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一章课件精品名师资料

合集下载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一章课件精品名师资料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一章课件精品名师资料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实际器件 理想元件 符号 图形 反映特性
电阻器 电容器 电感器
电阻元件 R 电容元件 C 电感元件 L
消耗电能 贮存电场能 贮存磁场能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开关 灯泡
Ri
US
Rf
10BASE-T wall plate
电 池
导线
电路图 (电路模型) 电气图
实际电路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内部结构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容器
电池 晶体管 电阻器 运算放大器
线圈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电工设备构成的整体,它为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 电路组成:主要由电源、中间环节、负载构成 • 电源(source):提供能量或信号(电池、发电机 、信号发生器) • 负载(load):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或对信号进行处理(电阻、电容、晶体管) • 中间环节(intermediate):一般由导线、开 关等构成,将电源与负载接成通路(传输线)
电压 u(t) ;
电荷 q(t) 与 磁链 ψ(t) ;
功率 p(t) 与 能量 w(t) 。
常用:电流、电压、功率
电流 (current)
P6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 量定义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i ( t ) ,大 小为: d q(t ) i(t ) dt
电路理论
包括电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方面内容
输入 输出
电路
电路分析:已知 电路综合:已知 已知 求解 求解 已知
显然,电路分析是电路综合的基础。

第1章 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第1章 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电 路 模 型
电路元件模型: 电路元件模型:实际元件理想化
–在一定条件下得出; 在一定条件下得出; –表征了实际元件的主要特性和物理现象 –是一种近似关系。 是一种近似关系。
电路模型:理想化的电路元件所构成 电路模型:
–电路理论:以电路模型为基础(R、L、C等) 电路理论:以电路模型为基础(R、L、C等 (R、L、C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时变 非时变
电路的种类
线性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 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非线性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最高工作频率的波长。 集总参数电路: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最高工作频率的波长。
光 (v) 速 波 (λ) = 长 频 (f ) 率
如:市电网的频率为50Hz,则 市电网的频率为50 50H 3×108 波 (λ) = 长 = 6×106 m= 6000 里 公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电压( 电压(降):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是单位正电荷由a点转移 电路中a 两点间的电压是单位正电荷由a 点所失去的能量。 到b点所失去的能量。 R dw A B uAB = _ + u dq 如:
A
i R
i =5A
A
i R
i = −5A
A
+ UR −
A
− UR +
U =5V
U = −5V
I0 5Ω Ω
+ U -
10I2 I2 10Ω Ω I1 10I1
6A 3Ω Ω 10A 1A 2Ω Ω Ω 4A 4Ω
I1
I2
电路的图
电路的图:在电路中以线段代替支路,以点代替节点,由线 电路的图:在电路中以线段代替支路,以点代替节点, 段和点组成的几何结构图形就称为电路的图。 段和点组成的几何结构图形就称为电路的图。 定向图:图中每条支路规定一个方向,所得的图称为定向图。 定向图:图中每条支路规定一个方向,所得的图称为定向图。 + Us − 2 3 ③ ④ ③ 4 ② 4 3 ④ ③ 5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李瀚荪)ppt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李瀚荪)ppt课件

10V
5
-
U=?
5
+
-
+ 4V + 3A
2
U =? I
-
-
2I2
5. I1
I =?
+
10 1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 10I1 10 (10) 0 I1 2A
+
10V
-
-10V
I I1 1 2 1 3A
-
解 I 10 3 7 A 6.
4 U 2I 0
10A
U 2 I 4 14 4 10V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model)
1. 集总电路
由电阻、电容、电感等集总参 数元件组成的电路
实际元件与集总元件关系
1 0 B A S E - T w a ll p la te
2. 电路模型 (circuit model)
开关 灯泡
电 池
导线
电路图
Rs
RL
Us
电路模型
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4) KCL、KVL只适用于集总参数的电路。
编辑版pppt
35
思考:

I =0
1.
2.
+ 3 _
B
1 1
1 1
+1
i1
_2 1
? UA =UB
A
3.
+ _3
i1
1
1
1
1
B +1
i2
_2 1
? i1=i2
i1=800mA
A
i2 =1A
1。 3A

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版 配套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版 配套课件

线性电路和网络函数叠加定理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线性电路和网络函数独立电源:电路的输入,对电路起着激励的作用。

元件的电压、电流:激励引起的响应。

一、线性电路:一、线性电路: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

su R R R R R R R i 13322132++=单输入的线性电路在单激励的线性电路中,激励增大(或减小)多少倍,响应也增大(或减小)相同倍数。

比例性或齐次性单激励sKu =叠加性两个以上激励若x1(t) Þy1(t), x2(t) Þy2(t)Þ叠加原理则x1(t) + x2(t) Þy1(t) + y2(t)对任何线性电阻电路,网络函数H 都是实数。

)(二、网络函数:对单一激励的线性、时不变电路,指定的响应对激励之比定义为网络函数,记为H 。

H=响应激励任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电压源电压或电流源电流若响应与激励在同一端口:激励策动点电导G i 策动点电阻R i 转移电导G T 转移电阻R T 转移电流比H i 转移电压比H u电流电压电压电流电流电压电流电压电压电流电流电压策动点函数转移函数策动点函数转移函数不在同一端口:+–U L R 1R 3R U s例:求电阻R L 的电压U L 。

例:求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例:电桥电路如图,若输出电压为u o ,求转移电压比H u =u o u s 。

例:求转移电压比H u =u o u s 。

=1V,计算u和i;例5:在图中所示电路中,(1)若us(2)若u s=10V,计算u和i;(3)若图中每个1Ω电阻换为10V,计算u和i。

为10Ω电阻,usi2i1i§叠加原理在任何由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当某一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为零值,即独立电压源短路,独立电流源开路。

一、叠加原理:双节点1:i 1+i s =i 2回路:R 1i 1+R 2i 2=u si s =0,u s 单独作用时R 2中产生的电流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电流变量或电压变量,作为电路的响应y (t ),与电路各个激励x m (t )的关系可表示为式中x m (t )表示电路中的电压源电压或电流源电流,设独立电源的总数为M 个,H m 为相应的网络函数。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ppt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ppt课件

1.8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压U。 题解1.8图
解 图(a):U=1×3-2=1 V 图(b):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压U1的参考方向, 如题解1.8
图(b)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及分压关系式, 得电压
(24)//3 U1(24)//3196V
所以
U2 44U13 264V
图(c):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流I1、 I2的参考方向, 如题解 1.8图(c)所示。 由电阻串联等效及欧姆定律, 得电流
1.11 图示直流电路, 图中电压表、 电流表均是理想的, 并已知电压表读数为30 V。
(1) (2) 电压源Us产生的功率Ps为多少?
题解1.11图
解 用短路线将图示电路中两处接地点连在一起,并设 a、 b点, 电流I、 I1、 I2参考方向, 如题解 1.11图所示。 由图可见, 电流表所在支路的10 kΩ电阻同与电压表相并的 30 kΩ电阻是串联关系。 因电压表读数是30 V, 所以
图(b): 在图示电路中设节点a及电流I1、I2、I3、I4的参 考方向,如题解1.10图(b)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 得
电流
I1[4//44]5/1/6//6153A
由3个相等电阻并联分流, 得
I2I313I11331A
再由2个电阻并联分流, 得电流
I44 44I31 210.5A
对节点a应用KCL, I=I2+I4=1+0.5=1.5 A
图(c)电路中, 设电流I1、 I2、 I3如题解1.7图(c)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 得电流
I13//61 22 1//613A 再应用电阻并联分流公式, 得
I23 66I13 232A
61 I3126I1331A
对节点a应用KCL, I=I2-I3=2-1=1 A

电路分析第1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的关系-PPT精品文档

电路分析第1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的关系-PPT精品文档
如果求出 i > 0 ,则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如果求出 i < 0 ,则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 在电路分析中,电路中标出的电流方向都是参 考方向。如果没有方向,自己要设一个参考方向,在 图上标出,按所标参考方向进行计算。不设参考方向, 算出的结果没有意义。 <2>算得结果的正负配合参考方向就可确定真实方 向,但不要把参考方向改为真实方向。
2、作业要书写整洁,图要标绘清楚,答数要注明单位。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元件 电压源 电流源 受控源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两类约束,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支路分析
–+ B
否则计算结果没有意义.
电压、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为正值,相反为负值
例如:E=3V,若假定电路中U的参考方向为上“+”下“–” 则U=3V或UAB=3V
高电位端。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电流的参考方向用箭头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除 用极性“+”、“–”外,还用双下标或箭头表示。
当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其值
为正,反之则为负值。
R1
R2
U1
IU R3
例如: (1)图中 若I=3A,则表明电流的 实 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
= c = 3×108m/s =6×106m=6000km
f
50Hz
对于以此为工作频率的实验室电气电子设备而言,其尺寸远 小于这一波长,可以按集总电路处理。

电路分析第1章 集总参数电路

电路分析第1章 集总参数电路

2013-7-14
课件制作:高洪民
27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也可分为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 (1)有源元件: 独立源:电压源,电流源。 受控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压源, 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流源 (2)无源元件: 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耦合电感, 理想变压器。 (3)实际元件的模型: 一个实际元件在某种条件下都可以找到它的模型。 有些实际元件的模型比较简单,可以由一种理想元件构 成,有些实际元件的模型比较复杂,要用几种理想元件 来构成。
2013-7-14 课件制作:高洪民 2
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21世纪将是 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面向21 世纪的高等教育质量目标,概括地说,就是注 意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 造就研究型大学,培养全面适应新世纪的创新 性人才,满足21世纪对信息类专业人才的要求。
课件制作:高洪民 18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2013-7-14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元件 电压源 电流源 受控源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两类约束,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支路分析:支路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是技术基础理论课,主要使学生获 得有关电路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工程 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2013-7-14 课件制作:高洪民 3
3 推荐参考书及资料来源
教材: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年5月.第4版 《电路原理》(上、下).江泽佳.高教出 版社.1992年.第三版 《电网络理论》(上、下).美.巴拉巴尼 安著.夏承铨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年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u-i的约束关系)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u-i的约束关系)

求任一集总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值Uab的方法: 从a点出发沿任一路径到达b点,沿途各支路电压降的 代数和。默认a点为参考“+”,b点为参考“--”。
8、推广结论的应用
求任一集总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值Uab的方法: 从a点出发沿任一路径到达b点,沿途电压降的代数和。 默认a点为参考“+”,b点为参考“--”。 a
知识回顾:
1、基尔霍夫定律:
KCL
研究对象:节点电流 内 容: 推广结论:任一理想封闭面
KVL 研究对象:回路电压 内 容: 推广结论:任一闭合路径
2、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常用元件 电阻元件:无源元件 u 电导:G 单位西门子S
Ri
1
u Ri
i
G
电 压 源:有源元件
1
R
u
G

质:
§1-5 电压源(元件)(voltage source)
集总电路中主要的能量来源 :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 1、本质:从实际电源抽象出来的一种模型 2、性质: (1)端电压为恒定值Us或一定的时间函数us(t),与i无关 (2)电压值由自身性质决定,流经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3)有源元件 (4)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端电压即为电压源的电压值 3、特性曲线(恒定电压源)
4、课程梗概(方法) 上册: 第一篇 电阻电路分析: 只含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 第二篇 动态电路分析: 除电阻和电源外,还有动态元件。 下册: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和S域分析法(略)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基本思想: 学习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求解电阻电路中的任一变量
主要内容: 一个方向:关联、非关联参考方向 二类约束: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的VCR 三种基本方法:网孔法、节点法、叠加法 四个元件:电阻、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集总参数元件:只反映一种基本电磁现象,且 可由数学方法加以精确定义。 •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构成的电路。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集总参数电路特点:电压与电流为确 定常数,与器件的几何尺寸与空间位 置无关
分布参数电路特点:电压与电流是时间 的函数,与器件的几何尺寸与空间位置 有关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定理或定律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主要内容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7 几种电路元件(电阻、电源) §1-8 分压公式、分流公式 §1-9 两类约束 §1-10 支路分析
10V
(b)
R1 V1 1k 1k R4 R5 R3 1k 1k R2
(c)
1k
(d)
“印象”电路分析
R1 V1 10V 1k R4 1k 1k R5 R3 5Vd c 1k 1k V2 R2
(e)
V1 10V 1k
R1
C1 1uF
L2 1 10uH 2
(f)
电路分析基础
研究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
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与系统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电子线路
数字逻辑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
大学英语
专 业 基础课 非专业课
高等数学
普通物理
电路分析基础
经典电路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至 60’ s 。经典的时域 分析于30’s初已初步建立,并随着电力、通讯、控制三大系 统的要求发展到频域分析与电路综合。 六、七十年代至今发展了现代电路理论。它随着电子 革命和计算机革命而飞跃发展,特点是:频域与时域相结合, 并产生了拓扑、状态、逻辑、开关电容、数字滤波器、有源 网络综合、故障诊断等新的领域。 作为首门电技术基础课,为学习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打 下基础;也是电气电子工程师的必备知识;学习本课程还将 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如严格的科学作风、抽象的思维能 力、实验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
信号与信息处理
数 字 图 象 处 理 频 谱 分 析 与 估 计 自 适 应 信 号 处 理 雷 达 信 号 处 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阵 计 接 程 互 列 算 入 信 控 联 机 网 号 交 网 通 技 处 换 络 信 术 理 数据通信原理 计算机 移 动 通 信 卫 星 通 信 光 纤 通 信
专业课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实际电路是由一定的电工、电子器件按 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联接起来,构成电流通 路,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电路模型是由理想元件及其组合代表实 际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具有基本相同的 电磁性质。是实际电路的抽象化,理想化 ,近似化。
电路理论中所说的电路是指由各种理 想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的总体。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内部结构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容器
电池 晶体管 电阻器 运算放大器
线圈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电工设备构成的整体,它为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 电路组成:主要由电源、中间环节、负载构成 • 电源(source):提供能量或信号(电池、发电机 、信号发生器) • 负载(load):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或对信号进行处理(电阻、电容、晶体管) • 中间环节(intermediate):一般由导线、开 关等构成,将电源与负载接成通路(传输线)
电路理论
包括电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方面内容
输入 输出
电路
电路分析:已知 电路综合:已知 已知 求解 求解 已知
显然,电路分析是电路综合的基础。
“印象”电路分析
R1 V1 10V 1k R2 1k
R1 V1 10V 1k 1k 1k
R2 R3
( a)
R1 V1 10V 1k 1k R4 1k 1k R3 R2
波长与频率关系 电力用电
c f c 6 f 50Hz, 6 10 m f
低频电路 c 4 5 f 30 ~ 300kHz, 110 ~ 110 m f 高频电路 c f 3 ~ 30MHz, 10 ~ 100m f 甚高频及更高频率电路 c f 30MHz, 10m f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重点内容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路元件特性 基尔霍夫定律 分压电路、分流电路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电路的作用

提供能量:电网、电池


传送和处理信号:音频、视频、放大
存储信息:EPROM、RAM 测量电路:电流表、功率表、电压表、欧姆表
实际器件与理想元件的区别:
实际器件——有大小、尺寸,代表多种 电磁现象;
理想元件——是一种假想元件,没有大 小和尺寸,即它的特性表现在空间的一 个点上,仅代表一种电磁现象。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集总参数元件与集总参数电路(Lumped)
• 集总假设(理想化): 不考虑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不考虑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 集总假设条件:实际电路的尺寸必须远小于电 路工作频率下的电磁波的波长。(不满足时为分 布参数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
例如 晶体管调频收音机最高工作频 率约108MHz。问该收音机的电路是 集总参数电路还是分布参数电路? 解:频率为108MHz周期信号的波长 8 为 c 3 10

f 108 10
6
2.78 m
电路分析基础(教材)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参考经典教材:邱关源编《电路》 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置及作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特点
内容多、基本概念多、习题多
课程的学习方法
用心看书
认真听课
多作习题
总结思路
电路分析基础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实际器件 理想元件 符号 图形 反映特性
电阻器 电容器 电感器
电阻元件 R 电容元件 C 电感元件 L
消耗电能 贮存电场能 贮存磁场能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开关 灯泡
Ri
US
Rf
10BASE-T wall plate
电 池
导线
电路图 (电路模型) 电气图
实际电路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