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2013年3月24启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皮亚杰把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从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的机制称为___________。
( )A.泛化B.顺应C.同化D.分化2.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支配,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 )A.布鲁纳B.斯金纳C.奥苏伯尔D.托尔曼3.通常,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为外部和不可控的因素,会使个体的行为动机__________。
( )A.强化B.提高C.形成D.降低4.形式训练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 )A.詹姆士B.韦斯曼C.沃尔夫D.贾德5.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____________。
( )A.组块B.图式C.概念D.网络6.通常学生用简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及各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 (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计划策略7.学生看到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便很难看出它的其它用途的现象属于_____。
(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首因效应D.功能固着8.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特征属于________。
( )A.学习困难综合症B.儿童多动综合症C.儿童强迫症D.儿童过度焦虑反应9.一名学生认为服从,听课就是好孩子,否则是坏孩子,同时,他将成人规定的准则视为固定不变,他的道德发展处于_______。
( )A.他律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10.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________。
( )A.信度B.难度C.效度D.区分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1.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013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2013 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 小题 2分,共 30 分。
) 1.某教师在上语文课时,非常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 见强加于学生。
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A .参与式B .监督式C .放羊式D .控制式2. 被公认为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构建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的是 A .皮亚杰B .维果茨基C .埃里克森D .布鲁纳3. 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 A .有意识记B .无意识记C .机械识记D .意义识记4. 下列哪一项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 )A .脑电的变化B .皮肤电的变化C .呼吸的变化D .面部表情5. 对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 )。
A .有意识记B. 多种感官参与C. 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D .划线6. 属于人际吸引的特征的是 ( )。
A .态度一致B .行动一致C .观点趋同D .互相理解与扶持7. 技能学习的前提是对 ( )的掌握。
A .基础知识B. 概念性知识C. 科学知识D .程序性知识( )。
( )。
( )。
8.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 .焦虑 B .紧张C .情绪低落D .注意障碍9. 迁移的实质是 ( )。
A .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B .新旧知识的同化C .新旧知识的顺应D .新旧经验的重组10. 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 .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B .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 .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 .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1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 ?( )A .气质与性格B .认知方式C .心理过程D .心理状态12. 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 .理解B .机械C .内隐D .无意13. ( ) 又称稳定性系数。
A .再测信度B .评分者信度C .内部一致性信度D .分半信度14. 以下哪项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 ) A .规范性B .社会性C .接近性D .合群性15. 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色调B .亮度C .饱和度D .中和色二、二、名词解释 (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北京市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一)

北京市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2.( )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B.过度焦虑C.强迫观念D.交往困难3.(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方法反馈D.形式反馈4.教“鱼”的概念时以“鲸”为例,说明“生活在水中”是“鱼”的概念的无关特征。
这是为学生提供( )。
A.比较B.变式C.正例D.反例5.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6.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教学计划B.教学过程C.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7.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B.教师C.教材D.教学思想8.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9.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人物是( )。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尔D.巴甫洛夫10.教师( )的流畅性与他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A.记忆B.思维C.想像D.观察11.儿童多动综合症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B.5~7岁C.8~10岁D.十一二岁1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指导法13.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B.人际吸引C.人际合作D.人际竞争14.问题解决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因此,也把这种形式叫( )。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题六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B.1897C.1789D.17982.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
A.形成时期B.初步形成时期C.初步成熟时期D.成熟时期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4.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5.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6.在教学中,( )强调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A.桑代克B.布鲁纳C.维纳D.陆钦斯7.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示◣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
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变式D.比较8.技能学习的前提是( )的掌握。
A.基础性知识B.概念性知识C.科学知识D.程序性知识9.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10.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C.界定含糊D.无固定答案1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1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直是( )。
A.生活焦虑B.睡眠障碍焦虑C.交友焦虑D.考试焦虑13.程序教学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B.普莱西C.加涅D.布鲁纳14.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15.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B.詹姆斯C.罗杰斯D.巴甫洛夫2.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6.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7.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10.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11.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12.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13.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15.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2013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D )。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D)。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C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B )。
A.情境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B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B)。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B)。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B.桑代克C.艾宾浩斯D.华生2.在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中,重点进行基本规划的是下列哪一部分( )。
A.教学的具体细节B.教学情境的创设C.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D.教学的主要步骤和内容3.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研究表明,一般9岁以下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主要处于( )。
A.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普通伦理水平5.采用暂时隔离法,改交儿童的不良行为应遵循( )oA.1岁1分钟原则B.1岁3分钟原则C.1岁30分钟原则D.1岁1小时原则6.按斯金纳的观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 )。
A.练习B.同化C.顺应D.强化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需要等,属于( )。
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8.有研究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9.增加要学习新材料的相关信息,以达到促进学生对新材料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这种方法是( )。
A.深度加工方法B.组块化编码C.适当过度学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10.培养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采用( )。
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11.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下列哪项影响的表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B.詹姆斯C.罗杰斯D.巴甫洛夫2.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6.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7.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B.认同C.内化D.坚定10.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11.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12.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13.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15.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B.细微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16.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是( )。
A.高尚的职业道德B.学识渊博C.情感丰富D.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17.“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 )的观点。
A.乌申斯基B.波斯纳C.阿尔波特18.( )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观察B.案卷分析C.情感评价D.测验19.信度是指测验的( )。
A.正确性B.可靠性C.真实性D.适合性20.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
A.效标关联效度B.预测效度C.构想效度D.内容效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B.解释C.验证D.预测E.控制2.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3.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B.具体逻辑推理C.思维的不可逆性D.自我中心4.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成分?( )A.认识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自我评价5.学习的定义说明(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6.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习策略的掌握C.潜意识的挖掘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7.动机的一般功能有( )。
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强化功能D.调整功能8.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 )等。
A.学习的兴趣B.爱好C.努力D.学习的信念9.个体创造性的标志有( )。
A.创造态度B.发散思维C.创造能力D.创造性开发10.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有( )。
A.各种图片B.图表C.模型D.幻灯片E.教学电影电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主要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的规律。
3.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
4.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
5.“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6.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__________。
7.从动机的生理基础上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8.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有研究表明,坐在教室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
9.一般来说,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第二种是__________。
10.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定型的期望2.个别化教学3.形成性评价4.标准参照评价5.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2.简述如何有效管理学习时间。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简述华莱士的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l0分)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2.A【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A【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4.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
5.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6.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7.A【解析】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8.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9.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D【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11.A【解析】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12.B【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3.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4.D【解析】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蓝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5.A【解析】略。
16.D【解析】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
17.A【解析】略。
18.B【解析】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19.B【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20.D【解析】心理学上,效度可分为效标关联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等。
其中,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内容效度。
二、多项选择题1.AB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2.ABCD【解析】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3.ACD【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4.ABC【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5.ABD【解析】见教材关于学习的心理实质的论述。
6.ABDE【解析】学生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7.ABC【解析】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8.ABD【解析】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9.AC【解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10.ABCDE【解析】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故以上选项均为模象直观。
三、填空题1.心理规律2.小学儿童发展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发展变化3.社会自我心理自我4.认知过程5.替代性强化6.倒U型7.中等8.前面几排中间几列9.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10.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四、名词解释1.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2.个别化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3.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4.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
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人们在学习、阅读时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学习策略的价值依赖于其具体情况和使用。
在进行学习的训练时,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这些策略,都可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的监控原则。
2.【答案要点】(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3.【答案要点】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