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学期1---5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练习题65156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得分一、看图写数(9分)( ) ( ) ( )二、数数在内画○计数(18分)★★★★★★★★三、数一数,在横线上画出相应的“○”(5分)你家里有几口人?今年你几岁了?你这一小组有几个同学?你书包里有几本书?你喜欢上的课有几节?四、连一连(28分)1.2.(12分)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吗?(8分)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九、提高题(10分,不计入总分)1.画○,○比△多3个。
2. 画△, △比□少4个。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题(2)姓名得分一、比长短(10分)1.长□√,短□○。
2.最长□√,最短□○。
二、比高矮(15分)1.最高□√,最矮□○。
2.重的画“√”轻的画“○”。
三、比远近(10分)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 )五、多□√,少□○(6分)六、1.比一比,大□√,小□○(10分)2.比一比,厚的画□√,薄的画□○。
□□□七、比一比(12分)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② ③ ④ □ □ □ □八、 和 哪个重?重□√,轻□○(8分)。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6分)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更高?在更高□√。
(6分)①□ ②□ (杯子一样大)十一、比一比,哪一种水果最重?在最重□√。
(10分)①②③④□ □十二、益智题(10分,不计入总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一天中,大树是早晨的影子长,还是中午的影子长?早晨( ) 中午(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题(3)姓名得分一、把同类的物体圈出来(8分)二、请把一类的东西涂成同一种颜色(8分)三、把应放在书包里的东西圈出来(8分)四、圈出一个不同类的东西(12分)(1)(2)(3)五、看图说一说,图1和图2怎样分的(8分) 1. 2.六、把□涂上红色, 涂绿色,△涂黄色 (8分)七、想一想,可以怎样分(10分)八、把下面物品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圈里(10分)文具玩具服装鞋帽2.怎样放合适呢?(用线连一连 8分)九、数一数、分一分,你能想出几种分类方法(10分)十、下面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它们各有几只脚?会游泳的是哪几个号?请把动物编号写在相应的圈内。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1-5的加、减法《减法》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1-5的加、减法《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后的延续,旨在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图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初步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丰富多样的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形成减法的基本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 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含义。
- 灵活运用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方法,对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减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图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意义。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减法的概念,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一个,还剩下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 探究新知- 直观演示:使用教具(如小棒、卡片等)进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减少”或“拿走”的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易错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易错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易错题。
这些易错题可能是由于基础概念理解不清晰,也可能是由于对题目的理解出现歧义。
针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的数学内容,本文将对常见易错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解析和建议。
一、第一单元:认识1-51.易错题1:将数字1-5的个数和数量进行对应在学习认识1-5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将数字与相应数量进行对应的错误。
当给出5个物品时,学生将其数为6个。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数量的概念理解不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多加强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2.易错题2:数的顺序排列错误另外,学生在将数字1-5进行顺序排列时,也容易出现错误。
将3排在4的前面。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不清晰,导致在排列数字时出现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多让学生参与数字排序的游戏活动,来帮助他们加强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
二、第二单元:认识6-101.易错题3:认识数字6-10的基本图形和数量对应在认识数字6-10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相应的基本图形与数量进行对应时出现错误。
将八个物品与九个物品的基本图形进行混淆,导致数量和图形对应错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与对应的基本图形,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量和图形对应关系。
2.易错题4:认识数字6-10的大小关系在认识数字6-10的大小关系时,学生也容易出现错误。
将7认为比9大,导致在比较大小时出现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字大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多种数字比较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大小概念。
三、第三单元:认识11-201.易错题5:认识11-20的基本图形和数量对应在认识11-20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基本图形和数量进行对应时出现错误。
将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基本图形进行混淆,导致数量和图形对应错误。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量拼凑的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1-5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对1-5数字的认识,数字的书写,以及1-5的加减法运算。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1-5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组成,能够进行复杂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新课:通过展示数字1-5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1-5,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接着,通过加减法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3.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2.能够掌握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1至5的数字书写和认识。
2.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至5的数字卡片。
2.小贝壳:用于辅助加法和减法运算。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1至5的数字。
2. 认识1至5•教师展示1至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3. 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4. 数字游戏•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至5的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前一课内容•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1至5的数字有基本认识。
2. 1至5的加法•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加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3. 1至5的减法•继续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4. 练习•针对加法和减法分别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1至5的数字认识、大小关系,以及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回家继续练习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202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shù一yì数shù点diǎn数shù法fǎ:数shǔ数shù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从cónɡ1开kāi始shǐ,数shù到dào最zuì后hòu一yí个ɡè事shì物wù所suǒ对duì应yìnɡ的de是shì几jǐ,即jí最zuì后hòu数shù到dào几jǐ,事shì物wù的de总zǒnɡ数shù就jiù是shì几jǐ。
数shù图tú中zhōnɡ物wù体tǐ的de数shù量liànɡ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比bǐ如rú可kě以yǐ按àn从cónɡ上shànɡ到dào下xià,从cónɡ左zuǒ到dào右yòu,从cónɡ远yuǎn到dào近jìn等děnɡ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ǔ数shù。
各ɡè种zhǒnɡ事shì物wù的de数shù量liànɡ都dōu可kě以yǐ用yònɡ一yí个ɡè数shù表biǎo示shì。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练习题

精心整理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得分一、看图写数(9分)1.2.(12分)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吗?(8分)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 ○○○○○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九、提高题(10分,不计入总分)1.画○,○比△多3个。
2.画△,△比□少4个。
△△△△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题(2)2□ □ □七、比一比(12分)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②③④ ④□□□□□八、和哪个重?重,轻(8分)。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6分)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更高?在更高。
(6分)①□ ②□?五、看图说一说,图1和图2怎样分的(8分)1 2.六、把□涂上红色,涂绿色,△涂黄色(8分)七、想一想,可以怎样分(10分)八、把下面物品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圈里(10分)文具玩具服装鞋帽2.怎样放合适呢?(用线连一连8分)九、数一数、分一分,你能想出几种分类方法(10分)十、下面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它们各有几只脚?会游泳的是哪几个号?请把动物编号写在相应的圈内。
(10分)十一、拓展题(接着画,10分,不计入总分)△●△●●△●●●○○○□□□□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二、摆一摆,试一试摆在课桌中间,摆在的下面,摆在的上面,摆在的前面。
(7分)1.画一画。
(6分)(1)在中间画○,在○的右面画△,在○的左面画□。
(2)在中间画□,△画在□的上面,○画在□的下面。
2.填一填。
(8分)在▲的下面画1个○。
在▲的左面画1个△。
在▲的上面画2个□。
在▲的右面画2个●。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 以内各数的认识、5 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第几、5 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 10 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安排教学建议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点子图等)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视作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之一。
第1课时1~5的认识课时内容教材第14~6、18~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1、数一数………………………………………………约1课时2、比一比………………………………………………约2课时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分类…………………………………………………约2课时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8、认识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总复习………………………………………………约4课时`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2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NO:1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1、比多少………………………………1课时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NO:1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NO :2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NO:1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要求: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NO:2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教学要求: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教学过程:NO:3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NO:4教学内容: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