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
探析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关系

2018-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艺术鉴赏探析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关系苏燕菁(德化县金燕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泉州362500)摘要: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两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们各具特色,又互为渗透、相互借鉴、相辅相成,共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中国画;陶瓷绘画;共性;区别;影响;继承和创新中图分类号:J527;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0-0031-01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是两项有着历史文脉关系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颇深,是陶瓷绘画的基础,但随着时代发展,陶瓷绘画的创新也促进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一、中国画和陶瓷绘画的共性1.意境上的共性。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绘画艺术,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
中国画艺术和陶瓷绘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在实践中相互交融发展,两者遵循着共同的美学思维,在精神意境上存在着共同性。
当艺术作品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意境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意境是心灵与景物共融的结晶,可以极大的展现艺术美感。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相通意境,便是将现实生活的美体现在艺术作品上,来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
2.气韵上的共性。
气韵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强的艺术地位,“气韵生动”被认为是最高的传统绘画审美标准,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基石。
无论汉唐,还是宋元,中国画对气势的推崇都被运用得尽善尽美,以静气、逸气体现宁静优雅成为绘画的主流。
而陶瓷绘画虽然在工艺上和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影响它所表现出的气韵。
此外,陶瓷绘画带有民间世俗的娱乐情趣,画面中的物象都能给观者产生无限趣味和遐想,体现着气韵生动的审美情结。
3.笔墨线描上的共性。
中国画依靠笔墨语言来表现自然神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画在笔墨上讲究古朴淡雅和自然空灵的趣味。
陶瓷绘画在用料用彩的技巧上与中国画的笔墨用法大致相同,我们可以从画面上感受到中国画般的笔墨味道;因此,可以说陶瓷绘画是中国画艺术的延续和转变,是将中国画丰富的笔墨表现力与陶瓷装饰艺术结合起来所开创出来的一片崭新的艺术领域,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重要影响。
谈谈绘画艺术讲述和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国画和瓷画为话题

谈谈绘画艺术讲述和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国囲和瓷_为话题李彩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中华民族创立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永远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中华儿女用各种形式记录和讲述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让这些记录又成为了中华文化。
艺术是记录和讲述中华文化的形式之一,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有音乐、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
本文仅从绘画艺术这一角度谈谈中华文化是中国艺术的源泉,谈谈绘画艺术讲述和承载的中华文化。
一、国画讲述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著写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古画品录》,他在序文中指出:“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著写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他在“卷一 •叙画之源流”中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并载:“曹植有言曰:‘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具;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
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我们从《古画品录》和《历代名画记》中可以知悉,中国画的产生是为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种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创作导向,使得中国画具有了社会教育功能,拥有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画有三科:人物、山水、花鸟。
1、人物画最早出现,最早成熟,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
”如周代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战国、秦、汉有记录现实生活和再现神话故事中人物活动的帛画,三国有随佛教、玄学之风应运而生的佛画,魏晋南北朝有为政教服务的人物长卷绢画,五代、唐、宋、元、明、清有服务于皇家政治纪实、军事记事、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的宫廷绘画和记录百姓现实生活画作。
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绘画关系

l 、 中国画 对陶瓷画 中古 彩线描的影 响尤为突 出 , 古 彩线
是在 中国画 白描基础上 , 结合 了工艺美术的装饰技巧 , 使得陶
同一时代的艺术之 『 日 J , 各有特色 , 各领 风骚 , 但所谓 “ 一通 百通” , 不 同艺术之间 , 尤其是绘画 , 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
单色绘 画 , 具有水墨画的笔致韵味 , 造就 了执毛笔在 与白瓷体
1 3 6
景德镇高专学报
2 0 1 3生
撞, 应该是 “ 对活” 的主旋律 。
直抒情怀 , 清 白相映 , 幽雅苍翠的独特艺术感染 力。虽然一色 ,
却犹如国画水墨五色 , 色泽变化丰富 , 层次有致。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 目标 , 平等 对活 、 促进思 维是 一种教学理念 , 是一种课堂教学 的价值追求 , 它也没有 一 个 固定的模式 , 作为教 师 , 我们要多思考 、 多关注 , 多探索 , 用 智慧激活课堂 , 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 展。
为借鉴 、 互为促进的 良好格局 , 共同推进绘画艺术的发展 。
一
器上作水墨画的运用 。即可尽情地任情感心绪飞扬 , 又可以充 分发挥笔力 、 笔速 、 笔意 绘制时通过含水性强的鸡头笔 , 在瓷 器上作画 时, 徐徐将笔 头料 水挤 出, 分在瓷器面上纹样需 要作
画部位 , 双手默契 } } = 凉水随笔流淌 , 也可极大地体现 出分水法 于青花的独特 美感 。又如花卉 、 瓜 果的“ 分水法 ” , 最难 的是
、
中 国 画和 陶瓷 画一 脉 相 承
在绘画荷花 、 荷叶时 , 将荷叶的平面动感与荷花 的立体 美感 分
别表现出来 。荷叶面积大, 需要 鸡头笔含的料 水掌握适 当 , 不
浅论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和谐之美

中 图分 类 号 : J 2 1 2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4 5 8 ( 2 0 1 3 ) 0 2 — 0 1 2 3 - - 0 2
中国书画是 中华 民族文化之 国粹 , 也是 世界文化之瑰 宝。
现手 法 , 包括内涵。从用墨用料 上看 , 中国画讲“ 墨分五色” , 即
在瓷都景德镇 ,陶瓷艺术 同国画 艺术 这两种形 式交融互补, 历 千年之发展, 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素养 、 审美取 向、 思维方式及完 整的艺术体 系, 深受 世人瞩 目和喜爱 。它们 的融 合与发展 , 大 大提升 了中国陶瓷艺术 的品位 ,极 大地丰富 了中国的民族 文
化。
干、 湿、 浓、 淡、 焦等 ; 而陶瓷青花 中也有“ 料 分五色 ” 之说 , 即头 浓、 正浓 、 二浓 、 正淡 、 影淡等 。中国画的笔 情墨趣完全可在 陶 瓷上尽 隋表现 , 极大地增强 了陶瓷绘画的韵味 。诚如元 、 明、 清
以来 的青花 瓷艺术 无不闪耀着 中国画 的美 学之 光 , 其中, 青花
人画的艺术理念融入到 陶瓷装饰 中。他们在秉承传 统的基础 上, 注重意 境的经营 、 情调 的滋育 , 含道 映物 , 钟情 自然 , 使 作 品“ 物我相融 , 意在 象外 ” 。国画 自身的不断发展并融入陶瓷装 饰艺术之 中,给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在新 的历史时期注入 了新 的气 息和活力 。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影响是长 远的 、 深刻的 、 有益的 , 如今 的景德镇 , 在老 中青艺术 家群体 中 , 国画、 瓷画、 油画兼长者 , 他们的作 品极具形态美感和文化 内涵。笔者拟从
水墨艺术在陶瓷绘画装饰中的体现

水墨艺术在陶瓷绘画装饰中的体现□余晓霞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水墨艺术在陶瓷绘画装饰中体现的特点,然后从色彩和布局这两个方面着手,研究了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装饰融合的方法。
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促进陶瓷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水墨艺术陶瓷绘画装饰体现美术时空A R T EDUCATION RESEARCH对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装饰融合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水墨艺术在陶瓷绘画领域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陶瓷绘画 的装饰水平。
_、水墨艺术在陶瓷绘画装饰中体现的特点从内容和技巧的层面看,陶瓷绘画装饰所釆用的水墨画其实 依旧使用的是水墨绘画技法。
经由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陶瓷绘 画成为水墨画的新载体,而水墨画也成了陶瓷绘画装饰的新方 法,两者关系十分紧密。
从风格角度看,陶瓷绘画装饰中的水墨 画完整地体现出了我国水墨画的技巧和点、线、面元素,并采用流 畅的线条,彰显出了传统画法的笔触和气韵。
陶瓷绘画装饰中的 水墨画将陶瓷作为媒介,把瓷釉当作颜料,将其精髓和谐地融入 了陶瓷绘画装饰。
水墨画和工笔画有所不同,其可以利用动态的笔势体现出自 由、洒脱的风格。
工笔画重在写“形”,而水墨画重在写“意”。
正 是因为水墨画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受到广大美术师的喜爱,而 也正因为美术师运用了陶瓷绘画装饰方式,才可以淋漓尽致地表 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陶瓷绘画装饰可以传达给观者一种缥缈 空灵的意境,提高人们欣赏、收藏的兴趣。
将水墨画融入陶瓷绘 画装饰,使用瓷器替代画纸,用釉替代水墨,使水墨画在瓷器上生 动地呈现出来。
二、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装饰的融合方法1.色彩的运用与融合人们通常认为水墨画呈现的是黑白的世界。
但美术师并不 会把水墨画看作单纯的黑白画。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所谓“墨分 五色”,水墨的色彩也可分为焦、浓、重、淡、清。
焦黑的制作需要 先研磨墨汁,然后让墨汁在砚池里挥发几个小时。
在绘画的时 候,将焦黑运用在极为深重且突出的位置,同时确保其成为整个 画面中最黑的部分。
空山灵水 瓷上画魂—— 釉上新彩山水画中“空灵”特征的表现策略

设计·技艺文 赵东来空山灵水 瓷上画魂山水画有很多流派,作品的画风与所蕴含的意境各不相同。
在诸多画风之中,笔者对“空灵”二字所得的体会最多。
所谓“空灵”,指的是在画中通过特殊的布景和绘画手法,表现出一种不加修饰、透明澄澈却又难以捉摸的意境,表现作者不落尘俗、大彻大悟、超然于物外的思想和精神。
在此仅对这种意境的表现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一、心境的培养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世界,即便是同一景色,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大不相同。
要想在笔下描绘出“空灵”的景色,需要在作画时保持一种“空灵”的心境。
所谓空灵心境的培养,古代艺术大师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元代山水画派多存空寂之感,这种“空寂”虽与空灵类似,但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空寂多是静态的,描绘的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旷寂寥,是一种“真的空”,一切都是静止的,唯有作画者漫步其间,虽然自由,但却少了回应和互动,限制了想象的空间。
空寂之景,本质是作画者所构想的躲避现实纷扰的角落,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避世态度的体现。
而空灵则不同,空灵是“动态的空”,虽然表面上是“空的”,但内中却存在着无尽的想象与参与的空间,空灵的本质是作者的想象力拓展到超越现实层面上的结果,通过留白的形式给阅者留出想象的空间,达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目的。
可以说,这种“空灵”心境的培养是作画的心理基础,也是成就一幅好画的最本质因素。
二、意象的选择有了一定的心理基础,还需要对所描绘的意象做一定的选择。
在山水画中,不同的意象代表着作画者不同的情感思维。
“空灵”之境之所以成为山水画中独有的一种风格,是因为“山”与“水”的配合最适合对其进行表现。
具体来说,往往是“空山”配“灵水”,即用浓墨绘制深色调的山,来表现空阔幽静的环境,用淡墨或者留白的方式描绘水,在山中加入流动的韵律和灵动的美感。
这里所说的水并不仅仅是山间的溪流、瀑布,也包括萦绕于山顶林间的云雾之气。
山是静的,沉稳、肃穆、庄严、亘古不变,水是动的,流淌、飞泻、翻滚、日日常新。
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的巧妙结合

粜 所 同 也 山 . 咒 也 之 扦 .
蟒 掣 缺 滴
山 了 慷 水
京 一矗
体 . 它 咐 若
于 器 上 , 型 之 “ 屠
i通 J 水 塌 帕 橙 远 到 仆 包
] 造 彤 f 。 l 勺
散 I . 最 德 求 {( I 民 _ I 花
种装 饰 均
维普资讯
《 . 缸 免 》 2 6 第 l “. 0 年 0 第3 6卷 期 ( 第 1 3期 ) 总
・ 3・ 2
中国水 墨 画 与青 花瓷 的巧 妙 结合
杨 肖竹 - 卢林 芳
摘要 :中 国出差 画在青 楦陶壹 中的表现 .下慢不 台盏
沐 水 、 J 淡 水 【
溃水 等 儿种 埕 .
文化 修 养 l
即足 “ 舒 “ 料
如 传 统 的 小 墼 画
击 辛 国 画 的 种 赫 . 迂 借 助 陶 壹 工 艺 的 巧 与 陶 爱 器 型 竹 多样 包 ”
盟然R 问肯花嘞 ]
化 结 中 国 木 墨 面 上 尹 到 一 叶 事 维 神 创 作 室 司 = 、
关键词 : 花整 啦墨 画 构 图 突破 工 艺 姜
象 幺 商 , 似 是 其 丽 理 匙 稍1 的 通
数 f l 】 =
水 的 创 造 精 神 岜是
青花 瓷艺术 , 同 传统 的水墨 中 艺 术 常 接 近 , 都 屉
怔 Ⅲ 毛笔 进 行 椭 绘 绘 幽 叉 }i 相 革 的 色 彩 中 j }是 j 乌求 浓 画
为 .
什 、
n 以
别
魏 J乜
维普资讯
・
2 4・
《 蠢 生 》 2O 6 第 1 卷 旃 3 辱 O 6
谈水墨画对陶瓷青花绘画的影响

李後 荣
( 昌 市 工 艺 美术 厂 南 昌 市 3 0 0 ) 南 3 0 8
就 中 国绘 画艺 术 领 域 来 说 ,陶 瓷 绘 画 艺 术 创 作 中的
柔 和 、 雅 的又 一 方 面 。 色 彩 的 醇厚 、 蓄 , 不 会 给 人 淡 即 含 决
一
青花 瓷与 中国水墨 画的关联 尤其 密切 。由于青花料 的表
现 力 极 强 , 粗 可 细 、 浓 可 淡 , 把 中 国 水 墨 画技 法 吸 可 可 能
种简 单而又呆板 的色彩 。青花瓷能够经久不衰与青花
的 色彩 是息 息 相 关 的 。 白地 蓝 花 是 青 花 瓷 色 彩 的 典 型 特
收过来 ,根据不 同的需 要能够创作 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
K o i f r m / 岭 坛/ a l n Ou 高 论
谈水墨画对陶瓷青花绘画 的影响
Ta k n n t e i fue c fCh n s n a n i g o he p r ea n b u n t l i g o h n l n e o i e e i k p i tn n t o c l i l e a d whi e
一
所说 的“ 料分五色” 。青花这一单一却 不单调 的色彩亦 同
样 为我 们 表 现 出五 彩 缤 纷 的 大 干 世 界 。 色 彩 的 世 界 里 , 在
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 , 使水
的标 准 。 都 足 以说 明水 墨 画 在 中 国 绘 画史 上 的地 位 , 这 这
墨 画 备 受 时 代 的推 崇 , 以致 成 为衡 量 东 方 绘 画 艺 术 水 平
白色是无彩 系中最单调最缺 乏多样 性的颜色 , 饱和度 寂 迷 茫 的 。 是 , 花 瓷 的 美就 表 现 但 青 在 青 自的关 系上 ,恰 当 的 青 白对 比 能 给 我 们 蓝 天 白云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
我国古代人民以其精湛的智慧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创造出了具有东方文化气息的中国画以及具有中华民族独特蕴含的陶瓷艺术,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篇水墨语境下陶瓷绘画艺术探究的,欢迎阅读借鉴。
前言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艺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即艺术的发展逐步打
破了传统艺术的范围束缚,各种文化艺术不断融合、重组,推动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
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国画艺术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就包括水墨画和陶瓷绘画,大量的创作艺术家有效的将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总体来讲我
国绘画艺术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在中国的陶瓷之都---景德镇有许多的陶瓷
艺术家在深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在陶瓷绘画中开拓创新,有效的将水墨画的创造理念、创造形式深深的融入进了陶瓷绘画艺术中,这可以称得上是陶瓷绘画艺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与创新,这一创新势必会把我国陶瓷
艺术推向更高的艺术水平,陶瓷艺术在新时代发展下势必会取得更好的成就。
对此,我
们作为与之相关的研究者、工作者,应该将在传统陶瓷绘画艺术基础上与水墨艺术相结合,实现创新与发展,使其与时代发展产生共鸣的问题真正重视起来,为我国文化的发展与
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陶瓷绘画艺术的概述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我国古代人民以其精湛的智慧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创造出了具有东方文化气息的中国画以及具有中华民族独特蕴含的陶瓷艺术,二者可谓是同根
同源,相生相伴,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
而从陶瓷艺术的角度来看,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
陶瓷的外表面进行美化,来提高陶瓷的艺术美感,而陶瓷绘画中最具影响的因素就是绘画所选取的图案,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将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搭配、水墨颜色等充分的应用到陶瓷绘画创作中,来讲陶瓷的艺术形象、艺术韵味以及中国独特的发展风貌展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载体,并且和中国画的发展水平不相上下,但是,陶瓷绘画与纯粹的国画相比又存在一定的不同,因为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与国画结合的产物,通过陶瓷的工艺生产过程将陶瓷绘画的艺术美展现出来,达到质地美、造型美和装饰美的协调与统一。
2 水墨语境下现代陶瓷绘画的发展
(1)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的艺术表现
我们知道,水墨画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创造风格上、艺术造型上、创作工具上、表现技巧上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其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下。
第一,国画的创作是借助文房四宝等工具来完成的,即在纸上面通过笔墨、色彩等展现的一目了然的艺术形象,而陶瓷绘画艺术是在陶瓷工艺生产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其是通过画笔、釉料的装饰装潢来完成的,并且陶瓷绘画需要高温的考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创作形式、创作理念截然不同。
其次,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平面艺术,而陶瓷绘画艺术是立体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
要与陶瓷的整体外形、质地相互联系,来形成立体的美感,同时,陶瓷绘画不能仅仅将中国画的艺术元素机械地移植,必须在融会贯通和领悟掌握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视觉层次的主体安排和空间表达,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2)水墨语境下陶瓷绘画艺术的表现技巧及表现手法
我们知道,陶瓷绘画艺术的形成是在充分借鉴中国画艺术的表现技巧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当代陶瓷绘画创作中,也只有将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相结合才能形成陶瓷绘画艺术的新风格、新风貌,推动陶瓷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其中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水墨画中的青花分水,青花分水与中国画中的无色具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所指的就是通过对色彩浓淡变化规律的应用,将色彩表现成为由浅到深、由薄到厚、有简单到复杂,充分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感,来达到色彩艺术的独特效果。
而
从空间的布局来看,其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具有明确的空间层次,将空间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3)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水墨画精神所在
我们知道,水墨画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山、水的艺术形象的创作,通过创作技巧、创作手法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让人的精神愉快、放松,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作者
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和手法传达作者的精神感悟、自身修养和内心情感,所以水墨之中皆是意蕴和精神的共同体现。
具有较高水平的陶瓷艺术也是如此,首先,陶瓷绘画艺术的
素材和动力源泉都来源于真切实际的生活,在客观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情感加工、审美体悟、精神意识等主观因素的糅合和丰富,形成具有主观思想色彩的艺术形式,表现独特意蕴,提升作品价值。
其次,陶瓷绘画通过艺术家的知识积累、技巧训练、学识修
养体现陶瓷作品的灵性和逸气,描绘作者的精神世界,表达身修养,从这个角度讲,陶瓷绘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文化。
3 水墨语境下陶瓷绘画创作对水墨的应用
(1)现代陶瓷绘画中"水墨"的艺术性应用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文明史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总是反映时代风貌,展现时
代特点,体现时代背景。
所以现代陶瓷绘画要借鉴水墨画的艺术表达,表现当代中国的
地域风情、文化风貌、审美情趣和智慧思维。
悠久的陶瓷绘画创作历史深深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格和骨气,具有东方文化和民族气息的历史烙印,陶瓷的历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迹史,就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长卷。
从这些角度都说明,陶瓷绘画和水墨画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代陶瓷绘画的艺术创作也要充分利用两者的历史渊源和艺术联系,广泛运用水墨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釉料、色彩和布局的合理运用,通过营造具有"水墨"特点的艺术情境和画面效果,充分表现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表达陶瓷素雅、宁静、沉着的美学价值。
(2)现代陶瓷绘画中"水墨"的创新性应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陶瓷绘画也不例外,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生活特点、生活方式、生活规则,艺术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在于其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不断创新的艺术表达和不断丰富的艺术境界。
当今时代的特点就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和审美观念
发生了变化,陶瓷绘画也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的观念,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加入时代元素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基本理念,形成具有独创性和
反映时代发展、时代主题的艺术作品。
同时,陶瓷绘画创作的根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
陶瓷绘画创作的精髓还在于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取向。
作为一种现在还在流传的艺术形态,陶瓷绘画的启示和方向是现代艺术元素和当代艺术特征的合理运用,所以,从事陶瓷绘画的艺术家们必须在充分认识时代特点、合理汲取时代营养的基础上,才能将"水墨"的创新
性应用在现代陶瓷绘画创作中。
(3)现代陶瓷绘画中"水墨"的科技性应用
陶瓷绘画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必须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但我们纵观当代的艺术传承现状,许多艺术形式都有青黄不接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形式没有和当代科技进行有效结合,传统的陶瓷绘画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创新,这也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新技术流程和新工艺
材料的发展要求。
在目前的陶瓷绘画创作中往往不能将陶瓷的工艺流程和艺术设计很好
地融会贯通,也就难以产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水墨陶瓷法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
了这一个矛盾的问题,使当代陶瓷绘画的艺术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不仅是技
术工艺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也说明了当代" 水墨" 的科技性应用在陶瓷绘画中有很好
的体现,陶瓷绘画的发展也没有放弃对水墨韵味的一贯追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虽然是两种艺术形式,但是在具体的艺术表达中、表现手法中、鉴赏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的奇妙之处。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绘画实践工
作经验提出了以上看法,希望给广大同行业者提供资料参考和经验借鉴。
:
[1]姜强 .论陶瓷绘画艺术语言[J]. 社会科学家,2011(08)。
[2]董小明 ,严善 ?,陈君,高千惠,邓海超。
水墨空间--"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对水墨艺术的探讨[J].美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