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增加色素含量,使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见
问4: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
5.如下图所示,做色素层析分离的正确装置图应为( ) 返回
11
1
(一)提取色素:
原理: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或酒精等有机 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提取色素。
材料:5g鲜叶(或2g干粉)
1.研磨
SiO2——使研磨充分
药品 CaCO3 ——防止色素破坏
无水酒精——溶解色素
2
2.过滤:获取绿色滤液
3
(二)分离色素
原理: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 分离色素。 ★扩散速度与色素在层析中的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4
1.制备滤纸条
.
铅笔线
画铅笔细线
2
画
滤
液
细
线
滤液细线
画滤液细线
★要求:细而齐
重复2—3次
5
3.分离色素:
培养皿
层析液 插滤纸条
★层析液不能没 及滤液线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6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7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 行色素分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8
讨论:
实验中丙酮或酒精和层析液的用途是 什么?
丙酮或酒精——提取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
9
叶绿体中的色素
问1:实验中用到的二氧化硅、无水乙醇、碳酸钙分别有什么用? 二氧化硅 使研磨充分 无水乙醇 溶解和提取色素 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问2:在制作滤纸条的时候,为什么要剪掉两个角? 使扩散后的色素带呈一条直线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与拓展

參彳?你各2----------------实验教学2020年第10期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与拓展重庆市育才中学校(400050)陈静波** 赵红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改进“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提取方法,引导学生半独立设计“定量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拓展实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以达到提高实 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光合色素;定量;实验设计;改进与拓展文章编号 1005 -2259(2020)10-0052 -03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而建立生物学观念,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应该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本教学设计是在教材原有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的基础上,对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并以分光光度分析法为基本手段,围绕“定量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和吸收光谱的绘制”,结合光合色素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科学事实,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 案、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等,以培养 3456[3]徐志飞.水体中藻类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优化[J].江苏预防医学,2019,30(5) :580 -581.[4]贾福怀,戴飞,吴贝贝,等.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蛋白饮料中蛋白质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7) :4725 -4728.[5]黎瑞珍,黄在辉,梁如妍,等.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鱼干中蛋白质含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12) :254 - 255.[6]苏宏鑫.高中生物奥赛讲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83 -84.影响以及光合色素的吸光范围,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 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光合作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讲解)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
学科:高中生物执教者:xxx 年级:高二日期:xx.xx.xx 教学课题必修一 3.4光合作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讲解)
教学目标1、讲解光合色素分离与提取的原理
2、分析实验的步骤
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学会提取和分离光和色素的方法,加深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所起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导入(30s):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
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利用光合色素,
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那么这些
光合色素到底有哪些种类呢?今天我
们通过一个实验,把这些色素提取并
且分离出来,对它们进行区分了解。
板书标题:一、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6min)
选材
有机溶剂
研磨SiO2 (石英砂)
CaCO3
过滤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
我们用有机溶剂来溶解色素。
为了研磨充分,我们用粗糙的石英砂颗粒,
帮助研磨。
由于在淹没过程中,会使中央液泡破裂,其
中的有机酸会释放,分解色素,加入碳酸钙,
中和有机酸,保护色素不被分解。
我们只需要溶有色素的乙醇溶液,为了出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改进和拓展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改进和拓展实验摘要: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做实验。
这个实验验证的是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拓展,可以促进我们对于光合作用过程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改进某种程度上说,生物学科是一门需要依靠实验支撑的学科,生物学中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实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做成功而且效果好,关键在以下环节:①提取出的色素量多、不变性;②画出的滤液细线浓、直、细、匀;③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
笔者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尝试对教材实验进行了优化,并且在基础上拓展了探究实验。
1实验改进方面的思考与处理1.1改进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色素提取液1.1.1选材课本中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绿叶。
但我发现,用菠菜、油菜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1.1.2优化绿叶材料研磨方法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不足:①称取绿叶剪碎、研磨的时间长,且因缺乏经验会出现研磨不充分、材料大量溢出的情况;色素易发生反应或分解。
②研磨时加入有机溶剂(无水乙醇)10 mL量多造成色素提取液的质量差,影响实验效果。
③各小组进度差异大。
针对以上不足,进行改进:①新鲜绿叶中水分多,干燥处晾干约2 h,用家用榨汁机迅速打碎绿叶组织分成碎屑和汁液两部分。
用大一点塑料勺将碎屑分配至每个研钵中两平勺,倒入汁液1mL,备用。
②向盛有碎屑和汁液研钵中迅速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和2mL无水乙醇。
③边研磨,边用力按压,从而充分地研磨。
④将研磨好的研磨液倒入放有单层尼龙布的玻璃漏斗中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封口膜将试管口封上。
在进实验室前几分钟,用榨汁机打碎绿叶器官组织,使部分细胞及叶绿体破裂解体,从而使研磨过程中的色素分子与有机溶剂大面积接触,很快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打成的植物叶片组织碎屑小,既方便研磨,也利于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充分接触,可获得更多的色素提取液。
实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过滤:将研磨后的液体过滤,除去残渣
浓缩: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即可得到光合色素的提 取液
光合色素的分离原理
添加项标题
纸层析法: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 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色素
添加项标题
在农业生产中,实验结论可以指导育种工作,通过改良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以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实验结论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通过研究植物光合色素的特性,为植物 修复重金属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THANK YOU
汇报人:XX
原理:混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速度不同,从而将不同色素分离
添加项标题
分离过程:将研磨液点在滤纸上,用毛细管吸取层析液,沿滤纸 边缘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
添加项标题
结果: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在 滤纸上分离出不同的色素带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层 析液等
其他辅助材料:量筒、烧 杯等
实验材料的处理
新鲜菠菜叶的采集和保存 研磨前对叶片进行清洗和整理 研磨过程中加入适量石英砂和碳酸钙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行离心分离
实验材料的保存
新鲜叶片清洁,确保无 残留物
滤纸:存放在 干燥通风处, 避免受潮
光合色素的作用
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将能量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光合色素能够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活跃的氢,同时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 光合色素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色素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
03
实验材料
实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光合作用的条件——色素
太阳光 〔白光〕
溶剂
分光
三棱镜
叶绿体色 素提取液
分光
太阳光光谱
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谱
资料
分析 各种光合色素主要吸收什么光?
(%)
主要光合色素光
绿
率 60 叶
素
绿
b
40 素
类
a
胡
萝
20
卜
素
0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应用:
1.我们平常吃的韭黄和蒜黄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在黑暗条件下
2.如果土壤缺镁,植物的叶片会出现什么异常变化呢? 叶片受损伤的程度不同,老叶先受损变黄,而幼叶暂时不 会受到缺镁的损伤,依然鲜绿
3.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叶片是绿色的? 而到了秋天叶片又会变黄,少数植物的叶片会变红,这 又如何解释? 秋天,温度变低,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变慢或停顿,而类胡萝 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
防止丙酮挥发,污染空气
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中
注意:实验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
1 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1)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迅速 (2)滤液细线要细,直,齐,颜色深是使本实验的结 果明显,清晰的关键 (3)用纸层析法别离色素时,特别要注意滤液细线 一定要高于层析液
2 从上到下滤纸条上有几条色素带?分 别呈什么颜色?分别是哪种光合色素?
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画细线,待
滤液干后,再画一次,共画3-4次。
细、直、齐
防止滤液线过粗而使色素带重叠 加大浓度,使色素带清晰
别离色素
将2ml层析液倒入大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 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然后用培养皿
实验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实验3叶绿体⾊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实验三叶绿体⾊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实验原理】叶绿体⾊素⼜称光合⾊素,在⾼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素两⼤类,前者包括叶绿素a(蓝绿⾊)和叶绿素b(黄绿⾊),后们类囊体膜上的蛋者包括胡萝⼘素(橙⾊)和叶黄素(黄⾊),它与⽩质结合形成⾊素蛋⽩复合体,不溶于⽔,易溶于酯,因此可⽤丙酮、⼄醇、⽯油醚等有机溶剂进⾏提取。
叶绿体⾊素的分离有多种⽅法,本实验仅介绍纸层析法。
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种流动相(即⼀种液体或⽓体)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种⽀持物,如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素中各种⾊素分⼦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素分⼦在溶剂四氯化碳(推进剂)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素分⼦向四周移动时,各种⾊素分⼦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素分离,出现不同颜⾊的环。
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在反射光下呈这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种发态,激发态的叶樱桃红⾊,是因为叶绿⾊分⼦吸收光能后处于激状绿素分⼦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类胡萝⼘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成褐⾊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H+)⼜被铜(Cu2+)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转变成蓝绿⾊,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原来的绿⾊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设备试剂】【材料、与1. 材料新鲜的菠菜或⼩⽩菜等其他绿⾊植物叶⽚。
2. 设备电⼦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圆形滤纸、⼩漏⽃等。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与优化

实验改进“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与优化福建省莆田市华侨中学(351115)周伟国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351111)黄玉贤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41002)吴志强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必修一教材中有一个高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实验要求学生采用研磨法来提取绿叶中的4种色素,并通过纸层析法来分离绿叶中的4种色素,旨在通过实验证明绿叶中含有4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此实验中普遍得到非正常结果。
有的是2条色素带(即叶绿色a带和叶绿素b带),有的是3条色素带(即多了1条叶黄素带),能得到4条色素带(即还有1条胡萝卜素带)的正常结果较少。
笔者经过不断地探究,发现原来是在实验过程中忽视了一些细节,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于是就对这些细节进行剖析,改进创新,终于实现了大多数学生都得到4条色素带的结果(即证明了绿叶中含有4种色素),并且颜色鲜艳、色带明显(即证明绿叶中各种色素含量较多)。
实验获得成功其实很简单,学生除了按照教科书上说明的方法步骤认真操作以外,又能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做好相关细节的操作。
1在精挑细选实验材料中把握好细节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选好了实验材料就迈出了实验成功的第一步。
为此,笔者整理了改进实验材料的经验。
1.1实验材料的选择新鲜绿色的菠菜叶是实验材料的首选,它富含色素且便于研磨,但是含水量较多。
平时从菜市场上买回来的菠菜大多数已被菜农用清水浸泡2〜3h T,菜叶看似新鲜硬挺翠绿,其实含水量非常多,容易腐烂,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以减少其含水量,提高色素提取液的浓度进而提高实验的效果。
1.2实验材料的“四不用”不是所有新鲜绿色的叶片都能选用,有些绿叶就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①鲜绿诱人的扶桑、木槿等植物的绿叶,它们的叶表皮含有蜡质层,叶片里含有一丝丝白色的粘液质,叶片不但很难研磨,而且很难提取到色素提取液,更谈不上提取到好的墨绿色的色素提取液,实验效果差;②甘薯、榕树、橡皮树等植物的绿叶,它们的叶片内含有较多白色的乳汁,色素提取液颜色淡黄、浓度低,实验效果差;③萬苣、芹菜等植物的绿叶,它们的色素提取液容易发生褐色变化,导致实验效果差;④四季海棠、一品红等植物的红叶,它们的叶中花青素含量较多,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减少了,且花青素会影响色素分离效果,实验效果不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的作用,通过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光合色素的技能。
二、对教材实验的教学思考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操作反馈的实验结果
可以发现,即使完全按照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和实验方案进行规范操作,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中提取光合色素使用研磨法,步骤较为繁琐,药品种类较多。
虽然浙科版已经改用烘干的菠菜叶干粉作材料,降低了研磨操作的难度,但是所用到的药品种类还是比较多(包括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且用量不好控制,用量过多影响色素的浓度,用量过少则得不到很好的研磨效果。
另外,研磨时要求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学生难以把握好匀浆的程度,而且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不高,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
(2)教材中画滤液细线时使用毛细吸
管吸取滤液直接画线,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操作上很难符合要求。
(3)分离光合色素,用到的工具是滤纸条,且放置于装有层析液的试管中层析,由于试管口径较小,所制备的滤纸条也相应较小,滤纸条上即使在画滤液细线时重复多次,滤纸上色素含量也不多,导致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不是很明显;另外,操作上也很容易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导致实验失败。
三、实验改进之处
1.光合色素提取的改进――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
将原实验中的研磨法改为酒精隔水加热法。
直接将菠菜叶片的绿叶剪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隔水加热,所得的溶液就是色素溶液,省去了添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过滤的步骤,操作简单,也能使学生明确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知识点。
2.画滤液细线方法的改进
将教材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工具毛细吸管改为自制画线器,如,笔帽、大号移液枪头等空心圆柱材料,直接在装有色素溶液的培养皿中蘸取,印上滤纸圆心处即可,这样操作更为便利。
3.光合色素分离的改进――灯芯法分离色素
将教材中的滤纸条分离改为用圆形滤纸分离,以酒精灯灯芯作为介质,将层析液引导至圆形滤纸片上,得到的层析
结果是同心圆色素带,直接而美观,避免了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的易错步骤。
四、实验器材
新鲜的菠菜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天平、剪刀、培养皿、镊子、玻璃棒,烧杯、试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大号移液枪枪头、干燥的定性滤纸、量筒、酒精灯芯。
五、实验原理
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且高温能破坏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使叶绿体中色素释放出来,因此,可以通过酒精隔水加热法提取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因此,可用层析液来分离色素。
六、实验过程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5 g菠菜叶叶片剪碎,装入试管中,加入5 ml无水乙醇,在沸水浴中加热3~5分钟,即可得到深绿色的色素溶液,用橡皮塞塞好稍冷备用。
2.制备圆形滤纸片
取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圆心打一小孔(可用镊子或剪刀操作),取酒精灯灯芯约5 cm,一端打结,沿刚打的滤
纸片圆心孔穿入,打结一端留在滤纸上方,制备好后备用。
3.画色素细线
将步骤1所得到的色素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用大号移液枪头的圆形开口在培养皿蘸取色素溶液,印在制备好的滤纸片圆心处,待稍干后再进行2~3次。
4.色素的分离
将适量层析液倒入培养皿中,用刚才经过画线的滤纸片盖在培养皿上,将打结的一面(画色素细线一面)朝上,层析5~10分钟。
5.观察与记录滤纸片上的色素带
可观察圆形滤纸上出现由内而外的四个由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圆,记录实验结果。
七、实验效果
实验改进后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提取液色素含量高,色素溶液色泽鲜艳,实验易于成功;用自制画线器画出的色素细线均匀,且操作方便,更符合要求;灯芯法分离色素,效果明显、直接美观,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八、总结与体会
在提取色素方法上,人教版教材实验直接用新鲜菠菜叶作为材料研磨,而浙科版教材实验是用菠菜叶烘干后研磨,对比之下,浙科版教材操作稍微方便。
相比之下,笔者所用的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操作更是简单。
在色素溶液的效
果上,前两者所得色素溶液效果相差不大,而笔者的方法更为理想。
然而,浙科版教材实验需要烘干的过程中,笔者的改进实验需要隔水加热,两者均用到了高温处理。
高温是否会破坏了色素结构,导致色素溶液出现色差。
这个问题还有待验证。
笔者的改进方法,学生有可能对教材实验要求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一些药品的作用和纸层析法操作的关键步骤得不到很好的强化,这可能导致做练习或考试中会引起偏差,因此,笔者的改进实验更适合在兴趣小组或选修课中开展。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教学要加强对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如,利用替代物品、药剂、仪器等,争取创造性地增加低成本的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消除生物实验的安全隐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以本实验的改进为出发点,以小见大,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能力。
编辑郑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