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下的意义差别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身势语解析

2009年第2期第27卷(总第103期)毕节学院学报J OURNAL OF BIJI E UNI VERS I TYNO.2,2009V o.l27G enera lN o.103收稿日期:2008-06-15作者简介:景 花(1981 ),女,浙江上虞人,金华教育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跨文化语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身势语解析景 花1,2(1、金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2、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在日常交际中,身势语充当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的不同,各群体之间的体态语表意也存在差异,因此,能否自如地驾御身势语更是交际成败的关键。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进展成果,指出身势语作为交际的标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对中西文化中身势语的异同和如何有效地运用身势语两个问题展开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身势语;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59(2009)02-0087-04跨文化交际!(cross-cult u ra l co mmunicati o n,也称i n ter-cu ltura l co mm un icati o n),指的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
[1]从广义上讲,跨文化交际不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而本文中所指的跨文化交际是分属于中西文化的人之间的交际。
信息交流的形式不外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信息或者伴随着言语交际而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或者是单独进行信息交流。
据有关数据统计,人类交际中大约70%的信息是靠非言语交际传递的。
关于非言语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但都表明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
这样的交际主要是通过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指人目光、面部表情、手势等),副语言(para language,指人说话时的语调、音量、辅助语言的手段)和空间距离(space distance)等来实现的。
“跨文化”身势语交际文化研究

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 对比 了中西身势语言的差别 , 为” 跨 文化- ・ 交际文化研 究提供参考 。 关 键词 : 跨文化 身势语 研究
一
、
引 言
不 同民族 的语言棱镜折射 出不 同的文化环境 、 生 活方式 、 思想观点 、 宗教礼仪 、 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 。 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 .非语言或身势 语( B o d y l a n g u a g e ) 是人类进行交往的最初形式 . 有着 口 头和书面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 法 国作家罗曼研究发 现: 在两个 人之 间的面对面 的沟通过程 中 . 总交流量= 5 5 %的身势动作+ 3 8 %的语音声息+ 7 %的 图形文字 所 谓 的身势语 。 从广义上讲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 、 目 光 注视 、 身体接触 、 姿态动作 、 面部表 清等在 内的非语 言 的身体信号 。中西身势语存在不少差别。 二、 交际空间距 离差别 : 中国人 习惯亲密集 中。 西 方 人喜 欢 疏 松 自 由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 . 中西方交 际双方在 空间 所处位置的间距明显不 同 . 反映出民族 和文化特 点的 不同, 不 同的间距对中西交 际双方 的关 系 、 心理状态 也具有不 同的反映。心理学 家研究发现 . 任何人 都需 要有一个独立的 自我空间 , 不同的民族 、 行业 、 文 化背 景、 个 性及 其环境等 , 这个 空间大小不 同。根据研究 . 交 际舒适距离有 四种情况 : 亲密接触交 际双方关 系紧 密, 如 丈夫 与妻子及母亲与幼子之间 ; 私人距离朋友 , 好友或 亲戚 之间 : 礼貌距离 。 进 行一般办 公或社交活 动: 一般距离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西方人 四种舒适 距离分别 为 6 0 、 1 2 0 、 3 6 0 、 7 2 0 c m。 而中 国人对应距离 要小 的多 。东方人身体接触 的那种挤 . 西方人无法容 忍, 他们 看中宽松 的氛 围, 崇 尚个人 自由空间 。 三、 交 际 目光 表 情 差 别 : 中 国人 表 现 含 蓄 微 妙 。 西 方 人体现七情六欲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与交往对象保持 目光接触是 十分必要的。 哲学家奥塔加在说 : “ 每一次注视都说 出 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 ” 中 国成语 有“ 画龙点睛” . 男女 之 间有眉 目传情 。 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 用非 常热情 的目光凝视对方 . 他们认 为双 目是个人存 在的 钥匙 。而在美 国. 这种 目光是不适 用于两个男人之 间 的 .这 种凝 视常常是 同性 恋的亚文化人 群使用 的代 码 。法 国人则特别欣 赏一种鉴赏似 的注视 : 虽然 我不 认识你 。 但 我从 心底 欣赏你 的美 。 所 以法 国男子在公 共场合对女士的凝视是一种文化准则 微笑的面部表情有益 于人际交往 白居易 的“ 回
17中西方身势语含义对比——微笑,眼神,姿势

除了坐姿、走姿外,中西还有手势方面的不同。招呼人过来, 西方人如英国人一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在中国的话,这样 的动作是不雅的。二是手掌向上向里挥动招呼大人过来,招 呼小孩时则是手掌向下向里挥动。
中国人手掌向上还是向下都没有讲究。
西方人指自己时是用食指或拇指指自己的胸部,中国人则是 指向自己的鼻子。西方人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圈表示某某 疯了或太古怪了,中国人的这个动作是让人动动脑子。在中 国没有竖中指这个动作,但是这在西方国家一般认为具有污 辱性,是一种很不礼貌的粗俗的行为,经常被禁止使用。
有一位在纽约的一所中学上学的华裔姑娘。有一天校长怀疑 她和另外几个姑娘抽烟,虽然校长找她谈话时她对此否认且 平时表现不错但校长还是打算开除她,在报告中写道:“她 躲躲闪闪很可疑,不敢正视我的眼睛”。
英美人有句话“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交往内容 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 的。人体各部位的运动肌之动作、器官等都可以表达和交流 信息、感情、态度,而且这些机制往往起到言语所达不到的 效果。身势语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
追根溯源,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 制度森严、长幼有序的社会,形成了一整套言行举止 的规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长辈在站着的 时候,晚辈是不能坐着的。
而西方社会长期以来灌输的是平等思想、个人主义, 认为大家不论长幼都是生而平等,所以导致他们不会
有很强的等级观念,更强调自我,一般不会因为在长
中国人有“和为贵”的思想观念,讲究和谐、一团和气,先 以笑脸相迎,然后再就事论事。而西方人思维方式是直线型 的,言行和心理活动都是一致的,感情外露,很直接,不会 拐弯抹角。
在有些场合,中西差异较大,在剧场里感到乏味时,中国 如在剧场中,西方人表现得 观众会窃窃私语,还会进进 相当绅士,坐姿端正,目不 出出,买吃买喝,甚至提前 斜视,如同进入教堂,表情 退场,不太顾及演员的感受。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摘要] 身势语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态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身势语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身势语帮助人们转换信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避免语言障碍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流障碍。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身势语的含义。
然而即使我们对常用的身势语有所了解,我们仍然很难掌握,因为身势语含义千变万化,即使同一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清楚的认识到这种非语言交际与文化间的关系。
[关键词] 身势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引言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更关注于语言交流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而忽略了非语言交流的影响和文化的差异。
而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忽略这些的话其实不是完全的交流。
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在使用我们的口头语言,我们的眼神、脸部表情、手势或者身体的其它部位的活动也在传递着信息。
身势语,就像我们的口头语言一样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一、身势语的重要性及功能1、什么是身势语所谓身势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
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身势语包含了很多人们无意识的细微动作,例如眨眼或轻微的眼球运动。
身势语用完全区别于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人们之间的信息。
今天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世界的主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传递和交换信息。
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非语言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双方语言不通,他们就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并最终完成商业交易活动。
拿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情为例子。
出售方常常用计算器来给出价格,而如果购买一方不满意这一价格,便会摇头并用一个放低的手势来还价。
非常简单的身势便能完成整个的交易,身势语在商业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大量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也必须了解并掌握身势语。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日身势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日身势语对比研究作者:邹维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3期摘要:身势语又称“体态语”,是指有声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动作,即非语言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等,它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
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因此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进而对中日身势语的对比作了详细介绍,论述了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身势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得理解和运用它,以求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身势语;中日对比;跨文化交际;体态语身势语是指语言或非语言交际中具有交际意义的身势动作。
如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思想感情,它的交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和探索关于身势语的一些由来和发展。
通过进一步分析身势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它更能突出在交际中的地位。
我们可以只通过身体的姿势,手势,或者是面部表情等身势语来传达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伴随着这些身势说出内心那刻的感受,或激动,或悔恨,或气愤等的一些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所说的话和当时的身势语一定要一致,否则将令对方迷惑,误解或者是使谈话没有任何意义。
人的姿势、态度等身势语传递了更多被掩饰的信息。
由于后天习得的许多形体语言具有可控性,因此,一个人可能成功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从而显得平静和克制,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紧张和急切的迹象正从他的身体姿势中泄露出来。
不同国度的姿势是有差异的。
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潇洒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地坐下来或是站着时一幅松松散散的样子,而在中国,人们讲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际交往中举止得当才会显出对别人的尊重汉语身势语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我们汉语的身势语也极为丰富。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摘要:身势语是指语言或非语言交际中具有交际意义的身势动作。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例如: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时双方身体接触的次数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在目光接触这方面也有许多规定: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
而手势语作为身势语的核心,是最重要的语言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的交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和探索关于身势语的一些由来和发展。
通过分析学习手势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它更能突出交际中的地位。
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手势语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异同,论述了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得理解和运用它,以求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身势语手势语中国与英语国家对比非言语交际1. 引言同中国人异性的加拿大或美国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不礼貌的举动吗?在某些场合下,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无论是微笑还是大笑,通常是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
对于讲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如果两位同性的朋友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在大街上可否合适?在所有的文化中,点头一定就是“是”,摇头一定为“不”吗?所有这些不是关于语言的问题,也不是关于身势语的,而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问题。
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同等重要,非语言交际包括图像性符号,服装,眼神,空间符号,手势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比语言更具说服力,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手势也会不同,同一种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就有很大差异。
因此,掌握人类基本的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身体的各种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等)来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现象。
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际方式,肢体语言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55%的信息都需要肢体语言来传达。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肢体语言非常具体,有的则十分概括;有的旨在交流,有的仅为表达;有的提供感情信息,有的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态度。
肢体语言个人发出,有社会共知含义,并有可能对交际对象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
但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肢体语言的内涵也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交际,就必须对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所表示的含义有所了解。
体距语的文化差异在人类的人际交往中,个人往往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以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
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霍尔博士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四种空间距离:亲密距离(0~45cm,适合于夫妻关系及情侣之间)、个人距离(45~120cm,存在于朋友、熟人、亲戚之间)、社交距离(120~360cm,多用于洽谈业务和接待陌生客人时)和公共距离(360cm~750cm,多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空间距离,关系越远,亲密程度越小,并且这个空间距离的大小还会受到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个性等的影响。
一般说来,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不太讲究个人空间。
多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下的意义差别
作者:程鑫颐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身势语的理解和使用,旨在通过事例了解不同文化下身势语的特点,目的在于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以便于能够进行得体而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身势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一样,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手段。
在特殊情况下,非言语交际比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展示出更强大的力量。
在所有非言语交际手段中,身势语最为引人注目。
一、对身势语的认识:定义、作用及功能
身势语也称体态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主要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
美国学者莱杰•布罗纳安指出,“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
由于文化教育的偏见,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
至于身势动作,则是排列最后的。
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频率及其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
”
可见身势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它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
它以表达感情信息为主,也表达一定的理性信息。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表现方式是有差异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了解这些,对我们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的身势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
1、空间支配
在特定文化中的人们交际时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人际空间学就是研究人们支配和运用空间作为交际的情况。
兽类、鸟类、鱼类都有各自的“势力圈”,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势力范围的感觉。
霍尔博士对此提出了4种界限:
(1)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0~45cm),适合于夫妻关系及情侣之间;
(2)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5 ~120cm),限于朋友、熟人或亲戚间的交往;
(3)礼貌距离(social distance,120~360cm),用于处理非个人性事物的场合之中;
(4)一般距离(public distance,360~750cm),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从霍尔博士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同而互相保持不同的距离。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
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时会凑得很近。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时时注重个人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亚洲人总的来说共享空间领域的能力较强,我们中国文化就比较讲求合伙性。
在公共汽车上、电梯里等拥挤的公共场所,人们摩肩接踵、肩肘相抵的情景随处可见。
这种情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则是难以容忍的。
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领域都有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的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2、目光注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人的眼神甚至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而文化对于目光注视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阿拉伯文化非常注重目光的接触,他们喜欢面对面的交谈以注视对方。
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注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
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时传达了一种非言语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心底里欣赏你的美。
而在中国,盯着别人看是很不礼貌的,一些东方文化甚至禁止妇女注视男子的眼睛。
3、手势
手势是身势语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手势在人类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而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
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3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表示“OK”,在日本,这种手势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和咬紧牙关一起,表示深恶痛绝。
中国人习惯用食指给指方向,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
4、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形体动作中最能表现人情绪的非语言行为。
人们可以用语言来编谎话骗人,但内心的情感是难以用面部表情来掩饰的。
人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发出信息非常之多。
但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显露规则,以笑为例,一个外国人失手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
其实这种笑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只是表示“一笑了之”、“别当一回事”、“没关系”等。
中国人的微笑含义太多了,既可以表示赞赏,又可以表示不同意、不屑一谈、接受对方的好意以及回避及其它多种不便或不愿明确表态的含义,也难怪外国人会弄不懂了。
三、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融合
虽然文化差异性是身势语的重要特点,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英汉文化中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身势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今天的东西方交流日渐频繁,文化交融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学者莫克鲁汉就以“地球村”一词形容当今这个因为人们联系越来越紧密而显得越来越小的世界。
在这个“变小了的世界”里,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更趋相同,一方面是东方身势语内涵对西方身势语内涵的吸收,例如现在的很多国内年轻人也开始用美国人惯用的“搭车手势”,英语文化中的表示成功胜利的“V”手势,表示赞成的“OK”手势,表示“否定、怀疑、不感兴趣”的“shrug”等等也已为中国人所熟知并接受使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及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方文化也在经济腾飞的同时逐渐“复兴”起来,东方身势语内涵对西方身势语内涵的渗透和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在东西方人交往中,已有很多西方朋友会像我们中国百姓熟识的加拿大的“大山”那样会打“拱手祝福”等中式礼节了。
四、结语
可见,身势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手段之一,既是特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
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异同,也就决定了身势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
我们学习一门外语,仅仅研究语言本身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枯燥的。
因此了解这些身势语的差异尤为重要,这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Samova,L,et,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
[2]程同春.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外语学刊,2005.2.
[3]张治英.英汉身势语的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