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开题报告
书法课题开题报告情况

书法课题开题报告情况书法课题开题报告情况一、引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书法不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探讨书法课题的开题报告情况,以期对书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二、背景介绍书法课题的开题报告是书法研究的重要一环,它旨在明确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本次开题报告涉及的书法课题为“书法与文化传承”。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本课题将从书法的历史背景、技法特点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书法艺术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书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的价值和意义,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法文献资料,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其次,通过实地调研,观察书法家的创作过程和技法特点,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和技巧。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出对书法与文化传承关系的深入认识。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对书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其次,本研究的成果也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六、研究意义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书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书法艺术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对于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七、研究计划本次研究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首先,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书法与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
其次,进行实地调研,观察书法家的创作过程和技法特点,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书法教研活动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书法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书法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推动书法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使其具备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 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3. 推动书法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发展,形成独特的书法教育特色。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书法教育教学问题。
三、活动内容1. 书法基础知识培训(1)书法起源与发展(2)书法种类及特点(3)书法工具与材料2. 书法技法培训(1)执笔方法与姿势(2)基本笔画与结构(3)章法布局与墨色运用3. 书法教学案例分享(1)书法教学设计(2)书法教学策略(3)书法教学评价4. 书法实践活动(1)书法比赛(2)书法展览(3)书法作品创作5. 书法教育研讨(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2)书法教育政策解读(3)书法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四、活动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2023年3月(共4周)书法基础知识培训、书法技法培训2. 第二阶段:2023年4月(共4周)书法教学案例分享、书法实践活动3. 第三阶段:2023年5月(共4周)书法教育研讨、总结与反思五、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书法教研小组,由学校领导、书法教师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邀请书法专家、资深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
3. 开展书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5. 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
六、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形成一批优秀的书法教师。
2.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书法素养的学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第一篇: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一、开题背景: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
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一、开题背景: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
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
书法论文开题报告

书法论文开题报告书法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书法的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
因此,本文将以书法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相关书籍、论文和期刊的查阅,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
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现代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需求和认知。
最后,将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四、研究内容1. 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通过对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研究,了解书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介绍秦汉时期的隶书、魏晋时期的楷书、唐宋时期的草书和明清时期的行书等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2. 书法艺术的理论体系与技法研究通过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探讨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
重点介绍“气韵生动”、“神韵超逸”、“意境深远”等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并对不同书体的技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3. 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与创新通过对现代书法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重点介绍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及书法艺术在设计、广告和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4. 书法艺术的教育与传承通过对书法教育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
重点介绍书法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创作能力。
五、论文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2. 对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和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新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
通过书法教育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题报告1doc

通过书法教育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题报告1doc《通过书法教育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通过书法教育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二、问题的提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离开了书法,甚至不能了解中国的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时代,人们逐渐以键盘代替写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从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教育的主要的阵地,而书法是应该在学校中得到重视的。
20XX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
可见,学校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书法教育的历史使命。
汉字是方块字,有别于西方的拉丁字母,字体当中处处体现线条的美,其实字体的结构就是线条的和谐结合。
隶书的稳重、魏碑的刚劲、行书的豁达、草书的奔放、楷书的端庄等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书法的精髓和我们乡村小学生所必须培养的气质。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
在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河西堡第一小学是河西堡镇一所中心小学,地处于河西堡镇中心,学校有学生1300人,其中非河西堡户口的占了约20%。
学校周边的环境相对复杂,附近有较多的网吧、游戏机室,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相对富裕,家长的总体素质较低,为了生意,缺乏对子女长期有效的教育,部分学生出现沉迷于打电子游戏、不完成作业、书写潦草,做事拖拉欠耐性、损坏公物等现象,未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近两年这些现象有上升趋势,大大影响着学校校风的建设,严重阻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
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

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一、背景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进行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大多数中学书法教学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层面,缺乏足够的实践与创新,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艺术追求。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套中学书法教学方案,提升学生书法艺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学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深入了解与欣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审美艺术的感悟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研究内容1.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分析–分析当前中学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理解学生对书法教学的认知和需求2.中学书法教学的目标设定–制定具体的书法教学目标,包括技能提升和综合能力培养3.中学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探索–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实践操作、赛事参与等–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互动教具,增强教学效果4.中学书法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和表现5.中学书法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中学书法教学方案,观察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变化–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等方法,综合分析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设计中学书法教学方案。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第一阶段文献研究,了解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第二阶段实地调研,观察中学书法教学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阶段基于研究数据,设计中学书法教学方案第四阶段实验教学,将中学书法教学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第五阶段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方案的实施效果第六阶段分析问题和改进,总结经验,优化中学书法教学方案第七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六、参考文献•张三,李四. 中学书法教育现状与对策[J]. 中国教育观察,2018(4): 50-57.•王五,刘六. 中学生书法艺术教育问题研究[J]. 教育研究,2019(2): 36-41.•阿七. 中学书法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以上是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的初步设计及计划,通过对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探索、评价体系建立以及实施与评估等环节的研究,希望能为中学书法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改进方向。
小学书法教学评价开题报告

小学书法教学评价开题报告小学书法教学评价开题报告一、引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书法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书法教学进行评价,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书法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小学书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字形结构,提高字迹的美观度和规范性。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书法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讲解教学、练习教学等。
其中,示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笔画顺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练习教学是巩固和提高学生书法水平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
四、评价指标的制定小学书法教学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书法技能、字迹美观度、规范性和创造力等方面。
首先,学生的书法技能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应能正确地握笔和写字,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字形结构。
其次,字迹的美观度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的字迹应具有美感,线条流畅,结构协调。
同时,规范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的字迹应符合规范,字形清晰,字间距适当。
最后,创造力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可以在书写中展现个性和创意,使字迹更具艺术性。
五、教学评价的方法小学书法教学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书法作品评比、书法比赛、书法考试等。
通过书法作品评比,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法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书法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书法考试,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书法水平,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六、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小学书法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专 业
培养单位
开题日期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学位论文题目:书法教育教学研究
论文选题依据
一、中国书法的实质与发展方向。
中国书法从实质上讲是为汉字“造型”。要为汉字
“造型”,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书法”的本意之
一就是“书写”的“方法”。有人把“书”之“法”分解为
不佳,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缓慢,这在高校里是普遍现象。
二、选题意义
(一) 客观角度
1、 文化传播:书法是 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而且书法 源于汉字。书法 艺术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 化艺术的一朵奇葩,而且书法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书法文化教学成了重中之重。这是因为书 法教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2007
[17]孙富民.«当今书法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河南:河南大学,2011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
框架内容
中英文摘要
第一章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书法艺术的历史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第二章书法教育的功能与影响
一、书法教育的功能研究
二、书法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书法教育的现状
(二) 主观角度
1、
学生方面:
(1)书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
(2)书法能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3)学习书法可以陶冶
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课后生活。
2、
教师方面: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提升教师文化修养
3、
学校方面:
(1)增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2)提升学校文化底
蕴
三、
研究的特色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 国内现状
1.书法教学师资不足
作为响应教育部要求,许多学校已将书法教育列为基础教育阶 段的必修课,这无疑对书法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不过全
国各地书法师资严重短缺,如深圳市2008年需要引进书法教师的数 量高达3000余人之多。假如全国各中、小学的书法课都开起来,
所需要的书法教师其数量将非常庞大,而全国现在持有书法专业文
[1]张文华.《书法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8
[2]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河北:河 北师范大学,2007
⑶庄义友、熊贤汉•《汉字与书法艺术》[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9
[4]徐利明.《中国书法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⑸童子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书法教学研究》[J].剑南文学,
留学生在学习书法时,不仅可以感受中国汉字的艺术韵味, 也可以通过书法教学了解中国文化,并促进中国传统艺术在 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2、 推广书法:近年来,全世界兴起了“书法热”,越来越多的外
国友人学习中国书法。书法教学的推行,更有利于中国文化 的推广,由书法教学引起外国留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高度重 视,这不仅仅有助于他们学习汉字,还利于他们了解汉字的 音形义,能够使他们既能说又能写,通过他们的学习使书法 艺术得到加速的推广。
拟解决关键问题
在书法教育中,如何提高教师的书法技能以及学生学习书法的 兴趣。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轮文预期字数为3万一4万字,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材料能 在此基础上完善论文,并寻求更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本轮文 能够书法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价值,最后希望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论文。
主要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10]Ellis, R.《The Study Of Seco nd Lan guageAcquisiti 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1]McGinnis,S.《Chinese Pedagogy: An Emerging Filed》
[M].Foreig n Lan guage Publicati on s,1996.
凭的、合格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
2.书法教学管理无序
兴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来做决策,通过
周密的计划来安排各教学环节。但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 意。关于计划不周。这说的是某些院校书法教学计划不科学。一是 开课时间晚。书法课要早开,最好在大一就开设,课程学完后还有两、 三年的时间用来练习提高。但事实是很多院校晚至大二或大三才开 书法课,学生写字刚刚上手、还未入门就已临近实习期或求职期,想
[12]赖颜怡.《简论书法的文化精神》J].学术论坛,2002.
[13]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9(2)
[14]公薇娜.《中学书法教育课本课程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1
[15]高玉鹏•《书法基础教育在竖直教育中的作用》河南:河南大学,
2011
[16]班锦•《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重庆:西南大学,
提高却没了时间,想应用又不够水平。二是教学无大纲。一些院校教
务部门对书法教学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到位,书法教学无大纲或有大
纲却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老师的教学不能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规
律和教学环节。 三是老师无教案。 有些书法老师上课没有教案,课堂
上信口开河,既无条理性,又乏科学性,有时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四是学生无教材。高校里一般课程都有规范的统编教材,但书法教材
笔法、字法、章法。具体说就是用“笔法”造成点画, 用“字 法”造成字的结构,用“章法”造成字与字的组合、布局。
在“书”之“法”三个方面中,“字法”即字的“结构之
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古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都对结构十分重视。梁武帝萧
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所谓“均、密、补、损、巧、称” 等,对钟繇书法的结字技术作了比较精确的揭示;隋僧智果 撰《心成颂》,提出了“回展右肩”、“长舒左足”等十六条 结字方法,表明当时对字形结构的关注。关于楷书字体结构 的《三十六法》,据传是唐代大书家欧阳询留下的,从中见出 古人对字体书体结构探索的良苦用心。
2012(2)
⑹陈振濂.《书法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7]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9]韩家鳌[美卜童若春、谢国骥[美].《学习中国书法》[M].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8.
然而,尽管历代书家关于汉字结构的论述颇多精义,但 其奇巧的比况、华丽的词藻往往令人莫名其妙;而不同论者 对于同一问题每见出入的说解让人不知何从。其实,一个字 的点画长短、部件位置,只有放在一定书体的某个字的整体
结构中去审视才能看得清楚。所以,要学习某种书体,要“习
字”,对某书体各个典型字例的“结构图式”进行研究就十 分必要。
它与中国文化相
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 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 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因此,作为中国人学习书法是人 生中的必修课。本文的研究特色就在于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 进行研究,总结出人生各个阶段学习书法的方式与意义。
四、重要参考文献目录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开题报告论证会专家组组成名单
成员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签字
组长(非导师)
组员
培养单位审查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单位公章:年 月 日
由于尚未纳入统编之列,一些高校的书法课堂要么无教材,要么教材
粗劣或简陋。
3.学生对书法课程认识不足
学生进课堂学书法是为了完成学业计划,而不是自觉行为,所以
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不高,到课应付差事,课后不练不
写;作为公共选修的书法课,虽然学生选课出于自愿,但为学分而选课 的不在少数,选课不到课,到课不听讲、课后不练字的现象较为多见 加上过去十几年在书写上形成的坏习惯难以改掉,故书法教学效果
社会效益预测: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不仅传播了中国传
统文化,同时也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中国书法文化将成为世界书法
中国书法也会走向全世界。
成果应用设想: 通过理论研究, 希望可以增加教师在教学书法 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同时也希望引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开题报告论证会专家组审查意见:
年月
日
专家组组长签字:
一、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的现状
二、书法教育在中学教育的现状
三、书法教育在大学教育的现状
第四章改变当前书法教育现状的意义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研究内容
书法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文字的发 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不断推出,书法逐渐 淡出我们的教育,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 视学生的书法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研究书法教育在小学,中学以 及大学教育中的现状,总结书法教育的境遇教训,根据所查所问, 提出改变书法现状的意义与建议。
文献研究法: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利 用观察和访问,了解事物的全貌。
经验总结法: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 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年度计划:
论文创新点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创新点: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出发,考虑学生学习书法的理论依据和心 理变化,以提出解决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