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及进入国际化战略案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国际化及进入国际化战略案例研究

作者:向林(译)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6期

摘要目前在企业如何国际化和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选择自己的战略方面还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完整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企业的国际化和进入战略是这方面理论完善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实质上是探索性的,通过全面的采访进行内收。并且,企业一直利用各种办法进入目标市场。有的企业更倾向于巩固其在国内的地位和努力进行出口,而另一些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并直接投资于国外市场。因此,本文研究探讨了企业进入的策略和影响选择的因素。为了对企业如何进入目标市场获得更深层的了解,本文通过对中国国际化公司—华为进行案例研究,以确定进入国外市场战略选择的因素影响,并为企业如何进入外国市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国际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全球化的发展给各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国际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适应国际化的创新性举措。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国际化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以往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来看,我们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国际化研究也有利于发现新问题,进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战略(格兰特2005年)。企业跨越国界与跨越企业边界的动机是明显不同的。国际化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市场不足以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化后的经济规模与机遇对企业的刺激。企业一直满足于本国的发展,但是如今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趋势发生一系列的明显转变(斯蒂芬亨德森1989)。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开放贸易边界,为企业国际化消除障碍,并积极加入了世贸组织,进而为本国企业国际化更好的服务。并且,企业仅致力于本国市场可能遭受更大的威胁,因为外国公司的进入将使本国的市场变得更小。这就迫使许多公司走向国际,或者至少扩大在本国边界的活动。虽然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将其产品出口并巩固国内市场,另一些企业倾向于采用更加积极的措施,收购其他公司,形成联盟,合资或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个矛盾,我们研究企业如何进入外国市场,以确定进入国外市场战略选择的因素影响。这是增加国际知识储备,以便为其他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提供一定的指导。

面对国际化问题,公司应该如何管理他们的业务,以及如何建立国际战略已经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是什么样的国际化战略是可行的,以及国际化之后应该如何汲取外部知识。据此,Ohmae(1994)据此认为,全球化高度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式将兼具有全球性和本地化。二者主要不同是母公司与东道主施加的影响,诸如文化,政治外部因素,经济和法律等的区别。

多元化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国际化是一个新阶段,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将面对很多风险,并且很容易收到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中,分析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化市场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入方式。一些公司选择逐个市场进入的方式,同时考虑到时间和知识的因素,另一些则极力避免这种方式。本文具体以中国国际化公司为案例,我们主要围绕企业国际化和其进入战略的两个基本问题来研究企业国际化问题:

(1)如何理解企业的国际化进程?(2)影响的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文的目的在是增加在国际化商业领域的知识,并通过调查,描述和分析企业如何确定其国际化战略。为达到预定效果,本文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其在实行国际化市场运作中的国际化程度和进入战略作为研究方法。这将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如何国际化以及影响其进入战略选择的因素。

企业国际化具有广泛的边界,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科学市场营销管理文献似乎还缺乏对企业国际化的行为完整和准确的解释或预测。事实上,在全球市场的研究中国际化公司的实践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基础。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也带来了很多的争议和辩论,而不是在以科学的调查结果为依据,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比约克曼,1990)。

2 相关综述

这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已有文献对该问题的研究. 旨在整合现有文献的相关信息,并确定现有研究是否能够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本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审查安德森的(2000年)从企业家的角度对国际化模式的研究,乌普萨拉模型和德里斯科尔(1995)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作为指导工具,在分析研究结果,而第二部分主要是以前的研究评述。

2.1 理论框架

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国际化进程相关的文献。许多研究表明,许多研究人员对此过程进行了研究。过去30年国际化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约翰松与凡勒尼(1977)定义为在一个进程中,公司逐步增加他们的国际参与行为。他们认为国际化是一个由一系列决定导致的产品。

韦尔奇和卢奥斯塔里宁(1988)认为“国际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日益参与国际行动,对内和对外方面都是一个更广泛国际参与的概念。比米什(1990)提供了另外一个全面的定义:“公司直接和间接的认识都影响他们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以及与国外企业的交易”(比米什1990年,pp.77 -92;亚特及竹1997)。这些定义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国际化的概念。目前为止,一致认同的国际化概念包括:(1)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包括许多增量和战略决策。(2)它涉及到各个进出口的产品,服务或资源跨越国界的转移。(3)国际化的影响由一系列来自企业和环境的因素。在本文中,我们采取安徒生(1997年)的定义:国际化是适应外汇交易的方式来定义的国际市场。这个过程既包括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和模式选择。

由于我的分析方法的不同,我选择使用斯万安德森的(2000年)的企业家视角的国际化模式;在分析框架的研究结果时选择乌普萨拉模型和德里斯科尔(1995)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为指导工具。

2.1.1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国际化模式

Svante.Anderson2000年提出了基于企业家的角度的国际化模式,第一次来分析和解释企业家和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他分析了企业家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其中企业家可以区分为3种杰出的企业家:技术型企业家、创业型企业家和市场型企业家。

(1)技术型企业家和国际拉动战略。技术型企业家主要集中在技术上。最重要的是生产和产品的发展,国际化不是他们的主要兴趣。新产品可以通过国际网络,促进其产品的出口和许可证得发放。这些国际活动无法形成国外全资子公司和新产品市场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发展公司的新兴市场。至于进入哪些国家的决定因素还不是很明确。

(2)创业型企业家。这种创业型企业家一般已经找到了市场需求,并已经知道如何进入国际市场。他们认为,市场渠道和品牌更重要的是积极的国际化进程,并愿意将企业发展成为新的国际企业,并选择建立思想模型,这需要很多资源。很多进入模式中有可能打入市场更加迅速。其中市场选择的个人喜好和网络的依赖是至关重要的。

(3)市场型企业家。在成熟的行业结构,企业家的行为和他的策略是很协调,这意味着他不能直接做出决定而不能不考虑行业结构。他正试图通过结构调整配合企业战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和行业以及国际化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的战略。这就导致这类企业家更喜欢收购和兼并,以减弱在该行业的不利之处。这类企业家根据市场竞争优势,没有吸引力的收购或兼并的市场是不会进入的。

2.1.2 国际化进程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