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地理课件:华北地区地形图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中国的地形36张PPT

秦岭,呈东西走向。 中国暖流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湿润 地区的界线、界线以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 交林,以南常绿阔叶林为主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河北 福建 湖北 山西
广东 湖北 四川 青海
山西 江西 重庆 陕西
湖南 河南 陕西 甘肃
2、四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
青藏高原 高原
云贵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青藏高原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我国最大,世界
昆仑山
最高的高原,平 均海拔4000米以 上,多平行、高 大山脉,但相对 高度较小,“远
横断山
看是山,近看是 川”。 多雪山、冰川,雪峰连绵;上面有我国数量最多
的淡水湖群。
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 长期遭受风力作用, 地势坦荡;沙漠广 布。
国境
大兴安岭
祁连山
长城
黄土高原
古长城
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黄土分布区; 表面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祁连山东端
太行山
秦岭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海拔 2000米下降到1000米;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 形典型,地表崎岖,峰 岭众多;有许多“坝 子”(小盆地)。
阿尔泰山 天山
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上,四 周高山环绕;典型的 内陆荒漠盆地;东部 多沼泽、盐湖。石油、 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 有“聚宝盆”之称。
阿尔金山 昆仑山
祁连山
四川盆地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
环绕;内部多低山、
丘陵,西北部有成
都平原;土壤肥沃,
水热丰富,“天府
之国”。
华北地区地理特征

华北地区地理特征
华北地区范围: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华北地区地形:我国第二大平原。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
华北地区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华北地区简介
华北地区,简称华北,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
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
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相接。
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
华北地区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属暖温带地区,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
华北地区概况

华北地区概况华北地区,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东经110°----120°,具体范围为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
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
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
基本信息政治上、版图上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盟(市)。
版图地理、气候地理意义的华北指的是包括黄土高原,南起秦岭—淮河,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1]。
其中,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系冲积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
泛指中国北方地区。
人文意义上的中国华北地区位于中国除中国最南部外的北方,即除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云南最南部、香港、澳门、台湾等和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外的北方省市,比如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泛使用北方方言(和西南官话大致相同)。
华北的行政区划,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
山西省和陕西省中北部属黄土高原。
内蒙古西部属草原沙漠地区,气候严寒干旱,和地理意义的气候学华北不是一个概念。
地理上的气候学的现代华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
但华北平原的热量和雨水明显多于黄土高原。
华北的土壤皆为河流冲积黄色旱作类型,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
华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2]地理位置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
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

自然 原因 洪灾成 因分析
1、气候(气候异常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地形(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水系特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4、河道弯曲(不易排水,如荆江) 5、入海口(如淮河无天然入海口)
1 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和河
道泥沙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人为 2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 洪峰的能力减弱。) 原因 3 修建水利设施少 4防灾意识差
工业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2.统一的电网 3.便利的铁路、公路、近海运输 4.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 东北、华北的油田
铁路
包头
京包线
北京
天津
京广线
石家庄 济南 京沪线 京九线
郑州 商丘 徐州 陇海线
连云港
南京
日照东部地形图
读图分析日照绿茶种植的自然条件。
自然1、干旱时节尤其在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大风 沙 2、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很高;洼地排水不畅(会出现盐分 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 人为: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利用地下水。
华北地区缺水整治 主要成因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降水季节不均衡; 春季多风,蒸发量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人为原因: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解决办法: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②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④防止污染。
淮河
35
30
5、华北平原的农业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 (棉花:黄河中下游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2、黄土堆积及其影响
(1)黄土地貌发育具有特殊的过程
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 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 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千米,峁的 面积一般仅0.25平方千米,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 的坡度大到15°—35°,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 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 梁。陕北与晋西梁多于部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具有较大面积的凸斜 形坡的短梁居多。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支流的下游,梁、 峁面积大致相等。 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从地面分 割度来看,陇东为24.86%到27.45%;丘陵沟壑区的陇中为24.60%到 25.49%;陕北为19.80%到42.66%;晋西为38.84%到43.70%。从沟 道密度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般可达3.8—8.05km/km2。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

海河 黄河
淮河
30
精品课件
5、华北平原的农业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 (棉花:黄河中下游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产品市场广大。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 多风沙、旱涝、盐碱-中低产田较多。
滨海平原
斜缓平原 冲积低平原
精品课件
2、气候:
(1)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为 3、4、5
三个月 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冷在1月,温差达30.5℃
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上的月份为7、8月份、
(2)特征
温带季风温燥带。气季降候风水气集,候中夏,在夏 夏季季季高高。温季温多风雨气多,候雨冬,季雨,寒热冬冷同干期季。寒冷干燥。 降水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精品课件
铁路
包头 京包线
北京 天津
京广线
石家济庄南 京九京线沪线
陇郑海州线 商丘 徐州
连云港
精品课件
南京
日照东部地形图 读图分析日照绿茶种植的自然条件。
①丘陵地形,利于排水 ②夏季风的迎风坡,气候 温暖湿润 ③丘陵的向阳坡(冬季风 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 利于茶树越冬。
精品课件
热点链接:
建设中的曹妃甸工业区
精品课件
3、自然资源:
种类丰富、类型多样
煤炭 丰富
石油 铁 海盐等资源十分
精品课件
峰峰 平顶山
迁安
开滦
华北 胜利
中原
精品课件
河北:华北油田,开滦、峰峰煤田,迁安 的铁矿,长芦盐场 山东:胜利油田,兖州的煤,招远的黄金 河南: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田 江苏:徐州煤田,安徽:淮北煤田
可自由编辑的中国各省市地图PPT课件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图 手绘——可随意换色
东北地区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西北地区
西北: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西南地区
西南: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西藏自治区
云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重庆市
华北地区
华北: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
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
河北省
北京市
天津市
华东地区
华东: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
上海市
安徽省
山东省
江西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华南地区
华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澳门、香港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福建省
海南省
临高县 儋州市
澄迈县
昌江黎族自治县 东方市
白沙黎族自治县
屯昌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琼海市
五指山市 东乐黎族自治县
万宁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陵水黎族自治县
文昌市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华中地区
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台湾
手绘中国地图——(每个省可随意换色
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西北: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西南: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华北: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 华东: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 华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澳门、香港 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ppt课件

27
洪灾成 因分析
自然 原因
1、气候(气候异常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地形(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水系特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4、河道弯曲(不易排水,如荆江) 5、入海口(如淮河无天然入海口)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18
涝灾→排水条件很差的低洼地
19
旱灾→灌溉条件差的山坡地
合 理的开垦
21
盐碱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平地带;排水不畅的洼地。
22
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华北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干旱及风沙: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多大风; (地势和缓起伏,缺乏风力屏障) 洪涝: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多暴雨;地势低平,泄洪能力不足。 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3 简要评价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①土地资源充足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科技发达
利: ④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便利
⑤国家政策扶持 ⑥周边地区经济发达 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弊: 淡水资源不足, 易造成渤海的污染
33
中国地理
——华 北 平 原
1
华北平原
2
40ºN
3
120ºE
4
黄淮海平原 即华北平原, 位于黄河下游,地 跨冀、鲁、豫、苏、 皖、京、津五省二市, 自古有“中原”之称。
京
冀津
鲁
豫
苏 皖
5
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势
地形平坦,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西高东低
6
自然环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4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4
華北地區一月及七月等溫線圖
一月
七月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5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5
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6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 11
南水北調路線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2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 12
黃河下游改道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3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 13
中國沿海三大都 市經濟圈位置圖
洞施工容易、價廉物美, 很受老百姓的歡迎。但 缺點是遇到高溫多雨天,
但是這種高溫高溼的天 氣極少出現。
Hale Waihona Puke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3
華北平原海岸變遷示意圖
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的聯合沖積,海岸線向外推移,不但形 成廣大的華北平原,也使原本孤立的山東島群與陸地相連形成 山東半島。
華北地區地形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1
華北地區簡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2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2
黃土高原上的 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3
河南、陝西、山西等地 老百姓喜歡住 洞,因
由北而南分別為大 北京都市圈、大上 海都市圈及大廣州 都市圈。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4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 14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6
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7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7
河南三門峽油菜花田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8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8
中國煤礦、石油、天然氣分布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9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9
地上河示意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0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
配合社會(四) 二下〔地理〕
3 ─ 10
黃河分段災害及整治圖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1
單 元 三 十華北地區──水與土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