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疹中药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由于复杂的病理机制,传统的中药土方成为了缓解湿疹症状的一种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
方剂1:龙脑丹龙脑丹是一种以龙脑、冰片、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龙脑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湿疹引起的皮肤红肿和瘙痒症状。
冰片和白芷则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
方剂2:牡丹皮膏牡丹皮膏是一种以牡丹皮、白芷、苦参等药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牡丹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疹病情。
白芷和苦参则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和红肿。
方剂3:金银花膏金银花膏是一种以金银花、连翘、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芷则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金银花膏可以减轻湿疹患者的症状,缓解瘙痒和皮肤红肿的问题。
方剂4:皂角刺丸皂角刺丸是一种以皂角刺、黄连、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皂角刺具有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可以有效减轻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
黄连和白芷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红肿和痛感问题。
方剂5:茯苓地黄丸茯苓地黄丸是一种以茯苓、黄芪、白术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茯苓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黄芪和白术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茯苓地黄丸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缓解湿疹症状。
总结:中药土方能够缓解湿疹的原因在于其药材的功效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湿疹多为湿热、湿毒等病理因素所致,而中药土方中龙脑、牡丹皮、金银花、皂角刺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燥湿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湿疹症状。
然而,中药治疗湿疹是一种缓解症状的方法,并不能根治湿疹。
在使用中药土方治疗湿疹之前,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因自行使用中药而引发其他问题。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介绍的中药土方方剂仅供参考,并非具体治疗方案。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疱、结痂等症状。
其中,因湿热郁盛所致的湿疹,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中药的治疗方式独特,有效地缓解了湿疹患者的症状,对于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药治疗原理中药治疗湿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清热利湿的作用,调节体内湿热的平衡,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湿热是湿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清热利湿可以改变体内湿热盛行的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病情的恢复。
二、常用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1. 三黄疗湿汤三黄疗湿汤是一种经典的清热利湿方剂,由黄连、黄芩、黄柏组成。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柏则可以干湿化痰。
三者配合使用,能够清理体内的湿热,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
2. 五味子清暑饮五味子清暑饮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五味子、知母、茯苓、黄连等组成。
五味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知母可以清热解毒,茯苓则有利尿作用,黄连能够清热燥湿。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湿疹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3. 右归丸右归丸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黄柏、白术、茯苓、花粉等组成。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白术能够健脾燥湿,茯苓和花粉则有利尿作用。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三、中药治疗湿疹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具中药方剂。
2.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湿疹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用药膏、光疗等。
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湿疹的治疗成功率。
3. 坚持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四、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湿疹有着独特的优势。
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

1 . 2 . 3 纳入病 例标 准 ① 符 合 本 病 西 医 诊 断标 准 及 中医证 候诊 断标 准 : ② 年 龄在 1 8~ 6 5岁 者 ; ③ 心、 肝、 肾功能无 显 著异 常者 ; ④ 能够 配 合治 疗 , 完 成疗 程 , 数
据完 整 者 。
来发病呈上升 趋势 , 严 重 影 响 人 们 的 身 心 健 康 与 生
临床 研 究指 导原 则 》 。急性 湿 疹 : 急性过程 , 可 发 生 在 身体 任何 部 位 , 全身泛发或局 限于一处 , 常 对 称 分
外敷 3 % 硼 酸溶液 和糖 皮质 激素 软 , 集 簇成 片状 , 边 界不 清 。病处 轻度
注: R i d i t 分析 , 两组 疗效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 0 5 ) 。
值得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n )
[ 1 ] E k e l u n d E, S a a f A, T e n g v a l l - L i n d e r M, e t a 1 . E l e v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G e n e t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L i n k s t h e S O C S 3 G e n e t o A t o p i e D e r m a t i t i s [ J ] .
代 医 学 尚缺 乏 特 效 药 物 , 现 有 西 药 只 能 对 症 治 疗 暂 时缓解症状 , 且 副作 用 大 不 易 被 患 者 接 受 。 笔 者 在 临床长期 以 清热 除湿 法 为 治 疗 原 则 , 取 得 良 好 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研 究病 例来 自我 院皮 肤 科 自 2 0 1 1年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导语: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据湿疹的种类,提供了一些治疗湿疹的偏方,这些偏方均是使用中药方剂,对不同类型湿疹进行治疗。
湿疹的特点为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
它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肛门等处。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1、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该偏方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滑石、五倍子、明矾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
适用治疗阴囊湿疹。
5、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1. 茵陈五苓散简介茵陈五苓散,又称“茵子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由茵陈、泽泻、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药组成。
茵陈五苓散具有祛湿利水、健脾渗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湿滞、腹泻、尿频等症状。
2. 茵陈五苓散的组成成分•茵陈:具有行气、理气、解毒的作用。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渗湿、益气升陷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3.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具有多种功效,常用于以下症状的治疗:3.1 脾胃湿滞•腹胀:茵陈五苓散可以行气、理气,消除脾胃湿滞引起的腹胀不适。
•厌食:茵陈五苓散有益气升陷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湿滞引起的厌食症状。
3.2 湿热下注•尿频:茵陈五苓散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轻湿热下注引起的尿频症状。
•口渴:茵陈五苓散中的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口渴症状。
•腹泻:茵陈五苓散可以健脾渗湿,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腹泻。
3.3 尿道感染•尿道灼痛:茵陈五苓散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尿道感染引起的灼痛症状。
3.4 泌尿系统结石•尿路结石:茵陈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的形成和滞留。
•肾结石:茵陈五苓散具有渗湿作用,有助于肾结石的排泄。
3.5 其他症状•毛囊炎:茵陈五苓散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毛囊炎引起的症状。
•皮肤湿疹:茵陈五苓散具有调和药性、解毒作用,可以改善皮肤湿疹的症状。
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如下:•口服,每次3-9克,一日2-3次。
•冲服,每次3-10克,一日2-3次。
•可酌情调整用量或根据医生建议使用。
5. 注意事项茵陈五苓散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忌辛辣、腥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忌与硫酸铁、贝达因、巴比妥类药物同服;•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能够祛湿利水、健脾渗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消风散药物组成

消风散药物组成
摘要:
1.消风散药物组成
2.消风散的功效及应用
3.消风散的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
消风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以下药物组成: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蝉蜕、知母、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这些药物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湿疹、风疹等皮肤疾病。
消风散的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清热养血,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它主要用于治疗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
此外,消风散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病症。
患者在使用消风散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吃过冷、过辣的食物,以及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在使用消风散时,应注意遵循医嘱,不要盲目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如有疑问,应咨询专业医生。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该书总结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包含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子。
虽然该书主要是针对伤寒及其并发症进行论述,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1. 薏苡附子散【方剂组成】薏苡仁、附子【主治病症】瘙痒湿疹、湿疹糜烂、麻疹后痒、痱子、水疮、疥疮等。
【用法用量】薏苡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2. 白术附子散【方剂组成】白术、附子【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疥癣、湿疹糜烂等。
【用法用量】白术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3. 麻黄汤【方剂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病症】风寒感冒引起的皮疹、发热、恶寒等。
【用法用量】麻黄、桂枝、杏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4. 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生姜、大枣、甘草【主治病症】瘙痒、湿疹、疮疡等。
【用法用量】桂枝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生姜、大枣切片,每次服用10-15克,每日2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5. 茵陈蒿汤【方剂组成】茵陈蒿、苍术、附子很抱歉,由于我的回答长度有限,无法提供完整的4000字方子。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和草药组合,这些方剂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请注意,对于确诊的皮肤病,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1. 风湿痒痒方【方剂组成】地肤子、苦参、黄柏、防风、连翘、白薇、黄芩、秦皮、薄荷【主治病症】湿疹、荨麻疹、皮炎、瘙痒等。
【用法用量】上述草药混合,煎煮后取汁液,外用于患处,每日2-3次。
2. 苦参丸【方剂组成】苦参、黄柏、黄连、地肤子、连翘、白芷、白薇、薄荷、黄芩、桂枝、防风、乳香、没药、冰片、甘草、大黄【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皮炎等。
【用法用量】将上述草药研末,制成丸剂,每次服用5-10克,每日2-3次。
阴囊湿疹中药方剂偏方

阴囊湿疹中药方剂偏方
*导读:中药处方(一)【辨证】血虚风燥。
【治法】活血疏风,除湿止痒。
【方名】活血疏风方。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2克,赤芍9克,红……
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虚风燥。
【治法】活血疏风,除湿止痒。
【方名】活血疏风方。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2克,赤芍9克,红花9克,荆芥9克,威灵仙9克,白蒺藜9克,苦参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湿袭于下。
【治法】疏风利湿。
【方名】疏风五苓散。
【组成】防风5克,泔浸苍术6克,肉桂3克,羌活3克,猪苓9克,泽泻9克,赤茯苓9克,土炒白术9克。
【用法】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出处】《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热蕴表。
【治法】驱风除湿,清热止痒。
【方名】祛风燥湿汤。
【组成】乌梢蛇9克,独活9克,藁本9克,黄柏9克,白鲜皮9克,金银花9克,白芷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