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拖延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及策略的研究(共5则)

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及策略的研究(共5则)第一篇: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及策略的研究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及策略的研究一、问题提出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但是,目前,小学生出现经常拖拉作业的现象,这让各科老师都感到很头疼,据观察:每天早上学生都会提前10—15分钟到校,他们不是为了每天的早读,不是为了早上的打扫卫生,更不是为了早来和同学玩耍,而是来到教室在或紧或慢地写着、算着。
走近端详就会发现,他们是在写作业、背课文(不仅是语文,也有英语、数学),他们的作业没有完成,在补做。
另外,在办公室里,老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生的作业问题。
有的老师说“每天怎么老有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而且有时候人数也不止一两个,”另外的教师接下话茬:“我们班也有不完成作业的,从开学到现在没有一次作业全齐的,那几个学生不写作业也就罢了,还能编出各种理由让你相信他不写作业情有可原,或是说作业写完了,放在家里了。
唉!天天都能烦死。
”甚至,有时,家长打电话最关心的话题是:“我的孩子每天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吗?每次我要给他检查作业,都会说作业写完了,不用检查,或是今天没有作业等各种理由来拒绝家长的检查。
”目前,学生的作业拖拉已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问题,因此要探寻摸索合理的有利于学生的方法让学生改掉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做到及时完成反馈练习。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给老师在学生的作业问题上更多的启发,和对学生作业拖拉的更多重视,能更好地解决小学生作业拖拉的现象,为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服务。
实践意义:通过研究主要让学生改掉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做到及时完成作业掌握反馈练习的技能,增强学习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各所学校都会出现学生拖拉作业的现象,几乎每天的作业数都不能达到100%,每天都会出现3至4名学生拖拉作业,甚至最多平均达到10左右,这对学生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据分析,国外学生作业拖拉现象不严重,教师的作业布置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并不是固定的类型。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学业拖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小学生却存在学习拖延的现象,不能有效地安排时间和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学习动力。
在当今社会,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不断增加,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和指导。
学业拖延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缺乏计划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被诱惑和娱乐影响,导致学习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为了帮助小学生改善学业拖延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学业拖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正策略。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里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我将为您输出的内容。
1.2 研究意义学业拖延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一个常见问题,而理解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矫正策略,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研究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关系。
深入研究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提出有效的矫正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学业拖延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拖延、推迟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计划性是导致小学生学业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对时间的正确认识和合理规划,容易出现拖延学习任务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优先完成一些看似更有趣、更容易的事情,而将学习任务拖到最后进行。
小学生学业拖延原因及对策研究作文

小学生学业拖延原因及对策研究学业拖延是指学生明知自己应该完成学习任务,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出现故意推迟或不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并伴有消极情绪体验。
长期的学业拖延不仅会造成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且还会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降低,出现自责、焦虑、沮丧、抑郁等消极情绪反应,对其心理及生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特别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和习惯将会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小学生的学业拖延已经成为老师、学生和家长面临的棘手问题,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学业拖延原因分析1.注意力和自控力不足。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及学习的效率。
但注意力不集中在小学生中很普遍,具体表现为好动,心不在焉,动作拖沓,做事效率低下等。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
一个自控力好的人既能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缺乏自控力的人往往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
那些有学业拖延的学生就是由于自控力不足,导致做事缺乏决断力和持久力。
2.对任务的完成追求完美。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不满足于现实,追求完美,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
由于目标过高不易完成,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能完成任务前不会轻易动手,从而导致了拖延。
亦或是动手完成了,但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其他任务的完成,?е峦涎印P⊙?生的学业拖延大多是后者,他们往往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拖延了其他事情的完成,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3.任务有难度,无从下手。
约三分之一的小学生认为是任务太难导致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出现拖延现象。
当小学生面对难度高的学习任务时,会对任务产生恐惧感和无能感,对结果的不确定、害怕失败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使他们想要逃避任务,于是采取拖延的方式寻求安慰。
调研报告: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成因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成因及对策建议一说到孩子作业时的拖延现象,十个家长九个怨。
尤其是对于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随时记录小学生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家庭访谈以及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学业拖延行为,本文总结出以下六种小学生学业拖延中存在的现象,并对这六种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对策。
一、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现象一:丢三落四,缺乏条理这类孩子的突出表现是:物品摆放杂乱、无章法;做事丢三落四、无调理。
就拿写作业来说:不是找不到书,就是缺了本子;不是丢了橡皮擦,就是笔管里缺了墨水……为此,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找那个,一来二去,浪费掉的时间远比用来写作业的时间多。
现象二:行为懒散,无责任心这类孩子的突出症状是: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对人不感激,做事拖泥带水,好坏一个样。
现象三:学习被动,不思进取这类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孩子一回到家,就像是到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境地,没有了生机。
满脸阴云密布,情绪低落,行动迟缓,做事磨磨蹭蹭。
一会儿吃,一会儿喝,一会儿上厕所等。
即便写起作业来也是心不在焉,一边玩一边写。
现象四: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类孩子的表现是:书写撩撩草草,作题马马虎虎。
写一阵,改一阵,擦一阵的。
有时候蒙头蒙脑写了半天,突然发现全都搞错了,紧接着便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涂改、粘贴,甚至撕毁。
到头来时间花了,力气费了,可连一道题都没做出来,仍在原地打转转。
现象五:贪玩好动,注意力差这类现象多表现在年龄偏小的一、二年级孩子身上。
本学期,自己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班里就有两个小男孩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上课很难坐稳当,东张西望不说,单就两只小手,总是忙个不停,如同小猴子似的,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要不就是一会儿这里抓抓,一会儿那里挠挠,好像着实有点身不由己的样子。
常常让人看着既好笑又好气的。
有时候为了教训他一下,在小手上“打上两板子”,可还没等咱们回过头来,他又动起来了,真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及干预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及干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
学业拖延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理解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并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小学生学业拖延的成因。
我们将从认知、动机、情绪、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以期全面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不同年级、性别、性格特征的学生在学业拖延上的差异,以便为后续的干预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干预研究方面,本研究将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
我们将通过实验法和追踪研究法,评估不同干预策略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改善效果,以期找到一种或多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我们还将关注干预措施的可持续性和推广性,以便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学业拖延是一种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故意推迟或延迟开始或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和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形成机制方面,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任务的价值认知不清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拖延行为。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也可能对小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产生影响。
在干预措施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目标管理能力来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方法。
一些教育心理学家还建议通过改变学习环境、提高学习任务的吸引力和增加正向反馈等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小学生学业拖延个案研究概要

目录摘要 (2)引言 (3)(一)问题的提出 (3)(二)文献综述 (3)(三)学业拖延的研究方法 (6)(四)创新之处 (7)(五)存在的问题 (8)一、研究的被试与过程 (9)(一)被试背景 (9)(二)个案研究过程设计 (9)二、原因分析 (10)(一)小学生自身原因 (10)(二)教师因素 (11)(三)家长方面 (12)三、策略 (13)(一)教师层面 (13)(二)家长层面 (13)(三)心理干预层面 (14)(四)家校合作层面 (14)致谢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9)小学生学业拖延个案研究10小教1班庞雅楠指导老师:石文山摘要:小学生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拖延现象已经上升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注问题。
所以,本文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进行研究,并重点对小学生作业拖延以访谈法做个案研究,探讨学业拖延的原因以及其解决策略,希望能帮助小学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发生,形成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教育者预防学业拖延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拖延现状策略Abstract: Students are at the key stage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rocrastination phenomen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has been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upil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focus on the students work procrastination does the case study by interview, discussed the cause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their solutions, hoping to help students reduce th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orm good habits, to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help for prevention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educators.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pupil procrastination current situation solutions引言(一)问题的提出许多人反映自己有时出现拖延行为,例如当睡觉时才想起今天本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上班或者约会迟到;当没有干净衣服可换时才开始清洗等等。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原因的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原因的研究近年来,以小学生学业拖延为主题的调查和研究频频出现,小学生学业拖延不仅是一个班级,甚至更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它是一种社会热点现象。
拖延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小学生日后的学习成绩,甚至更大程度地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本文将主要对小学生学习拖延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表现、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一、小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从小学生学习拖延方面来讲,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强的拖延现象。
小学生总体上拖延学习的情绪较强,容易犯困,心理落差大。
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较低,常常出现课外作业未完成,未按时交卷的情况;好奇心和挑战精神较低,容易犯困,学习态度消极;考试成绩不稳定,不易在短时间内突出,学习方法和技巧落后;学习时间分配混乱,容易把自己带到令人烦恼的学习失败境地。
二、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多年以来,家庭、学校和社会都给孩子们压力太大,有关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可归纳为家庭、学校、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高期望感、家庭约束不严、家庭教育方式有误等都是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
(2)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制度有不足,落后的教育技术,落后的课程设置,学习任务过多,课业压力大,也是学习拖延的原因。
(3)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同的价值观,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把孩子们带入了大压力的“拔刀”竞争,会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乐趣,也是学习拖延的原因之一。
三、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小学生学业拖延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学习成绩低下,学习能力差,思维缺乏主动性,缺乏规划、分解、时间安排的能力,且应对学习的能力也较差,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强的依赖性。
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会给家长、学校、社会带来极大困扰。
四、决小学生学业拖延的措施面对小学生学习拖延现象,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消除学习拖延,方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故意或无意识地拖延学习任务、作业、复习等学习活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普遍存在,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
对于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找到矫正学生拖延行为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1.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制力较弱,所以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习时,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分心,导致学习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2. 情绪因素一些小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如焦虑、压力过大、对学习任务的抵触等。
这些情绪因素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将学习任务拖延。
3. 知识储备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小学生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点或者难题,由于无法及时解决,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延迟学习任务的完成。
4. 家庭环境影响一些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过度溺爱、家长过分宠溺的情况,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小学生养成拖延学习的坏习惯。
5. 缺乏目标感和自觉性缺乏目标感和自觉性是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另一个原因。
可能有一些小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心,在学习时容易流于散漫,缺乏主动性。
1. 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小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白他们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计划,并督促他们完成。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通过一些活动和训练,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分配学习时间、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和游戏时间。
3.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避免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及其策略研究专业:小学教育班级:10小教一班:庞雅楠〔摘要〕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了xx名小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比较了小学生学习拖延在性别、年级、班干与非班干等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性,并结合访谈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拖延对策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learning procrastinationPang YananAbstract: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refers to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time and energ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non rational behavior tendency one must complete the task of learning constantly delayed by the. This article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of XX pupils situation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compared the pupil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in gender, grade, class and the difference of non class dry and ot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ex,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reason analysis.Keywor d: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Countermeasures一、引言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词“pro”和“crastinus”的组合,“pro”指的是“向前、朝向,喜欢,赞同”,“crastinus”指的是“明天”,说明在拖延的概念中必定要包含“推迟、延迟、耽搁、迟滞”的意思。
虽然说拖延行为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由来已久了,但是对拖延开始关注并进行相关的研究,也是近二十年的事情[1]。
我国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学习拖延的探讨上。
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
当前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较多,而有关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则非常少。
根据已有的文献,长期的拖延行为不仅会降低个体生活质量与行为效率,还会引发焦虑、压抑、自责等负面情绪。
在小学阶段,学业活动成为其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一阶段也是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小学生与家长、同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而且学习效率低下和长期的焦虑、压抑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
解决小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更具有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问卷研究法对小学生拖延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江都市一所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收回率为92.1%,问卷同时收集了性别、是否班干等背景信息。
其中男生152人,占总人数的56.9%;女生115人,占总人数的43.1%。
2.研究工具将小学生学业任务分为他人决定的学习任务和自己决定的学习任务两大类。
“他人决定的学习任务”包括各科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考试前的复习、课文的背诵等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情境;学生在自主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摘抄背诵好词好句等。
对每类学习任务分别安排了3道问题,每道题的选项使用5点计分,分别是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数值越大表明拖延的频率越高,拖延的程度越严重。
每类学习拖延的最高总分为15分,7~9分“偶尔拖延”为轻度拖延,10~12分“经常拖延”和13~15分“总是拖延”都为严重拖延。
6道题总分在14~18分之间者为轻度拖延,19~30分之间的为严重拖延,轻度拖延和严重拖延的都称之为学习拖延者。
3.程序以班为集体单位测试,由研究者充当主试,先把学生问卷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里,运用统一的指导语和提示语,集体作答,学生完成后统一收回。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输入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1.小学生学习拖延的总体程度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中的拖延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有过学业拖延的状况,但大部分学生都是轻度拖延,严重拖延者并不多。
而且,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上拖延更少,而自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上的拖延更严重。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附属内驱力,即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如为了获得外在的奖励或者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而并不是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到四五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逐渐减弱,但学习的自主性程度还比较低[2]。
因此对于外部控制的学习任务,拖延现象程度要比自我安排的学习轻,也没有那么严重。
2.小学生学习拖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2.1小学生学习拖延的性别差异为了检验小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此进行了独立样本测验,结果显示小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小学生在他人决定的任务中的学习拖延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学习拖延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而在自我决定的任务中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从总体学习任务上来看,男生的学习拖延的百分比也显著高于女生。
小学阶段男生自我意识水平要比女孩低,自我控制能力弱于女孩[3],自控力比较高的学生,对学习等活动的进程与结果能起较好的调节作用[4],所以男生在完成他人决定的任务中的学业拖延现象比女生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一结果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他研究结果:小学男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强制性都要高于小学女生。
2.2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年级差异为了得出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年级差异,问卷对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拖延情况进行了方差分析,数据表明拖延不存在年级差异(P>0.05),但从拖延者占得比率来看,学习任务拖延者在这三个年级所占的百分比随年级升高呈增加的趋势。
也许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所导致的。
虽然如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但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和学校以学生升入名牌和重点中学为荣的心态必然会影响孩子,小学生依旧能感觉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期盼,学生依旧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些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增加,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采取拖延的态度。
2.3小学生是否担任班干对学习拖延的影响班干和非班干在学习拖延问题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班干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程度明显低于非班干的小学生(P<0.001),而且即使班干存在拖延现象,也是偶尔拖延。
一般来说,班干都是在老师和同学心中得到比较高的认可,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这种认可也会逐渐被担任班干的学生内化到其积极的自我概念中,形成较高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越高的学生在学习中拖延的可能性越小。
这就如罗森塔尔提出的教师期望效应,它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而且由于老师经常会委任班干一些任务,这也培养了班干的责任感,而缺乏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因此,或许是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比非班干部的小学生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以及责任感,使得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拖延程度明显低于非班干的小学生。
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应多加采用班委轮流制,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的确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对学习拖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小学生对待学习拖延的态度问卷考察了小学生对待学习拖延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学习任务上希望改变拖延的愿望。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明确的知道学习拖延不好(97%),66.7%对自己以往的学习状况并不满意,并且他们有改变学习拖延现状的强烈愿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支出,小学生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冲突发展阶段(6~11岁)。
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
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能力是一个社会褒义词,每个个体都生而具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尊重的价值取向,因此即使是学习拖延者,也希望能获得勤奋感,具有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
4.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我们在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导致学习拖延原因选项的同时,也对各年级小学生就学习拖延问题进行了访谈,发现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1)学习任务方面:作业难度大,作业数量多和作业缺乏趣味等是小学生提到较多引起学习拖延的原因。
(2)自身方面: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以至于花了时间但是学习效率很低;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在学习时开小差或者从事其他活动;成绩不好从而导致心情烦躁焦虑,不愿意学习,学业上尽量拖延。
(3)老师、家长的原因:老师作业批改不及时或者没有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父母训斥作业中的错误;课余时间少,完成学校作业后不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要继续学习,等等,这些原因也让学生对学习采取拖延的态度。
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一直都是整个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要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调查显示有37.6%的小学生对完成现行教学大纲与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感到吃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