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审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课件
五下9古诗三首(第1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富阳教育
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监制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清】林则徐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 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 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从军行
解读诗题
《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 和战士的生活。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 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或者简称乐府。如《长歌行》。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自学自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的景物,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理解诗意
连绵不 断的云
祁连 山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
使…暗淡
青海湖上空的 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 方的玉门关。
“一将功成万骨枯” “白骨掩蓬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阅读链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朝突厥的位置,在汉朝是匈奴,它是中原的一大威胁,经常在边关烧 杀抢掠,汉武帝时期发动了对匈奴“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武力革命, 三征匈奴,树立了汉民族在其他民族之中的威望。
阅读链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人用楼兰指代吐蕃、突厥 的侵略者。表达了戍边的将士们 在恶劣的环境、频繁艰险的战争 中誓死战斗、不胜不归的决心, 及必胜的信念和满腔爱国的热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 “白骨掩蓬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军行》前两句描绘悲壮、开 阔而又迷蒙暗淡的边地风光,借以渲 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 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 心破敌的豪情。全诗表达了戍边将士 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和崇高的爱国主 义精神。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件

你认为英国愿意按照约定在1997年撤出香港吗?
撒切尔夫人说: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英 国继续统治才能够得到保证,如果中国宣布 要收回香港,那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 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 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消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身心健康
开动 小脑筋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 带来深重灾难,那时 的国人是怎样面对一些 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 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 ,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战争进程
1840年 攻广州 陷定海
18411842年 占香港
进吴淞
逼天津
到南京
鸦片战争形势图
人民的英勇抗争
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小活动
尝试搜集清军爱国将领反抗侵略 、英勇作战的主要事迹。
我的搜索:
姓名:关天培 职业:将领 作战事迹: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英军对虎 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 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 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 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 抵抗。
战争结果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 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条 约 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案2课时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初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
4、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享、调查采访交流、参观等系列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道德教育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法治教育点:知道国家主权和我国行政区划:知道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法与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思考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
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1840鸦片战争)1、学生齐读教材,第56页课题下这段文字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出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虎门销烟。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精编)全册1-8单元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8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观三国烽烟,群雄们各展其才,逐鹿中原;识梁山好汉,豪杰们替天行道,南征北战;叹取经艰难,唐僧师徒降妖除魔,坚定西行;惜红楼梦残,豪门贵族兴衰沉浮,终为云烟……阅读名著,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握手,陶冶情操,获得心灵滋养。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展现了“四大名著”的精彩情节。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充分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汉字真有趣,谜语、故事、谐音、形声字……,一个个妙趣横生。
汉字展示了美感,包蕴着智慧,我们爱汉字。
走进汉字的王国,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缤纷世界。
我们要学汉字,规范使用汉字,让汉字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奔腾的长江,涌动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
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沉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课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虎门销烟 为什么说《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从此中国领土主权 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销烟
100多年后,1997年6月30日23 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7 月1日零时整,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 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香港回归 到祖国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 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香港回归 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多年的 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
鸦片பைடு நூலகம்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 族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在百年屈辱中,英勇的中华 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从《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到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不但说 明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说明 了只有国家强盛才能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虎门销烟 阅读活动园第一段,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
虎门销烟 阅读活动园第一段,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想一想: 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据统计,1835年全国吸食鸦 片的人数超过200万。上至 清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许 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 突出贡献。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 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 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 列强的侵略,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 但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甘屈辱、前赴后 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最新】

单元主题:责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语文要素 ◎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
物的内心。
习作要求 ◎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
内心。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朗读音频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 手”。其代表作有《出塞》《芙蓉 楼送辛渐》《采莲曲》等。今存 《王昌龄集》。
朗读音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jì
蓟北
chánɡ
裳
tì
涕泪
xiānɡ
襄阳
涕
巫
左右结构 框架结构
词语解释
【剑外】 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 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
陆游(1125—1210) 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 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 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 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 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 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 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 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情——穿金甲、终不还 壮
杀敌报国 崇高精神
诗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 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从军行(其五)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从军行教学课件上课课件详细版9从军行PPT

导
3.最后,背诵这三首古诗,并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题
《从军行》,“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
解
况和战士的生活,本诗将环境描写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充满英雄主义气概。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
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
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指
朗读时,要注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导
《从军行》要读出将士誓死击退敌人的决心;
《从军行》一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让人感到孤独、荒凉、艰苦,要读出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语速应稍慢,语调应低沉;后两句写将士誓死破敌的壮志,语调
要高亢一些,要读得雄壮有力,读出那种坚定、悲壮的情怀。
诗 句解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课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文
2.再读课文,读《从军行》从后两句中体会诗人奋战到底的决
学
心和豪情壮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从前两句中感
法
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从后两句中感受诗人的无奈与愤慨,体
指
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喜欲 狂”的心情,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写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
作
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
背
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
景
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为第四首,全诗写士子从戎,
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优质课件

军神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 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 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 。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 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 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 。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 忍受,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红色革命文学
《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 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 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 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写这部书,让只有初中学历的 刘知侠颇费周折。在《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中,刘知侠曾这样写道:“我事先 剖析了一遍《 水浒传》,在写作上注意以中国民族文学的特点来刻画人物,避 免一些欧化的词句和过于离奇的布局和穿插,把它写得有头有尾,故事线索鲜明, 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高点。” 十年磨一剑,鞘出谁争锋。从1943年邂逅,到 1953年成书,刘知侠整整用了10年时间。
[ 唐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渡易水歌 [ 先秦 ] 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二、爱国人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爱国 人物故事呢?
你能讲出他们 的故事吗?
苏武
屈原
岳飞
黄继光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 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 降。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 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 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 与羊群为伴。十九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 皆白的老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朗读,谈感受:
从军行七首·其四
[ 唐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渡易水歌 [ 先秦 ] 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二、爱国人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爱国 人物故事呢?
故事讲述了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 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的妈妈被敌人残酷地杀害,冬子发誓要为妈妈报仇。 怀着这个心愿他一心要参加红军,于是他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 队送盐、送信,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书里所写的是 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 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 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 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 赐给他。金人攻打拱州、亳州,朝廷告急,宋高 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岳飞调兵遣将,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 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 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 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 临安风波亭,时年仅三十九岁。
红色革命文学
《鸡毛信》,作家华山著名中篇小说,《鸡毛信》曾改变为同名电影,并收 录在“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
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牧羊童海娃是一名机智勇敢的儿童团长,在执行任务的途中遭遇日本鬼子, 一路上危机重重,险象环生。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海娃凭借自己的智慧, 出其不意,化解种种危险最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鸡毛信送到了指定的地点。 故事描写细腻,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影响了 几代人。
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参加了中国 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4日,美军开始向上甘 岭发动进攻。战斗开始后,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 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冲向堡垒,挺起胸膛,张 开双臂,扑了上去……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 ,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为了表彰黄继 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特 级英雄"称号。
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 ),谱名 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以字行。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 与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其弟为毛岸青。朝鲜战争时任抗美援 朝志愿军元帅彭德怀的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 战场在美军飞机轰炸下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来 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献上花束,他对着毛岸英的塑像说:“岸 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 幸福了,你安息吧。”
军神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 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 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 。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 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 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 。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 忍受,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 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 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 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上官大夫等 人的嫉妒,遭到诬陷,他被流放江南。顷襄王二 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不已,遂 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爱国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红色革命文学
《闪闪的红星》,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在30 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 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以一 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 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
红色革命文学
《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 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 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 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写这部书,让只有初中学历的 刘知侠颇费周折。在《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中,刘知侠曾这样写道:“我事先 剖析了一遍《 水浒传》,在写作上注意以中国民族文学的特点来刻画人物,避 免一些欧化的词句和过于离奇的布局和穿插,把它写得有头有尾,故事线索鲜明, 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高点。” 十年磨一剑,鞘出谁争锋。从1943年邂逅,到 1953年成书,刘知侠整整用了10年时间。
你能讲出他们 的故事吗?
苏武
屈原
岳飞
黄继光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 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 降。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 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 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 与羊群为伴。十九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 皆白的老人了。
《林海雪原》是曲波在学者、教授出身的作家车承友的帮助指导下,根据曲 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中“智取威虎山”为主要情节改编的电影《林海雪原》,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时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也搬上舞台,上个世纪六十年 代成为“样板戏”之一并拍成电影,影响很大,其中唱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与爱国有关的成语
以身许国 匹夫有责 于家为国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仁人志士 忧国忧民 忧国忘家 忧国奉公 救亡图存 忠心耿耿 为国捐躯 浩气长存 爱国如家 赤心报国 保国安民 保家卫国 舍身为国 碧血丹心 以天下为己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我们高举先辈的旗 帜,为了我们的国家而放 声歌唱吧!
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 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 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 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 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 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 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