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二)--大气运动-作业(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二大气运动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二大气运动

专题通关训练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重庆一模]近地面水平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在风场的作用下发生水平平流,会引起近地面热量的水平输送,从而导致单位气块内的热量平衡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高原东缘湖畔的气象站夏季平均水平热平流的日变化,正值表示气块向外输出热量,负值表示气块从外界得到热量。

该湖冬季结冰。

据此完成1~2题。

1.与正午相比,傍晚该气象站( )①水平温度梯度较小②水平温度梯度较大③水平方向风速较大④水平方向风速较小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冬季,该气象站水平热平流昼夜差异( )A.加大,由负转正时间提前B.加大,由正转负时间提前C.减小,由负转正时间提前D.减小,由正转负时间提前[2022·四川成都二模]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 )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4.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5.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 )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东风波是在信风带内缓慢向西移动的低压槽,多出现在南北纬5°~30°的海洋上空,以每天300~500公里的速度向西运行。

加勒比海地区的东风波轴线从地面向上稍微向东倾斜,近地面的空气在波轴后侧辐合,在波轴前侧辐散。

读加勒比海地区1 500米高空的气流流场图,完成6~7题。

6.图中阵雨带产生降水的原因是( )A.西行气流受地形阻挡B.地面受热气流上升C.低压槽东侧气流上升D.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7.图中近地面的四地中( )A.甲地此时吹东风B.丙地此时吹东南风C.丁地经历了降水过程D.乙地一天内将有降水过程下图是5 200米大本营以上四个观测点春季气温日变化统计。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限时训练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限时训练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2018·山东济宁一模)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长。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回答1~3题: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①降温最快②相对湿度大③气温最低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3.在冰雾出现时,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解析:1.B 2.D 3.D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

所以冰雾形成于相对湿度较大时,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故B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冰雾出现频率在13时~20时比较低,此时间段应是草苫掀开时间,此时太阳主要位于西南方位,为了获得较好的采光条件,日光温室前屋朝向西南效果比较好。

第3题,读图可得日落前后至次日正午前后冰雾出现频率比较高,说明此时间段气温较低,需盖上草苫;正午前后至日落前后冰雾出现频率很低,说明气温较高,应掀起草苫。

(2018·宁夏银川质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4.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小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5.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小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6.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A.不消耗能源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D.风向恒定解析:4.C 5.D 6.B 第4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较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1.练高考(2018·新课标Ⅲ卷)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分)【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概念、成因、天气变化和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2018·北京卷)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6.B 7.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气压中心的形成。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大气运动 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大气运动 含答案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DC.晴朗白天出现.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D .盛行西风 C.湖陆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D.下倾,不易登山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和解析: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和解析: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及解析: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一)下图示意某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答案1.A 2.C解析: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方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左偏。

(二)读图,完成第1~2题。

1.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A.1 031 hPaB.1 017 hPaC.1 013 hPaD.1 000 hPa2.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地为偏南风B.N地为偏西风C.M地为偏北风D.N地为偏南风答案1.B 2.A解析第1题,a、b分别位于1 015 hPa、1 000 hPa等压面上,因此a、b等压线的数值分别为1 015 hPa、1 000 hPa。

根据等压线的递变规律判断甲地气压为1 015 hPa<P<1 030 hPa。

故选B项。

第2题,根据气压高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半球向左偏的规律可判断M、N处分别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故选A项。

(三)图1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气温变化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图21.图1中两条曲线可以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D.a曲线表示暖锋过境,b曲线表示冷锋过境2.对图1、图2所示地理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B.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C.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①②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D.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③④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答案】1.B 2.A第1题,a曲线气温日较差较小,b曲线气温日较差大。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大气运动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大气运动Word版含答案

.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

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

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全国卷)小明同学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题。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解题思路】第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

【答案】.(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月至次年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①.②.③.④.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该地可能位于().吉林省.河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题思路】第题,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月至次年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

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第题,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新资料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练习:大气的运动规律

新资料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练习:大气的运动规律

新资料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练习:大气的运动规律(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得4分。

共44分)1、下图是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通过城市中心的等压面或等温面示意图。

四幅图中,绘制正确的选项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回答2~3题。

2、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位于大洋西岸B、甲位于大洋东岸C、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D、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3、假设甲、乙两地的1月和7月温差分别为16℃和6℃,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25℃,那么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8℃18℃B、9℃19℃C、18℃8℃D、19℃9℃下图为2017年第17号热带风暴“纳沙”的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当台风中心到达图中M地时,海口的风向是()。

A、偏南风B、正东风C、正西风D、偏北风5、顺着台风前进方向,以台风路径为界,能够把台风分为右半圈和左半圈,航海者认为右半圈比左半圈风险更大,其要紧缘故是()。

A、右半圈与大陆的距离较远,风险大B、右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C、左半圈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D、左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下图为冷锋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甲、乙、丙三地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7、乙地以后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同时()。

A、气温、气压上升B、气温、气压下降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8、假设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那么该锋面()。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读北京和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两地近50年的平均气温柔降水统计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9~11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

提能专训(二) 大气运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8·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某年10月23日,徐老师在手机上打开了“天气通”软件,看到其所居住的我国某城市的部分天气资料(如图)。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时段气温日较差先减小后增大B.据风向来看一个低压系统反复经过该城市C.10月21~22日该城市气压可能先下降后上升D.10月22日夜晚该城市正在经历锋线过境答案:C 解析:读图并计算分析可知,该城市该时段内的气温日较差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过程;据风向判断可能有连续两个低压中心自西南向东北经过该城市;结合风向可判断10月21~22日,有一个低压中心经过该城市,且该时段气温先升高后下降,故此期间气压先下降后上升;由于从22日到23日,风向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由西北风转变为偏北风,而锋线两侧风向一般有明显变化,所以D选项错误。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徐老师居住的城市可能是( )A.北京 B.成都 C.海口 D.上海答案:D 解析:结合图中该城市在10月中下旬的日出日落时间、气温和风向分析,该城市可能为上海。

(2018·衡水中学月考)读“北半球台风和船只相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台风前进过程中,处于①②③④位置的海上船只受台风影响危险性最大是(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 解析:北半球台风是逆时针的辐合气流,在台风前进的右前方,辐合气流方向与台风前进方向一致,叠加后的风速更大;另外,台风辐合气流会把船只推向台风行进路线的前方,会使船只更加接近台风中心,从而加大船只遇险的可能。

4.处于台风路线前方的船只需快速避开强台风,最佳的航行方向是( )A.a B.b C.c D.d答案:A 解析:台风前进速度快,在其前进方向上的船只难逃台风的破坏,所以,b、d两种方式最差;a、c两种方式都可以避开强台风,但a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大体一致,避开速度快,而c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相反,避开速度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二)--大气运动-作业(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选择题考点过关练(二)大气运动A级——基础提速练(2018·成都诊断性检测)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

如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曲线④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A.城市①B.城市②C.城市③D.城市④3.城市③ 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解析:1.D 2.A 3.B第1题,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降水多,阴天多,海拔低,太阳辐射强度小,选择D。

第2题,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小;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城市①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小,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选择A。

第3题,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盆地、两湖地区、秦巴山地是太阳能资源低值区;我国东部、南部及东北为资源中等区。

再结合雨带的推移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知曲线①是北京,曲线②是昆明,曲线③是上海,曲线④是成都,上海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选择B。

(2018·郑州质检)读2018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4~6题。

4.此时,下列城市中吹偏南风的是()A.兰州B.郑州C.成都D.广州5.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D.植被覆盖率6.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A.气压低B.气温低C.降水少D.云量少解析:4.C 5.C 6.B第4题,根据等压线气压值递变规律判断,兰州、广州南侧的气压均低于北侧,两城市均吹偏北风;郑州位于反气旋东南部,吹偏北风;成都东侧气压高于西侧,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因此成都吹偏南风。

第5题,从图示锋面符号和活动时间可判断,甲天气系统为昆明准静止锋,其成因是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势力逐渐减弱,遇云贵高原阻挡后移动缓慢,长时间徘徊在昆明和贵阳之间。

因此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6题,根据等压线分布可判断,昆明处于低压中心附近,气压值低于1 010 hPa,贵阳气压值为1 017.5~1 020 hPa,昆明气压低于贵阳,A错;贵阳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昆明低,B对;贵阳处于冷气团一侧,受锋面系统影响,多阴雨天气,C、D错。

(2018·宜昌阶段性检测)如图为某地 1 000 hPa和700 hPa 的等压面等高线图(单位:m)。

读图,回答7~9题。

7.若该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则该地可能是()A.夏季的湖泊 B.冬季的湖泊C.白天的城郊 D.夜晚的城郊8.若该地是北半球的中纬度某气压中心,则下列说法最可能是()A.中心气流上升B.中心气流下沉C.3 300 m高空气流呈顺时针流动辐合D.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散9.若该地是南半球某地,则近地面风力最大的风向是()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解析:7.B8.A9.A第7题,1 000 hPa 等压面上气压高,位于近地面,其中心海拔高度低于四周(近地面),即等压面在此处向下凹,说明同一海拔高度上此地气压较低,形成低压中心。

700 hPa等压面气压较低,应位于高空,该处700 hPa等压面中心海拔高度高于四周,即等压面在此处向上凸起,说明此处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较高,应该是近地面气流上升所致形成的。

夏季的湖泊以下沉气流为主,白天和夜晚的城郊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排除;选项中只有冬季的湖泊气温较高,气流以上升为主,B符合。

第8题,如果此地是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形成低压中心,A正确,B排除。

3 300 m 高空是气流上升堆积形成高压中心,四周气流应呈辐散,C排除;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四周气流以辐合为主,D排除。

第9题,结合上面分析可知,图示1 000 hPa等压面图为低压中心,气压数值大,为近地面气压分布。

该地东侧从300 m上升到480 m,1 000 hPa等压面坡度大,说明该气压中心东侧垂直方向上气压变化大,垂直方向的气流由四周气流来补充,因此该气压中心东侧水平气流运动强烈,自东向西运动,风力大,也就是东风风力大,A选项正确。

(2018·怀化联考)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 ℃等温线位置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季节以及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A.秋季—升温转晴 B.春季—升温降雨C.冬季—风力减小 D.冬季—气温下降11.图中甲地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地B.丘陵C.平原D.盆地解析:10.D11.C第10题,从图中的气温变化看甲地12时比同纬度气温高,再以后气温逐渐与同纬度接近,最后比同纬度地区气温还低,所以说甲地区气温在下降,南方气温达到0 ℃是冬季,选择D。

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地处于冬季,受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从图中可知西部地区气温变化比较小,很可能是受山脉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甲地及以东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受冷空气影响大,应该是平原地形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小,降温大,选择C。

B级——重难提分练(2018·贵阳质检)如图示意某地近地面与 3 000 m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若P、Q两处位于同一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夏季:P处为陆地,Q处为海洋②冬季:P处为陆地,Q处为海洋③P处为城市,Q处为郊区④P处为郊区,Q处为城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若P、Q两处位于南半球同一条经线上,且P处纬度较高,则P、Q两处之间吹() A.南风B.北风C.西北风D.东北风3.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控制P处近地面的天气系统及气流状况是()A.气旋,顺时针辐合 B.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C.反气旋,逆时针辐散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解析:1.A 2.C 3.D第1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气压差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因此近地面Q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

夏季,同一纬度P、Q两处,近地面气压低的P处为陆地、近地面气压高的Q处为海洋;冬季相反,即P处为海洋、Q处为陆地,①对、②错;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城市为低压,对应P处,郊区为高压,对应Q处,③对、④错。

故A正确。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Q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

若P、Q两处位于南半球同一条经线上,且P处纬度较高,则P处位于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Q处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则P、Q两处之间为南半球西风带,吹西北风。

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近地面Q 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

北半球近地面高压系统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低压系统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故D正确。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如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下降风相似的大气运动现象是()A.山风B.谷风C.海风D.陆风5.图中()A.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昆仑站B.中山站的风向以偏西风为主C.下降风的强度在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较大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解析:4.A 5.D第4题,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

与下降风相似的大气运动现象是山风,山坡气温下降快,空气下沉,顺山坡到谷底,A对。

谷风是顺上坡向山上吹,B错。

海风、陆风是水平吹动的风,C、D错。

第5题,根据等高线,图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中山站,坡度最陡,A错。

中山站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 错。

下降风的强度在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较小,C错。

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D对。

(2018·内江模拟)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

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

如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单位:℃),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A.-0.5 ℃B.0.5 ℃C.4.5 ℃D.5.5 ℃7.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B.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C.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D.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8.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A.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B.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C.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D.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解析:6.A7.C8.B第6题,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图示时间内,2点后出现浓雾。

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最低气温值应位于8点附近的地面,温度范围约为-1 ℃~0 ℃,可能是-0.5 ℃,A对。

B、C、D错。

第7题,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C对。

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易形成降雨,不是雾,A错。

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

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属于辐射雾,从地面开始出现,D错。

第8题,上层才是冷空气侵入形成的平流雾,随着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A、C错。

上层雾和下层雾叠加到一起,下层雾浓度增大,B对,D错。

如图为我国2017年11月16日20时~18日20时等降温幅度线(单位:℃)及秋裤分割线分布图。

我国以日最低气温低于5 ℃作为穿秋裤的标准。

据此完成9~11题。

9.由图判断()A.武汉的日均气温高于桂林B.降温幅度呈现出由北向南减小的规律C.郑州日最低气温高于8 ℃D.降温对田间作物的威胁桂林大于包头10.图示时段,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①经历了较强冷锋天气过程②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③经历大风和降温天气过程④主要受准静止锋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1.图示时段江淮地区居民的体感温度较其实际气温要低,其主要原因是这里() A.地势较高B.纬度较高C.空气湿度较大 D.风力较小解析:9.D10.B11.C第9题,根据图示等值线判断,武汉的降温幅度小于桂林,不表示武汉日均气温高于桂林,A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