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金融发展收敛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以川东北五市为例

合集下载

分位数回归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ocx

分位数回归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ocx

分位数回归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引言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不平衡性的加剧,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政Z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何均衡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实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F关注的焦点。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只有弄清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程度、趋势和形成机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从而为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

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测度的方法。

多数学者利用标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测度区域经济的差异;考虑到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异质性,也有一些学者将空间因素引入测度模型中,利用测度分解公式对差异进行不同角度的分解。

二是测度的视角。

大部分学者对我国省际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并进行比较。

在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技术创新、制度变迁、产业结构等都是热点研究对象,同时区位因素、城市化因素、经济开放程度、初期收入、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受教育水平、失业率等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要因素。

在实证分析方法上,面板数据模型、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视角多采用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区域,而没有结合我国新时代经济政策特征进行区域的划分;研究方法上只得到了影响因素对于差异影响的大小,而没有因素随差异变化的变化趋势。

据此,本文将采用五区域视角,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大小及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分析的开题报告

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分析的开题报告

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中的核心部门,金融效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经济收敛是指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在长时间内向一个经济水平集中的过程。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加速,但各地的金融效率却存在着巨大差异。

因此,对于金融效率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启示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和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阐述金融效率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

具体而言,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金融效率?2、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现状及特征是什么?3、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何种作用?4、如何提高金融效率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收敛?三、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区域经济收敛与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及步骤如下:1、收集和整理相关研究文献,回顾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和金融效率的研究现状;2、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金融效率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3、运用随时间变动的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效率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探讨如何提高金融效率,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金融效率的定义、构成和评价指标的选择;2、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现状及特征分析;3、金融效率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及其定量分析;4、政策建议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研究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第二周: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第四周: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五、预期成果和贡献本研究预期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贡献:1、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金融效率的比较,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参考;2、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效率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将为区域金融管理提供理论支持;3、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发展,使得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分析

收敛 的理 论 基 础 以 及 相关 文 献综 述
区域 间 要 素 流 动 、 识 溢 出等 。 知 Ce hn和 Hese (9 6 利 用 索 洛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发现 i r 19 ) h

般 而 言 , 济 收 敛 一 般 可 以分 为 四种 : 经
( ) 收 敛 。叮收 敛 是 指 不 同 的 经 济 系 统 之 间 人 均 收 入 一 的 离 差会 随着 时 间 的 推移 而趋 于 下 降 的 特 征 。这 一概 念 和现 实 中 我们 对 收 敛 的 理解 很 是 接 近 ,蔡 肪 、都 阳 (0 0 2 0 )使 用
西 部 地 区 三 个 收敛 俱 乐 部 。 坤 荣 、 沈 马俊 (02 将 中 国分 为东 20 )
而覃 成林 (04 对 自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过程进 20 )
行 了实 证 分 析 ,结果 表 明 17 ~ 9 0年 中 国 区域 经济 存 在 9 819
收敛 ,9 0 1 9 19 ~ 9 9年却不存在 盯收敛 。
21 0 2年 3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fHu e iest c n misHu nt sa dS ca ce c s o rl o b iUnv ri o E o o c ( ma ie n o ilS in e n yf i
B r (9 2 从探讨 “ ar 19 ) o 贫穷 国家或 地区是否 比富裕 国家 或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占总贷款的比例作为指标 ,研究金融资产 转 移对地 区经济差距的影响 ,得 出了其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
用 , 延缓 我 国地 区 经 济 收 敛 速 度 的结 论 。 会 ( ) 乐 部 收敛 。 它是 指 区域 经 济 集 团 内部 存 在 收敛 趋 三 俱 势 , 域经 济 集 团之 间 不 存 在 收 敛 趋 势 。 肪 等 人 (00 的研 区 蔡 20 ) 究 认 为 中 国 自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由于 三个 地 区 的经 济 差异 过 大 . 从 整 体 看 全 国 的 收 敛 性并 未 得 到 支 持 , 但是 形 成 东 部 、 部和 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存在收敛趋势,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区域经济收敛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不同类型,以及影响收敛的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空间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地理邻近性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间的经济互动和发展。

在方法论上,本文采用了空间自相关、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以期更准确地捕捉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和空间依赖性。

通过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文章旨在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真实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文献综述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对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

Solow(1956)的外生增长模型首次提出了收敛的概念,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会趋向一致。

随后,Romer(1986)和Lucas(1988)等人的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收敛机制的讨论,强调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在区域经济收敛中的作用。

在中国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张晓晶和李善同(2003)通过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经济差距有所缩小,这引起了学术界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新关注。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分布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分布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分布作者:丁竹君郭晴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09期内容摘要:本文以西部地区11省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11个分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2011年各省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观察西部大开发十余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演化。

结果表明:所选指标能够很好地从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效率和银行业四方面解释各省金融发展水平。

西部地区各省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以金融发展高水平的四川为中心,其他相对低水平省份为十字交叉带的空间均衡分布。

关键词:金融发展因子分析空间分布西部地区中国人民银行从2005年开始召集各省人民银行分行组织编写《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至今已有八份涵盖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详实的经济金融信息分析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些报告的客观描述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全国及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宏观形势,即2004年全国各地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较快。

就西部地区而言,银行业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均逐年增加;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4.6万亿元、3.2万亿元分别增长到2011年的14.7万亿元、10.5万亿元,较之2005年存款和贷款余额均大约翻了3倍。

证券业方面: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从2005年的283家发展到2011年的344家;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由2005年的29.2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659.5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3%。

保险业方面:不论是辖内的保险公司数,还是保费收入都有所增长,保费收入由2005年的76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7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8%。

从上述资料看,西部地区整体金融发展水平是稳步前进的,然而辖内各省份金融运行却存在明显差异。

如2000年四川的金融业产值是甘肃的3倍,直至发展到2011年的6倍。

再看区域内各省国内资本投入情况:2011年,重庆、四川和广西利用内资额逐年增幅较大并突破4000亿元逼近5000亿元,陕西、贵州和内蒙古利用内资额向3000亿元靠近,而甘肃、宁夏、新疆和云南利用内资额都达不到2000亿元,甚至我们发现青海利用内资额仅刚过300亿元。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分析丁兆浩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分析丁兆浩

第9卷第3期2012年3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12Vol.9No.3一、收敛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文献综述一般而言,经济收敛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一)σ收敛。

σ收敛是指不同的经济系统之间人均收入的离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的特征。

这一概念和现实中我们对收敛的理解很是接近,蔡昉、都阳(2000)使用1978~1998年期间,对中国各省人均GDP 进行σ收敛与β收敛分析。

在σ收敛方面,使用的是泰尔指数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各省间不存在收敛,但东、中、西部内部呈现收敛的特性。

而覃成林(2004)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1990年中国区域经济存在σ收敛,1990~1999年却不存在σ收敛。

(二)β收敛。

β收敛可以分为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

1.绝对β收敛,是指经济增长率和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国家或地区将收敛于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绝对β收敛”内含着一个严格的假设:对于由一些经济体所组成的群体,尽管彼此相互封闭,但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人口增长率、生产函数和资本折旧率数等,从而具有完全相同的经济增长路径和均衡稳态。

Barro (1992)从探讨“贫穷国家或地区是否比富裕国家或地区拥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这一经济学问题出发,研究哪些因素会导致人均资本收入和产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向收敛。

作者以新古典增长模型为框架,研究了美国48个相邻地区的经济收敛问题。

研究表明,美国在人均资本方面存在明显的收敛证据。

并指出,若从更广阔的资本观点出发,经济收敛的估计速度会更符合新古典增长模型。

他将研究结果进一步调和为在更广阔的跨区域研究中运用加入条件收敛概念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经济学专业优秀论文)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西方经济学专业优秀论文)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中国地区经济增氏的收敛性分析下:I=w,l。

+w。

.Ic+W。

,。

+,B(8)(8)式中,Ie、I。

和I。

分别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内部的差距;w。

、w。

5ftlw。

分别为三大区域各自的权重;Ie为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

具体地区差异区域分解的结果见图5。

图5:地区差异的区域分解资料来源:1978-1998年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刚统计出版仕,1999:1999—2004年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对地区差距按东、中、西三大区域分解后,三大地区内部和三大区域之问的差距变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在总的差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缩小,1978年东部地区的泰尔指数贡献率高达65.57%,之后逐年下降,在1993年跌破50%,并在1994年东部地区差距在总的差距中的比重开始不占主导位置;其次,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在1978.2004年间表现的趋势基本一致,即在1978一1998年间中、西部地区内部人均GDP的省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份额很小,且呈下降趋势。

虽然在1999年以后中、西部地区内部人均GDP的省际差异对全围整体差异的贡献份额略有上升,但是总体而言,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在全国总体差异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小。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第三,地区问第三产业产值的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第三产业产值差异的贡献份额较大,在1978—1999年问第三产业的基尼贡献率平均为29.8%:第二产业的贡献呈现稍稍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贡献逐步上升,这与魏后凯(1997)、林毅夫等(1998)和范剑勇(2002)的分解结果基本一致。

图6:地区差异的产业分解资料来源:1978.1998年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版社,19991999.2004年数据柬源于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第三节本章小结根据上面关于中国经济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分析和构成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整体而言,1978--2004年中国地区差距呈“v”字型,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呈收敛趋势,而90年以后地区差距丌始扩大,呈现发散趋势;二、从区域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内部人均GDP的省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份额起初最大,但呈现下降趋势,在1994年以后其在总体差距中的比重。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六省地级市区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六省地级市区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

吴 拥 政
( 湖南师 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 院 , 长沙 4 0 8 ) 1 0 1

要: 针对地级 市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 利用 中国中部六省共 8 2个样本地级 市 区 20 - 20 0 0- 0 6年 的 -
数据 , 于分位数 回归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基 在被解释 变量经济增长指标的不 同分位数 处解释 变量金 融发展和控制 变
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和波动是 统计 显著 的。 与经典 的条件均值 回归相 比, 条件 分位数 回归实证分析 能够揭 示数据
生成 过 程 的 更 加 丰 富 的信 息 , 对 区域金 融 发展 与 经 济增 长 关 系进 行 时 空特 征 整 合 的统 计 建 模 供 了有 力 支持 。 为 关键词 : 中部 六省 ; 级 市 区数 据 ; 融 发展 ; 济 增 长 ; 地 金 经 分位 数 回 归
2 1 年第 1 00 2期
总第 8 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 0MI S ARC GUI C RE E H DE
NO 1 2 0 . 2。 01
S fa .6 e 1 i No8
区域 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 的实证 分析
基 于 中部 六 省 地 级 市 区数 据 与 分 位 数 回 归 方 法
提供方法支持; 其二 , 对横截面数据 、 聚合数据(old a ) Po t 或 eD a
者面板数据 ( ae D t) P nl a 进行被解释 变量 的条件分 位数统计 a 建模 。本文主要是就后者进行一个研究 尝试 : 基于 中国中部 六省共 8 2个样本地级市区的聚合数据 (ol a )运用条 Po dD t , e a 件分位数 回归方法进 行 区域 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 关系 的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FIR,金融发展,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
1. 引言
川东北经济区涉及广安、南充、达州、巴中、广元五个地级市,地处四川东北部,是沟通我国西北、 西南地区的新兴经济带,是四川五大经济区的重要板块,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川东北五市地理位置紧密相联,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都是革命老区,其金融运行存在 地域差异,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具有“多中心网格化”特征,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金融带 动核心,区域内各市之间的金融协同性和合作较少,这些都抑制了川东北经济区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鉴于此,分析川东北五市的金融发展的差异性,检验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并以此提出缩小川东北经济区 金融差距,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与服务,提出金融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 金融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川东北经济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指国家间或地区间金融的初期静态指标与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关系,即存在后进国家(落后地区)向先进国家(发达地区)的收敛,且收敛的速度在逐步加快。近年来,区 域金融发展收敛问题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赵伟,马瑞永分析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区域 金融发展,发现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存在 β 绝对收敛[1]。李敬等从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 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发现区域金融发 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呈现 U 型特征[2]。 石盛林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全国县域范围内金融发展 的收敛特征[3]。黄砚玲等研究了浙江省金融发展的收敛情况,通过空间统计与空间经济计量方法发现, 浙江省县市区金融发展的 β 绝对收敛的速度比采用传统方法所得的收敛速度有明显的下降[4]。黄文胜等 采用 2006~2009 年 1875 个县(市)的数据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呈现出 β 绝对收敛的特征[5],蒲勇健等利用纳入空间地理效应的趋同模型,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同存在俱乐 部效应[6]。孙国栋等利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随机收敛进行了实证检验,结 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存在收敛[7]。鲍建慧利用 Moran’s 指数的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 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8]。蒲勇健基于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标体系,研究了金融成熟度 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成熟度在金融开放过渡阶段呈显著的收敛特征,在全面开放阶段呈显
Figure 1.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logarithm of FIR in the five cities of northeast Sichuan in 1999-2013 图 1. 1999~2013 年川东北五市的 FIR 对数值的标准差的变化趋势
Abstract
Selecting data from 1999 to 2013 as the sample space, based on the logarithm value of FIR as the indicator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σ-convergence of the five citie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 we divide the 15 years into two stages. Furthermore, the absolute β-convergence and the conditional β-convergenc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from 2005 to 2013, the five citie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have absolute β-convergence and conditional β-convergence. The speed of the absolute β-convergence is impacted by the initi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under different marginal effects.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 are more realistic and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Statistical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5, 4, 86-9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journal/sa /10.12677/sa.2015.42010
86
革命老区金融发展收敛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统计系,四川 成都 Email: qinyuer7311@ 收稿日期:2015年6月9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9日


选取1999年~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空间,采用FIR对数值这一指标,对川东北五市的金融发展做σ-收 敛分析。根据σ-收敛的结果,把15年分为2个阶段,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对二个阶段做绝对β-收敛和条 件β-收敛的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2005年~2013年川东北五市都具有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的特性, 在不同的边际效果下金融发展的初期水平对绝对β-收敛的速度具有影响。运用分位数回归得出的结果更 符合实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7
革命老区金融发展收敛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著的发散特征[9]。总之,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问题的研究是一直是计量经济学、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和重点,对革命老区发展的金融收敛性的评价与研究比较少。 分位数回归是一种基于因变量 γ 的条件分布来拟合自变量x的回归模型,从不同分位数(层次)上,描 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边际效果和条件分布影响,具有比较好的弹性性质。近几十年来,分位数回 归发展较快、在公共管理事业、股市研究、金融研究等广泛领域中[10]-[14]。本文将运用分位数回归,从 不同层次分析川东北五市的金融发展收敛性,以及川东北五市金融发展的收敛路径及动态效应,进而提 出推动提出川东北五市金融聚集发展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川东北五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σt 1 n 1 n log FIRi ,t − ∑ log FIRi ,t ∑ n i 1= ni1 =
2
其中 FIRi ,t 为第 i 个地区第 t 年的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相关比率通常用当年的存贷款和与当年的 GDP 的比 值来计算,如果 σ t 随着时间的变化下降,说明存在 σ 收敛。图 1 是 1999~2013 年川东北五市的 FIR 对数 值的标准差的变化情况。 从图 1 中, 可以看出我国在 1999 年到 2003 年之间, 川东北五市的 FIR 的差距呈现波动起伏的形态, 这说明川东北五市金融运行存在地域差异,GDP 发展不均衡;2004 年到 2007 年,川东北五市开始注重 缩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和提高金融水平,FIR 的差距总体上呈不断缩小趋势,存在 σ-收敛。2008 年的汶 川地震对川东北五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使得 2008 年的 FIR 对数值的标准差突然变大, 但 2008 年到 2013 年,川东北五市 FIR 的差距呈现快速缩小趋势,存在 σ-收敛,为川东北五市抱团发展 打造新兴经济增长极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金融环境。从 σ-收敛可以看出,可大致把 1999 年~2013 年分为 2
Qin Wang, Hao Peng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in the College of Mathematic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Email: qinyuer7311@ Received: Jun. 9th, 2015; accepted: Jun. 23rd, 2015; published: Jun.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88
革命老区金融发展收敛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Table 1. Total loans of northeast Sichuan five cities in 2005-2013 表 1. 2005~2013 年川东北五市存贷款总量
存贷款总量(亿元) 南充 达州 广安 广元 巴中 2005 年 666.32 553.46 390.5 310.34 187.88 2006 年 762.46 621.4 442.3 344.29 220.03 2007 年 883.3 719.25 500.4 391.56 263.43 2008 年 1080.54 854.18 586.3 636.96 337.16 2009 年 1271.76 1063.04 736.8 806.47 395.55 2010 年 1525.32 1264.54 890.4 956.27 484.1 2011 年 1881.99 1538.6 1056.7 1034.51 626.4 2012 年 2357.58 1849.1 1278.7 1168.15 775.9 2013 年 2741.22 2243.63 1538.6 1351.25 94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