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解析

合集下载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疱、结痂等症状。

其中,因湿热郁盛所致的湿疹,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中药的治疗方式独特,有效地缓解了湿疹患者的症状,对于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药治疗原理中药治疗湿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清热利湿的作用,调节体内湿热的平衡,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湿热是湿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清热利湿可以改变体内湿热盛行的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病情的恢复。

二、常用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1. 三黄疗湿汤三黄疗湿汤是一种经典的清热利湿方剂,由黄连、黄芩、黄柏组成。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柏则可以干湿化痰。

三者配合使用,能够清理体内的湿热,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

2. 五味子清暑饮五味子清暑饮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五味子、知母、茯苓、黄连等组成。

五味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知母可以清热解毒,茯苓则有利尿作用,黄连能够清热燥湿。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湿疹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3. 右归丸右归丸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黄柏、白术、茯苓、花粉等组成。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白术能够健脾燥湿,茯苓和花粉则有利尿作用。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三、中药治疗湿疹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具中药方剂。

2.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湿疹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用药膏、光疗等。

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湿疹的治疗成功率。

3. 坚持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四、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湿疹有着独特的优势。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

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排脓、止痛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理论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芩的基本信息黄芩,学名为栀子黄芩,属于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芩的根茎肥大,株高约1米,根部呈黄色,内有黄色汁液。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黄芩苷、黄芩酮、黄芩甙、黄芩苦苷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许多药理作用。

三、黄芩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痈疮肿痛等症状。

黄芩中的黄芩酮和黄芩甙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

2. 泻火排脓黄芩可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黄芩中的黄芩苷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咽喉的肿痛症状;黄芩酮能够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助于排脓治疗。

3. 止痛止血黄芩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便血等症状。

黄芩中的黄芩甙可缓解胃痛不适;黄芩酮的收敛作用有助于止血。

4. 抗过敏黄芩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黄芩甙和黄芩苷可减轻皮肤过敏症状,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5. 抗氧化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6. 抗肝炎黄芩有一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可辅助治疗肝炎。

7. 抗肿瘤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酮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四、黄芩的应用范围1. 常用于临床治疗热毒病、痈疮肿痛、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

2. 外用可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

3. 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痛、便血等胃肠道疾病。

4. 对于抗肝炎、抗肿瘤等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五、黄芩的用法用量黄芩一般可煎汤内服或外用敷布。

黄芩煎汤时,一般用黄芩30克,水煎服。

六、黄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黄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应遵医嘱使用。

黄芩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芩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芩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热性疾病如感染、炎症等有很好的疗效。

2.利湿退黄:黄芩可以利湿退黄,对于湿热病证如黄疸、水肿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安神定志:黄芩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使人心情平静、思维清晰。

4.抗菌消炎:黄芩中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量黄芩的用量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一般用量如下:1.饮片剂:一次5-10克,每日2-3次。

可以口服或煎服。

2.黄芩颗粒:一次包装剂量根据产品说明书来确定,一般为1包,每日2-3次。

3.黄芩口服液:一次40-60毫升,每日2-3次。

4.黄芩胶囊:一次3-4粒,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黄芩的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宜自行增减剂量。

同时,在服用黄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忌烟酒刺激:黄芩有一定的药性,对于黄芩的药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服用黄芩期间,应避免饮酒和吸烟等刺激性食物和物品。

2.禁忌食物:黄芩属寒凉药物,对于脾胃虚寒、疲乏无力等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同时,黄芩会对草鱼等一些鱼类产生毒作用,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3.注意肝肾功能:长期或大量服用黄芩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服用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总之,黄芩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安神定志、抗菌消炎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用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应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和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燥湿、解毒利咽,对于一些感冒发热、肠胃不适、口腔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和胶原性疾病等。

黄芩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人体内的热毒和湿毒。

它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症状。

黄芩可用于治疗高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毒肿痛等症状。

例如小儿高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可以使用黄芩与连翘、板蓝根等中药配合使用,以清热解毒,缓解炎症,降低体温。

二、利湿泻火黄芩具有利湿泻火的作用,能够清除人体内的湿气和火热。

湿热是指人体内湿气和火热相结合,导致身体出现胸闷、口苦、尿黄等症状。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湿气和火热滞留,从而起到利湿泻火的作用。

黄芩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尿黄、口渴、腹胀、便秘等。

例如黄芩与泽泻、白术等中药组方,可以促进水液代谢,排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湿热症状。

三、抗炎抗菌黄芩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炎症的程度和范围,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同时,黄芩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黄芩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等。

例如黄芩与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组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咳嗽等症状。

同时,黄芩还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的作用,对于胃肠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四、抗氧化黄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

黄芩可以用于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

黄芩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黄芩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黄芩的功能主治与作用概述黄芩,又称黄苓、鸡冠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芩具有苦寒的特性,属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物。

它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有着丰富的药理学研究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能主治以及作用。

功能主治黄芩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痈肿疮疡、疔疮、痈疮等。

它能够凉血排脓,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2.泻火凉血:黄芩有较强的泻火凉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内火旺盛引起的热病,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此外,它还能够对抗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3.利水消肿:黄芩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水肿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水肿、尿石症等病症。

4.抗病毒:黄芩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领域,它对多种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

因此,黄芩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抗过敏: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湿热疮疖等。

它对抗组织胺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轻过敏反应。

作用黄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炎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2.抗氧化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3.抗肿瘤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4.保护肝脏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5.调节免疫功能: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黄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大剂量使用: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时,应遵医嘱用药,并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超量使用。

2.孕妇忌用:孕妇忌用黄芩,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3.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黄芩易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点黄芩,又名黄柏,为马鞭草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作中药。

黄芩是一种中药材,被列入了《中国药典》。

它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好处。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含有众多活性成分,如黄芩甙、黄酮类、碱类物质等,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病症,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

它对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黄芩可以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缓解局部红肿和疼痛。

黄芩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

黄芩中的黄芩甙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阻断肿瘤细胞的血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黄芩甙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癌细胞,如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

黄芩的抗肿瘤作用对于一些常见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黄芩还具有改善皮肤问题的功效。

黄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湿疹、痤疮等疾病。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皮肤老化的产生。

同时,黄芩还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轻黑斑和雀斑的形成,使皮肤变得更加白皙、光滑。

黄芩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黄芩还可以提高肝细胞的解毒能力,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

黄芩对于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脂肪肝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并促进肝脏的再生。

此外,黄芩还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抑制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黄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同时,黄芩还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保护心脏健康。

综上所述,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改善皮肤问题、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黄芩的传统用途和草药疗效

黄芩的传统用途和草药疗效

黄芩的传统用途和草药疗效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长在亚洲地区的草本植物,属于脣形科黄芩属。

黄芩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拥有多种传统用途和草药疗效,其草药疗效主要体现在清热解毒、抗炎镇痛、抗氧化和促进消化等方面。

黄芩的传统用途主要是清热解毒。

在中医理论中,黄芩被认为具有苦寒的性质,可用于清热解毒、疏肝胆、利湿消炎等功效。

因此,黄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疖、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疽和急性肝炎等症状。

黄芩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可有效地抵抗感染,对于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黄芩也被广泛应用于抗炎镇痛。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黄芩苷等,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对关节炎、哮喘、过敏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黄芩还可以通过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减轻过敏反应和瘙痒症状。

黄芩还具有抗氧化的特性。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机体氧化应激损伤。

黄芩的抗氧化活性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产生的损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抑制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此外,黄芩还被用于促进消化。

黄酮类化合物和黄芩中的其他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道蠕动,从而改善消化不良、胃胀气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黄芩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

综上所述,黄芩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传统用途和草药疗效。

黄芩的传统用途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抗炎镇痛、抗氧化和促进消化等方面。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赋予其草药疗效,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黄芩具有多种疗效,但在使用时还是应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草药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急性湿疹采用中药黄芩外用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急性湿疹采用中药黄芩外用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急性湿疹采用中药黄芩外用的疗效和药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8T08:20:10.9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潘美彤[导读] 目的分析急性湿疹采用中药黄芩外用的效果和药理。

潘美彤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湿疹采用中药黄芩外用的效果和药理。

方法随机将90例急性湿疹患者分成两组,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

给予对照组普通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和药理作用。

结果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比较两组的瘙痒消失时间、皮损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观察组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

结论使用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黄芩外用;急性湿疹;疗效;药理作用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触发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为湿热,湿热环境易发生湿疹;内因与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神经因素之间的关系。

临床研究发现,黄芩治疗急性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本研究,观察中药黄芩外敷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急性湿疹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9例、16例,年龄范围21-74岁,平均(50.1±3.8)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例、15例,年龄范围22-75岁,平均(51.8±4.2)岁。

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将曲咪新乳膏涂于患处,每日2次,然后口服扑尔敏,每日3次,每次4mg,继以糖钙片,每日3次,500mg 每次,待皮损消退后停药。

观察组外用黄芩。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将中药黄芩30g研成细粉,在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调成糊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解析
发表时间:2018-06-08T14:40:06.44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吴双贵
[导读] 研究分析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且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吴双贵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药剂科 41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且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黄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92.5%,对照组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实验组患者的皮损症状的消退时间和瘙痒症状的消退时间都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湿疹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中药黄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药黄芩;急性湿疹;疗效;药理解析
急性湿疹是一种炎性皮肤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心理状态、体质、长期处于外部湿热的环境以及神经等息息相关,而且会反复发作[1]。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剧烈瘙痒,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西医综合治疗,虽然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2]。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且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中分别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3±2.84)岁;实验组患者中分别包括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2-73岁之间,平均年龄(39.81±2.11)岁。

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手足、腋窝、小腿。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施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其中主要是西药治疗,将生理盐水对患者的患处实施清洗,采用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号为H44024445的曲咪新乳膏进行涂抹治疗,每天两次,早晚各涂抹一次;将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32023645马亚酸氯苯那敏片进行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服用剂量为4mg,然后口服糖钙片,每天3次,每次剂量为450mg。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芩治疗,将30g黄芩进行研磨,并且和食醋联合调制成糊状,在患处进行涂抹,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治疗,直到皮损症状消失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痊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表示临床症状例如瘙痒、红斑、灼热感有明显的改善,皮疹的消退面积大于75%;有效,表示临床症状例如瘙痒、红斑、灼热感有改善现象,皮疹的消退面积在30%-75%之间;无效,表示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实施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92.5%,对照组7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皮损消失时间以及瘙痒的消失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如表2所示:
3 讨论
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导致的皮肤表层以及真皮浅层的炎性症状,这种疾病具有比较多样的皮疹和渗出倾向,患者主要以皮肤瘙痒为主,而且会反复发作。

如果患者的身体属于过敏体质,就会导致这种疾病的频繁发生,而且急性湿疹还和遗传因素有关,导致急性湿疹发生的外因主要和阳光、湿热的环境、人造纤维、皮肤等有关,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

临床上治疗急性湿疹的传统办法主要是西药综合治疗,借助清洗、药膏涂抹等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速度比较慢,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

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治疗,而且效果也比较理想。

中医学认为急性湿疹属于“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的范畴,人们经常将其称为湿疮[5]。

中医认为急性湿疹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的脾失健运、后天失养导致的,而且日常饮食中比较喜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使得体内产生的湿邪之气,而且风湿热邪还导致了患者的气血失常,经络受到阻碍,最终发生了急性湿疹。

中药黄芩属于一种草本植物,主要具有祛风活血、去热止痒的效果[6]。

采用黄芩对急性湿疹进行治疗,黄芩会选择性的对细胞免疫的作用进行增强,对体液的免疫作用产生影响,而且黄芩中有黄芩苷具有抑制脂质氧化的作用,对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可以保证,对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炎性细胞的活性,使得炎症反应显著的降低[7]。

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92.5%,对照组7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皮损消失时间以及瘙痒的消失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湿疹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中药黄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爽,李忻红,马贤德,等.湿疹1号对脾虚型豚鼠急性湿疹模型K17、LTB4和LTC4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23):44-46.
[2]苏福巧.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研究[J].光明中医,2017,32(22):3216-3218.
[3]徐永强,陈丽娟,黄虹.湿疹中西医药物局部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9):135-136.
[4]甘秋莉.复方黄柏液联合糖皮质激素乳膏治疗急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1):2318-2325.
[5]吴小珠.基于黄柏黄芩与五倍子配伍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药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3):108-109.
[6]王艳会,郭建茹,杜建波,等.七味解毒活血膏联合复方敏维糖浆治疗小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74-3375.
[7]骆穗庄,刘爱华.中药湿敷治急性湿疹渗出性皮损疗效观察与护理[J].西藏医药,2015,36(02):7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