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水文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文实习报告篇1目的与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20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

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

实习报告(水文)2篇

实习报告(水文)2篇

实习报告(水文) (2)实习报告(水文) (2)精选2篇(一)标题:水文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在XX大学水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水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水文观测和分析技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掌握水文观测方法和应用技巧。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位于XX市的XX水库和其周边的河流等水域,并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进行。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水库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的位置、容量、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观察了水库周边的降雨情况、水文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2. 水文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并实践了多种水文观测方法,包括水位的测定、雨量的测量和流量的计算等。

通过使用水位计、雨量计和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水位、降雨量、流量等。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学会了使用水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绘图,进一步了解了水文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4. 实习总结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了一定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技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水文学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作为水文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心得与收获本次实习让我对水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掌握了水文观测方法和技巧,还进一步了解了水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分析,我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提高了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巧。

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水文学知识,还增加了我在水文学实践中的经验。

五、实习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实习,我意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操作不够熟练、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中,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工程地质咨询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地质勘察和咨询工作。

实习期为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常用勘察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2)现场勘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现象和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

(3)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需求,在不同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岩层的样品和资料。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报告。

2. 水文地质调查除了工程地质勘察,我还参与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文资料收集:搜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组成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水文钻探:对研究区域进行水文钻探,获取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描述等数据。

(3)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需要精确和全面。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文实习报告(共7篇)

水文实习报告(共7篇)

水文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水文实习报告水文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3年10月实习地点:兰村水文站、汾河二库实习目的: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3、通过实习,学生了解测站的工作性质、观测任务,以及水文要素的观测仪器、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编方法等。

培养学生水文测验的操作技能,熟悉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实习形式:倾听水文站和二库工作人员介绍讲解,亲身参观水文站和二库概况,网上搜索有关资料等等。

实习内容:(一)兰村水文站实习兰村水文站概况:经兰州站长兰世勇介绍:兰村水文站地处汾河中上游, 位于太原市西北 22.5 km 的上兰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26′, 北纬 38°00′。

兰村站设于 1943 年 5 月, 1945 年 9 月停测, 1950 年 4 月重设, 是我省设立的最早的水文站之一,拥有40年的有效观测数据。

常年承担雨、水测报任务。

常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泥沙颗粒分析、蒸发、降水量、水温、气温、冰情、地下水。

墒情一般不观测。

管辖委托雨量站 10 处, 其中报讯站两处。

负责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省防汛办、太原市防汛办、太原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分局等单位提供汛情和旱涝等有关信息。

1)兰村站控制流域概况:兰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7705km2, 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流域平均宽度36.1km, 河道纵坡3.35‰, 实测期内多年平均流量14.3m3/s, 瞬时最大流量为1950m3/s( 1967年8月22日) , 历史调查洪水流量为 4 500 m3/s( 1891年) , 本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491.4 mm, 最大年降水量 767.6 mm( 1964 年)。

柳林河是流经区间的主要支流,我们这次实习的时候,观察到柳林河的水位尚浅。

水文地质实习总结样本

水文地质实习总结样本

水文地质实习总结样本在这一次见习的全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哪些感受呢。

水文地质实习总结样本(一)時间早已是秋季,气温或是挺热,做为见习的第一天,最先开展的是见习前的鼓励,教师简略但清晰的交待了见习的內容。

中午,在教师的机构下,大家团体收看了一些音像资料,了解了许多欠佳地质环境状况,如地震灾害,滑坡,山体滑坡等,还收看了几类有象征性的地形地貌,如地貌等做为教材专业知识的填补,使大家无需出门就了解了各种各样地质环境状况产生的缘故,历经和不良影响,还了解了一些防止这种地质环境状况产生的对策和方式,使大家提高了对地质环境状况的了解。

也有收看了普遍的造岩矿物质,岩层的产状,构造和结构,掌握他们的水文地质特点,尽管电影并不是很清楚,大多数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了以后或是提高了大家的水文地质专业技能。

今日阳光明媚,在收看完影片资料,使大家对地质环境状况拥有进一步的掌握以后,开始学习阅读文章工程项目地质图。

为使大家能掌握不一样歪斜水平(水准、歪斜、站立)地质构造、皱褶结构和断块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教师详尽解读了水准岩石层、歪斜岩石层、站立岩石层、皱褶结构、断块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可是人过多,都围在教师身旁,教师发言的响声又不是许多,因此听的并不是很清晰,融合见习手册的內容和听见的一部分,大概或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文章各种各样地质环境状况,剖析地质环境状况的测量范围规律性,还把握了对皱褶、断块、不融合结构和矽卡岩入侵主题活动地域地质图的统计分析方法,从有地质结构图的地质图上制作提示地质剖面图的方式,依据地质图剖析地区地质环境发展历程的方式。

在欣赏的全过程中,因为人过多,大家失散了,沒有紧跟我们班那队,只是跟不对此外一个班的教师,大家赶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雨和地下水在岩石层低洼地处积成的小蓄水池,蓄水池经人力解决呈椭圆型状,在蓄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出的雕像,有些像天龙八部里的仙女姐姐的塑像,那仙女姐姐在解头顶的发钗,正提前准备淋浴,浴仙池有这样而出名。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水文实习报告篇1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

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

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

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

到奥陶系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

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系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延至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

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

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

精选水文实习报告(通用8篇)

精选水文实习报告(通用8篇)

水文实习报告精选水文实习报告(通用8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文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水文实习报告篇1一、绪言实习时间:XX年12月20日至24日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

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

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

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实习内容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实习记录: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共7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共7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地质水文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灵山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灵山洞又称“灵山幻境”,为竖井式石灰岩分层溶洞,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著称,洞内高大深邃,空阔显奇,回环交叠。

令人瞩目的天柱峰高24.5米,直径6米,占地面积12平方米,12人难以围抱,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溶洞石笋。

近50米长的天梯石栈构成洞中登山的情趣,在国内众多容洞景观中实属罕见。

仙桥洞即为“仙桥别境”距离灵山洞280米处,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地势险要,游览时要上下18次,绕过36个弯,充满探险趣味,扣人心弦。

在灵山幻境与仙桥别境之间,还有面容慈祥、背蓝天白云的“灵山大佛”,有20宇组巨大的乐器造型,自成一条“鼓乐之路”。

当您穿越这条山顶游步道时,会感到灵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也有一片温馨。

另外,更有尚未开放的天然山地大坞盆地。

它四面环山,环境幽静,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被誉为西湖边的“世外桃源”,全国十大名茶的“九曲红梅茶”就产于此地。

灵山景区集天下溶洞景观于一身,融“风、水、云、瀑”于一体,堪称“西湖第一洞天”,如诗如画的石景,天然的生态环境,定能使你流连忘返。

灵山洞主洞厅高达100余米,另有小洞室100多个,分为上下两个大洞体、四层洞厅,洞道全长约400米。

洞内石笋高耸,石瀑飞泻,石钟乳触目皆是。

其中,居下洞中央的“天柱峰”大石笋,高24.5米,直径5~s米,气势恢宏,是浙江已发现溶洞中的大石笋之冠。

通过采集杭州灵山洞中更新世形成的钟乳石样品,对不同纹圈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测定,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利用不混溶气-水包裹体中最大密度判别和计算方法确定六个纹圈中精确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根据气-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热力学方法,计算出CO_2成分浓度和古地下水中pH值及钟乳石样品形成过程中的CaCO_3饱和度等。

揭示了杭州地区更新纪古环境演化规律xxxx吴梦生2011/11/24第2篇: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水文地质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应用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该课程除课堂讲授水文地质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指导老师:陈江峰、王素玲刘保民、潘结南冯有利目录前言 (1)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 21.1气象、水文 (2)1.2地形、地貌 .............................................................................................................................. 2第二章区域地层 (4)第三章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7ﻩ3.1地质构造7ﻩ3.2新构造运动8ﻩ3.3区域地震活动9ﻩ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4.1含水层组及富水性 (10)4.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14.3地下水水化学特征ﻩ134.4地下水资源概况13ﻩ第五章岩土工程地质特征14ﻩ第六章高新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5ﻩ6.1含水层组划分及特征 (15)6.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56.3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地质特征16ﻩ第七章高新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ﻩ177.1分析场地的稳定性 ................................................................................................................ 177.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17ﻩ结论 (19)前言本次水文地质实习主要目的是了解焦作市自然地理、地貌概况及熟悉该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新构造运动,以及分析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进而掌握高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对其岩土工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实际工作能力和运用所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课理论知识分析野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

本组实习的填图范围西至北敬村,东至塔南路,北至丰收路,南至新河。

本次实习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该范围内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在明确焦作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确定高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二是通过钻孔取样,对岩芯进行编录,并据岩性特征详细划分地层,运用工程地质方法对该范围内地层的承载力、稳定性及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价。

实习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二是踏勘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陈江峰、王素玲、刘保民、潘结南、冯有利位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踏勘焦作周边地区的典型水点、有代表性的工程地质现象,从而对整个区域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三是水文地质填图阶段。

南北以新河为界、东西以塔南路为界将该区域划分为4个部分,每班四组,分组分地带对地下水的各天然、人工露头进行全面踏勘、调查研究;最后一个阶段是室内整理,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以图和报告的形式阐述。

这次实习,测量井点数量为130个。

最后对水质作出相应的分析,实习成果均以图和报告的形式呈现,还望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正。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1.1气象、水文焦作市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严冬酷冷,盛夏炎热,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594.4mm,年最大降水量为921.6mm (196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89.4mm(1981年)。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这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

区内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门河,丹河属黄河水系,其余属海河水系。

丹河、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

流经市区的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有普济河、闫河、翁涧河,这三条河流均为排污河。

1.2 地形、地貌焦作市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为太行山区,南部为黄河、沁河冲洪积平原。

全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北部山区地面高程+200- +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岩石裸露,发育地表岩溶景观,地面起伏大。

市区及市区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略向南、南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80- +200m。

且对焦作市山门河阶地进行实地测量,并作出剖面图,见附图1。

在长期内外地质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和冲洪积平原两个一级地貌单元。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山地和冲洪积平原共划分为七个二级地貌单元。

分述如下:1.2.1 山地(1) 构造侵蚀中山分布于市区北部山西境内的晋庙铺、柳树口、夺火一带,山体呈北东向展布,标高+1000- +179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似峰林地貌。

组成山体岩性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

(2) 构造溶蚀低山分布于寨豁、赵庄、西村、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标高+500- +1000m。

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

组成山体岩性多为中奥陶灰岩,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溶槽及大型溶洞。

(3) 构造侵蚀丘陵分布于近山前地带,标高+200- +500m,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

地表多出露中奥陶系灰岩和石炭—二叠系砂页岩。

1.2.2 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山前一带,由季节性河流堆积而成。

由坡洪积斜地、冲洪积扇群、扇(间)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组成。

(1)坡洪积斜地不连续地分布于市区东北部的方庄、薄壁(见山前地带),有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积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组成的坡积物呈倒石堆状或围绕坡麓堆积构成坡积群,坡积群相连组成坡积斜地。

(2) 冲洪积扇在丹河、西石河、三门河、子房沟、翁涧河等河流的出山口处,间歇性暂时洪流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冲洪积扇。

不同时期、不同河流的洪积扇重叠或相连,呈带状沿太行山前连成一片。

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砾石等。

(3) 扇前洼地分布于铁路线以南至新河间的朱村—于村—墙南—待王一带,为西石河、翁涧河、山门河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低洼,地面标高+95- +85m,微向东南倾斜。

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夹有砂层。

(4) 交接洼地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带,为黄河、沁河的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由粉质粘土、粉细砂土组成。

地势低洼,地面标高+100- +90m,微向东南倾斜。

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几座煤矿。

采煤引起地表下沉变形,地表形成塌陷坑。

据调查,焦作矿区有较大的塌陷坑17个,塌陷面积近70 km2。

第二章区域地层地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迭系和第四系,见区域地层简表2-1,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表2-1区域地层简表1、太古界(Ar)出楼于山区峪河口、薄壁一带,岩性为中等程度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1000m。

2、震旦系(Z)分布于山区马鞍山水库一带,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主要岩性为浅红、紫红色石英状砂岩,厚度100- 500m。

3、寒武系(E)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度100- 500m,分上中下三统。

下统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砖红色页岩和砂岩,中统下部为紫红色页岩、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亮晶灰岩、白云岩,上统是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

4、奥陶系(O)山区广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隐伏于石炭—二叠系地层之下,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总厚度500m,分中统、下统。

下统出露于深切河谷两岸,岩性为青灰色细晶白云岩和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白云岩。

中统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外,大部分埋藏于石炭地层之下,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厚度约400m。

岩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5、石炭系(C)山区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区则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是一套由灰岩、泥岩、页岩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数层,厚70-90m。

6、二叠系(P)隐伏于山前平原之下。

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夹可采煤层。

厚度为70-120m。

7、三叠系(T)未出露,据钻孔揭露,岩性为砂岩、页岩,夹煤层。

8、第三系(R)地表未出露,据钻孔资料,下部为砾岩、泥岩、砂岩、灰岩互层,上部是粘土、砂砾石互层。

9、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分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1)中更新统(Q2al-pl)零星分布于近山前地带,上部为坡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粉土,含碎石及钙质结核;下部为松散卵砾石、含砾粘土和粉质粘土等,厚20-88m。

(2)上更新统(Q3al-pl)广泛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上。

由冲洪积黄土状粉土、砂及砂砾石组成,厚5-60m。

粉土、粉质粘土中富含钙质结核和小砾石、局部有钙质结核层,柱状节理和大裂隙发育。

(3)全新统(Q4al)分布于南部黄河和沁河冲积平原上,由浅黄色粉土及砂层组成。

厚10-40m。

第三章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3.1 地质构造本区广泛发育了燕山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尤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

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形成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倾角为10°-20°,见图3-1。

区内主要构造体系轮廓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

工作区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断裂构造以隐伏构造为主。

图3-1焦作市区域构造剖面图3.1.1 东西向构造主要包括凤凰岭断层和盘古寺—新乡断裂,两条断裂规模大,切割深度较大,早、更新世活动较强烈,并对区域性构造格局和地形、地层分布等有一定控制作用。

(1)凤凰岭断裂沿走向大致分为三段,各段活动性略有差异。

西石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条东西向断层组成,断层错断古生界地层,断距小于100m。

上新世以来断层落差约250m,局部见有断裂错断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世地层,表明中更新世前断层曾有过活动。

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断裂沿山前向东延伸,在地貌上构成山区和平原自然分界。

在焦作市以东的平原区,断层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

(2)盘古寺—新乡断裂(焦作段称朱村断层)是一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区域性断裂,对全区地形地貌、构造格局和地层厚度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