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2019年欧阳发墓志铭张诔-word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欧阳发墓志铭张诔篇一:《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及答案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训练及答案.doc》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92473.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欧阳伯和墓志铭翻译注释

欧阳伯和墓志铭翻译注释
《欧阳伯和墓志铭》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部古典散文,以明晃晃的言辞描绘了欧阳伯和妻子邓氏的一段传奇爱情故事。
该文
章以欧阳伯为母体,歌颂邓氏的贤良,突出了思乡的深重和愁绪。
欧阳伯和墓志铭被认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正史般的、超越时空的永
恒的爱情,令人痛不欲生。
它描述的是一段非凡的爱情,欧阳伯傲慢
地坚守着他的爱,用故事来展现他对家庭的热爱,并诉说着他内心深
处最真挚的情感。
在这篇文字中,欧阳修把欧阳伯和邓氏的爱情叙事以严密的格式
和朴实的文字大张旗鼓地表达出来,描绘了古代郊外的一段爱情故事,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深 as 浅的情感。
欧阳修以严谨的言辞表达了他对
欧阳伯和邓氏爱情的敬仰与尊崇,突出了欧阳伯古奥不可一世,邓氏
虔诚善良之美;并用感人至深的语言抒发了深情难舍的情感。
文章最后,欧阳修又说了一句“唯此乃相思朴,不及此乃声挥。
”犹如一种
怅然而叹,深情不舍之言。
在其他评论家看来,《欧阳伯和墓志铭》不仅是一首精致的散文,而且是一段充满深情的爱情故事,它给读者带来的欢快与伤感的情感
共鸣,可谓用文字诠释了一种深情的相思。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3 碑志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碑志类文言文阅读【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答案】C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对对方的尊称,用于男性)欧阳氏(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
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
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讳(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纯朴诚实)不欺,内外(指对内对外)如一,淡薄无嗜好(shìhào,特别爱好),而笃志(志向坚定。
笃:dǔ,专一)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号(号称)大儒,以法度检束(检点约束)士,其徒(弟子)少能从之。
2018-2019-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答案篇一:《欧阳伯和墓志铭》阅读及答案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欧阳伯和墓志铭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 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 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 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 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 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 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 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 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 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 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 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 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 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 得之必可用也。 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 年岁稍长以后,学问大有长 能够得到运用。 进,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 词,只研究古代最初的学说 主张,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 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答案:C(“申”解释为“施展”,属于无中生有, “申”有“伸展”“舒展”“表达”“说明”“申 报”“明白”等义项,却无“施展”义项。结合“申” 的宾语“其意”(他的想法)可知,“申”应释为“表 达”“说明”。)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 给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 定皇曾孙服制(丧服的制度)。 书是否相同,将调整综合编为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 天文书,很久没能完成,而陈 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 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先 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 生负责修订。他推求、考证对 (掌管天文历法的官署)讨论 错,采纳、舍弃、比较、排序, 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 书写成后,朝廷下诏收藏于太 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 史局中。 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 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先生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驾 崩,朝廷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 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 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就召他 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 回答,陈襄当即上奏朝廷采用 了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诏
2015年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答案版)

2015年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答案版)2015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江苏卷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
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
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
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
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
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6.C(申:陈述,申明)
7.D(D项,张冠李戴。
由原文“而宪来求铭”可知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的是欧阳发的儿子欧阳宪。
)
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1)“号”,号称;“以”,用、拿;“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
(2)“治官”,担任官职;“无”,无论;“苟简”,草率简略;“所创立”,创立的东西。
)
9.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参考译文】
先生姓欧阳,名字叫发,字叫伯和,江西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
为人纯朴诚实,不会欺骗他人,表里如一,淡薄名利,没有特殊的爱好,他志向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
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这时欧阳修已官居高位,先生已经十五岁,就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又完全能够传授古乐
钟律方面的学问。
已经长大以后,先生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议论文字,从上古时代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乐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学习研究的。
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应对眼前而肤浅学习,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
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
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大家不敢轻易试探他的才华,任用他为官,因而,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的。
现在,先生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轼)为他而哭泣,认为先生继承了其父欧阳文忠公的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先)一类的人了。
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皇帝下诏确定皇曾孙服制。
负责仪礼的官员陈襄犹豫不决,正要前往哭吊时,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先生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采纳了先生意见。
在这时候,正值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占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同意见,创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管这件事,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
先生推求考证,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成后,皇帝下诏将此书藏于太史局。
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他编著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他未完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
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寿安县君。
儿子一个,名宪,做过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儿七个。
先生于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欧阳修)的墓地,其子欧阳宪前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