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2020年最新
2. 培养学生分析、 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 能利用
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 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 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 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
巾、海绵、 橡皮筋
1
玩具车
1
不同颜色的积
1
海绵、勺子
1
白醋、牛奶、橙
食盐、白糖、勺 1
子、筷子
沙子、小苏打、 1
勺子
1
放大镜
1
削笔刀、铅笔
2020年最新
目录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 1 第一课 走进科学课 ................................................................................................................ 6 第二课 我的“小问号” ......................................................................................................... 8 第三课 看一看 ...................................................................................................................... 10 第四课 听一听 ...................................................................................................................... 12 第五课 摸一摸 ...................................................................................................................... 14 第六课 闻一闻 尝一尝 ......................................................................................................... 16 第七课 玩磁铁 ...................................................................................................................... 18 第八课 玩彩泥 ...................................................................................................................... 20 第九课 玩小车 ...................................................................................................................... 22 第十课 分一分 ...................................................................................................................... 24 第十一课 运水游戏 .............................................................................................................. 26 第十二课 认识水 .................................................................................................................. 28 第十三课 水变咸了 .............................................................................................................. 30 第十四课 把他们放到水里 ................................................................................................... 32 第十五课 放大镜 .................................................................................................................. 34 第十六课 我的削笔刀 ........................................................................................................... 36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出问题:(1)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2)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学习新课;(1)科学课上做什么?a.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b.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c.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一: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懂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二: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新)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教学
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研究更实验 制作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让学生说说远处看松树像什么,近看松针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从远处和近处观察松树是不同的,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选出观察的结果。
2、观察花生。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花生,让学生描述花生剥开后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花生。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诈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的观察顺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观察顺序。
二、探究过程。
1.生拿出自带玩具,小组展示玩法。
全班展示。
师:其他同学知道这个玩具吗?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这个玩具的什么秘密?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小结:学习科学要勇敢的提出小问号。
2.带着这些小问号再去玩一玩我们的玩具。
3.生活中的小问号。
师:不光玩具里有小问号,在我们生活中好多事物好多现象都有值得发现的问号。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生小组交流再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评价。
课题
第二单元3《看一看》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重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我们一起学科学第一节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止于实验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学生试着用规范的方法记录科学结果。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白纸、水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二探究活动:(一)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
(6)教师讲观察叶子的方法。
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在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植物的叶子画下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
(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仔细。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认识科学【学习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科学的概念,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例展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植物的生长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1.2 探究科学方法【学习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植物的生长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并进行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规律【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第二章:我们的地球2.1 认识地球【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教学内容】引入地球的概念,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例展示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自转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地球的自转现象,并与家人分享2.2 探索地球的秘密【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点【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并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点,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地球周围的环境,并思考地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第六章:我们生活中的物质6.1 认识物质【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物质的概念,让学生对物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与家人分享6.2 探索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与家人分享第七章:我们周围的能量7.1 认识能量【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能量的概念,让学生对能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能量的分类,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与家人分享7.2 探索能量的转化【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学会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并与家人分享第八章:我们身边的生命8.1 认识生命【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认识到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生命的概念,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生命的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生命的特征,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并与家人分享8.2 探索生命的多样性【学习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家人分享第九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实验9.1 认识科学实验【学习目标】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2. 展示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9.2 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学习目标】学会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科学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认识科学和探究科学方法: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探究方法。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走进科学课教学要求:1.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知识内容,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
2.认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初步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a.了解哪些科学家的名字?b.了解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研究新课:a.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b.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c.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研究。
3.活动过程:a.看书第二页,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b.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c.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d.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e.小组代表说发现。
f.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4.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
教学过程:1.课前交流,初步感悟:a.老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学生自由提问。
b.组织学生交流。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a.老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学生自由提问。
b.学生各抒己见。
c.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成小组,选好组长。
3.全班汇报:4.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a.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2、声音传播实验1).请学生分组,每组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子,以及一些沙子和石子。
2).让学生将沙子和石子放入瓶子中,然后将瓶子放在水中。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一起学科学星眼眨,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在科学课上探索奥妙。
1.走进科学课教学要求: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你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研究新课: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研究。
活动过程1: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活动过程2: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
教学过程:1.课前交流,初步感悟: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组织学生交流。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科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思维能力3. 科学方法的应用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入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思考,举例说明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展示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章:观察与实验一、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和记录,培养观察能力。
2. 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方法与记录2. 实验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实验方法的运用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学习观察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展示观察方法和记录技巧。
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第三章:生物与非生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2. 能够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非生物的特征2.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保护意识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辨,学习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调查,了解生物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学生能够正确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3. 学生能够展示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星眨眼,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微妙。
1.走进科学课一、教学要求: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开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开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创造创造对科技开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工程?2、学习新课;〔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二)活动过程:〔1〕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三〕活动过程:〔2〕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
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4、全班汇报: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
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课后作业〕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用眼看,用鼻闻,靠耳听声音。
用舌尝,用手摸,观察方法多。
看一看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准备材料:镜子七巧板图片教学建议:学生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教学过程:1、导入一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重要性〕2、导入二活动导入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
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活动:小眼看世界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
〔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学生跌倒磕碰〕〔2〕.眼睛的作用教师:刚刚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幼儿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保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3、评估〔1〕.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
〔2〕.是否参与了眼睛的游戏。
4、小结:师谈话说如何保护自己眼睛和耳朵4、延伸:图片有哪几种动物〔9页大象图〕教学反思:听一听教学目标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
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水杯、瓶子、沙、石子等。
教学建议: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比照拟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一、现在请同学们安静。
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二、听声辩音比赛〔1〕. 请学生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教师:刚刚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幼儿答复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 让学生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区分几种乐器的声音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学生当评委。
〔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学生识别乐器的声音〕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三、评估1. 是否知道耳朵的作用。
2. 是否参与了耳朵的游戏。
四、延伸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盲人摸物〞的游戏。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来体验闭着眼睛玩一个摸东西的感觉。
教学反思:5.摸一摸教学目标: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开展感知能力。
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培养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学准备: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笔,复印纸、纸板、砂纸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动手触摸的兴趣。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引导说一说摸过的什么感觉,说完整句。
〕学生自由操作,并各自发表意见。
二、引导幼儿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
引导师:你准备的东西摸上去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纸板有什么不一样?摸摸砂纸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软硬、光滑、粗糙等词汇。
师:我们能用手摸出软、硬、光滑、粗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请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再摸摸其他物品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征。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物品,说一说事物的特征,开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个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学生从物体的多方面感知特征与表达。
三、引导学生讨论,扩展经验。
1.准备1—2个学生没有触摸过的东西。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冷的、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那么谁来试试?引导幼儿答复用手摸摸捏捏并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捏一捏,摸一摸。
2.教师继续提问:你还摸过什么东西?他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告诉大家。
四、活动延伸: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首先,我让幼儿直接动手操作,激发幼儿触摸的兴趣,并明确从各物体获得的感知。
接着,引导幼儿摸摸物品,感知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相对的特征,进一步感受各特征。
通过摸摸自己和摸摸教室里的物体,幼儿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
然后,再以幼儿没有碰触过的物体、曾经碰触过的物品、看到的教室外的物体展开讨论,拓展幼儿的经验。
最后,我以游戏进行延伸,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进行猜测,加深幼儿对物体特征的印象。
活动中,绝大多数幼儿能够用一个词描述物体特征,但并不能自主地使用两个及其以上的词语描述。
今后我会(加强幼儿从多角度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闻一闻,尝一尝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区分各种液体。
2、愉快的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教学准备:1、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
2、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
3、气味较为浓烈的水果 (苹果、柠檬、石榴)4、透明一次性杯子假设干、带盖塑料杯假设干。
教学过程:1、老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个问答比赛,你们想参加吗?〞请学生尽快举手答复下列问题:1〕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大象〕2〕什么动物的鼻子像圆形?〔小猪〕3〕什么动物的鼻子最灵敏?〔小狗〕8.2、把实验材料(苹果、柠檬、石榴 )放在桌上,让学生蒙住眼睛,闻闻气味。
3、请学生说一说刚刚闻的是什么,然后摘下眼罩验证。
4、将三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放在桌子上,先请学生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请幼儿闻一闻,区分开水、酒精、白醋。
引导学生发现鼻子对认知物体的作用。
5、将三种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放在桌上,提问:“我们除了通过视觉、嗅觉来区分各液体,还有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通过尝一尝来区分各种液体。
6、小结区分物品的方法:闻、尝都是在观察。
第三单元玩中学推小车,捏彩泥,玩中发现小秘密。
玩磁铁,分铅笔,我能解决小问题。
玩磁铁教学目标: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U形磁铁假设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教学过程: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情境导入,激趣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微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探究知道新问题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
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
〔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激趣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玩彩泥教学目标:彩泥制作学会揉、压、搓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能随意取橡皮泥,通过分泥、团圆、压扁、挤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样式的花朵形状。
通过学生用彩泥制作花朵,激发学生保护植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彩泥、硬纸板、彩泥制作工具教学过程:一、开始局部:1、师:让我们一起拍拍小手吧!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它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
你们愿意吗?二、根本局部:1、游戏:?彩泥变变变?①、揉一揉:彩泥变成汤圆②、压一压: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③、搓一搓:汤圆变面条,比一比谁的面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