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大纲
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生物必修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促进学生成绩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 课程概述生物必修一是高中生物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知识。
3. 研究目标本课程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了解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4. 教学内容4.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细胞理论和细胞结构-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确定生物体的分类方法和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2. 生物实验和科学方法- 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结果的表达和推论4.3.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规- 物种形成和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4.4. 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植物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免疫系统和疾病防治4.5. 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平衡的调控机制-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变异- 遗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5.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和示范: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示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群体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资料和互联网资源的使用:辅助教学、拓宽知识面。
6. 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 学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各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大纲

高中生物教案大纲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2. 掌握生物圈、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 理解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 生物圈、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关系;3. 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4.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第二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3. 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4.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修复方法。
第三课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2.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失衡;3. 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意义;4. 个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
教学方式: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2. 实验:进行生态系统的模拟实验,了解生态平衡和稳定性;3. 观察:实地考察不同生态系统,了解其特点和关系;4. 讨论: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方法。
评价方式:1. 完成课堂作业: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归纳总结;2. 接受小组讨论: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进行讨论;3. 参与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观察生态系统的状态及其稳定性;4. 做综合测试:考核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 参观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了解生态系统保护工作;2. 设计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3. 编写小册子或展板,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总体来说,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高一生物学课程大纲

高一生物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一生物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生命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注重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2. 课程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2. 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3. 细胞的代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的作用和本质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4. 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应用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6. 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7.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8. 基因的本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9.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和特点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应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监测、预防10.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 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 细胞的分子组成讲授、实验、讨论2 细胞的结构讲授、实验、讨论3 细胞的代谢(一)讲授、实验、讨论4 细胞的代谢(二)讲授、实验、讨论5 细胞的增殖讲授、实验、讨论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6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讲授、实验、讨论7 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讲授、实验、讨论8 遗传因子的发现(二)讲授、实验、讨论9 阶段复习与测试复习、测试1 0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讲授、实验、讨论1 1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二)讲授、实验、讨论1 2 基因的本质(一)讲授、实验、讨论1 3 基因的本质(二)讲授、实验、讨论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 4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讲授、实验、讨论1 5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二)讲授、实验、讨论1 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讲授、实验、讨论1 7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二)讲授、实验、讨论1 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讲授、实验、讨论1 9 生物与环境(一)讲授、实验、讨论2 0 生物与环境(二)讲授、实验、讨论21总复习复习、讨论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期末考试测试2五、考核成绩与考试形式1.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章主要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包括生物的定义、组成、分类、进化理论、细胞理论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了解生物学的范畴和研究对象,并能够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细胞学说对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细胞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以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
第三章:遗传与生殖本章主要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遗传性状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遗传现象的发生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了解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植物生长发育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在环境中的适应策略。
第五章:动物生理与生态本章主要介绍动物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包括动物的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系统。
同时,还会介绍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持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动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章:人体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的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和人体的疾病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以及人体健康的维护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第七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本章主要介绍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药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用,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本章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现实意义。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依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教学。
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基础知识,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学原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等模块,旨在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形成对生物学科的系统认识和深度理解。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复杂概念的学习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此外,需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物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2)了解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如显微镜操作、生物绘图、实验设计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和资源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2024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苏教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0年3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将是21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
一、课程目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应当实现以下课程目标,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1)获得关于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遺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获得适应现实生活所需要的自我保健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
(4)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完整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应由教育部编写,内容一般包括学科性质、学科教育教学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学科教学实施、学科教学评价等。
以下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简介:__课程性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__课程理念。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__课程目标。
包括四个方面: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增进与社会的联系。
__课程设置。
必修模块为“分子与细胞”,选修模块包括“遗传与进化”、“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稳态与环境”三部分。
__课程内容。
分子与细胞,其中涉及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运输、细胞能量、细胞呼吸等重要知识。
__课程实施。
注重学生发展;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以上大纲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产生变化。
山东省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山东省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但我可以提供其中一部分。
山东省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指出,学生需要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
学生需要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组织、器官、系统和器官等层次。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生命的延续,包括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现象。
在实验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等。
同时,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实验任务,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
此外,山东省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还强调了生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生命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等议题。
湖南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抱歉,我无法找到湖南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高一生物教学大纲

1.细胞不能无限增大
2.有丝分裂
3.无丝分裂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的分化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细胞的分化和意义
2.细胞的全能性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一性。
1.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2.比较叶绿体和线粒体形态分布
3.细胞间之间的协调配合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5.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并学会观察几种细胞。
2.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同。
3.描述细胞学学说建立的过程。
4.通过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比可以尝试了解哲学的矛盾观。
1.使用显微镜观测几种细胞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4.课后练习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3.解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中的无机物
1.知道水和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2.正确理解多种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认识,更好为我们以后的有氧运动提供一套快速补充能量的方法。
1.比较细胞中水的种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1.捕获光能的色素
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4.光合作用的过程
5.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6.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的增殖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讲解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5.课后练习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通过了解核酸和遗传过程,从而更好的阐释了父母与子女紧密的关系。
1.讲述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1.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2.比较叶绿体和线粒体形态分布
3.细胞间之间的协调配合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5.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3.课后练习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4.通过了解人体生命元素组成可以有利于我们更加注重营养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选择,从而更加好的维护身体健康。
1.分析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通过显微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3.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通过几种不同跨膜运输的比较,更好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对比的研究过程。
1.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
3.被动运输
4.主动运输
5.课后练习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从生物圈到细胞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通过微观世界观察可以尝试过度体会微时代。
1.生物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3.核酸是由核苷酸连而成的长链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类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通过对糖和脂质的了解,从而更好认识到生命能量的转换。
1.比较细胞中的糖类
2.分析比较细胞中脂质中的种类
3.课后练习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3.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细胞膜的成分组成
2.细胞膜的功能
3.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1.酶的作用和本质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4.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不能无限增大
2.有丝分裂
3.无丝分裂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的分化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细胞的分化和意义
2.细胞的全能性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作用的原理应用
5.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并学会观察几种细胞。
2.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同。
3.描述细胞学学说建立的过程。
4.通过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比可以尝试了解哲学的矛盾观。
1.使用显微镜观测几种细胞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4.课后练习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硫酸键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ATP的利用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解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中的无机物
1.知道水和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2.正确理解多种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认识,更好为我们以后的有氧运动提供一套快速补充能量的方法。
1.比较细胞中水的种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3.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
1.个体细胞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2.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衰老的原因
4.细胞的凋亡
5课后练习
细胞的癌变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1.分析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2.阐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论述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课后练习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特点
3.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