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present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对比
1、头部动作 a、点头不算摇头算(美国vs印度、尼泊尔) b、Heads up(美国:留神,中国:苦思冥想)
2、面部表情 微笑(中国:友好,非洲人:惊讶,窘迫, 难堪 例:black laughter) 趣事:一个在美留学的越南学生,第一天 在校园中闲逛的时候,很多人都朝他微笑; 她感到非常窘迫害羞,急忙冲回宿舍检查 是否是衣服不准或者脸上有什么脏东西。 但实际上美国人这种微笑是一种友好和欢 迎的意思。 而不是嘲笑的意思,但这样的 微笑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
笑容的性别差异 标志:女性如果面无微笑,就会被认为是 不高兴的,而同样情况之下,男性则会被 看做是权利的象征。 在婚姻中,丈夫让妻子笑得越多,在妻子 心中丈夫的魅力和吸引力就越大。这是因 为,让他人发笑的能力常常会被认为是力 量和权威的标志,女性则通常更加青睐于 那些强势的男性。而在男性的眼中,更可 爱、更有魅力的却往往是那些温婉恭顺的 女性。
分辨笑容真与假:
虚假的笑容只能使嘴角上提,而真心的笑容会同 时引起嘴部与眼部肌肉的收缩。 撒谎者的笑容出现速度比发自内心的真笑要快, 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更长,看上去就好像是戴着一 个笑眯眯的面具。 当我们刻意地想在脸上堆满笑容的时候,左侧脸 部的笑容就会比右侧脸部的更加明显,显得更加夸 张。
笑容是什么—沟通的桥梁
3、手部动作 a、翘大拇指 b、OK型手势 c、拇指、食指按住鼻子
4、身体距离
亲 蜜 距 离
15-46 公分
个人距离
社会距离
公众距离
46公分-1.2公尺 1.2-3.6公尺
3.6公尺以上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动作
在中国轻拍对方肩膀或手背,应该注意轻抚 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行为,尤其是在异性之 间、同龄且关系并不亲近的男女同事、 生 意伙伴间要慎重使用轻抚的肢体语言表达 关切之情。
跨文化交际学期论文--中美肢体语言异同的对比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Written by Weng Pei Ji(2010212747)From College of Law,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June 2012Outline1. Introduction2. Classifications of body language2.1 facial expression and eye language2.2 gestures2.3 Postures3.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3.1 facial expressions3.2 Sign language3.3 Postures4.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4.1 Eye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4. 2 gestures4. 3 Postures5. ConclusionReference摘要:交流不是只有口语,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和交换信息。
然而,在过去很久时间里,人们只注重口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肢体语言和它的独一性。
本文致力于中美肢体语言的对比,来减少交流中的麻烦,进行更有效的交际。
Abstract :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can not only through the spoken language, but also through the body language. As spoken language, body language can express feelings, exchange ideas and communicate informations. However, in a long past time,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oken language, and ignore body language and it’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nd similar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so that people can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and promot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Keywords :body language , cultural difference , China , American, communications1. IntroductionBody language is a means to use the body movements or actions to replace or assist the sound, oral language, or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 nd through people’s body language we can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own culture. Psychologists believed that the information delivered by a person’s appearance and actions is much more than t hat of a person’s words.Albert Mebrabian, after a long-time study, concluded that body language can help verbal-express achieve m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can reveal people’s hidden mind and emotion, Bird Whistell who is the leader in study of body language in the west. He believes that among all means of expressing emotion and attitude, more than sixty percent is finished by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s, postures.2. Classifications of body languagePsychologists believe that body languag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2.1 facial expression and eye languageThe face has been called an ”organ of emotion”. Compare with words, facial expression is a natural way to reveal person’s emotion. The face is the most simple and important broadcaster of emotion. For example , Eye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acial expression. People often say that eyes are the window of soul, because eyes can give us a lot of real information. We can know whether people like us or not from the way they look at us .And through one’s eyes we can know whether the pay attention to our topics or not.2.2 gesturesEverybody uses their hand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People can convey ideas, information and message by using the movement and style of hands and fingers. What’s most directly, we use our thumb to praise other and use our middle finger to despise someone. When expressing doubt or helplessness, westerners like to shrug their shoulders and spread out hands, but Chinese people only wave their hands simply.2.3 PosturesPosture can give others many messages. which is a matter of how people sit, stand, walk and move. From people’s posture, we can conclude something.For instance, when we see a person doesn’t stand up and tall, we say the person is not energetic, competent and unconfident.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conclude that a person is not concentrated in what they are discussing if he standing lazily, and so on.3.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First ,we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a andAmerica .For instance:3.1 facial expressions(1) Knit one's brows said he is unhappy ,you shouldn’t talk to him too long.(2) Shrugged his nose means he don't like what he see or what you do. Gnash his teeth means he is angry or make up his mind.3.2 Sign language(1) The signal “V” means “victory” .When someone succeed or overcomesome difficulties , someone usually do this gesture.(2) “OK” means “consent”. we often use it to show our positive ideas. And when someone don’t like your idea ,he just shaking his head and say “No”.3.3 Postures(1) When a man meet another man ,they generally shake hands to express their friendly.(2) Waved hands means goodbye,Shrug one’s shoulders means negative, uninteresting. we use it to show that we don’t know when asked by others in our daily life.4.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Don’t understand body languag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will bring about a lot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stance:4.1 Eye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American people have an old proverb: 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 While the Chinese people in conversation, the two sides are not necessarily time to time to look at each other, some people have also deliberately avoided continued eye contact to show humility, obedience or respect. This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the American people in China think Chinese are not warm and friendly; but also explain why the American people like to talk face to face,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end to have a heart-to-heart talk. It is a habit of American people that the two sides look ateach other while they are talking, but they hate staring, because in their view this is a very rude behavior. American people find that they are as statues of rare animal camel being looked up and down, and the stare at them makes them feel very angry. However, to gaze at people in China, sometimes means only a curiosity and surprise, not rude.4. 2 gesturesThe implication of gestures is diversity, especially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Here we will take some gestures for example.(1) American people with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to form a circle, means “OK”, but in China the “O”gesture is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the “zero”.(2) Indicate the number “3”,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form a circle fingertips phase, the other three fingers stretched open; the American people straight index finger, middle finger and ring finger, little finger to thumb catch.(3) The “V” gesture, In America, it means victory but not the number. In China, sometimes, people think that this gesture means the number “2”.(4) American require a lift, the gesture is thumb-up when facing a coming traffic; in China, facing a vehicle, riders stretch one arm to the side, palm forward, make a “stop” gesture, or holding the right hand or both hands, say hello to the driver.4. 3 Postures(1)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resentation of posture also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uch as, according tothe Chinese tradition, the seated person is the dominator, so the young generations always give up their seat to the old. However, in America, it is quite opposite.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es the “Ladies first”, so it is a courtesy that Ms. seated before the men pulled out a chair obligation to help them, and this is also a cultured, civilized performance.(2) Moreover, in the classroom, the Chinese teacher questions, students usually stand up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the U.S., students generally sit to answer the United States teachers.(3) American people stood stamping their feet, means impatient; Chinese stomping, shows angry, angry, frustrated, and regret.(4) American people are standing and walking with the posture of athletes and military, standing up tall, swaggering, big strides forward; in the eyes of Americans, Chinese with standard posture of scholars and civilians.5. ConclusionFrom the above, we have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used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We can see that body languag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cult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bal language study, but also emphasize th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the signal and t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being has the same ancestors, so In order to make a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know the body language of different cultures.Reference1.张爱琳,(2010),《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2.陈邦玲,(2004),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刘慧,(2008),身体语言的魅力。
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意思大不相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肢体语言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同时能够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本文浅析了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的含义和差异,并对此给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交流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标签: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差异建议一、肢体语言的含义及作用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甚至面部表情达到表情达意效果的一种沟通方式。
如,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兴奋、愉悦、放松、紧张、焦虑等情绪。
当前,随著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作为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每天会遇到来自其他国家或文化的朋友,在人们交流沟通中,文字和语言已经不是唯一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传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
肢体语言具有表达观点、传达情绪、表明社会关系、揭露心理状态的作用,了解到这些作用,充分掌握不同的文化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加频繁和近距离地交流。
不得不说,一些通用的肢体语言的使用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起来更加有效和方便。
比如,当感到高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笑,而当感到难过时人们通常会哭。
但是这些通用的肢体语言仅仅是肢体语言里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由于肢体语言上的差异已经给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这部分将会论述跨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1.眼神交流眼部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明我们可以从眼睛当中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通过眼睛,我们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恶、崇拜、轻视、憎恨或者憧憬,然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交流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肢体语言的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下的肢体表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索蕊摘要肢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文化差异的的缘故,对肢体语言的误解可能会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倘若忽视这些,人们可能会造成一些令人不快的严重错误。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应该在对人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下结论之前,首先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高对文化认知的程度,并通过研究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得沟通显得更加通畅无阻。
所以在这里,决定写下这篇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文章。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引言通过一些对已有的文献综述的重新整理和概括,分析出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表达的差异,通过大量的数据文库的分析,从而能够清楚的知道如何应对此类现象.选题背景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通过让室友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共十份。
观察法:根据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从而获得资料.主要是通过观看一些视频或是影视作品,来增加对本方面的认知。
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导致新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前人已有的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现状和思考。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作者:朱婷婷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9年第4期摘要:肢体语言是最常见的跨文化交流的非语言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东西方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肢体语言;教师;学生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014在人类交流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模式。
语言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然而,它很少独立运作,总是伴随各种各样的非语言行为。
我们知道,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空间关系学、运动学或肢体语言和非语言。
其中,肢体语言是非语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文化有关,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本文就简要对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以及东西方文化肢体语言的差异进行探究。
一、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通常,肢体语言是无意识发生的。
然而,我们使用的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沟通的质量。
因此,注意到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是很重要的。
1. 肢体语言的分类肢体语言本身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
据估计,大约有27万个人类的手势或行为。
它们代表着复杂的含义。
有些是具体的,有些是笼统的;有的用于交流,有的用于自我表达。
一般来说,根据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可以分为五组。
(1)情绪动作。
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其他部位来表达情绪。
例如,一个微笑表示赞同。
(2)“调整”的动作。
这种动作是为了保持面对面的对话,建议说话者继续对话,重复,进一步解释,说话更快等。
(3)象征动作。
象征动作通常是具体而清晰的,比如手势,比如“OK”和“VICTORY”。
这些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行为被用来取代话语行为。
(4)描述性动作。
描述性动作与话语行为相协调,用以解释对话,如用手势描述方向,或指向物体,或用手势解释现象等。
(5)适应性动作。
分为自适应动作(如踩踏、抓、揉捏、挖鼻子、摸眼睛)、可转换的适应性动作(如接近或后退、接受或给予)、客观的适应性动作(如打字、喝酒)。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手段。
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特别是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打破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掌握肢体语言的含义。
肢体语言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有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肢体语言的差异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传递信息;文化差异在西方,“肢体”一词被引入各个领域,成为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对象。
许多中外学者对“肢体语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肢体语言起源于先天的遗传;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来自于人类后天的经验;还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一种自然能力。
[1]一、文献综述在中国,受语言学研究氛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很少考虑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在引进国外著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师肢体语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外国教材》、《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译文引发了中国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研究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等权威刊物发表了一些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的初步探索文章,代表了此后人们研究的趋势。
此后,学者们或在《教学的艺术》等作品中专设章节论述教师肢体语言,或以专著的形式系统论述教师肢体语言,如《教师体态语的艺术》。
肢体语言出现在语言诞生之前,根据进化论的分析,人类在诞生之初就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科学系统地分析肢体语言的构成,人们开始关注肢体语言学。
事实上,对肢体语言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
1644年,博沃出版了《手势的研究:手的自然语言》,该书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肢体语言专著。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跨文化沟通中的身体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

跨文化沟通中的身体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在跨文化沟通中,身体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人们常常会面临语言沟通障碍,而身体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则成为了弥合这一障碍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身体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全球化交流。
一、身体语言的重要性身体语言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以及眼神等传递的信息。
在跨文化沟通中,身体语言可以起到弥补语言障碍的作用,增强交流的准确性和效果。
首先,身体语言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
在某些情境下,语言可能存在歧义或者不充分的表达,而身体语言则可以起到补充和协助的作用。
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手势和姿势,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
其次,身体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情感的连接。
在跨文化沟通中,情感的交流往往比信息的传递更为重要。
通过适当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友好、尊重和信任,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身体语言还可以帮助人们传达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并避免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误解和困惑。
二、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除了身体语言,还有许多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被理解。
首先是语速和语调的调整。
在跨文化沟通中,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提高交流的效果。
例如,有些语言有较快的语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而有些语言则更为缓慢和平稳。
适应对方的语速和语调可以减少沟通的阻碍,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共鸣。
其次是姿势和体态的调整。
不同文化对于姿势和体态的要求和解读也存在着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注意避免一些可能被视为冒犯或不礼貌的姿势,同时也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对方的姿势和体态,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互动。
再次是眼神的运用。
眼神是非语言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2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3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6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7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8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9 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10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1 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12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13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4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15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16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17 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18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19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20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21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2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2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2425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26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27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28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29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1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32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33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34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35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36 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9 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40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41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42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43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44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45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46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47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分析48 浅析电视口译的特点及其译文质量评价49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50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51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52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53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54 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55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56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57 论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的现代哥特风格58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59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60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61 《荒原》隐喻探析62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63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64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6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66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67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夜与日》看女性同性爱主题的写作模式68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6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70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71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72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73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 er’s The Color Purple74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75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76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77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78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79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80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81 论简爱的性格特征82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83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84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129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130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131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32 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133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134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135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136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137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138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139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0 试析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犹太寻根主题141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142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14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4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145146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147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48 英语幽默语言的会话含义分析—以《老友记》为例149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150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151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152 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153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154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155 浅析中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差异--以《喜宴》为例156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57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158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159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16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161 英汉感谢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62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163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164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165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166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167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68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169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170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1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72 论翻译的艺术173 对比分析中美可乐广告中的文化差异174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75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176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77 《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178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9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80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181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182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83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184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185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86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187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188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189 从文化角度论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1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1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192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193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194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195 美资跨国企业文化中体现的文化冲突及其跨文化管理196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197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198 构建和谐社会——以美籍黑人的种族歧视为例199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200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