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

合集下载

【读后感1000字】顾城的诗读后感 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

【读后感1000字】顾城的诗读后感 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

【读后感1000字】顾城的诗读后感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顾城的诗读后感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

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

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

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

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

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

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

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

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

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

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

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

顾城作品《给安徒生》赏析

顾城作品《给安徒生》赏析

顾城作品《给安徒生》赏析顾城作品《给安徒生》赏析顾城作品《给安徒生》是怎样的一首诗篇呢?诗人顾城是活在童话世界里面的大男孩,他不断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顾城作品《给安徒生》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当我回来的时候眉发已雪白沙漠却变成了一个碧绿的世界我愿在这里安歇在花朵和露水中间我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一九八O多少孩子在安徒生的童话中长大!能在童话中安歇又是多么幸福!然而,诗人写了一个没有童话的时代。

金色*的流沙还是流沙,种子毕竟是种子,一切美好的都不会被扼杀。

人们有理由为美而祝福!顾城的这首《给安徒生》让我想起了舒婷在1968年写给顾城的那首诗《北京的童话诗人——给G·C》。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顾城的诗歌被看成是现实世界中的童话。

在他的诗歌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露滴晶晶闪亮/好像绿漆的宝塔”似的雨后松塔,星星点点的“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的无名的小花,“一小群星星悄悄地散开/包围了巨大的枯树”的美丽的黑夜,“在四周微笑/欣赏着暴雨的舞蹈”的蓝海洋。

在这个世界中“你一定是海的女儿/你是深蓝色*的/你的微笑/像大海深处/无声的波澜”,而“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

顾城始终是用一颗孩子似的心,用一种异常童稚的天真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就像舒婷在《北京的童话诗人——给G·C》中所说:“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杩,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过的远方/出发”。

不同于一个时代的北岛和舒婷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世界,把批判作为武器去挞伐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和黑暗,顾城相信用一种未经社会污染的纯情的天真的眼光也能够发现世界真的诗意和美的所在。

世人说他的诗是童话是因为这种理想虽然美但是却难于在现实中实现,但是诗人却坚定地执著于他的方式,所以这首《给安徒生》也可以看作是他理想的宣言,写给安徒生,写给一切为美好编织童话的人,勉励所有保持着童心看世界、追求美的人。

顾城的短诗赏析

顾城的短诗赏析

顾城的短诗赏析 顾城被称作当代的“童话诗⼈”,他创作的诗篇许多都具有童话⾊彩,并且经常⽤⼀些与动植物、天⽓、⼉童有关的意象。

下⾯是⼩编整理的顾城的短诗赏析,欢迎来参考! 顾城,1956年⽣于北京。

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学亚语泰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3年10⽉8⽇在莫新西兰寓所辞世,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昼的⽉亮》、《北⽅的孤独者之歌》、《铁铃》、《⿊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诗选》、《顾城新诗⾃选集》。

《杨树》 我失去了⼀只臂膀 就睁开了⼀只眼睛 《远和近》 你 ⼀会看我 ⼀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你在等海⽔吗》 你在等海⽔吗 海⽔和沙⼦ 你知道最后碎了的不是海⽔ 你在等消息吗 这消息 像⼀只鸟要飞起来 [赏析] 顾城⼋岁的.时候,某天饭后,家⼈带他出门散步。

他注意到路旁⾼⾼的杨树,以及树⼲上枝桠折断后留下的疤痕。

于是,他写下了《杨树》这⾸诗。

对诗⼈⽽⾔,这是⼀个早慧的征兆。

《杨树》很短,从诗的形式来看,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这⾸诗以丰富的联想,把“臂膀”和杨树失去的枝⼲联系起来。

第⼀⼈称“我”使读者仿佛⾝在其中,感觉⾃⼰就是那棵在晚风中摇曳的杨树。

它的⾝影让⼈感到有些孤寂,但⼜透出⼀股⼦倔强。

更使⼈惊讶的是“眼睛”这个意象的使⽤。

树⽊长出“眼睛”,完全有悖于我们平时的经验。

顾城的巧笔使杨树“睁开了⼀只眼睛”,读者也同时睁开了另⼀只眼睛,看见了诗⼈笔下充满⽣机与灵性的⾃然界。

在《远和近》中,“看”是串起⼀切的主线。

⽂中的“你”,“⼀会看我/⼀会看云”——这⾥省略了⼈物的内⼼活动,省略了⼈物的状态,只留下了最简约的东西——看。

与此同时,“我”也在看,但“我”的看却被复杂化了。

前⼀节中的“看”仅仅是⼀种动作,这⼀节中的“看”则涉及了⼼灵视⾓。

诗⼈通过这种“看”发现了⼈与⼈⼼灵间的距离。

顾城的诗加赏析

顾城的诗加赏析

顾城的诗加赏析顾城的诗加赏析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家,顾城的诗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使得他的诗歌显得特别,形成了顾城自己特有的诗歌艺术风格,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顾城的诗及鉴赏,欢迎阅读!顾城的诗加赏析篇1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诗歌鉴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干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

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

顾城一个永远不灭的童话..._3000字

顾城一个永远不灭的童话..._3000字

顾城一个永远不灭的童话 (3000)顾城是当代诗坛上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也是一位倍受争议的诗人。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创造也反映了朦胧诗派的创作特色。

同北岛出奇般的冷静,深刻的思辨性和字字铅重的风格以及舒婷美丽忧伤,庄重典雅,委婉含蓄相比,顾城的诗却是有着童趣,童真和梦幻。

在天真无暇和懵懵懂懂中也包含着淡淡的长大的忧伤,这种忧伤不是顾城一个人的,而是那个时代他们共同的忧伤,是那一代人在看见现实世界后的忧伤,而顾城就是其中被这种忧伤带走的一位“童话诗人”。

一.纯净自然的内容诗歌,是诗人认识世界后的一种倾诉。

诗人只不过是生活的翻译者,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所领悟的就会有不同,如李白对飘洒浪漫生活的高谈阔论,像李煜对亡国破家的深悲剧痛,顾城对生活的演绎就是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憧憬。

1.对生命意识的崇拜生命是宇宙的精灵,生命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

顾城说过:“诗可写可不写,他到人间来,不是由诗人决定,由它自己决定。

”很显然,这里顾城所指的诗,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诗,他已经完全把诗和生命看成一体了。

“生命与诗的二位一体,即是他的文艺观,也是他的人生本体论。

”生命即诗,诗即生命。

“诗是一种自然的生长,是生命在人类中产生的影像。

”它是具有和诗人同等地位的事物。

在他的诗歌海洋里,生命意识极为强烈,无处不在。

面对生命,很多人都会思考,有的人则是浅尝辄止,而有些人则有很不一样的感触。

顾城好像用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十几岁到死去,无从间断。

特殊的时期,给了顾城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一双敏感的眼睛。

随父亲下放山东,从此与世无争。

给他留下的只有那本《昆虫记》,从此他的生命里就只有大自然这一个朋友。

十几岁的顾城,就开始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奇特的想象,在他的笔下,世界就是一个他自己编织的天空,里面有小花,星星,月亮等很多的意象。

一滴雨水,一片落叶,一只蟋蟀,诗人都描绘的生生不息,他努力地去感受和聆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

“他常常凝视,在雨云下忙于搬家的蚂蚁;在护城河里游动的蝌蚪和鱼苗;在屋檐下筑窝的燕子和觅食的麻雀-----他不太凝视人,在他眼里,人似乎是种最令人生畏的动物”④十四岁的顾城在《无名的小花》中这样写道:“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

顾城《门前》原文及赏析份

顾城《门前》原文及赏析份

顾城《门前》原文及赏析(一)份顾城《门前》原文及赏析 1顾城《门前》原文及赏析《门前》顾城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赏析:《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1982年8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童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地方,它也不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晨”。

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象征着童年,并不象征着蓬勃的生机,而只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美好”。

秋天,最美的季节,金色的阳光伴着黄黄的树叶,伴着耳边轻轻的风。

我们站着,什么都不说,就十分美好。

作者简介顾城(1956—1993),北京人,当代诗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著有诗集《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

顾城的散文和作品与他的诗文文笔一样,顾城散文同样是干净无瑕,充满幻想也略有情感忧郁,甚至包涵积极的人生态度。

顾城一生的散文前前后后归纳在《顾城散文选集》里一共有58篇。

其中包涵:《两个梦》、《启开天国的门》、《在万物中》、《母亲》等散文。

从这些优秀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顾城除诗歌之外的对文学,绘画和音乐爆发性的创作和从未改变的心中思想。

其实顾城在文学界的名声已经很大了,对于写作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从他的散文里面就可以领略到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坚持,对于纯真的执着。

而且伴随着诗歌的流传,也有不少散文也渐渐出名。

“我喜欢海洋也露水,我喜欢永恒也爱生命。

”这句很出名的句子是来自于顾城的散文,这句话很直接坦白表露了顾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个人追求,与以往顾城的诗的风格大不一样。

再有“有些灯火,是快乐的,它知道熄灭以后的日月,我知道她的快乐。

诗人顾城

诗人顾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人顾城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1年第16期

【诗歌】 就义 □顾城 站住! 是的,我不用走了。 路已到尽头, 虽然我的头发还很乌黑, 生命的白昼还没开始。

小榆树陌生地站着; 花白的草多么可亲; 土地呵,我的老祖母, 我将永远在这里听你的歌谣, 再不会顽皮,不会……

同伴们也许会来寻找, 她们找不到,我藏得很好, 对于那郊野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积木般搭起的一切, 我都偷偷地感到惊奇。

风,别躲开, 这是节日,一个开始; 我毕竟生活了,快乐的, 又悄悄收下了 这无边无际的礼物…… (选自《顾城作品精选》) 【赏析】 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自始至终贯串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生或死,喜或悲,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思考。

在《就义》这首小诗中,诗人以就义者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称写“我”并不因生命的结束而忧伤,也不因其具有的社会意义而骄傲。当“我”听到“站住!”这一声大喊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和害怕。“虽然我的头发还很乌黑,/生命的白昼还没开始。”但“我”还是那样的平静,“是的,我不用走了。/路已到尽头。”因为曾经真实地生活过,因而死也是一种回归。死的悲恸或死的伟大都被诗人无形地淡化了。没有拔高,也没有贬低,只是站在人的角度去体会、去领悟……

“我”睁大明亮的双眼,望着这个熟悉又亲切的世界。这里有“陌生地站着”的“小榆树”,有“多么可亲”的“花白的草”,有像“老祖母”一样的“土地”。“我”将在这里“就义”,投入“老祖母”的怀抱,“我将永远在这里听你的歌谣,/再不会顽皮,不会……”多么乖巧、懂事的孩子啊!

可是这个世界的天与地在渐渐变得狭小,甚至容不下一棵小草,容不下一颗童真的心。“我”只有“就义”,只有悄悄地藏起来,“她们找不到,我藏得很好”。在这里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丝毫的愤慨,只有孩子似的天真。“我”不理解那些“积木般”的一切怎么会迅速地在“那郊野上”搭起……于是只能“偷偷地感到惊奇”,一丝的无奈,连同离去的决绝,在童稚的瞳仁闪现,那一份死亡的天真让人热泪潸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诗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之后转而品味死亡甚至颂扬死亡:“风,/别躲开,/这是节日,一个开始。”“我”把“就义”当做“无边无际的礼物”“悄悄收下了”。“我”是“快乐的”,因为“我毕竟生活了”。

试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 定稿

试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 定稿

试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作者:姜国锋指导老师:李芳(年级:2009级专业:语文教育)摘要:与同时代其它诗人相比,顾城有着更为突出的个性特色。

在他的诗歌中总是充满着梦幻与童稚,痴迷于用洁净的文字塑造一个透明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但在其童话的背后也蕴含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他那一代人的精神。

本文将从顾城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视角、变现手法四方面来展现一个美妙而又深沉的童话世界。

关键词:童话梦幻意象深沉顾城,中国诗坛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195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上海,文革期间开始创作。

1979年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成为朦胧派代表诗人物之一。

著作有诗集《白昼的月亮》、《黑眼睛》、《城》等。

与同代其他的诗人们相比,顾城有着更为突出的个性特色,在他的诗歌中充满着梦幻与童稚,很少去关注现实人生,喜欢以洁净的文字去追求一个透明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纯美世界,因此他又有着“童话诗人”的称号。

下面本文将就其诗歌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童话色彩”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让我们看看这个童话特征具体体现在他诗歌里的哪些方面。

一童话般的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在顾城的诗歌中,意象的选取有着浓郁的童话色彩。

而这种童话色彩,我认为首先表现为他对自然事物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

顾城善于发掘自然事物的特征,善于捕捉大自然的无穷变幻,善于发现自然的美,自然的真,自然的善,善于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特称与自己的主观意识相结合。

于是大自然同化于了他的心中,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顾城的诗歌中的意象大多以自然意象为主的。

“阳光、沙滩、雨滴,云朵、蒲公英、蝴蝶、蜜蜂、蟋蟀、鸟儿、花儿、大海、月光”等等都是顾城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意象,这些意象都是大自然中未加任何修饰的事物,顾城正是通过这些自然界中未加修饰的意象,才使得他把他那原始而不受腐蚀的心,以及那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 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王国,至少两个,一个是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是精 神世界的。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顾城 诗歌 里的童话 意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 关于顾城, 我们不谈他作为一个男人弑妻的愚昧与自私, 不谈他作为一个世 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反抗; 我们来谈谈作为一个艺术家 (对, 没错, 是艺术家, 而不仅是诗人)是如何在诗歌里面构建自己的王国的! 顾城在诗歌里面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童话王国, 王国种类那么繁 多, 为什么顾城却只愿在诗歌里面构建一个属于童话王国呢?一是得益于早年和 父亲顾工在海滨浪漫天真的农村生活,蔚蓝的天空,清朗的月色,宁静的大海, 清爽的河流,无边的草原.....让他能够长期零距离地和大自然身心交融获取诗 歌创作的灵感;二是其接受的中外文学 的熏陶,他所喜欢的屈原,李白 ,李煜,但丁,泰戈尔等中外诗人的佳作都不外乎给他构建自己王国极大的 引导与灵感。

三是顾城一直努力地保存自然淳朴的童真诗性,沉湎于幻想,纵情 于自然。

那么“艺术家”顾城到底是如何在诗歌里构建自己的童话王国呢? 顾城作为一个诗人用“梦”去构建自己的”童话王国“,就像诗人海子用 “花”一样去构建自己“神性王国”。

没有了“梦”,就没有了“童话王国”, 也不会有顾城! 顾城诗中的童话镇 说不上懂诗,只是喜欢,喜欢那字里行间表达的莫名心绪,喜欢那朦胧的意 境,就像每一朵花,每一片云,每一缕阳光……以及身边极为常见而普通的物件 忽然都因为词句而变的极为可爱而温暖了, 于是心也便被温暖包裹着, 格外地满 足。

张晓风曾言:“种种有情,种种可爱。

”即是如此吧。

抛开顾城的事迹和为人不说, 他的这本诗集中大都是以活泼烂漫的孩童的角


度来看这个世界,发现隐藏其中的奥秘,探索其间的美好。

其诗如禅,如顿悟——骤然风动云散,黑暗退隐,你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 如。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这是这本诗集中的第一篇诗 《杨树》,仅仅两句,言简意赅却深刻而富有哲理。

这首诗作于 1964 年,彼时 的顾城年方八岁,却已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奥秘。

失去一只臂膀,给他 留下的不是令人痛苦的伤疤而是观察世界、 寻找光明的眼睛。

顾城从中得到的不 是失去的痛苦,更是失去后得到的欣喜。

除此之外, 他在诗中向这个宇宙询问, 问世界是什么?自己是谁?对人生的 思考,对生命的质问。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

”他在诗中如此介绍自己,他只是 用诗歌叙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从乡村到城市,而他的听众则是天空,海上迸溅的水滴,坟墓,和所有的 花草。

“我不会游泳, 留在岛上, 站在你离去的地方。

”是孤独吧, 无人的聆听, 无人陪伴,只身一人探索诗歌的旋律,“花开如火,却也寂寞”。

大家都在追寻 着,追寻着有用之物,却将无用的诗歌遗忘于落了满尘埃的角落。

所以才会想到 “用几粒,带棱的星星,卜测希望”吧。

《二连小景》里面的热情奔放的红与宁静平和的绿;《一代人》里面冷而阴 暗的黑与明亮轻松的白。

无不在视觉和感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非但没有违和感, 反而使得表达有着意向不到的效果:《二连小景》一派清新明丽的早春景象;以 及《一代人》里面利用黑白塑造出来的坚定者的形象。

我们所谈的“顾城如何在诗歌里构建自己的童话王国”, 换种表达方式, 我 们高中语文大家都接触过的, 就是: 顾城的诗歌里面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什么样 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顾城的诗不算少,会用的意象也很多,意象的表现手法也很多,营造的意境 和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不同,但总而言之,通读过顾城诗集的就知道,“梦”是顾 城童话王国里面最重要的意象。

而其他的意象,无论它的太小形状状态,能让人 印象最深刻的最直观的一定是色彩! 且不论顾城现实生活中的王国是怎样的, 至少他的精神世界有一个属于自己 的“童话王国”。

那你呢,你理想中的王国是怎样的,你又即将拿什么去构建你 的王国?信念,学识,乐观..... 无论你在构建的是个怎样的王国,都希望你是自己人生的国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