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我们将回顾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

人类社会的演进是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矛盾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阶级斗争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人们的劳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式,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影响到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

四、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

五、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斗争和统一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

在矛盾和斗争中,事物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

六、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实践的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七、革命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论。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原因和结果原理:(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本质和现象原理:(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作为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一、唯物论原理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原理,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人类的实际影响。

在2024年,唯物论原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唯物论原理更加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分析社会现象的时候,需要重视经济条件和生产关系对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2024年的唯物论原理进一步加强了对实践的重视。

唯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024年的唯物论原理加强了对矛盾的研究。

在分析矛盾的时候,需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深入剖析矛盾的内部结构和矛盾的发展规律。

二、辩证法方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强调对矛盾的分析和矛盾的解决。

在2024年,辩证法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1.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法方法强调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在具体分析矛盾的时候,需要同时看到矛盾的冲突方面和统一方面,找出解决矛盾的因素和路径。

2.求同存异的方法:辩证法方法提倡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关注问题的共性和差异,找出共同点和矛盾点,并在矛盾的基础上寻找共同发展的路径。

3.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辩证法方法重视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

在具体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深入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找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推动矛盾的转化和发展。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总结了以下原理和方法论:
1. 唯物史观: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则,认为人类的思想和社会制度是由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决定的。

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关注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变革。

2.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矛盾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实现社会进步。

4. 矛盾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发展是统一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矛盾的体现。

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5.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强调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革命性,揭示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

6.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趋势。

认为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最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制度。

总之,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仍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实践和历史的重要性,致力于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包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则。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起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规律。

为了探究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了辩证法这一方法论。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首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世界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和作用,认为人类的思想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到真理。

唯物主义对于解释现实世界和指导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科学解释,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

为了探究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采用了辩证法这一综合的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统一的,事物的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辩证法强调了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辩证法还强调了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过程。

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则、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则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则认为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也要注意矛盾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则认为事物的变化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突变的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突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文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发展和创新,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进步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辩证的、运动的、矛盾的,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中来。

在2024年,这些基本原理依然具有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方面,2024年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科学性体现在以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来分析和阐释社会现象,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

实践性体现在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解放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注重在实践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在经济领域,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经济观点得到了深入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2024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重点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改革开放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再生产。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仍然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准则,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共同富裕。

其次,在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国家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在2024年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注重依法治国,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与此同时,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开放性和广泛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一原则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视角。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剖析,寻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途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一原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原则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将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这一原则使人们认识到改变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关键,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提倡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规律,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它指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关注因果关系、转折点以及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指导社会变革。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本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依然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仍然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在2024年,社会主义国家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我们认识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目标。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二是阶级斗争。

在2024年,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基本建成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前进的动力。

因此,在2024年,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阶级斗争的研究,分析社会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变革和挑战。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2024年,我们需要进一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善于运用矛盾的正面和负面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之二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改造的。

在2024年,我们需要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同时,我们还需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和集体智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总之,在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依然是我们科学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摘要:
关键字:
前言
写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

有关概念和定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国内学者研究方法与国外学者研究方法。

在国内学者研究中首先要坚持马克思固有的方法论,在此做一罗列。

一,辩证方法论,也成为唯物辩证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论;2、矛盾分析方法论(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3、群众路线方法;
4、系统方法。

二,对象化方法论,实践活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从对象化活动认识对象和人自身,是马克思基本的方法论。

从实践方面理解现实的方法。

1、从对象性关系看世界;2、对象化方法;3、主体和客体的对象化;4、价值评价。

三、形态方法论,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一定的形态,与形态相联系着的是结构,由此决定事物的性质与功能。

运动有各种形态,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在社会运动中又有不同的社会心态,如原始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每一个形态中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社会形态中就包括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等,由此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功能。

1、性能方法论;2、结构方法;3、性能—结构方法。

四、历史方法论,首先是从发生学方法研究事物的起源;其次,通过对过程与功能的分析,在普遍的历史联系中研究事物的性质;再次,要分析各历史阶段之间的扬弃关系。

五,科学抽象方法,包括范畴的理论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1、历史主义方法;2、历史评价;3、世界历史方法。

①一、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1、朴素实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其和人们的经验常识保持了最亲密的联系,具有十分坚固的“生活基础”,其后果是: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转向某种可以通过物质来理解各种哲学论点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或形而上学”(阿尔都塞)另一方面,有给人许多“知识的幻想”和“知识的承诺”,提供给人们一些“可以套在任何问题上的刻板的公式”或“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即时搪塞一下的词①参见孙显元: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汇语录”。

2、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引入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和解释原则。

在世界观的意义上,强调从实践出发理解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认识论意义上,强调从“主体”出发理解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突出主体认识活动中的“选择”、“反思”、“建构”、“批判”性作用。

3、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论转向,凸显了把哲学视为关于人类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凸现了现代哲学的主体性转变。

强调人是感性的、历史性的存在,人的物化、异化,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

文本研究方法,
综合研究方法
2010年—2012年,学术界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认识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靳辉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需要进行认真研究,但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遵循唯物辩证的方法,否则也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它的基本原理”①。

具体要遵循四条原则:即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整体与部分统一、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统一的原则。

正对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存在的“分学科”和“超学科”研究的俩种路径,孙正聿指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部工作是“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在马克思那里,‘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各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融为一体的”②
①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②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