业的
坚强意志,弘扬并践行愚公精神,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以高昂的
工作热情投身有机硅项目建设,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为公
司、集团成为有机硅材省级平台和绿色化工领军企业而奋斗。
-- 《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