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一、引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是研究地质现象与工程问题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研究,探讨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研究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3.分析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和水文地质特点。

2.采集样本:在实地考察中采集了地质样本和水样,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本进行地质力学性质测试,分析地下水的特性和含量,以及水质的相关指标。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工程建设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确的设计。

2.地下水对地下工程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地下水的含量和水质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需要根据地质特点合理开发和管理水资源。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及其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关系。

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实际工程和管理中加以考虑和应用。

六、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

特此致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本实验报告所涉及的理论和数据来源,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以供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以上是本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的报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对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有了深入的了解。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任务:1.完成基础地质调查,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和样品采集;2.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地质调查技术和工具;3.学习并掌握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包括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分析;4.分析实地勘测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过程和收获1.工程地质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对一些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我了解到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在进行现场勘查时,我学会了观察地层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构造特征,并掌握了建立地层剖面图的方法。

通过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我对地层的力学特性、稠度和水文性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地质勘探技术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质雷达、电阻率法和剖面地质工程探测等。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并学会了对测量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在实地操作中,我还学到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水文地质调查本次实习还让我接触到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我参与了一次地下水位的观测,并学会了使用水位计和测量钻孔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在分析数据时,我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层的渗透性和坡度有关,这对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习总结与感悟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和导师的交流和讨论,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习结束后,我还完成了一份实习报告,这让我在综合分析和撰写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中,我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学会了倾听和沟通。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工程地质范文篇1一、实习概述: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两天(周六、周日)实习地点:周六: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皱等)、大石碑公园(汤山公园)(断层等)周日: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实习完成情况:由于实习期间小雨淅沥,第一天去青龙群人工剖面和汤山公园的时候,行途艰难,但实习任务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气情况原定于去方山后临时改去地质博物馆,实习任务完成良好。

二、习地区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部分)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

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中,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工程地质咨询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地质勘察和咨询工作。

实习期为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常用勘察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2)现场勘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现象和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

(3)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需求,在不同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岩层的样品和资料。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报告。

2. 水文地质调查除了工程地质勘察,我还参与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文资料收集:搜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组成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水文钻探:对研究区域进行水文钻探,获取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描述等数据。

(3)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需要精确和全面。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practice report document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章2:2020年10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篇章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文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1.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

有关地质工程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地质工程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地质工程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顶岗生产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____年毕业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认识实习目的实习目的:国际贸易专业认识实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外贸改革、发展的状况,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并对涉外企业公司的业务内容、性质和流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能初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发...工程地质实习要求和目的实习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实习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工程地质实习目的:使我们获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及地下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使我们能将所学到的水利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结合起来,初步掌握从工程地质条件角度选择水利工程建筑区,并进行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方法。

水文地质实习目的:实地了解、认识地下水的分布埋藏特征,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地下水的动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壤盐渍化防治等基本知识;掌握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且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此外,通过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努力、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魄和磨炼意志,并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

二、实习基地简介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南缘,流域主要有玛纳斯河及其东侧的塔西河、西侧的金沟河、宁家河、巴音沟河、大小南沟河、沙湾河等组成,总面积为1.76x104 km2,玛纳斯河是流域内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天山北麓依连哈比尕山脉,全河总长约400km,年均径流量12.7 x 108m3。

流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5442.5m,最低为256m,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降水量时空差异大,年均降水量115-200mm,年蒸发量1500-2100mm,年均气温4。

7-5.7,径流补给主要由海拔3600m以上冰川积雪的融化和降水,水循环在独立的水系内进行,并且在山区形成径流,在平原区消耗与转化。

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玛纳斯河中游肯斯瓦特河段,是玛纳斯河流域最重要的控制性水库工程,北距石河子市70公里,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位置。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水文实习报告篇1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

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

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

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

到奥陶系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

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系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延至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

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

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姓名:廖阳班级:农业水利工程201404学号:20140993时间:2016.12.14—2016.12.15地点: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城边坡治理;名山区百丈水库及红光水库,牛碾坪万亩茶园,生态湿地一,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简介: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是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和本世纪以来投产的单机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大渡河下游的控制性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1]: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17.8℃,多年平均降雨量748.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流量1230m3/s,年径流量388亿m3;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0.832kg/m3,年输沙量3150万吨,汛期平均含沙量1.21kg/m3,推移质平均输沙量53万吨。

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东侧,南北向汉源-昭觉断裂和宜坪-美姑断裂切割的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在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大坝按8度设防。

枢纽区位于大渡河由南北向急转为东西向的“L”形河湾段。

枯水期河水水面高程676~678m,宽度60~80m,水深7~11m,河谷两岸山体雄厚,谷坡陡峻,自然坡度35°~50°。

左岸有较宽的Ⅱ级台地,右岸下游近尼日河口处受河流切割,山体较单薄。

枢纽区岩体由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震旦系下统苏雄组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组成,均属坚硬岩体。

中粗粒花岗岩为块状构造,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广泛出露于枢纽左岸;玄武岩致密坚硬,局部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及右坝肩一带;流纹斑岩致密坚硬性脆,桩状节理发育,分布于枢纽区下游两岸;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分布于右坝肩一带。

枢纽区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无活动性深大断裂分布,但次级小断层较发育,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三条。

裂隙发育以高倾角为主。

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且夹有砂层透镜体,层次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颗粒大小悬殊,缺5~0.5mm中间颗粒,局部架空明显,存在坝基不均匀变形、渗漏、渗透稳定及地震时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

河床覆盖层属强透水层,临界坡降为0.10~0.22,最大为0.65,渗透坡降过大时会发生管涌破坏,破坏坡降为0.35~0.51,最大为1.1。

电站大坝:该电站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种类型大坝防渗体位于坝轴线处,两侧放置堆石坝,因此具有防渗性能好,施工简单,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坝轴线走向N29°E,坝顶高程856.00m,坝顶宽14m,长540.50m。

大坝最低建基面高程670.00m,最大坝高186m。

大坝上游坝面高程795.00m处设一宽5m的马道,马道以上坝坡为1∶2,以下坝坡为1∶2.25,上游围堰与坝体结合。

下游坝坡均为1∶1.8,并设“之”字形上坝公路,公路路面宽12m,纵坡8%~10%。

坝基覆盖层上采用两道厚度为1.2m 的混凝土垂直防渗墙防渗,上游墙采用插入式,下游墙采用廊道式与心墙连接,下游墙位于坝轴线,两墙中心线相距14m,防渗墙最大深度约80m。

两岸及防渗墙下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帷幕灌浆深入3Lu基岩以下5m。

最大坝高186米,坝顶高程856米,坝体填筑量约为2300万立方米,为国内最高砾石土心墙堆石坝。

水库正常蓄水位850m,汛限水位841m,死水位790m,总库容53.37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10.5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8.94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季调节能力,干流回水至石棉县城过河大桥处,回水长72km,水库面积84.14km2。

水电机组:瀑布沟水电站有6台发电机组,每台60万千瓦,共360万千瓦。

工程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2009年底首批两台机组发电,2010年4月7日第三台机组发电,6月29日第四台机组发电,12月23日第五台机组投产,12月26日第六台机组投产,至此,瀑布沟水电站360万千瓦机组于2010年底前全部投入的目标完成。

电站最大水头181.7m,最小水头114.3m,额定水头154.6/156.7m;装机总容量360万千瓦,保证出力926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47.9亿千瓦时。

溢洪道:溢洪道紧靠左坝肩布置,进口闸轴线走向为N24°E。

设3孔12m×17m(宽×高)的开敞式进水闸,堰顶高程833.00m,堰底长40m,堰后接两段底坡分别为0.05和0.21的矩形泄水陡槽,在桩号溢0+090.00~0+240.00段槽宽由48m 渐变为34m,出口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坎顶高程793.26m。

溢洪道总长约575m,最大泄量6941m3/s,最大流速约38m/s。

泄洪洞:深孔无压泄洪洞由进口、洞身(含补气洞)、出口三部分组成。

进口为岸塔式,塔顶高程856.00m,进口底板顶高程795.00m,采用有压短管进口。

进口岸塔内设事故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道,工作闸门为弧形闸门,孔口尺寸为11.0m ×11.5m(宽×高),进口塔顺水流向长52.0m。

洞身段长约2024.82m,采用同一底坡,坡度为0.058,最大泄量3380m3/s,最大流速约40m/s;采用圆拱直墙式断面,宽12.0m,洞高15.0~16.5m。

隧洞沿线设有掺气槽,掺气槽间距200m;在桩号(泄)0+931.00处设置一补气洞。

出口位于瀑布沟沟口附近,扭曲挑流鼻坎坎顶高程687.88m,挑角30°7′32″,挑流水舌冲坑靠河床左岸。

放空建筑物:放空洞设于右岸山坡,进口在坝轴线上游约400m处,出口水流泄入大渡河与尼日河的汇口段,隧洞总长1114.4m。

进口高程730.00m,工作闸门尺寸7.0m×8.0m,工作门前为有压洞,门后为无压洞,最大泄量1431m3/s。

放空洞承担施工期导流洞下闸封堵后向下游供水,保证下游龚嘴和铜街子电站发保证出力的用水需要。

引水发电建筑物:电站采用单机单管引水的首部式地下厂房长尾水隧洞方案。

引水发电系统由6条引水隧洞、地下厂房、主变室、尾水闸门室和2条无压尾水隧洞组成。

引水隧洞内径9.5m,长414.24~550.334m,单洞最大引用流量417m3/s;地下厂房深埋于左岸山体内,埋深220~360m,距河边约400m,厂区围岩多为质量较好的Ⅱ、Ⅲ类岩体,厂房纵轴线方向N42°E。

主厂房内安装6台单机容量550MW的水轮发电机组,主厂房尺寸208.6m×26.8m×70.1m(长×宽×高),进厂交通采用公路隧洞,直接与汉(源)乌(斯河)公路相接。

在主厂房的下游平行布置主变室和尾水闸门室,尾水闸门室后设2条无压尾水隧洞,断面尺寸20m×24.2m(宽×高)。

开关站设于地下厂房顶部的山坡上,高程约910m,电器布置采用SF6全封闭组合电器。

尼日河引水工程[2]:尼日河系大渡河的一条支流,多年平均流量128m3/s,年径流量40.4亿m3,在坝轴线下游右岸约700m处汇入大渡河。

为了充分利用尼日河的水力资源,经综合比较,采取在尼日河上建低闸,用引水隧洞将尼日河水引入瀑布沟水库的方案,枯期引用流量为80m3/s,可增加瀑布沟水电站保证出力60MW、年发电量5.4亿kW·h。

首部枢纽布置在开建桥坝址,距尼日河口16km,主要建筑物有挡水坝、泄洪闸、引水隧洞取水口。

无压引水隧洞布置在尼日河左岸,隧洞断面尺寸5.2m ×6.2m(宽×高),隧洞总长约1.3km。

二,汉源县边坡治理技术工程概况地形地貌:场地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斜坡地貌,脊岭总体走向约320°,长约10公里,宽约2~3公里,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主干道及次干道范围处在860~1180米间,相对高差约320米,位于脊岭北东侧流沙河右岸的斜坡地段,总体坡向60~70°,地形坡度多在10~20°之间,前缘地形坡度30~50°以上。

坡面植被不发育,多为岩石裸露或浅埋,局部覆盖层堆积被辟为农地[3]。

场地区内发育大小冲沟十多条,沟向总体与地形坡向一致,少数支沟大角度斜交。

冲沟多切割浅、规模小,上段多呈树枝状,几乎无明显沟床,横向上呈宽缓的微凹状;中段沟床切割较浅,两侧多无明显的高陡沟壁;中下段沟床切割相对较深而窄,多呈V型,沟壁及沟床基岩大多裸露或浅埋。

冲沟均属季节性冲沟,雨季有流水。

沟床坡降较大,多大于10%。

做边坡治理,就要做好边坡监测:1.地面点位及张裂缝测量;2.岩体内部的变形测量;3.水压检测及气象记录。

排水工程暴雨及地表雨水的渗透作用是促使边坡不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彻底根治斜坡稳定性的问题,必须在斜坡上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使地表水能顺利排出,减少降雨对坡面的冲刷及渗透。

设计在斜坡顶设置截水沟,并尽量利用坡面上现有的冲沟布设纵向排水沟,加快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斜坡支挡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在滑坡区采用普通锚杆+片石砼挡墙+三维网+植草绿化进行加固防护;交接点处,施工抗拔力92KN(双芯180KN)的Φ32mm锚杆及100×100。

三,名山区红光水库名山区红光水库又名青衣湖,是四川省29个湿地公园之一。

红光水库地处北纬30度7分39秒至8分46秒,东经103度8分46秒至9分56秒,所在流域为灵犀河流域,水库总面积54hm2。

水库库容有404万立方米,属于小二型水库。

结合青衣湖生态湿地的打造,水利部门投资了400多万,对红光水库进行病险整治。

水库有三个主要水工建筑物,分别是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

红光水库大坝绝对高程是810m,位于东经103°9′23″,北纬30°8′8″,水库总面积54hm2 。

大坝除险加固上游坝坡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

下游坝坡采用C20现浇砼框格护坡,框格内采用草皮护坡。

下游坝坡脚增设贴坡排水,并设置排水沟。

拆除重建溢洪道泄洪闸启闭机房350平方米及溢洪道末端3.0米高重力式护坡挡墙160米,拆除重建放水竖井。

大坝坝坡是六边形石砖,结构致密,防水性能好。

水库采取贴坡排水的方式,目前大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白蚁治理和渗漏。

对大坝进行白蚁治理,坝顶上游侧增设1.2米高青石栏杆(在防浪墙顶端开槽安置栏杆)。

拆除重建溢洪道上交通桥,对溢洪道末端河道清淤。

增设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及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

溢洪道采用九墩八孔的形式,溢洪道在大坝左岸。

金属结构及电气更换溢洪道9扇平板钢闸门,更换竖井放水闸阀、放水涵洞后左右干渠上的分水闸和左干渠上的泄洪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