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汇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合集15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合集1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
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实习地区主要位于XX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XX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个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实习单位:某水文地质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勘察仪器和设备,如电阻率仪、地层钻机等,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了解了勘察的整个流程,并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度工作任务。
2. 我参与了某水库库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任务是研究水库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下水位数据,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预测工作。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某工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
该园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规划。
我利用电阻率测量方法对园区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详细观测,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对园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这个项目培养了我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地下水采样技术、野外测量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勘察,我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能,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文地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公司和项目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期待能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深耕下去。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二)【水文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是我在某水利科研院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学实习。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任务:1.完成基础地质调查,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和样品采集;2.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地质调查技术和工具;3.学习并掌握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包括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分析;4.分析实地勘测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过程和收获1.工程地质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对一些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我了解到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在进行现场勘查时,我学会了观察地层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构造特征,并掌握了建立地层剖面图的方法。
通过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我对地层的力学特性、稠度和水文性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地质勘探技术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质雷达、电阻率法和剖面地质工程探测等。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并学会了对测量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在实地操作中,我还学到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水文地质调查本次实习还让我接触到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我参与了一次地下水位的观测,并学会了使用水位计和测量钻孔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在分析数据时,我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层的渗透性和坡度有关,这对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习总结与感悟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和导师的交流和讨论,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习结束后,我还完成了一份实习报告,这让我在综合分析和撰写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中,我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学会了倾听和沟通。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5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5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篇1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_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
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_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篇2《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工程地质范文篇1一、实习概述: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两天(周六、周日)实习地点:周六: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皱等)、大石碑公园(汤山公园)(断层等)周日: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实习完成情况:由于实习期间小雨淅沥,第一天去青龙群人工剖面和汤山公园的时候,行途艰难,但实习任务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气情况原定于去方山后临时改去地质博物馆,实习任务完成良好。
二、习地区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部分)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
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中,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工程地质咨询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地质勘察和咨询工作。
实习期为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常用勘察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2)现场勘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现象和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
(3)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需求,在不同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岩层的样品和资料。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报告。
2. 水文地质调查除了工程地质勘察,我还参与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文资料收集:搜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组成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水文钻探:对研究区域进行水文钻探,获取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描述等数据。
(3)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需要精确和全面。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__x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汇编五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汇编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情况简介1、实习时间10月8日至月日2、实习地点此次实习共有三个地点:我们依次到京娘湖、天乳山及玄武岩景区进行了实地的参观学习。
3、实习目的本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开设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程,对于地质这种工程性质的学科,实用性很重要,因此,进行地质地貌野外考察实习是我们学好这门专业基本课的必须环节。
开展实地考察,更好的认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做出基本的解释。
通过此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介绍此次实习的三个地点相隔不远,大致都位于武安地质公园。
武安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中南段,距北京约450km,园区总面积412km2,是一座集地质地貌、水体景观、地层构造,玄武岩溢流遗迹、溶洞景观、化石产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并是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级旅游区。
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30亿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多次构造运动,尤其距今2.05亿年以来的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华山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观;第四纪以来玄武岩浆在柏草坪景区多期溢流,留下了奇特的岩流景观,溢流口景观,对围岩烘烤景观;岳庄寒武纪地层中找到多种属的三叶虫、腕足类、牙形石,尖山奥陶纪峰峰组灰岩中含的三叶虫、角石、腕足类、螺等化石,记录了距今5.43~4.38亿年的古地理环境;莲花洞中有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
公园主要由8个景区组成,其中京娘湖景区为主景区,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于口上村的一处蓄水工程,亦称口上水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1、学习在野外,当遇见岩石时,可通过观察岩石(层)和矿物其新鲜面上的特征,对比分析,总结他们在野外的分布和组合规律。
2、学习运用地质罗盘测量有关数据,如: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侵入体的延伸方向。
3、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4、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
二、实习地点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2、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3、济南市长清区苏庄背斜三、实习时间2010年5月13日~5月14日,一共两天。
四、实习内容(一)、第一天的实习经历与收获5月13日上午我们先乘车去馒头山,在山脚下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馒头山的具体情况。
之后我们边爬山边听老师讲解每一层岩石的特征。
在研究完馒头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和断层,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山体滑坡的形成之类的东西。
1、馒头山的简介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曼寿山"。
馒头山距济南市区仅20来公里。
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和周围的山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
山上满是杂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树。
整个山体为石质山,半山腰上散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
名字看起来有些俗气,个头也不算太高。
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
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
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
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
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
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
于峰介绍,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沉积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沉积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沉积岩距今约2.8亿年。
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5.3亿年的历史。
让人不得不感慨沧海桑田变幻之快啊!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
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
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
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
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
它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已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
在普通人的眼里,三叶虫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质科研人员的眼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宝贝”。
从上个世纪初,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在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
因此,馒头山也就成为地质界公认的世界地质名山。
每年,都有无数地质专业的大学生和相关专家造访馒头山,一睹它沧海桑田的容颜。
实在的名字背后是丰厚的物产馒头山不是一个孤立的小山头,它的余脉蜿蜒相连。
其中东边的一支余脉远观像一个大佛头,鼻子、眼睛、嘴巴惟妙惟肖,煞是生动。
2、馒头山的地质构造馒头山是寒武纪系馒头山组等地层,该地层为华北地区标准地层,可以用该层地层与其他工作地区地层对比。
寒武系地层层序由新至老如下:上寒武统凤山组:蓝灰色薄层状石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及少量竹叶状石灰岩。
厚114米、共分8层。
长山组:上部为灰白色厚层,薄层石灰岩,夹少量竹叶状石灰岩;中部为绿色页岩夹结核状石灰岩,板状页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底部为竹叶状石灰岩及红褐色、赭黄色坚硬石灰岩,含海绿色。
厚52米,共分8层。
崮山组:黄绿色页岩夹少量紫色页岩,薄层灰岩,薄层灰岩。
厚32米。
中寒武统:张夏组:灰黑色薄层灰岩。
鲕状灰岩。
致密块状灰岩互层。
含海绿石。
但各地厚度不尽相同,崮山虎头黄莫顶剖面厚约170米,共分12层。
徐庄组: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鲕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石灰岩。
厚约50米,共分9层。
下寒武统毛庄组: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夹鲕状石灰岩层是石灰岩凸镜体。
厚约52米,再张夏镇馒头山剖面如下:(6)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5)灰色石灰岩,厚0.2米。
(4)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
(3)紫灰色易碎页岩,厚8米。
(2)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
(1)暗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凸镜体,顶部及底部均有鲕状石灰岩一层,化石丰富,厚29米馒头组:灰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易碎页岩和毛庄组分界,再张夏漫游山一带有熀斑岩侵入体,厚58米,层序如下:(10)鲜红色易碎页岩,厚13米。
(9)灰黄色及灰色质灰岩,厚4米。
(8)绿色钙质页岩质凸镜体,厚3米。
(7)蓝绿色薄层石灰岩,厚2米。
(6)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
(5)蓝绿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
(4)杂色页岩,厚8米。
(3)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
(2)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4米。
(1)黄灰色页岩,厚2米。
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变质岩为主)。
馒头组的第一层页岩为隔水层。
在讲第五层时,带队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馒头山的沟谷的发育,该沟谷是由于平移断层而产生,在第五层石灰岩处可以看得非常直观、明了。
此处的小型平移断层可以简化为:在此我们还学到了石灰岩有裂隙发育,且强度比页岩高,当石灰岩位于地下时,能储存水分可以作为水源地。
3、灵岩山的收获-在灵岩山有一个明显的正断层(断层的上盘下降而下盘上升),在断层两侧植被和岩性有明显的差别,同时,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种测量断层断距的方法(在断层上找一个有代表性的岩脉,通过岩脉来测量断层的断距)。
在断层的东侧有一个滑坡(1)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产生原因: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①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②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③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④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二)第二天的经历与收获5月14日上午我们到达了济南市长清区苏庄,我们先观看了一个正断层,由于距离比较远,我们只能从远处观看;之后我们到达了一个山顶,此处为一个背斜,我们在这儿学习和认识了实际的背斜,并掌握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
1、断层的认识(1)断层的概念:断层是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2)断层的分类:按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可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和平移断层。
(3)野外断层的识别:①构造上的标志;当岩脉被切断,产生牵引现象时,可判断该处有断层②断层的伴生现象:牵引弯曲、擦痕、摩擦镜面、滑动槽子等也是判断断层的标志③地貌、水文地质和植被上的标志:串珠状湖泊或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常表明有大的断层带;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错断,正常的径流突然转弯表明有断层带;有时断层两侧的岩性不同而长着截然不同的植被。
2、地质罗盘的使用(1)认识地质罗盘又称“袖珍经纬仪”。
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
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
可用于识别方向、确定位置、测量地质体产状及草测地形图等。
(2)地质罗盘的使用①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②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
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③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3)使用地质罗盘的注意事项测量前应调整磁偏角,保证读数的准确;测量岩层产状时,注意将水准器置于水平位置并且保持罗盘与岩石接触。
3、苏庄背斜(1)褶曲构造:岩层受到构造运动后,在为丧失连续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变形。
(2)褶曲要素:核(中心)、翼(两侧)、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脊线和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