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公共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营部门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与决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公共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并借助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以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公共管理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公共管理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是什么?2. 该问题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3.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如何?4.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如何解决该问题?5. 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是否可行和有效?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研究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在解决该问题上的经验和做法,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3.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分析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学术期刊、政府报告、相关统计数据和专家访谈等。

四、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将介绍公共管理的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目的和问题,概述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本章将综述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框架,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章:案例分析本章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在解决该问题上的经验和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提供实证支持。

第四章:实证研究本章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分析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探索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mp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mp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mp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MP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MPA 毕业论文的研究,探讨公共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和评估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公共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创新:通过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回顾和梳理,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创新点,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政府公共服务的提升:研究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分析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

4. 公共部门改革与创新:探讨公共部门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创新的改革思路和策略,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和效能。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文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研究假设和结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3. 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公共管理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开题报告公共管理开题报告一、引言公共管理是一门关于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公共管理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公共管理的现状1. 公共管理的定义和范围公共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其范围涉及公共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组织管理等方面。

2. 公共管理的挑战公共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政府效率低下、腐败问题、公共服务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果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1. 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决策效率。

2.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 跨部门合作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公共管理需要跨部门合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

此外,政府还应与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公共问题。

四、公共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1. 提高政府效率政府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改革机构、简化程序等手段,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和执行的能力。

2. 加强公共服务的平等性公共管理应致力于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3. 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应鼓励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提出解决公共问题的创新方案。

五、结论公共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挑战和机遇,公共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加强政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平等性以及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和进步。

mpa论文开题报告

mpa论文开题报告

mpa论文开题报告MPA论文开题报告1. 引言MPA(公共管理硕士)是一门以培养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

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选择MPA专业进行深造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本文将围绕MPA论文开题报告展开讨论,探讨MPA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2. 研究意义MPA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索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组织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研究内容3.1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研究将探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执行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组织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3.2 公共组织管理与领导力公共组织的管理和领导力对于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探讨公共组织的管理模式、领导力培养和提升,以及组织变革与创新。

通过对公共组织管理与领导力的研究,可以为公共组织提供管理和领导力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3.3 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评价公共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将探讨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公共服务创新与改进。

通过对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研究,可以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和效果。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模型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5.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提出一系列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性观点和解决方案,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预期可以在学术界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是指权力的腐败,从狭义上讲,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蜕变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各方面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反腐败形势越来越严峻,消极腐败现象呈现阶段性多发、高发态势,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反腐败工作呈现了新的特点。

高中级干部腐败违法现象日趋严重,仅XX年就有4名省部级高官落马,11名省部高官判刑。

腐败案件涉及金额巨大,动辄金额数千万、上亿、甚至数十亿元,腐败分子涉及来源不明的财产的金额不断攀升。

腐败犯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裸官”跨境转移赃款后外逃现象愈演愈烈,一些腐败分子选择先送子女留学、家人移民、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转移资金到国外或在国外投资置业,一旦风吹草动就择机出逃,滞留不归逍遥法外。

其中,官职高、涉案金额大的外逃官员大多逃往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官职较低、涉案金额少的腐败分子则选择拉美、东欧或者其他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

据有关部门透露,近30年来,我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多亿美元,计算起来人均卷走约1亿元人民币。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人类社会反腐败的成功经验,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路径。

从国际经验来看,财产申报制度是当今法治国家预防和治理公职人员腐败问题的主要手段。

比如,1978年美国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开始依法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1989年,美国又颁布了《广泛政府道德法》,对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系统中的官员实行统一的财产申报制度。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一、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全国9亿农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仅是为了体现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平等权,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

(二)现实意义我国城乡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无论从人身保障机制还是从待遇上城乡的二元化结构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消除二元结构,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公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文综述(一)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两个方面。

中国的城市社会养老保障不断得到完善,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说,如果以1951年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比城镇滞后50年。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五保户”供养、养老金等社区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这种养老保障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下,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大量弃老、虐老现象日益严重,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1986-1990)1986年民政部及有关各部委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养老,但未获成功。

公共管理硕士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硕士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硕士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共管理硕士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

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

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

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

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

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一、论文题目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和角色分析二、论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微博是“微博客”( (MicroBlog)的简称,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网络,最初原型是国外网站twitter,。

微博是一个个人化的网络信息获取和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手机以及一些不断开发的客户端组件,发布140字左右的文字信息并能分享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

从2009年新浪微博内测版开始,在不到两年时间的时间里微博已经拥有5亿的注册用户。

它的使用的简便性顺应了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它的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也使得它成为多数人获取最新新闻资讯的第一工具。

尤其是近两年,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让其它媒体不能望其项背。

在诸如山西疫苗导致注射儿童的致死致残事件、西南大旱、地沟油事件、青海玉树地震这些典型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微博不仅成为网民的重要工具,更成为大众媒体传播信息、整合资源的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

研究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和角色从理论上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微博的传播效应、手段以及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也可以加强微博在后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号召力和信服力。

同时,可以发现微博传播的一些弊端,可以对它进行改进。

在自然灾害、社会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了解微博传播的特点、局限性都能更好地使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多媒体融合的今天,网络能够弥补传统媒体传播速度的有限性。

微博的发展很好地说明了当互联网跟大众传媒以及普通网民结合互动时,网络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间接地促进了大众媒体的发展。

三、论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关于国外微博研究状况关于微博,最早要追溯到国外的twitter,国内要推叽歪、做啥。

微博的早期原型是以独立的社交网站出现的,直到2009年新浪首度内测微博,这是首个门户网站独自推出的社交网站,之后腾讯、搜狐、网易也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微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篇一:论文题目: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目录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本文研究框架五、写作提纲六、本文研究进展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一、选题背景当前,世界各国的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普遍的趋势,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为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

预计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的的程度正在日益加重。

与加快的老龄化速度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解决好老有所养的困境日益紧迫地摆在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更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焦点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从养老方式来看,家庭养老仍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养老模式。

家庭中的每位子女仍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为老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服务,也就是说子女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46变成了 241,即现在的每个中年家庭要赡养四个老人,养老负担正在逐渐加重。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也已经或即将步入老年,而且这些家庭中的一种特殊家庭一失独家庭的老人,从生理和心理上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功能,提出了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为目标的健康老龄化战略。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政府做为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者,由于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制约和其有限的能力,其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那么,如何解决民众日益增长的基本需求与政府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不断开拓视野、开放眼界,积极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政府在购买养老服务方面,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优质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找到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因其自身优势,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也就是充分协调了政府和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要求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根据不同种类的公众需求,以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来,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新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作为社会织参与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中来的一种理念与方式,逐渐在我国全国范围推广实践。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013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

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中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中国各地政府幵始探索如何实现角色转换,从提供公共服务成为公共资源协调者。

2013年10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破解养老难题、拓展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财政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

通知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推动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把养老服务放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实际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早已在我国国内多地兴起,只是一直没有明确的的定义,而且没有像当前这样被重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各国的学者都己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公共服务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政府购买的类别也涉及到医疗、就业、社会工作、体育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将政府购买的范围缩小到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这一层面。

当前,国内有关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还很少,有关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更少,本文力求通过这一研究,为这一方面的理论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我国近几年来,社会组织的发展非常迅速,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对非营利组织也是非常关注,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刻。

但是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非常滞后的,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地位一般都是处在从属的地位,直接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机会非常少,或许也正是我国在养老方面的种种不足,才正好使得社会组织在这个领域最为活跃,各个养老服务的项目都有比较有影响的非营利参与其中。

探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养老服务的项目中的合作,为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研究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现实意义来看,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规律,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传统的依靠家庭照顾为主进行养老的形式很难维持,而当今我国更是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失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更多类型的老人需要政府来提供服务。

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新型的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缓解了社会的养老压力,而且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虽然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本文的切入点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不同模式,以北京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例,了解目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研究购买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完善我国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论文通过对不同购买模式购买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与研究,为完善政府在该领域的购买活动而献计献策,为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模式的研究和改进都有重要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也称混合福利经济理论,它是20世纪年80代在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以及对福利国家的批判中产生的新兴的理论范式。

福利多元主义主张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完全依赖于市场也不完全依赖于政府,强调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事业唯一的供给者,其他社会主体也应作为提供者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它企图冲破国家和市场的绝对主义藩窝,寻求福利国家未来发展的最佳路径。

该理论的代表人罗斯在《相同的目标、不同的角色一国家多福利多元组合的贡献》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福利多元主义的内涵,之后很多学者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福利多元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福利的提供主体多元,社会福利的提供主体可以是政府、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是家庭与社区等,并强调各提供主体的相互配合和功能互补。

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者与接收者在提供福利服务的过程中对于福利的责任感和认同感都得到了加强,同时提高了福利主体的参与性和福利的可持续性。

福利多元主义还强调分权和参与,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福利提供者,要求减少政府在社会福利直接供给的角色。

认为政府要通过降低福利供给领域的进入门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多元福利的规划和提供,甚至福利消费者也可以和福利提供者共同参与决策,提高福利的供给数量和供给效率。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推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的理论模式是平衡众多福利提供者的力量,避免国家和政府的过度供给而使福利接受者产生福利依赖。

这就迫切要求我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采取福利多元化主义策略,由国家、市场、社区、家庭、民间非营利组织共同承担福利责任。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探索实践中,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通常以社区福利服务的方式出现。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要是以社区为依托,大力支持鼓励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志愿者和市场参与居家养老基础的福利提供,有利于拓宽养老的资源渠道,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以,我国在现阶段制定多元供给主体的社会福利政策时,落脚点应该直接放到社会组织上。

福利多元主义为改善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参与主体、运作流程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界定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与其理论基础之后,以北京市个别区县和街道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个案,提出政府购买服务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并对居家养老这一领域的形式性购买和委托性购买两种模式进行分析,在肯定其所取得的成效时,也指出了这两种模式中尚待改进的地方。

而契约化购买模式做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理想化模式,也是我国政府最想达到的目标,目前在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完全实现。

所以,本文最后提出了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最优模式的策略选择,即如何实现政府购买的契约化,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断地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

(二)本文研究框架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五、写作提纲致谢 5-6摘要 6-7ABSTRACT 7目录 8-111 引言 11-16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31.1.1 研究背景 11-121.1.2 研究意义 12-13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41.2.1 研究内容 13-141.2.2 研究方法 141.3 创新之处 14-16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6-242.1 理论基础 16-182.1.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16-172.1.2 公共产品理论 17-182.1.3 社会支持理论 182.2 文献综述 18-242.2.1 国外文献综述 19-212.2.2 国内文献综述 21-24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相关概念及模式的分类 24-313.1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 24-253.1.1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243.1.2 养老服务 24-253.1.3 社会组织 253.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关系主体界定 25-263.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分类 26-283.4 契约化购买的内涵与意义 28-313.4.1 契约化购买的内涵 283.4.2 契约化购买的意义 28-314 北京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31-434.1 委托性购买养老服务模式--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32-354.1.1 海淀区购买服务模式的特点 34-354.1.2 海淀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的缺点 354.2 形式性购买养老服务模式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为例 35-38 4.2.1 形式性购买的特点 37-384.2.2 形式性购买的缺点 384.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38-434.3.1 购买行为内部化 38-394.3.2 购买标准不明确,政府责任较为模糊 394.3.3 政府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购买成为单向合作行为 39-404.3.4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效果评估 40-41 4.3.5 理念有待创新,认识有待统一 41-424.3.6 社会组织承接能力弱 42-435 国外部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43-505.1 国外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介绍 43-475.1.1 美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社区自治与商业化老年社区 43-445.1.2 英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社区照顾 44-465.1.3 日本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互助养老 46-475.2 国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启示 47-505.2.1 完善的法律保障,充足的物质保证 47-485.2.2 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服务责任 485.2.3 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多样化 485.2.4 购买流程规范,监管体系完整 48-506 完善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50-556.1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服务购买流程,推广契约化购买模式 50-516.2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购买过程的合理性 516.3 建立多方责任关系,购买服务立足于契约关系 51-526.4 加强监督,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 526.5 提升公民公共参与意识,鼓励志愿者队伍建设 52-536.6 提高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53-557 结语 55-56参考文献 56-59学位论文数据集 59六、本文研究进展(略)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1](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Allen walker. Sharing Long-term Care Between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European Perspective,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2000[3]Hillel Schmid. Organizational and Structural Dilemmas in Nonprofit Human ServiceOrganizations[M]. Haworth Press Inc.2004[4]Nicholas E.Flores. Non-paternalistic altruism and welfare economics[J] Journal of PublicEconomics, Volume 83,Issue 2, February 2002 [5]陈成文,孙秀兰.社区老年服务:英、美、日三国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0(01)[6]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 :30[7]丁安祥.南京鼓楼区居家养老社会化[J].社会工作(上半月).2009(3):8[8]范炜烽,祁静,薛明蓉.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科学决策 2010(4):19-30[9]冯俏彬.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实践与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4(13):28-30[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1l]胡宏伟,孔静怜,严晏,王剑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分析与战略设计m.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⑴[12]敬乂嘉.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02)[13]李军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理因由_典型模式与推进策略[J].改革.2013(12):17-29[14]刘红芹,包国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的管理机制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2( 1 ):67-70[15]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2)[16]刘晓玲?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2)[17]吕普生.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宣武区三种合作方式的分析[J].科学决策.2009(12)[18]倪咸林.政府购买服务有哪些误区[J]?中国决策.2014(4):80-82[19]钱海燕,沈飞.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以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J].财政研究.2014(3):64-67[20]瞿振雄.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0(5)[21]任晓娜.社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11):209-210[22]宋艳波.视角下的机构养老新模式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14(8):67-70[23]王浦劬,莱斯特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2-41[24]王清,港泽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创新研究[J].科学决策.2010 (4):31-40[25]许玲琳,赵挺.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以上海市G街道社区服务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许小玲.政府购买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基于内地社会组织的实证研究[J].思想战线.2012(2)[27]许云.从政府包包到政府购买--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供给的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7):101-105[28]闫海,张天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规制[J]?法制建设.2010(6):68-72[29]杨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比较及解释[J].中国行政管理.2011(3):41-45[30]杨敏,张河川.对我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思考[J].社会学研究.2010.第4期.45-92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篇二:一、学位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世界各国便出现抨击政府部门规模与能力的声浪(Ranson and Stewart, 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