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毕业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常见。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商务、旅游等多种途径来跨越文化差异进行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也会影响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

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之前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论述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以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为例,分析其肢体语言的作用和特点。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通过实地拍摄和观察,本文将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的异同以及背后的文化逻辑。

例如,中东地区的手势传达信息更为复杂、欧洲人眨眼是表示不信任等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交流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拍摄法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总结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实地拍摄法则通过记录视频并加以分析,观察不同人在不同国家文化下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

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本文将总结出以下结论:1.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2. 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异同性,一些肢体语言的表现是根据其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形成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加以注意。

3. 了解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

在交流过程中,理解对方语言的同时需要更多地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

肢体语言的跨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的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下的肢体表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索蕊摘要肢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文化差异的的缘故,对肢体语言的误解可能会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倘若忽视这些,人们可能会造成一些令人不快的严重错误。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应该在对人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下结论之前,首先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高对文化认知的程度,并通过研究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得沟通显得更加通畅无阻。

所以在这里,决定写下这篇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文章。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引言通过一些对已有的文献综述的重新整理和概括,分析出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表达的差异,通过大量的数据文库的分析,从而能够清楚的知道如何应对此类现象.选题背景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通过让室友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共十份。

观察法:根据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从而获得资料.主要是通过观看一些视频或是影视作品,来增加对本方面的认知。

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导致新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前人已有的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现状和思考。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跨文化沟通技巧解读不同文化的沟通风格

跨文化沟通技巧解读不同文化的沟通风格

跨文化沟通技巧解读不同文化的沟通风格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我们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了解并适应其沟通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风格,并提供一些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一、高低语言风格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对于措辞的选择和使用有着不同的偏好。

一些文化倾向于使用高语言风格,这意味着他们重视形式化和正式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日本和韩国,社会等级和尊重被看作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人们倾向于使用敬语和尊重的措辞。

然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如美国和澳大利亚,低语言风格更为常见。

这种风格更加随意和轻松,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跨文化沟通技巧:了解对方的沟通偏好非常重要。

在与来自高语言风格文化的人交流时,要使用恰当的敬语和尊重的措辞。

而在与来自低语言风格文化的人交流时,则应保持直接和简洁的表达方式。

二、非言语沟通的文化差异非言语沟通是跨文化交流中经常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方面存在差异。

举例来说,在一些亚洲文化中,人们倾向于表达谦虚和尊重,因此他们可能避免直接的目光接触。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目光接触被视为表达自信和真诚的重要方式。

此外,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解读也存在差异。

比如,一些欧洲文化中,人们习惯于身体接触,如拥抱和亲吻,以示友好和亲近。

而在亚洲文化中,这种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过于亲密或不礼貌。

跨文化沟通技巧:留意对方的非言语信号,并尝试理解其文化背景下的含义。

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文化差异,避免因误解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三、直接与间接沟通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沟通中,直接与间接沟通的差异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某些文化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加间接和含蓄。

比如,在德国文化中,人们通常非常直接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能显得冷漠和无礼。

然而,在日本文化中,为了维持和谐与尊重他人的面子,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表达方式。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手段。

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特别是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打破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掌握肢体语言的含义。

肢体语言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有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肢体语言的差异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传递信息;文化差异在西方,“肢体”一词被引入各个领域,成为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对象。

许多中外学者对“肢体语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肢体语言起源于先天的遗传;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来自于人类后天的经验;还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一种自然能力。

[1]一、文献综述在中国,受语言学研究氛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很少考虑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在引进国外著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师肢体语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外国教材》、《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译文引发了中国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研究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等权威刊物发表了一些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的初步探索文章,代表了此后人们研究的趋势。

此后,学者们或在《教学的艺术》等作品中专设章节论述教师肢体语言,或以专著的形式系统论述教师肢体语言,如《教师体态语的艺术》。

肢体语言出现在语言诞生之前,根据进化论的分析,人类在诞生之初就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科学系统地分析肢体语言的构成,人们开始关注肢体语言学。

事实上,对肢体语言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

1644年,博沃出版了《手势的研究:手的自然语言》,该书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肢体语言专著。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在国际商务、学术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必须有效地沟通。

然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经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如何克服这些差异,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一、语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一是词汇与语义差异。

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和语义表达可能截然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个词或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中文中的“面子”一词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它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社会身份和人际关系。

而英文中的“privacy”(隐私)在某些文化中也没有完全对应的翻译,这反映了文化对隐私的不同重视程度。

二是语法与句式的差异。

语言的语法结构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文没有严格的时态变化,而英语则有复杂的时态体系。

这种语法上的差异可能导致非母语者在表达时间和顺序时遇到困难。

此外,不同语言的句式和语序规则也有所不同,如主语—谓语—宾语的固定结构可能在其他语言中并不适用,进而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是语言使用中的语境依赖性。

在某些文化中,语言的使用依赖于具体的社会语境,这些文化被称为“高语境文化”,如中国、日本等。

在这些文化中,语言往往简洁,很多含义通过语境传递。

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如美国、德国,信息通常通过语言明确表达。

这种语境依赖性差异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例如,在高语境文化中,语言的潜在含义需要从非语言线索中解读,而低语境文化的人可能会误解这些隐含的意思。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是价值观的差异。

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还深植于人们的价值观中。

不同文化对个人、群体、权威、时间等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而东方文化更倾向于集体主义,重视家庭、团队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对他人行为的解读,从而可能引发沟通障碍。

跨文化肢体语言对比

跨文化肢体语言对比
起眉毛在北美表示惊讶;在英国表示不同意或担心。
三、目光交流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目光接触在人交 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可以有许多“规 定”:由于场所、谈话双方的感觉需求以及背景的不同; 人们的目光接触也不同。如在美国大城市里,白人之间
有个大家公认的目光交流距离大概16-32英尺,在这个距
置而不是对方的眼睛;在阿拉伯国家,谈话时眼睛需要
直视对方来表示双方对所谈话题有兴趣;在波多黎各, 好姑娘“不看成人的眼睛”这种行为是尊敬和听话的表 现。 其他眼部动作的对比。不停地眨眼睛在美国是表示不信
任;在中国以及香港是表示烦躁。朝某人眨一下眼睛在
美国表示万事顺利,在酒吧或歌厅则是表示招呼人过来 聊天;而在法国和澳大利亚却是表示不礼貌的行为。
四、手部动作
手势是指人类用语言中枢建立起来的一套用手掌和
手指位置、形状的特定语言系统。一般而言,南欧地 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
繁且夸张;中西欧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荷兰等次之;
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
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信息。
四、手部动作
手掌动作。这一动作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含
“不”。
一、头部动作
2.搔头 当对某事感到困惑或者尽力要回忆起某人某事的时 候,会有这种动作。当人们在处理问胚要做出决定的时 候,常做的动作也是搔头。当你不知如何回答别人的提
问时,也可搔头,表示:给我点时间,让我想一想,考
虑一下。
一、头部动作
3.抬头 在美国,当你觉得有什么悬乎的事情要发生或有什
利,手掌朝上并附带耸肩动作表示说话人很无辜,不
知道以及不关心这件事;而在法国却表示荒唐可笑的 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意思大不相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肢体语言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同时能够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本文浅析了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的含义和差异,并对此给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交流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标签: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差异建议
一、肢体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甚至面部表情达到表情达意效果的一种沟通方式。

如,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兴奋、愉悦、放松、紧张、焦虑等情绪。

当前,随著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作为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每天会遇到来自其他国家或文化的朋友,在人们交流沟通中,文字和语言已经不是唯一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传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

肢体语言具有表达观点、传达情绪、表明社会关系、揭露心理状态的作用,了解到这些作用,充分掌握不同的文化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
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加频繁和近距离地交流。

不得不说,一些通用的肢体语言的使用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起来更加有效和方便。

比如,当感到高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笑,而当感到难过时人们通常会哭。

但是这些通用的肢体语言仅仅是肢体语言里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由于肢体语言上的差异已经给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这部分将会论述跨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1.眼神交流
眼部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明我们可以从眼睛当中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通过眼睛,我们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恶、崇拜、轻视、憎恨或者憧憬,然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交流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在大多数的英语国家,人们在交谈或者是演讲的时候眼神都会进行交流,如果没有一定的眼神交流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或者是对谈话很敷衍、不上心,这很容易让说话者的误解或者生气,比如说,美国人对眼神交流就特别在意,声音美国有句特别流行的话是这么说的,“永远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眼睛的人所说的
话”。

而在中国,交谈的时候就很少会直视对方的双眼,尤其是在下级和上级、晚辈和长辈谈话的时候,直视上级或者长辈的眼睛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没有太多眼神交流,甚至眼睛要微微地朝下一点点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同样的,在韩国和日本也是这样。

当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就容易产生误会,所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恰当的眼神交流的使用就显得很重要了。

2.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是一种常见的人们用来表达想法和情绪的肢体语言,可以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来传递对对方的看法,人类学家大致将全球的文化分为两类:允许有身体接触的文化和不允许有身体接触的文化。

阿拉伯人、犹太人以及欧洲的南部和西部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的人和东方人则是第二类。

我们最常见的身体接触是握手、拥抱、亲吻,而拍打、轻抚、击打等显得没那么常见。

握手被公认为是表示友好和亲密的方式,但是握手的习惯却差异很大。

比如,在美国,男人之间握手是很紧的,但是在中国只是轻轻一握。

在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男性通常不和女性握手,除非是女性主动地伸出了手。

除此之外,亲吻和拥抱在西方国家经常能看到,大家习惯在见面或者分别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拥抱或者吻,但是,在中国,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却不常见,一般在大人表示对孩子的疼爱时会出现。

另一个例子是当美国人排队时,他们总是刻意保持距离,如果遇到有人靠的太近的情况,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远离,他们觉得对方这么做侵犯到了他的私人空间,会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中国是个喜欢聚集的国家,对私人空间的概念感相对要弱,因为人口众多,在人群中发生了身体接触,人们可能也会感到很不舒服,可是一般会表示理解和原谅。

阿拉伯人则认为人们之间站得近来表示友好,所以不同文化之间对于身体接触的看法是千差万别的。

3.脸部表情
脸部表情被认为是情绪传递最重要的方式,通过脸部的表情我们可以多少了解说话者的态度、感受和情绪,而且眼睛、鼻子和嘴巴的细微动作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的变化,因此脸部表情是肢体语言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用不同的脸部表情却能够表达同一种意思,比如中国人通常用微笑来表示对客人表的欢迎,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则是大哭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情却表示了同样的一种意思。

另外一方面,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用同样一种表情却表达着不一样的意思。

比如微笑,它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积极向上而又温暖的脸部表情,代表着快乐、善意和友好,中国人通常通过一个浅浅的微笑来传递友好的信息,或者是给对方传递包容和善意的信息,但是在西方,有时微笑却会引起误解和不快,曾经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的现场,一个美国学生发表完演说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被台阶绊了一下,差点摔倒,这时坐在观众席的一个中国学生对他微微一笑,这一笑让他产生极大的反感,因为他认为这是对他的嘲笑和侮辱,所以说微笑固然是一个通用的表情,但是有时也得注意使用的对象和场合。

当然,同样是笑,美国人笑的很夸张,嘴张得越大,牙齿露得越多,所表达的欢乐之情越强。

而中国人微笑时没有很大的动作幅度,有时还会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消极情绪。

了解到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对方,
避免尴尬和误解。

4.手势
手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人们通过手指、手臂或者胳膊的运动或者位置的摆放来传递观点、表达情绪。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造成同一个手势常常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4.1竖起大拇指
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表示“很好”、“干得不错”;在英国、澳洲和新西兰是路边需要搭便车的人常常会用到的手势,也可以表示“好的”的意思;在日本和德国竖起大拇指意味着“第一”;但是在非洲一些国家如尼日利亚则是一个很粗鲁的手势。

4.2“OK”的手势
“OK”的手势在美国表示“同意”,在日本表示“钱”,在法国被认为是“0”,在巴西和德国这个手势很粗鲁。

4.3“V”的手势
这个手势在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意味着“胜利”,在中国有时人们会认为这个手势意味着数字“2”,而在英国、澳洲和新西兰这个手势却是一个很粗鲁的手势。

三、跨文化交流下有效使用肢体语言的建议
了解了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下的多样的含义,我们需要知道在跨文化交流中,在不造成任何尴尬和误解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使用肢体语言完成交流沟通的目的。

首先,定个榜样,多和他人对照。

对于一个行为是否恰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要看看自己的平时的行为举止中是否有容易造成误解的地方,并在平时和他人沟通的时候留心他人的一些肢体语言,对比发现自己身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依照你定好的榜样的行为方式去改善这些恰當的地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同时也要珍惜每次和他人尤其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友人的交流的机会,虚心向他们请教,更加全面的了解肢体语言方面的差异。

第二,多练习。

很多人在需要更多使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场合常常显得局促不安,因此如果你想要在一些场合表现出应有的态度和形象,那你就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改掉那些不良的一些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下次的表现才能更加自然。

最后,在每次和别人交谈后虚心请教别人对你的反馈和评价,并据此来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文晋. 析中美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差异[J]. 科技视界,2017,04:172+145.
[2]刘娜娜,王延凤.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03:60-64.
[3]姜杨.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145.
[4]李文颖. 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之比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3:118-120.
[5]姚传洁.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9:122+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