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浅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浅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不仅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对于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和比较;同时分析了该产业在北京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发展该产业所具有的巨大优势要素;并从北京要参与国际竞争和打造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角度,探讨了政府和相关方面可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创意产业;产业集群化;国际化一、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创意经济的先驱德国着名经济思想家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长波理论中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着名文化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 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四大类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四种产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

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的创意产业概念的明确提出者是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小组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对创意产业作出界定,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其包含以下13个领域: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电视与广播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已经或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

2004年,七大工业国中半数的工作人口在从事创意产业,使它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服务产业。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各国都处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突破资源瓶颈限制的关键时期,发展创意产业具有两种经济动力:一是完成后工业化的升级替代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二是突破资源瓶颈,抢占战略性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三、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一)优势(Strench)北京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皇城文化资源的古都,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

1 文化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特色鲜明的京派文化、丰硕的教育资源。

(1)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历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拥有众多辉煌的帝都景观和丰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明、清两代的皇城景观更是世界遐迩。

地道的京派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世界大都市的时尚元素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京文化,即兼具古老帝都的雄伟庄严、厚重沧桑和现代大都市的时尚繁华、高速便捷。

(2)北京拥有多元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古迹.颐和园、故宫、天坛等皇城文化的杰出代表、独特的胡同一四合院文化以及渊源流传的会馆文化和以长城为代表古代军事文化等为北京市发展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源泉和载体,为推广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准备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京剧、明清等历代丰富史料和军事素材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可以与动漫、游戏、影视、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发展.(3)北京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多元的文化氛围。

北京云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航天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是当今中国最主要的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持久的动力。

(4)作为当今中国的国都、政治中心、世界性大都市,国外驻京使馆和机构林立,在吸引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和创意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这些使馆和机构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和时尚潮流,为创作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的视角,也为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 人才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和内在驱动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是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和创意完美结合的内容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智慧高度关联的行业,其核心要素和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创意人才资源。

北京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北 京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目前 ,北京市创意产业 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首先,北京市 将文艺演 出、出版发行、影视节 目制作、动漫 、广告会展等众多 行 业 纳入 了创 意产 业 的 范 畴 ,使 创 意 产 业领 域 在 广 度 上超 过 了全 国其他城市 ;其次,北京市政府 以规划打造6 个创意产业中心,包 括文艺演 出、出版发行和版权 贸易 、影视节 目制作和交易、动漫 和互联 网游戏研发 、文化会展 、古玩艺术品交易 ;最后 ,北京 已 形 成 了一 些 具有 一 定 发 展 基础 的创 意 产业 聚 集 区 ,并 且正 在 规 划 形成六个创意产业聚集区:北京数字娱 乐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 产业先导基地、德胜 园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 R )、朝阳大 山 DC 子艺术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和东城区文化产业 园。 经过 探 索 与 实 践 ,北 京 已形成 一 些优 势 行 业 。例 如 :艺 术 表 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总量局全国之首:舞台演出荟萃海 内外优 秀剧 目;出版物品种、电视剧 出品集数 、电影产 量和会展数量均 占全 国的 二分 之 一 。据 统 计 , 2 0 年北 京 创 意 企业 的法 人 单 位数 04 达  ̄ 58 0 ,创 意企 业 的就 业 总 人 数 为 13 3 4 ,平 均 每 个创 U7 4 个 0 28 人 意企业的就业人数为 1.5 7 8 人;创意企业的资产总额达:2 5 02  ̄ 86.6 1 亿 元 ,营 业 收入 总额 为3 5 . 7 元 。 ̄ 20 年 ,北 京 文化 创 意产 20 6 亿 ] t0 5 业总资产达 ̄5 4. 亿元 ,实现增加值7 04 I 10 3 J 0. 亿元,占全市地区生 产总值的1. % 0 2 ,营业总收入2 9 . 亿元,实现利润10 7 36 1 亿元,上 缴税金1 36 2 . 亿元 ;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H2 0 年增  ̄0 4 长 1% 文化 创 意产 业 的支 柱 地 位 初 步 确 立 。 4, 二 、北京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政 策 支 持 体 系 不 完 善 一 为了培 育和发展创 意产 业 ,不少 国家和地区近年 来出 台了 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由政府牵头,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 金,同时在投融资、税收、进 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对 创意产业 的发展予 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而北京 目前还缺乏一个全 面 、系 统 的 政 策支 持 体 系 来推 动 创 意 产业 的发 展 。例 如 :没 有 支 持创意产业基地建设 ,给 予行政规费减免、房屋 出租或转让产生 的营业税、契税返还 ,以及租金补贴等政策 的出台。没有对下 岗 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退役士兵 、应届高校毕业 生、归国 留学生创办创意小企业,给与一定年限内免收相关工商费用 的支 持。没有把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创意产 品纳入北京市政府采购 自 主创新产品 目录,从而给予 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 )知 识产 权 保 护 力 度 不 够 二 有 效 的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对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起 到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英国 、美 国等创 意产业发展领先 的国家都非 常重 视知识产 权 的保护 。北京市政府 在创意产业 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过程 中, 还存 在着 很多不足 ,主 要有 :①知识产 权保护观念方 面:重创 意,轻保 护;②知识产权 侵权方面 :开发难 ,复制 易;③ 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方面:宏观 制度 有,具体衔接难 。 ( )缺乏长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三 创意 产业是 以人为本 的产业 ,人才 是创意产业 的核心竞争 力 。据 了解 美 国纽约从 事创 意产业 的从业 人员 占总就业人 数的 1% 2 ;英 国 的伦 敦 、 日本 的东 京 则 分 别 高 达 1% 1% 4 和 5 。而 北 京 目 前创意产业人 才不仅在 总量 上相对偏少 ,而且在层次和 结构上 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制约北京创意产业发展 的主要因素 。 ( 四)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差 加入W O ,按照 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则,逐步放宽 了外 T后 国产 品和企业进 入我 国市场 的限制 。就创 意产 业来看 , 目前 日 本 、韩 国等 国的动漫画 、电脑 互动游戏等产 品在我国 占据 了很 大 的 市 场 份 额 , 国 际 上 一 些 著名 的 文 化 、传 媒 、 影 视 业 巨头 更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析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析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

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劣势分析在全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北京是首先提出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一、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分析(一)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地域性优势1、首都优势和中心城市优势首都和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是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和最有利资本。

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它能最先掌握国际、国内动态,大量的政治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能拉动北京文化行业的发展。

其次,北京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还是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中心。

再次,北京是毋庸置疑的文化中心。

2、历史文化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北京作为古都,历史文化悠久,沉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

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建城史已有3000多年。

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单位60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个,有博物馆和已开放的历史名人故居110座,数量居全国之首。

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和天坛、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

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颐和园、明十三陵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科学和高科技优势北京的科技优势体现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全国的文教、科技资源高度集中在北京,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大学生30万人,每年产生数千项辐射全国的科研成果。

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2017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时代。

继上一年度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并倡导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之后,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公布。

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和文化元素、打造全新博物馆IP运营时代、让厚重的历史文物活起来等观念深入民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

北京地区拥有全国最为丰富、多元的博物馆文化资源,以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走在全国前列。

在继续建设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战略中,北京博物馆事业有必要、有使命为全国博物馆系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成功模式和优秀经验,同时就博物馆文创在产品开发、市场化推广、产业链形成和制度探索等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和解决策略与全国同行共享。

2017年,北京地区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形成自己特有的发展新动向,也初步认清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通过一些战略举措不断提升文创产品层次,完善产业链条。

一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在过去十余年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出欣欣向荣的行业发展态势,这一方面与政府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位置和资源优势。

聚焦博物馆文创产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般纪念品开发到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直到2016年博物馆IP概念与运营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这种跨越式发展彰显了文博系统渐趋开放的行业心态,体现了博物馆文化有必要走出围墙、走进百姓生活的现实需求。

(一)博物馆文创向全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之后,经过全国各省区市公开申报,最终遴选出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旨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不同级别的博物馆中进一步开发符合发展要求、满足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探索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逐步建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良性机制。

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导语】数字文化产业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它涵盖了数字媒体、数字艺术、数字游戏等多个领域。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数字文化产业自然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这一行业提供参考。

【一、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的现状】1. 数字文化产业的定义和范围数字文化产业是指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创意和产业经济活动,其范围广泛涵盖了数字娱乐、数字艺术、数字出版、数字影视等多个领域。

2.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

截至目前,北京市的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北京市拥有国内领先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企业,以及众多人才储备。

这使得数字文化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创意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第三,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北京市的数字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数字娱乐、数字出版、数字艺术等多个细分领域,并且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从制作到发行再到传播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1. 技术驱动与创新转型未来,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技术驱动和创新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文化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

2. 内容多元化和个性化数字文化产业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必须在内容上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

未来,北京市的数字文化产业将更加关注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等手段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 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数字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未来,北京市的数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与传统文化、社会人文等领域的融合,以创造更具特色和价值的作品。

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章标题: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与措施】引言: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致力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意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城市文化软实力,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些政策和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前景进行探讨。

一、政策导向与支持措施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

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北京市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鼓励优秀人才创业创新。

市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文化创意企业减轻负担,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

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为了优化创意产业的生态环境,北京市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园区以功能齐全的办公场所、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和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为创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作与交流环境。

CBD文化创意园区、798艺术区等,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聚集地。

这些园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空间和基础设施,更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与机会。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北京市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为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高校开设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并设立奖学金和资助项目,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创意产业。

市政府积极引进境内外的高层次人才,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监管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监管是保障创作者权益与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北京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执法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作与发展环境。

北京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对策研究

北京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对策研究

北京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对策研究随着文化产业的日益壮大,与科技的融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北京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中心城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概念与实践,北京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对策,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

一、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城市,北京文化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多个细分领域,包括电影、出版、广播电视、文博、动漫等。

北京市2019年文化产业总规模约为7448亿元,增速为7%。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长较快,占比逐步提升,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在未来,北京市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北京市已经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中心,将逐步形成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生态系统。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的应用,北京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概念与实践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是指在文化产业中运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文化创意的创作、传播、制作、保护和增值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在实践中,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数字出版、数字文博等领域的应用。

其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影视制作、文博展览策划、文化消费数据挖掘等。

再次,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也促进了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比如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

三、北京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对策(一)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科技是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基础,北京市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应建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投入,在文化产业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经济》2010年3月(下)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项目增加值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占GDP 比重%200720062007200620072006文化创意产业992.6812.110010010.610.3文化艺术39.435.64.0 4.40.40.5新闻出版140.9134.214.216.5 1.5 1.7广播、电视、电影102.173.210.39.0 1.10.9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429.9333.043.341.0 4.6 4.2广告会展57.748.1 5.8 5.90.60.6艺术品交易10.48.4 1.0 1.00.10.1设计服务105.381.810.610.1 1.1 1.1旅游、休闲娱乐51.448.8 5.2 6.00.60.6其他辅助服务55.549.05.66.00.60.6表12006—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摘要】近几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聚集作用增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实践,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其示范效应对全国范围内促进社会和谐,在世界范围内维护文化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消费北京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1、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为北京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2005年北京确立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之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要培育这一首都的经济亮点,使其成为首都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

这些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了29.4%,增速远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11.7%,成为第三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

其增加值已经超过了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成为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行业的第二大行业。

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6%,增速达22.2%,2004年到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资产年均增长16.1%,收入年均增长23.1%,增加值年均增长17.4%,税金年均增长22%。

2、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十五”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北京形成了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

2007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实现增加值429.9亿元,占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总增加值的43%,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行业。

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虽然有些传统的行业,如报纸、期刊、电视受到经济危机或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媒体的冲击,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但是从全国的整体形势来看,这些行业在北京的发展形式还是较好的,整体上实现了平稳的增长(见表1)。

3、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2006年12月和2008年4月,北京市先后分两批认定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基本确立。

在2007年出台的《北京“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北京市明确提出了“规划和建设一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计划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个。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这已经成为北京市决策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思路上的基本共识。

从空间上来看,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规模,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模式。

从北京聚集区的主要功能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聚集创意人群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创意社区或村落,例如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DR 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798艺术区;第二类为组织规模制作或是设计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厂区或园区,例如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第三类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展示交易的消费场所或文化集市,例如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顺义国展产业园、前门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等。

二、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分析1、发掘文化存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北京文化资源是丰富多元化的,其历史遗迹之多,文化遗产之富是世界所罕见的。

有形的有宫殿牌楼,坊巷胡同,会馆寺庙,无形的有方言戏曲,风俗民情,天桥杂技。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上来看,历史文化资源犹如北京这样丰富的屈指可数。

但是,北京的文化资源绝大部分尚未被当作一种产业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甚至处于“尘封状态”,其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与其在国际和国内的文化中心地位并不相称,与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城市相比在发展速度上也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就北京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吴婷婷李存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区域经济96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当代经济》2010年3月(下)的资源优势而言,其扩展释放的空间很大,尚需要进一步激发。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盘活资源存量,将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使文化潜能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北京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推动文化向经济的广泛渗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成为许多大城市吸纳就业的关键领域,例如纽约1998—2002年间“创意核心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增长了13.1%,即3.2万个就业机会,同期纽约全市所有的职位增长幅度为6.5%;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产业,同时也是第三大就业经济领域。

从世界上其他发达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环境与人口压力与日俱增,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以2008年为例,全市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112.8亿元,增速仅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93.2亿元,增长仅为2.4%。

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除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变小。

同年,北京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在岗职工人数为131271人,增长了4.5%。

平均工资为68061元,增长了13.1%。

由此可见,面对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需求和持续上升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消耗量低,科技含量高的朝阳产业,无疑是北京最好的选择。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养,能迅速提高文化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并可以带动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3、借助打造世界级城市的机遇,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2010年两会期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未来的方向”。

世界级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国际上,北京的城市竞争力不容乐观。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公布的全球150个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中,北京的硬件环境竞争力,全球联系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软件环境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等指标均处于中下等水平,与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竞争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此看来,北京距离世界级城市的标准还差很远(见表2)。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同时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与进步。

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助于形成城市特色,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比如伦敦和巴黎的表演艺术和时尚设计,体现了这两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城市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与它们把提升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来大力推进是密不可分的。

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文化繁荣是密不可分的。

借助北京打造世界级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4、积极开拓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北京作为全国文化市场中心所在地,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是拉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引擎。

2008年,北京市常驻人口为1755万。

2008年,北京市人均GDP 已经突破9000美元。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3.8%,已经达到富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年均增长7.0%,人均消费支出16460,年均增长2.2%,其中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4.4%。

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

不仅如此,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的中心,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往往引导着全国的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消费潮流的革新。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借助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遇,北京对国际文化消费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增加,2009年入境旅游的人数、旅游外汇收入比2008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成为新的需求热点。

文化消费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正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使人们从繁重的工作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有闲暇时间进行文化消费。

保证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受教育的情况以及闲暇时间,让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普通人的消费对象。

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消费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1]张泉: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8—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陈伟雄、张华荣: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3).[3]Caves :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 -merc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4]Mommaas H.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post-industrial city :to -wards the remapping of urban cultural policy[J].Urban Studies ,2004(3).竞争力指标排名排名第一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城市排名第三的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16巴黎(法国)东京(日本)圣保罗(巴西)产业结构竞争力22东京(日本)纽约(美国)伦敦(英国)硬件环境竞争力57东京(日本)纽约(美国)波士顿(美国)全球联系竞争力69纽约(美国)伦敦(英国)洛杉矶(美国)生活环境竞争力76巴黎(法国)悉尼(澳大利亚)里斯本(葡萄牙)软件环境竞争力101新加坡(新加坡)芝加哥(美国)香港(中国)企业本体竞争力114西雅图(美国)华盛顿(美国)苏黎世(瑞士)表2北京在全球150个城市中竞争力位置(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