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感者气 可贵者势 可敬者胆——浅析武星宽教授的水墨重彩艺术

合集下载

气韵生动 情挚意长——武星宽教授水墨意象山水的视觉符号及审美分析

气韵生动 情挚意长——武星宽教授水墨意象山水的视觉符号及审美分析
象 。”
扑 捉 了心 中 山水 的欢 愉 之 态 、 闲适之意 , 画 中 浓 缩 了故 乡 山水 的美 的精 华 , 在武教授 的美学课上 , 他 所 展 示 的

幅 幅 作 品 使 我 对 中 国 画 艺 术 语 言 的 提 炼 又 有 了 新 的
体 会 ,对 自 然 物 像 与 彩 墨 造 型 的 碰 撞 进 一 步 加 深 了 理
境界, 它 的基 本 特 征 是 “ 虚静 ” 和“ 空灵 ” 。 ‘ 庄子 “ 道” 的 基 本 精 神 是 寻 求 个 体 的 精 神 自 由 , 强 调 人 的 精 神 力
量 , 体 现出人的主题的张扬。 在西方美学 中 。 希 腊 文 明 向 西 方 艺 术 提 供 了一 种
二 、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产 生 的 原 因
认识武 星宽教授 , 缘于他 的意象水 墨重彩画 . 画 中 奔 放 的色 彩 、 穿插 其 间 的 水 墨 符 号 、 以及 作 品 的现 代 设 计感 , 让 我 既感新鲜 诧异 、 又顿 生解析探 索之 意 , 我 试 图 以我 的 生活 体 验 去 叩击 作 者 与 作 品解 构 的 门扉 。
言体 系 , 顿 挫与疏密的线条强调 画面的形式 感 , 点 与 细 密 线 条 的 穿 插 凸 显 生 命 的 精 彩 与 张 力 ,对 人 文 与 自 然
的 关 注跃 然纸 上 。 让 人 过 目不 忘 。 ( 图 1)
以 神 圣 的 形 式 为 中 心 概 念 的 美 学 价 值 , 基 督 教 文 明 则
产 生 中 西 审 美 差 异 的 原 因 要 从 中 西 不 同 民 族 的 传 统 文化 以及 审 美理 想 的 发展 演 变来 看 。 儒、 道 思 想 集 中 代表 了汉文化 不同于 世界其 它民族文化 的基本特 质 。 儒 家 美 学 的 中 心 概 念 即 是 “中 和 之 美 ”, 强 调 以 文 权 体 制 为 中心 的 宇 宙 间 的 一 切 的 普 遍 和 谐 , “ 中 和 ” 的 宇 宙

蒙远之上大美无形——观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有感

蒙远之上大美无形——观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有感
畏 净 化 了他 的 艺 术 追 求 。
关键词 : 情 感; 虔诚 ; 艺术手法 ; 重彩水墨
中图分类 号 : J 2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1 4 — 0 1 7 6 - 0 1


浓墨重彩背后的“ 云淡风轻”
而武教授对待艺术 的虔诚与对待 自然 的敬畏有 意识 或者无 意识 的流 淌于 画作 中,从而在长达几十年 的创作 中能够一直保 持他不变 的艺术追求 , 没有被外界所 干扰 。在他 的画作 中 , 人们
感受 不 到社 会 的浑 浊 和物 欲 的追 逐 ,有 的 只是 草原 的 圣 洁 美 丽
艺 术 画 廊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4 I 5
蒙远之上பைடு நூலகம்美无形

观武 星宽教授水 墨重彩有感

: I t 茁 J — J 曲
( 武汉理工 大学,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摘 要: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直接驱动 力, 艺术家们在现实生活中或愉悦或痛苦的情感体验 用于艺术创作 中, 而使他 人受到精神 的鼓舞和感 染, 便 产生一种情感上 的共鸣 。 欣 赏武星 宽教授的绘画 , 能深深的感受到画 中的情感 , 这种 情感以他特 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 出来 , 更加 带给观 者一种独特 的视 觉体验与情感 交流 , 而他对艺术的虔诚与敬
术 家 的人 生 阅历 与 艺 术 实 践 有 着 紧 密联 系 的 。
与 A然万 物的纯净鲜活 。 武教授在描画内蒙古 草原的物象时 , 没 有停 留在对事物表 面的描摹 , 而是将 物象进行禅意 的诠 释 , 经过 艺术处理之后 , 又将其 回归到最原始的形貌 , 这 种突破又 回归 的 动态过程 ,是 他对 自我最高 的艺术追求 的一种虔 诚的探索与实 践 ,而这种追求不会就此停驻 ,这种虔诚 的探 索会 一直持续下

大漠放歌云走天籁--大写意水墨重彩画家武星宽先生作品解读

大漠放歌云走天籁--大写意水墨重彩画家武星宽先生作品解读

大漠放歌云走天籁--大写意水墨重彩画家武星宽先生作品解读戴悠悠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4)7
【摘要】武星宽先生的泼墨重彩写意山水画,画风壮丽,色彩明朗,笔墨豪迈,意蕴生动,画语参透人生。

这些得益于他善于把传统绘画﹑现代水墨画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自然淳朴的生活环境熏陶下,他的水墨重彩画吸收自然之灵气,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享受。

【总页数】2页(P206-207)
【作者】戴悠悠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从艺术审美到形式审美——浅谈武星宽教授的水墨重彩画 [J], 刘建海
2.立于传统,活态创新--大写意水墨重彩画家武星宽先生艺术特色浅析 [J], 刘芳
3.浅析武星宽水墨重彩画艺术特色 [J], 杨文茜
4.水墨重彩中的风淡云清——武星宽艺术人生之道德追求 [J], 许雁冰
5.立于传统,活态创新——大写意水墨重彩画家武星宽先生艺术特色浅析 [J], 刘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武星宽老师作品

浅谈武星宽老师作品

浅谈武星宽老师作品【内容摘要】武星宽的重彩水墨画将传统水墨画与重彩结合,独具匠心:将艺术与禅意结合以及汉文化与蒙元文化结合:使他的画与他个人一样大气、个性,画面节奏感情,张弛有度。

【关键词】重彩风格禅意蒙元文化与故乡情结画面节奏感初见武老师,就感觉他器宇不凡,浑身散发着一种艺术气息,面容和蔼可亲。

他的画更是充满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

一、重彩风格以及他的水墨重彩画武星宽在年幼时学习过唐卡,他的画在风格上继承了唐卡的圣洁和富丽的色彩,他的作品多运用红、黄、金、蓝、绿等色彩。

他的作品既符合重彩的要求,也符合审美的需要,而且他的水墨画内容大多是山水风光,在他的画中,色彩大多采用高纯度颜色,并通过颜色的浓淡拉开了观赏者的空间感,运用多种颜色的叠加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艺术境界,使观赏者在朦胧中读懂画作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以厚重效果形成十分生动的色彩,带给观赏者特别的精神享受。

他对色彩的偏爱及其熟练地掌握,源于武星宽老师所生活的蒙古大草原,是大草原带给他生活的灵感,那些蓝天、白云、绿草在武星宽老师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仅是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他画作艺术的源泉。

所以,武星宽老师水墨画风格的传统精髓是其很强的水墨语言表现力,正是这种墨色的运用保证了作品与传统水墨画的血肉联系,又独具特色。

在《云走天籁》苍山云浪这幅作品中,刚劲的笔触挥就出雄浑的山石,清晰明朗地衬托着天空的旷达,红黑白色彩的运用形成强烈对比,近景山石的褶皱笔触,既像瓷器的开片,具有皴裂自然的线纹美感; 也有分割重彩,让笔墨时隐时现于色彩表层的巧妙方式,由深入浅,是武老师协调水墨与色彩关系的独创手法。

他的泼墨山水画,看似随意挥就,其实无一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又如他的《苍穹嫣红》画作,柔中见刚,笔触凝练,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红橙色调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使画面视觉效果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像苍穹边洋洋洒洒的余晖,鲜艳而富于张力,又像东方的破晓,流动而又鲜活,蕴含着巨大的的生命力,色泽浓淡对比,构图静中见动,极富感染力。

试析武星宽教授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溯源与创新

试析武星宽教授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溯源与创新

试析武星宽教授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溯源与创新作者:潘虹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5期摘要:色彩仅仅是一种光学值,如同语言文字一样,本身并没有善恶美丑。

同样的,单色仅仅是一个色,就无所谓美丑。

只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时,色彩才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效果。

本文立足于武星宽教授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并追根溯源探析其创新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宗教;佛教;红与绿;创新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023-01一、武教授艺术作品色彩溯源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雪域高原,那里虽然美丽辽阔,但物质匮乏,经济拮据,人们过着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对自然界产生了天然的依赖与畏惧之情。

这种心无定所的迁徙生活,唤起了藏族人民强烈的生命意识,于是宗教自然而然的成了人们摆脱现实困境,获得幸福的寄托。

从宗教意义上讲,宇宙是由水、火、木、金、土五行,北、南、东、西、中五方,冬、夏、春、秋、长夏五时,寒、热、风、燥、湿五气而构成的,而这五大要素有与之相应的五大色,即黑、赤、青、白、黄,唐卡色彩运用就是基于这五大色原理。

在武教授的艺术作品中,色彩也是以传统的墨结合唐卡画中常用的黄、白、红、蓝、黑、绿,用以概括反映蒙古自然界的景观色彩,这种色彩是武教授眼中的印象色彩,具有对藏传佛教阐释的表征意义,而非简单地对自然界的重复与模拟。

佛教给人们描述了一个远离人间痛苦的极乐世界,设想出一个无忧无虑、金碧辉煌的佛国净土,使凡人由对佛国世界充满无限向往而更加虔诚的膜拜。

有人说,佛中“红”同“虹化身”。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色转化成了光,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行者在企及涅槃清净之光和流转世间之前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虹化时我们所见的斑烂色彩,它象征着涅槃甘露之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历练。

成吉思汗时期,为了求得蒙古民族的生存与解放,先后进行了多次征战。

水墨重彩画的艺术特色及价值

水墨重彩画的艺术特色及价值

浅谈水墨重彩画的艺术特色及价值摘要:作为水墨重彩画家的代表人——武星宽教授,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艺术创新,为传统水墨画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在他的水墨重彩作品中,将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相结合,将设计构成与山水意境相结合,并融入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具有深层次的艺术特色及价值,从而在中国水墨画的大河流里注入了新的血液。

关键词:水墨重彩;传统文化;艺术特色;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91-01一、水墨重彩画中的艺术特色(一)传统水墨画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而且它经常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言情抒志的重要载体,题材大多是小桥流水、雄山大川、旖旎江南、苍茫草原。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工具和材料方面,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各自的本质特征完美地呈现出来,而且水墨和宣纸相融,还会产生出渗透的特殊效果。

(2)在表现特征方面,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会表现出一种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的艺术效果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从而对一幅画作可以产生出不同的艺术理解。

(二)现代水墨画面对日益变化的艺术领域,艺术家们该如何才能独领风骚,占有一席地位?这就需要他们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不断探索,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视角,创造出新的艺术天地,然而在这群大师中,武星宽教授就是其中一典范。

他没有被传统的水墨画语言所束缚,也没有刻意地去模仿其他水墨大师的风格,而是大胆寻求如何更好的表现水墨艺术的途径,从而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

首先,在题材方面,画中多出现有山、云、月、草原等,通过他自身对草原生活的体悟,表现出北方蒙古草原雄浑苍劲的艺术境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画一些山川风水,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山都挺拔强健,宏伟壮丽,有着威严质感,例如:在《大化天然》中,通过对山和云的重彩写意,表现出坚实的山体,变化的云气,一派浑然天成的和谐之境。

浅谈对武星宽老师山水画的解读

浅谈对武星宽老师山水画的解读

浅谈对武星宽老师山水画的解读初观武老师的国画作品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我们平时所见传统国画无论是在技法还是创作的思路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喜悦,我们的传统艺术历经了岁月的洗砺,怎样才能让我们对它还抱有初始的热情呢,我想唯有创新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武老师便是努力的开拓者之一,他吸收与融汇现代艺术设计观念和手法,使山水绘画形式语言更加丰富与鲜明独特。

作品无论从形式或是色彩上都突破了传统国画的绘画标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深深地体味静静地思考得到了美的感受。

一、山水画之构造美结构国画之山水画,构造美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构造美是原发的、直接的、针对自然本质的审美,源自画家的游历、观察、写生,体现山水丘壑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社会、人性艺术魅力,亦或是融入了艺术家想象力的个人审美理想和对生活、艺术的体验理和解。

中国传统画论《六法》中有“经营位置”之说,也称为章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图。

唐宋的山水画家尤为重视对构图营造章法的研究,传统山水的构图章法中多谓“宾主”、“主次”、“开合|”、“取势”,这样的理论对后来的山水画发展影响颇为深远。

前辈大师将一些理念和程式发展到了极致,就意味着后来者必须另辟蹊径,才能无愧于当下这迅猛发展的时代。

武老师的山水画,吸收和融合了现代设计理论中的构造之观念并吸取当代设计的灵感,采用各种设计构成与形式美营造个人山水境界,使作品有着鲜明的设计意味和独特的构造美,形成视觉意向迥异且繁复多变的图式。

二、画中的运笔之力线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在对于物体的塑造中它起到的不单单是对轮廓描摹的作用,而是在对物体形态的概括同时,表现出了其一种物理形态的美感。

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个人思想、情绪、感情、意趣的灌注,使得画作中的线条产生了独特的个性特征,达到抒情、写意、畅神,进而表现画者的审美心灵。

正如前人所说的“书如其人,画如其人”。

线条笔墨具有的情感表达的写意抒情性,由画家不同的运笔中出现了万千种变化,每一种表象所表达的都是画家丰富的内心和对其创作的情感抒发。

感悟神韵之——艺术家武星宽艺术作品赏析

感悟神韵之——艺术家武星宽艺术作品赏析

感悟神韵之——艺术家武星宽艺术作品赏析作者:李娜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中国水墨画家武星宽老师的作品,吸取传统画法技巧,与自己的创作手法结合,包括色彩、构图、以及内在的精神象征,作品通过传统的演变,野性的表现力,更是一种独有的美的表达。

关键词:感悟神韵;作品赏析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13-01中国水墨艺术有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它最内在的本质、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地表现在这博大丰厚的水墨艺术传统之中。

中国绘画艺术技巧,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期间,欣赏到了武星宽老师的书画作品,并且有幸听到武老师对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受益匪浅,其画法独特,整体手法大气磅礴,武老师是蒙古人,高大的蒙古汉子对其艺术作品的描绘,让我们不仅想到了铁汉柔情。

中国最早的水墨艺术主要是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欣赏的绝不止是画的形式,画的表象。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以看出,这里有对美好的家园回忆,有对理想国度的向往,有广博山野中生命的呼唤,也许还有超越千年的梦想和冀盼……不同的手法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好的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是灵魂的洗涤,它们是热烈的,是欣喜的,是宁静的,是寻思的,给人遐想和启迪。

中国古典绘画的一个久远传统是通过山水花鸟来表现人,表现人的心境意绪,表现人对自然生命的体会和感动,从而让人们经由这份体会和感动去领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从某种意义上说,20 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史就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现代转型的历史。

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20世纪的中国画大师既是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的最后辉煌。

20世纪后出现了“实验水墨”通过不同的手法创作出意想的作品,更是传达出对生活的向往。

《禅色映丹红》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线与色块的结合,高于自然,色彩的处理,设计风格的独特,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美、渴望美的人,才会在心理上产生驱动性和紧张性,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强烈地去感受美,从而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形成了中国画独有 的, 相对 固定 的图式 , 比如 山水画 的皴法 ,
中 国水 墨绘 画在很 长 的历 史发 展长河 中都 以一 种 温和细 雨, 不紧不慢 的节奏在发 展前进 , 不管是 隋唐还是宋元 , 哪怕是 明清 以降 , 都没有过 多的强调气势 , 谢赫 六法 中强调 了“ 气韵生 力行 。 但 大多只是把 注意力集 中在“ 韵” 上, 对 于“ 气” 则很少有 画 些有益的探索 , 影 响深远 。但 是和武星宽教授 的探索相 比 , 也显
赏武星宽教授的水墨绘画作 品,扑面而来 给笔者的感觉是 充满 了强烈的时代 感 , 现代感 和设计感 。 画面强烈 的色块对 比和 饱 满的构图给人以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 ,大化 天成的水墨晕染效 果又给人 以丰富的禅意想象 。他 的水墨重彩 艺术 主要表现在对

看, 字形还有几 分像原作 了 , 但近看 细节 全无 , 笔 画间缺乏一
个块面和一个块面的搭 配 ,都能让人感觉 到作 者在创作 作品
时的一种激情澎湃和潇洒超然。艺术 的创作 , 最重要 的是激情 , 最难得 的是激情 。而这些 , 武星宽教授似乎轻而易举 的做到 了,
式, 既 给人原始 的质朴感 又给人很 强的现代感 , 对现代人心灵 的
视觉冲击力有着极大的撞击作用 。 读 武星 宽教授 的水 墨重彩 艺术后 要 以几个 字概 括一 下 的 话, 笔 者认 为是 气 、 势、 胆。
种势的连贯 , 一种气脉贯穿其间 , 血脉 自然疏通 的感觉全无 。高 手 临摹往往能够直指要害 , 没有过多的执着于字形 , 但 笔画的起
收, 笔 画和笔 画问 的连贯 , 笔断 意连 的细节往往把握较好 。乍一 看可能字形差点 ,但是需 要借鉴 和学 习的重要 内容却 全部 的注
意 到, 学习到 , 吸收到了。
很轻易 的感受到一种快意的气 势。 一个笔画和一个 笔画的接搭 ,

叭禅 召 , 天似 弯庐 的大漠 落 1 3, 苍茫雄浑 的阴 山积雪 , 浮 漾其 间 的是浓厚 的宗教感 、 空灵 的禅 性和人与 自然浑化共生的情 性。 因
此, 他 的作 品体 现为一种 大环境 、 大空 间、 大宇 宙的艺术 表现方

而且做到 了极致 。 许多人都在表现 内蒙的题材 , 但是我们看到的雄
壮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外 ,笔者认 为更胜 于其 他作 者的就是他对 漠北雄壮景观表现 的基础上海 有势 的强烈表达 。

可感者气
三、 可敬者胆
中国画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和变迁 , 在不断 的形 成新 的高 峰 的同时, 也在儒释道各家 的影响下 , 在历代 各绘 画大师的努力
二、 可贵者势
在 绘画领域 , 自古对 于描摹是 比较贬低 的, 因为描摹 的本 身只是对于表现对象外形的一个摹写 ,往往容 易陷于对客观对 象的描摹 , 而在用笔用墨上扭扭捏捏 , 犹犹豫豫 。一般水平 的绘 画作 品 , 往往刻 画仔细 , 形状准 确 , 但 整体给人 的印象就 比较呆 板, 神采不 足。稍不 注意就容 易给人以一眼看完 的感觉 , 经不住 细细品味 , 也就是老百姓常说 的一点也不耐看 。 此类作品往往就 是只注意了细枝末节 , 而丢掉 了大气象 。 区别往往就在一个“ 势”
草原生活的体悟 , 表现北方草原 的浑茫境界 和内在力 度。 他 的画
作不是一般人眼 中真实 的草原形貌 ,而是 一种对草原神貌 的抽 象。 他所 画的草原有 着现代主义的意味 , 强调和突 出现代水墨 的 形式构成和色彩张力 。所 以他 的画面 主要 表现沙风狂雪 中的喇
武星宽教授的绘画作 品不论是表现什 么题材 ,总能让 读者
2 D 1 S_ c 目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艺 术 - t 赏
可感 者气 可贵者势 可敬 者胆
— —
浅析武星宽教授 的水 墨重彩艺术
王桢臻
( 武汉理 工大学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0 )

要: 武 星 宽 教 授 的 水 墨 绘 画 作 品 充 满 了强 烈 的 时代 感 、 现 代 感和 设 计 感 , 体现 为一 种 大环 境 、 大空间、 大 宇 宙的 艺术
动” , 但历 代画家虽然 对于 “ 气韵生动 ” 的主张非常赞 赏 , 并身体 虽有南北宗 的区别但北派的雄 强和南派 的婉 约是 相对 恒定的法 式。 至董其 昌明确提出画分南北宗 的论述后 , 往后历代更是画必 家涉及研究和探索 ,明代的徐渭和陈 白阳也算 在笔墨上做 了一 分南北 。又 比如元明清以来文人 士大夫乐 于表现 的梅 兰竹菊松
等题材 , 在表 现的手法上 已经趋于统一 , 面貌 大体 相似。水墨点 信笔 白描 , 尽管 各家也有 自家 面貌 , 但是也是 在一个相 对稳 得有些小家子气 了。全然只是在小笔墨 , 小效果上着 眼 , 虽然充 跺 , 满文人情调 , 但终觉案头把玩 , 不 属 大 体 。纵 观 武 星 宽 教 授 的绘 定 , 甚 至固化 的图式 中变化 。就像中 国的古代建筑 , 纵 然历 朝历 歇 山等细微处有些演变 , 但 大体远 观还是一个黑 画作 品, 无 一不 给人 以气 势雄 壮之感。 虽然 画山花野果也是气势 代都有在斗拱 , 不凡 。大笔触 , 大块 面 , 大色调 。对 比强烈 , 既矛盾 又统一 。 瓦顶盖住的一个基座上的木结构建筑 。
表 现方式 , 既给人原始 的质朴感 、 又给人 很强的现代感 , 对现代人 心灵 的视 觉冲击力有着极 大的撞 击作 用。
关键词 : 气势; 水墨重彩 ; 雄壮 中 图分 类 号 : J 2 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2 7 — 0 0 1 7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