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水墨
笔墨意象——关于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思索

知识 、 透视技巧 、 色彩等 , 塑造 出个 性十足 同时有着现实 意义 的艺 古 、 追求 闲情雅致在 当时 已变得 不合 时宜。 同样 , 如果 现代 水墨
术形象 。徐 悲鸿和他 的现代水 墨人物 画的变革之 路, 影 响 了后来 人 物 画一直 在 画室里 无病 呻吟 , 那 无疑是 与 当今 时代 背道 而驰 很 多致 力于 中 国人物 画变革 的 画家 。蒋兆和在 这之上 又进 了一 的 ; 而 同时面对社会和 历史 , 现代水 墨人物 画如果 仅仅是 反 映和 那 它 的作用 也 同样会 引起质疑 。 因此 , 从某 种意义上 步。他解决 了传 统人物 画 当中结构和 比例不准 的问题 , 把水 墨人 再 现 生活 ,
笔 墨语 言 、 视 觉 图式 的拓 展 之 法 。
关键 词 : 笔 墨 意 象 水 墨 人 物 画
现代 水 墨人 物 画是 在 以文人 画为代表 的传 统水 墨人物 画和 失所 的悲惨 情景 , 作 品具 有很 强的视觉感染力和 强烈的现实主义
西 方绘 画相 交融 的背景 中发展起 来的 一种 现代 中国画种 。 它同 精 神 。这 为 现 代 水 墨人 物 画指 明 了现 实 主 义 方 向 , 翻 开 了现 代 水 以“ 书 画同源” 为审美 追 求的 写意人 物 画有着 十分微 妙 的差异 。 墨人 物 画 的新 篇 章 。
人 的基 础之 上粗 毫泼 墨、 大胆 变革 , 创 造 了水 墨人物 画表 现 的新 加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 ; 从再现客观对象逐 渐转变为对 画家精神本 画法 , 打破 了传 统人 物画严谨工致 的造 型技 法。传 统 的水 墨人 物 体 的关 注 , 同 时 画 家运 用 西 方 现 代 绘 画 、 设 计 理 论 以及 技 法 去建 画一直遵 循 以山水花 鸟画为 主体 的文 人 画的美 学原则 。到 了宋 构 一种新 的图式语言 。这 一风 格的代表人物是周思聪 , 如她 的现 代, 伴 随着 山水花 鸟画 的大 兴 , 人物 画 出现 了衰 落 、 断裂 的迹象。 代 水 墨人 物画《 人 民和 总理》 , 里程碑式地再 现 了史 实; 《 矿工 图》 因此 , 传统 水墨人 物画 的画种积淀 不深 , 不像 山水花乌 画那样 大 建 构 了新 的 图式语 言; 再如“ 凉 山彝族 妇女” 系列作 品, 在 人物表
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发展

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发展
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水墨画经历了多次颠覆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一代代水墨画
家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着水墨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首先,新水墨运动的兴起为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一群年轻的画家开始试图将中国传统水墨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
他们在艺术手法和题材上进行
了大胆尝试,将水墨画从传统主题和文化符号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更多的个性和现代性。
接着,西方现代美术的引入使得中国水墨画家意识到自己的传统水墨绘画技巧可能需
要与西方现代美术形式相结合,从而使传统水墨画在现代美术视野中更具有现代感。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西方艺术理论和技法,通过对比和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水墨画语
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中国的艺术领域。
许多水墨画
家开始借鉴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手法,将一些“低级”元素和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纳入到
自己的作品中,从而赋予水墨画更丰富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意义。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普及也为水墨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画家开始将
传统水墨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求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表现手法。
综上所述,当代水墨画探索与发展的实质在于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水墨画家不断吸纳
和借鉴外来文化和艺术理论,同时也在自己的实践中寻找着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审美之间的
平衡点。
无论是新水墨运动的兴起,还是西方现代美术的引入,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
国水墨画的发展方向。
这一探索与发展的历程虽然漫长而曲折,却不断给中国美术带来了
新的活力和创造。
当代水墨的形式与情感

当代水墨的形式与情感当代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它以传统的水墨技法为基础,融入了当代人文思想与审美观念,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情感表达。
在形式上,当代水墨艺术突破了传统的水墨界限,不再受限于纸上写意或山水画的形式。
艺术家们大胆尝试利用水墨的独特笔触和墨色,结合其他艺术媒介如绘画、雕塑、装置等,形成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他们将水墨与各类材料结合,如木、布、漆等,使水墨作品呈现出质朴、立体的特点,增强了观者的感官体验。
当代水墨艺术还突破了传统水墨的题材和形式,更加注重表现当代社会与民众生活。
艺术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用水墨表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达。
他们从生活细节中捕捉灵感,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与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以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以水墨的独特韵味展示人类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当代水墨艺术的情感表达也与传统不同。
传统水墨追求内敛、含蓄、超脱的审美,注重气韵生动,而当代水墨着重表达个人情感与内心体验。
艺术家们通过笔墨的技法,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组合,通过不同材料的表现,将个人情感与内心感受直接而真实地表达出来。
他们以自由奔放的方式来诠释水墨,将情感融入每一笔每一墨,使作品充满个人的情感共鸣与思想追求。
当代水墨艺术的情感也在不断演化与变化中。
随着社会的非凡变迁,艺术家们的情感表达也在不断调整与转变。
有的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现象感到愤怒与不满,用力笔墨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呼唤;有的艺术家对自然与人文情感深入挖掘,用微妙的笔触作品中的山水意境传递出内心的宁静与温暖。
当代水墨艺术家们以前所未有的表现力来展示他们对人类情感和精神追求的关注与认可。
当代水墨艺术的形式与情感是一个不断变化与演化的过程。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水墨的形式,而是更接近生活,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当代水墨艺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水墨艺术的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
它使传统水墨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水墨的形式与情感

当代水墨的形式与情感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当代艺术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当代水墨画的形式和情感不仅在技巧和画面上有所改变,还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革和个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在形式方面,当代水墨画已经不再被视为传统水墨画的简单延续,而是在保留传统技法和语言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新的表现方式、材料和技巧。
例如,很多当代水墨画家运用喷漆、颜料和特殊的画面处理技巧,在水墨画上创造了更为丰富、独特的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古板固有形式。
另外,当代水墨画家在表现想象和意境方面更注重个人创意的发挥,尤其是在书法、印章艺术、意象和抽象风格等领域,更容易表达出现代人内心感受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作品有时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甚至在细节上表现出当代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警觉。
在情感方面,当代水墨画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也与过去不同。
传统水墨画更注重的是展现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在具象和表现手法上更为传统。
而当代水墨画则更注重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的表达,借助水墨画的形式和技法来展现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和角度,如人性的扭曲、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等现实问题。
当代水墨画家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与作品的创作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
总的来说,当代水墨画在形式和情感上都有着自己的新特点和发展路向,借助形式、技法和主题来传达当代人的情感、思想与审美观念,反映出现代社会变革和其对于个人心理和情感认知的影响。
对当代水墨的看法

当代水墨是中国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传统水墨画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当代水墨的看法:1. 创新与突破:当代水墨在传承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式、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艺术家们尝试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
2.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当代水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张和笔墨,还包括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的运用。
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3. 反映时代精神:当代水墨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环境问题、人性等当代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观念性。
它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
4. 国际化交流:随着国际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当代水墨逐渐走出国门,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受到关注。
这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理解。
5. 市场潜力:近年来,当代水墨在艺术市场上逐渐受到青睐,一些作品取得了较高的价格。
这也为当代水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然而,当代水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1.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在创新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与传统水墨画的联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突破传统,是一个需要艺术家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 艺术品质的把控:随着当代水墨市场的火热,一些低水平、商业化的作品也开始出现。
如何维护当代水墨的艺术品质和学术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当代水墨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与国际艺术潮流融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总体而言,当代水墨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为传统水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然而,当代水墨仍需在创新与传统、艺术品质、国际化与本土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
文字艺术知识:水墨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

文字艺术知识:水墨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水墨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倡导的是一种虚实通达,意境深远的审美观念,它受到了众多文艺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当代,水墨画艺术也在发展与创新中,不断与现代文化融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水墨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形式创新在历史上,水墨画往往是表现山川、水波、花鸟等传统主题的艺术形式。
但在现代,水墨画的题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山水花鸟,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当代文化。
如当代著名水墨画家鲁家珍的作品《方寸之地》,就以当代的城市文化为素材,将城市风景与传统意蕴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水墨艺术境界。
此外,水墨画的传统绘画技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比如,传统的水墨画多采用笔墨飘逸、构图质朴的古典画风,而现代水墨画则更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实验,注重笔墨的形式多样性,同时还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雕塑、书法等。
二、手法创新水墨画在当代的发展中也不断尝试着新的手法和技艺,以便更好地表达作者想传达的艺术意境。
如在色彩方面,许多现代水墨画家不局限于传统的黑白灰色,而是用彩色水墨、水墨颜料、水性颜料等多种颜料,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同时,针对各自的艺术需求和表达方式,国内外一些水墨画家也在画布上尝试着用其它材料进行创作,比如布、毛等各种不同的纹理材料,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三、双向融合传统的水墨画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双向融合是当代水墨画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表现。
现代文化的流行、传媒和科技等发展,不仅带来了我们生活的便利,也使得水墨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面向世界,使得各种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相互交流和融合。
例如,在国际艺坛上,一些中国水墨画家与外国著名的艺术家之间不断进行着文化交流,用各自的艺术特点共同创造出许多新的艺术形式,这种交流不仅是艺术上的融合和创新,也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
浅谈当代水墨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当代水墨画的艺术特色摘要:历史悠久的水墨画和中国古文化历史的衍生、发展及其源流是不可分割的。
它的发展一如中国文化的发展,脉路清晰,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特传统意识的画种。
从形态精神、艺术功能、语言结构、笔墨形态等方面浅谈在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发展的当代水墨画。
这与西方艺术的造型艺术观大异相去。
画中融合的是中国儒家的伦理学,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宗等等,东方美学与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精神。
诚然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当代的水墨画在对古代文化之精华继承的基础上,在西方的造型艺术观影响下而不断创新。
关键词:水墨画;艺术特色;文人画;中国文化;历史一、悠久的历史水墨画是中国画纯用水墨作画的一种画体。
据考古发现,中国水墨画的出现,可以推至汉代。
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已有水墨略加淡彩的山水画;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中,有纯用水墨画的“主薄”、“小吏”等人物画,具有浓、次浓、淡、次淡等墨度。
传为南朝梁萧绎撰之《山水松石格》,也有信笔妙而墨精之语。
唐朝时,郑虔、王维作水墨,合适作画三绝俱;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称殷仲容工写帽及花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唐末,王洽已用泼墨山水。
五代时期,笔墨并重搜妙真,水墨轻岚写潇湘。
两宋时期惜墨如金写烟岚,水墨苍劲立新风,此时水墨画以趋向成熟。
元朝以后由于宣纸开始做为绘画的主要书写材料,水墨画开始盛行,达到“雄浑厚子墨精神,铅华洗尽露墨化”的艺术气象。
明清时期,已能较充分发挥水与墨之功效,达到胸襟潇洒墨花飞的艺术效果。
近代又呈现出黑墨团中天地宽,南潘北李意进新的艺术气象。
现代水墨画尤为普遍,对水与墨在国画中的作用,更有多样之发挥。
几乎被视为中国画之代表。
二、回归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中国画历经近百年争争吵吵发展至今,终于形成了多元并举的基本格局。
尤其是被指称为“非传统”或“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名谓的当代水墨画(本文中的“当代水墨画”专指与传统文人画在语言样式上有较大不同的当代探索性水墨画),已然在诸多质疑、嘲讽声中得到了它应该得到的文化席位,并显示出它强大的发展潜质。
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发展

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发展当代水墨艺术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延续,更展现了新时代下艺术家们的探索与创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代水墨艺术经历了诸多的转变和发展,探索出了多种新的表达形式和技法,使水墨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当代水墨艺术的探索与发展中,艺术家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水墨的技法。
水墨艺术多以以水墨为载体,利用墨、笔、宣纸等传统工具进行创作,以墨色淡重、笔墨含蓄、意境深远的特点著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一些艺术家开始思考如何将水墨技法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以更好地表达当代社会和个人内心的情感。
他们通过尝试新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将传统水墨与当代艺术的语言相融合,使作品更富有现代感和时代感。
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水墨艺术中,艺术家们创造了多种新的表现形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传统的水墨技法运用于现代主题的创作中。
以传统的山水画为基础,描绘现代城市的景象,既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又表达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另一种方法是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图像和符号,从而开拓水墨艺术的表现空间。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表达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使水墨作品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
除了在表现形式上的探索,当代水墨艺术还在创作内容和题材上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
传统水墨作品多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主题,表达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而当代水墨艺术家开始探索更多的主题,如人物、社会现象和当代文化等。
他们通过水墨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这种开拓水墨艺术题材的尝试,使当代水墨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为观众带来更多元的艺术体验。
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家们的持续创新和实践。
他们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和技巧,开拓了水墨艺术的表现空间;他们通过对当代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思考,赋予了水墨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艺术家们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展览,与世界艺术对话,为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将’85思潮看作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2015便是它的30周年,在2014的年尾回望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它从最初的狂飙猛进,到近些年的回归理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陆春涛凭藉其以东方美学为基础,融会西方画理的水墨艺术探索成为了在国内以及国际上倍受追捧的当代水墨艺术家。
85思潮是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
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的学院派,厌烦了传统文化时的价值观,试图挣脱学苏、文革、生硬、严谨的艺术追求,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
85思潮在艺术上主要将矛头针对专制时期的文革传统,目的是想让长期制约艺术创作的政治意思、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完全排除在艺术创作之外。
此时的艺术家基本是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手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85思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85思潮也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
整个85思潮是一次反传统的运动,整个运动对我国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今全息影像的不断进化都会进一步隔绝人类感官机能与大自然的真实联系。
这给架上绘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陆春涛近年来的水墨艺术实践正是对这一挑战的艰苦卓绝回应。
他孜孜以求的是传统水墨精神与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诉求合二为一的境界,他以自己由“瓶花”而“荒谷”、而“荷塘”的系列现代水墨创作向我们证明:架上绘画与电子图像的最大区别在于视觉的触感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心灵体验;他以此强调架上绘画在当下的不可替代性,更让我们深刻体会水墨性、水墨精神在我们这个充斥着消费欲望的景观社会中其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
从1988年23岁时在北京成功举办个展到2002年的十余年间,因生计沉浮于商海的陆春涛,显然获得了对我们这个巨变时代的深刻体验与认知。
丰富的人生际遇与内心体验无疑是陆春涛此后水墨性表达的真实内涵,有评论认为陆春涛的水墨艺术创作是要“在荒唐的青春岁月里找寻灵魂的栖息”。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其作品《青春咖啡馆》开篇所引用的著名的“国际情境主义者”、思想家居伊·德波的独白:“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
”《青春咖啡馆》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人被物化的城市生活,商品的流动性和建筑空间布局的凝固性,让一群年青人感到在一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下的社会,生活是多么的被动、不自由。
“国际情境主义者”的主要的观点是:在我们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之中,人的创造精神,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感到窒息,情境主义者主张用创造的生活来代替被动的生活。
所以他们当时呼吁的是要毫无拘束的生活,要游戏人生,要毫无节制的享受。
我们时代的持续变化,不断践行了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忧虑的一切:“只要第一次精确描述的这一较长历史时期的基本条件原封不动,这里所提出的批判理论就不需做任何变动。
我们时代的持续变化只不过充分证实和进一步说明了景观理论。
”“国际情境主义者”当时提出的理论是“漂移”,就是说要有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技巧,那是与现实生活的对抗,也是一种逃避。
不同文化在面对相同的人类困境时,它们的反应很可能大不一样。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快速物质化的时代,价值观急速变化的时代。
高科技、物质化给我们带来各种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自由。
不难看出陆春涛
的水墨绘画是在用艺术感受当下的现实人生,用艺术表达他对现实人生的当下感受,但陆春涛的艺术表达渊源于中国哲学思想,是一种寻找心灵安顿的“以静制动”,是“以体制用”的“无为而为”,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以水墨方式在今天的人类生存情境下对人的困境的一种思考,是一种积极的“虚无主义”。
这种积极的“虚无主义”和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所描述的应对方式很不一样。
陆春涛的水墨绘画是一种“出逃”,也是一种“回归”。
陆春涛的“出逃”与“国际情境主义者”们一样,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对抗,也是对现实烦嚣的逃避。
然而陆春涛的“出逃”方式却并非“国际情境主义者”们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漂移”,而是对古老东方哲学的“回归”。
或许这也正是陆春涛的水墨绘画在当下能引起国际性关注的主要原因。
陆春涛的“出逃”与“回归”有着明晰可寻的路径:2002年他的弃商从艺即是一次成功的“逃离”,他以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他作为水墨画家的身份回归。
2002至2007年间,他的“瓶花”系列尝试了各种技法,也包括运用他从事平面设计时所获得的西方现代艺术经验,使其作品因现代形式意味而与传统的写意花卉明显地拉开了距离,但作品深深浸透着的现代人对自然向往与渴求的情感,却分明是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回归”。
2005至2008年间的欧洲之行,再次坚定了陆春涛推陈出新的信念,他开始深入探索传统和当代以及个人心性的结合之道。
水墨语言实验和图式改革的成果直接呈现在2008年创作的“荒谷”系列和“江边”系列中。
如果说“荒谷”系列还只是一种静谧中的个人情感宣泄,那么随之而来的“荷塘”系列则属于饱含文化关照情怀的水墨性思考,艺术表现上则更加自由、也更有力度。
应该说陆春涛的水墨性表达始终携带着中国传统绘画的书写性基因,这与他“以心情入水墨”理念高度吻合。
然而艺术家所忧虑和想要解决的问题一直没变:所谓当代精神,要求创作必须贴合当下生活的实际状态,这促使他在“出逃”与“回归”途中始终未曾间断他的水墨实验工作。
从笔墨特征上看,从折枝花卉、“瓶花”系列到“荒谷”系列,陆春涛也是一次又一次地从程式化的笔墨语言“出逃”,为的是找到更好地“回归”心灵的表达方式。
精神上的迷惑与困顿是1990年代以来整个文化艺术界转变的内因,而相较于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进行探索实践的水墨艺术家,深受传统文化滋养的陆春涛,其水墨的自由之路面临更为强大的阻力,但这恰恰是他的“荷塘”系列成功实现语言方式突变的契机。
2008年,随着“墨变”的发生,陆春涛走进了一个新的审美维度。
从笔墨语言和形式构成上看,他画得越来越抽象了,其画面效果有时甚至会让人联想起波洛克的“行动绘画”。
但陆春涛的水墨性表达是与波洛克反复的无意识行动完全不同的艺术行为,“抽象艺术”、“表现性艺术”等来自西方的概念,很难概括陆春涛的创作。
他的作品仍是全然的中国式水墨表达,其感人之处与表现形式的关系越来越小,而与水墨文化传统中“游心物外”的智慧更加息息相通。
应该说这是陆春涛对东方哲学传统的全面“回归”,陆春涛“以心情入水墨”这一理念在他的“荷塘”系列中得到了最完整的表述,他终于描绘出了一个能让灵魂有效躲避消费主义和景观社会侵扰的诗意居所。
他灵活地化解了我们直面现实人生时的困惑,也启发了我们修复尘世创伤的路径。
在我们这个从本质上说架上绘画无法和日新月异的影视文化相抗衡的时代,陆春涛终于在以机械复制和重复为特点的当代“文化工业”鞭长莫及的地方,为他的水墨性绘画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春涛极其勤于思考,又敢于大胆实践。
尤其是他对水和墨色的自如运用,既透露出对传统“以墨代色”的深刻理解,又充分把握了现代抽象表现的思想观念。
——摘自沈揆一《卧游——陆春涛的水墨艺术》
将“水墨”放置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探讨,实际上具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
正如策展人沈揆一教授所言,虽然我们“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成为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无疑是中国文化身份的象征,并不是简单地拘泥于传统。
相反,在观念和态度上,这些作品都深受当代社会的影响,表达了社会和文化的当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