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写景手法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完整)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 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    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诗歌之美在于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以及诗人当时所处周围的环境。

意境让我们更加贴近作者,同样,解析诗歌意境也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形象,意象鉴赏的解题技巧和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于形象类解题方法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鉴赏技巧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三: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1.限定时间背诵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

高中语文 诗词手法鉴赏

高中语文 诗词手法鉴赏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ft影在水中显现出
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
描写手法
6、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真题讲解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题西溪无相院
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描写手法
7、描写景物的方法: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真实之景 虚写: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已逝之景之境。 设想的未来之境。
真题讲解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①碛(qì):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古诗词手法鉴赏
描写手法
1、白描: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 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 ,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8、古诗词行文结构: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照应等。
结尾:收束全篇、点明主旨、呼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考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风格及表现手法知识点梳理

高考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风格及表现手法知识点梳理

古诗词语言风格知识点梳理【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高中语文古诗写景赏析角度

高中语文古诗写景赏析角度

诗歌鉴赏之写景艺术常见设题方式:这首诗(词)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变式: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XX景色的?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4.试从某一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联(写景)进行赏析。

5.赏析诗中某一联的写景艺术。

关键词:写景特点手法艺术引入:下面这几句诗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可从写作顺序角度来分析:空间(远近,高低,上下,内外,俯仰)、时间(早晚,四季),层次分明/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井然有序如: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一句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

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句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3、《过故人》描写近景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远景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春日郊行袁枚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

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

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

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目送迎。

4、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4分)诗人紧扣“春日”,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手法,首联“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从远景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

二、可从感觉器官角度赏析: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如:1、“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江雪》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飞入武侯家。
(2008辽宁)塞鸿秋 浔阳即景
元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 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 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6、构思
形 内 眼前的、发生的、现实的;实写 涵象 丰生 未来的、想象的、联想的;虚写 富 动
7、写景范围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面到点
——杜甫《客至》
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散文对这要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点到面 求较高)随着作者的写作,我们的视角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不断的变化(这一思路也适合排序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鸟鸣涧》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是动静,后两句是静 景,鲜明突出,动静结合, 一句一景生动形象。
6、构思(虚实结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古诗词写景手法分析
古诗词写景手法分析
学习目标
1、通过已学诗词总结其中的写景特点。 2、讲练结合总结基本的答题规律。
1、视角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4、白描
白描:(大笔勾勒、 意象罗列)增强想 象空间、审美空间、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画面感强。 ——白居易《卖炭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
5、状态(动静) 动静结合,鲜明突出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视角
远 近高(仰视)低(俯视) 全部或部分使用能够使景物有层次 感、立体感,叫多视角写景。
2、色彩
万紫千红总是春 百般红紫斗芳菲 多色彩使用景物描写生动、逼真, 类似于彩照之于黑白照片。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冷光的白色营造出凄凉哀怨的氛围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一红一闹写尽春天的勃勃生机 冷色调:表达凄凉、哀怨的感情。 暖色调:营造出温暖、喜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使画面真实可感、生动形象。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 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 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 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有地 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 山的雄伟,是静态;三、四两句着重写 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完成“五三”诗歌鉴赏第五首、第六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