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病人照顾护士惯例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观念1.人为气讲:是将导管经上呼吸讲或者间接拔出气管所修坐的气体通讲.2.气管内插管:是通过心腔或者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拔出气管内.二、气管插管的符合症战禁忌症1.符合症:齐身麻醒,呼吸艰易,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心肺复苏等.2.千万于禁忌症:喉火肿,气讲慢性炎症.3.相对于禁忌症: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宽沉出血素量者.三、气管插管的效率(1)包管呼吸讲通畅,防行误吸战漏气;(2)便于呼吸管制,包管通气;(3)缩小气讲死腔量,减少灵验肺泡通气量;(4)头颈部脚术可近距离统制麻醒战通气;(5)便于统制呼吸动做,宁静脚术家,好处粗细的脚术支配四、气管插管的照顾护士(一)气管插管的牢固:(1)单套结牢固法:用一根小纱戴正在导管上挨死结,经单正里颊部,绕过枕后正在耳廓前上圆挨死结牢固,牢固时没有克没有及压住耳根;(2)用二根胶布正在导管上接叉牢固正在心唇周围,经心气管插管者由于心腔分泌物易流出,制成胶布紧动,应稀切瞅察并即时调换.(二)脆持通畅(1)即时吸出心腔气管内分泌物,(2)即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内的热凝火,(3)妥擅牢固呼吸机管路(三)防行熏染(1)体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下床头30°至45°,可防行坠积性肺炎,鼻饲的病人可防行胃实量物反流.(2)病房管制:干佳凡是透气消毒,室温脆持正在18°-22°干度脆持正在50%-70%,病房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揩拭,每月干气氛培植.(3)心腔照顾护士.(4)即时吸痰.(四)人为气讲的干化:1.呼吸机上配套的加温战干化拆置,干化器的温度普遍统制正在32°-35°为宜.2.包管充脚的液体进量.3.雾化吸进.(五)气囊的管制:最相宜的气讲压力为20cm火柱-25cm 火柱.(六)情绪照顾护士:采与十足尽大概简朴,易明白的接流办法,如非谈话接流办法,脚势,写字板,卡片等,让患者尽管表白其体验,护士应即时谦脚其合理央供.五.拔管指征:病人神志领会,死命体征稳固,呛咳反射回复,咳痰有力,肌弛力佳,无喉头火肿等并收症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护理(全)

气管插管护理(全)
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旨
在确保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
气管插管护理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步骤。
一般原则
1.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清洁气管插管,避免分泌物堵塞
气管。
2. 维持呼吸功能:确保气囊充气适当,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
3. 预防并发症:定期更换气管插管,避免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症。
4. 定期监测:监测气囊压力、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音等指标,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具体步骤
1. 准备工作:洗手、佩戴手套、准备所需器械和药品。
2. 患者准备: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后屈曲。
3. 气管插管操作:使用无菌技巧,将插管缓慢插入气管,确认
位置是否正确。
4. 固定插管: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气管插管在患者脸部。
5. 吸痰:根据需要进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6. 管路护理:定期更换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呼吸机连接
管等器械。
7. 气囊压力监测: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是否适当。
8. 监测呼吸: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呼吸音等参数。
9. 并发症预防: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定期翻身,减少压疮风险。
10. 记录和观察:及时记录气囊压力、吸痰情况和患者的呼吸
状态等信息。
以上是气管插管护理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步骤,请护理人员在实
施护理时严格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常规一、气管插管术后护理1、固定好气管插管,用胶布及寸带牢固固定,固定气管插管的松紧适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以免人为造成气管狭窄。
2、每班测量插管距门齿的距离,以防插管滑脱。
3、注意防止牙垫脱出或滑落而将气管插管咬扁,牙垫移位时应重新更换胶布固定。
4、注意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防止气管插管打折,扭曲或阻塞。
5、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地进行气管内吸引。
6、检查插管套囊是否漏气,插管套囊不宜充气过度,以免压迫气管粘膜而引起溃疡或坏死7、观察气道压力,排除痰液堵塞插管等引起压力升高,套囊漏气引起压力下降。
8、保持口腔清洁,重视口腔护理。
9、通过X光片查看插管深浅度。
10、定时查血气,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11、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病情不允许拔管者,应行口腔护理。
二、气管插管拔除的程序1、备好1次性面罩雾化、吸痰用物等。
2、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2-3分钟。
3、充分吸痰,吸痰间歇用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氧流量6-8ml。
4、解开固定气管插管的寸带和胶布。
5、将气管插管囊内气体抽出。
6、边吸痰边快速将气管插管拔出。
7、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给1次性面罩雾化吸氧。
三、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护理1、吸氧:给予面罩雾化氧气吸入。
2、口腔护理。
3、严密监护:严密观察神志及自主呼吸、心率、血压、Sp0:的变化。
4、拔出气管插管后半小时复查血气。
5、体疗: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间断协助患者有效地排痰。
6、进食:拔管后一般禁食4-6小时,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半流质饮食。
7、检查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等情况。
8、拔管后不宜用抑制呼吸或咳嗽反射的药物。
9、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1、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基础护理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可跟进排痰措施。
对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要经常给予翻身及叩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及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3、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病人由于起到开放,需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4、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丧失水分较大,需跟进相应的气道湿化管理。
给予气道湿化,可雾化吸入后吸痰。
5、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
6、妥善固定
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注意固定导管,一般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在为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气管插管。
经常更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减少局部损伤。
7、有效排痰
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前后准备
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9、跟进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陷入昏迷,家属心情沉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10.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常规

第十节气管插管护理常规一、定义气管插管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的一种操作方法。
二、目的保持上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频率,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便于气道湿化及气道内给药等。
在急诊病房常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
三、适应症1、心搏骤停。
2、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经药物治疗无效。
3、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障碍。
4、患者的气道保护功能丧失,呼吸不能满足基础生理需求。
5、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期内要反复插入气管镜者。
6、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后需要呼吸支持者。
四、禁忌症气管插管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应谨慎:1、咽喉部烧灼伤、肿瘤、异物。
2、主动脉瘤压迫气管。
3、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内清除。
4、颈椎骨折、脱位。
5、血液病。
五、操作方法1、评估(1)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合作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评估患者有无活动牙齿及义齿。
(3)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后仰并与身体正中呈一直线。
2、操作前的准备(1)用物准备①气管插管用物:胶皮手套若干、7---8.5#气管插管(图一、二、三示)、管芯(图四示)、口导管护垫(图五示)、喉镜手柄(图六示)、喉镜叶片(图七示)、开口器、口咽通气道、5ml注射器、纱布两块。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②吸引用物:负压吸引器(中心负压)及吸引管、吸痰管、500ml生理盐水2瓶(冲洗吸痰管用,图八示)。
③其他:简易呼吸器、氧源及氧流量表、听诊器、心电监护仪。
(2)呼吸机准备: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开机备用。
(3)药物准备:镇静剂(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肌松剂;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4)患者准备:去床头床档,将床头移开距墙约60---80cm,给患者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垫枕,开放静脉通路;取下活动性义齿;必要时保护性约束。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1.保持人工气道在位
(1)气管插管的深度:成人经口(22 cm士2 cm ),成人经鼻 (27 cm士2 cm),需作为交接班的内容。
(2)固定:胶布十衬带双重固定,有牙齿的患者给予牙垫置于门齿间,防止清醒的患者咬管;或者给予口保护套固定。
(3)气囊压力:予囊内压力表4~6小时监测一次,维持囊内压力在25~32 cmH2O。
(4)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气管插管的目的及意义,教会患者带管期间交流的方式,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和有效约束,防止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2.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1)湿化:①主动湿化:如加温加湿器;②被动湿化:如复合人工鼻。
③根据患者痰液的性状选择合适的湿化方式。
(2)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常规选用开放式吸痰,如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对缺氧不能耐受、使用高PEEP (>10cmH2O)可选用密闭式细谈。
严格要求无菌操作。
3.口腔护理人工气道的患者口腔护理每日至少2次。
可予棉球擦拭,擦拭时每次夹取一个棉球,或给予口腔冲洗。
注意:口腔护理前需维持囊内压力(25~32cmH2O) ,避免囊上分泌物下行。
4.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必要时选择带声门下吸引的导管
5.拔管后的护理
(1)拔管后嘱患者深呼吸、自主咳嗽咳痰。
(2)口腔护理。
(3)引导患者说话,观察声音是否嘶哑;必要时遵医嘱予激素雾化减轻喉头水肿的现象。
(4)如未禁食,常规拔管后患者有无呛咳,4~6小时可经口饮水,饮水时观察如呛咳明显暂不予经口进食、进饮。
气管插管术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术护理常规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内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一、适应证1、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和治疗。
2、严重呼吸衰竭,需行人工加压给氧和辅助呼吸者。
3、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反流或出血,随时有误吸可能者4、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手术者。
5、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二、禁忌证1、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等。
2、咽喉部烧灼伤,肿瘤或异物存留者。
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时可导致主动脉瘤破裂。
4、颈椎骨折,脱位者。
三、插管前准备1、向家属讲明插管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准备并检查用物是否齐全适用,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合适的麻醉咽喉镜,检查喉镜灯泡是否明亮,另备导管管芯、牙垫、空针、气管插管固定器,听诊器等。
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松动的牙齿、义齿,异物等。
准备并检查呼吸支持设备,如面罩、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吸引器及吸引管等。
四、方法:经口腔明视插管1、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头后仰,使口、咽、喉三轴线一致走向。
2、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提起下颌,使患者口张开。
3、右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左侧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置,换左手持喉镜。
4、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会厌处,上提喉镜暴露声门。
5、右手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沿喉镜走向将导管插入。
当充气套囊通过声带,迅速拔出导管芯,退出喉镜,再将导管插深1-2厘米。
插管深度约为鼻尖至耳垂再加4厘米,插管位置到门齿的长度成人为23-26厘米,小儿插管的长度=年龄÷2+12厘米。
6、向套囊充气5毫升,听诊双肺,确认导管位置后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连接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
7、确定导管在气管内的方法:①按压胸部有气体自导管逸出;②接简易呼吸器人工通气可见胸廓抬起;③两肺听诊有对称呼吸音。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气管内插管护理常规
(一)目的
1.通过人工手段建立呼吸通道,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或为心搏、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
2.便于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给氧。
(二)护理要点
1.选用刺激性小、长度和粗细适宜的气管导管。
2.妥善固定插管,防止插管移位或脱出,固定时不宜过紧,防止管腔变形;经口气管插管者,固定时要用牙垫,以免管子弯折;每班应测量、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的距离,并交班。
3.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吸痰前先充分吸氧,吸痰
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同时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4.保持口腔清洁,留置气管内插管12小时以上的病人,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
5.加强气道的温、湿度化管理。
6.留置时间72小时以上或者小儿,应尽量改用经鼻气管插管,以防止喉头水肿。
7.气囊内注气3-5ml,如需长时间应用,应4-6小时做短时间气囊放气一次,、防止气管壁黏膜受压、缺血。
8.插管期间做好患者双上肢约束,并加强监护,防止患者意外自行拔管引发生重度喉头水肿或缺氧。
9.插管后患者失音,应通过手势或纸笔也患者交流,做好心理安慰。
10.气管内插管一般保留不超过3-5天,如需进一步治疗可改气管切开。
11.拔管时,备好吸氧装置,吸尽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提高吸入氧浓度4-6L/min解除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达气管插管的最深处,气囊排气,边拔管边吸痰,同时鼓励患者咳痰。
12.拔管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口唇、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变化。
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
2
⑵注意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
⑶观察气管分泌物的性质、颜色。
⑷拔管后的观察:
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交换量是否足够,皮肤黏膜色泽是否红润,同时遵医嘱行血气分析。
......感谢聆听
②观察有无喉头水肿、黏膜损伤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护理要点
⑴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⑵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⑶无论是经鼻腔或口腔插管均应注意固定牢固,做好标记;防止口腔插管时牙垫脱落;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
......感谢聆听
⑷气囊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给气囊放气前或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⑸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的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过程中出现气管痉挛、紫绀、躁动不安等情况应停止吸痰,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感谢聆听
⑹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疼药或镇静药。
⑺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的湿化、温化功能缺失,易导致痰液潴留、结痂等并发症应加强气道湿化(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或持续微量泵泵入)。
......感谢聆听
⑻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每天做口腔护理两次。
⑼经鼻或经口插管拔管方法:......感谢聆听
①原发病治愈应适时拔管,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②如无禁忌症,以床头抬高30度以上为宜,以减少返流和误吸;
③吸引气管插管以上及经口腔排出的堆积在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因其在套囊放气后可被吸入到下呼吸道;
④吸入高浓度氧数分钟(每分4~6L),将套管内气体放出;
⑤将吸痰管放入气管插管略超过其长度,边吸痰边拔管,以防积存在气管内套管周围的分泌物被误吸;
⑥拔管时在呼气时将导管拔除,以便拔管后第一次呼吸是呼出气体,以免咽部分泌物吸入;⑦一旦导管拔除后,将患者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分泌物误吸入气道;......感谢聆听
⑧拔管应尽量在白天进行,以便观察病情与及时处理拔管后发生的合并症。
⑽拔管后的护理:
①以口鼻(面)罩吸氧,以保证安全;
②4小时内禁食,因为此时声门关闭功能及气道反射功能不健全;
③禁止使用镇静剂,因在拔管后如有烦躁可能是缺氧的表现;
④予定时翻身、排背,鼓励患者咳嗽、咯痰。
3、健康教育
⑴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感。
⑵吸痰前应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⑶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最小漏气技术(MLT)*或最小闭合容积技术(MOV)*。
......感谢聆听
⑷拔除导管前必须使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
⑸拔管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咯痰。
*最小漏气技术:套囊充气后吸气时容许不超过50毫升的气体从套囊与气管壁间的空隙漏出。
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然后以0.1毫升/次进行套囊放气,直到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为止。
......感谢聆听
*最小闭合容积技术:套囊充气后刚好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然后以0.1毫升/次进行套囊放气,听到漏气声后向套囊内注气0.1毫升/次,无漏气即可。
......感谢聆听
......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