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类亚型。
它是一种可以影响到多系统的具有多种症状的精神障碍。
躯体化障碍有过许多名称,其研究历史也非常复杂。
4000年前古埃及人首次描述了此综合征,并将其称为“癔症”。
他们认为该障碍源子宫的自然移位,并尝试通过将“游走的子宫”拖回原位来治疗这种疾病。
1859年,Briquet在巴黎的一所医院里观察了430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将其称为“癔症”,在1951-95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确立了癔症涉及多个系统的念。
在其专著中进一步将癔症定义为在缺乏器质性病变的前下出现的多种戏剧性的和过分的躯体不适。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在癔症转换症状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机制“心理能量”被转换成躯体症状。
随后Steke1首次提出了躯体化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等同于Freud的转换概念[1]。
病因和发病机制躯体化障碍的病因学机制尚不确定,不同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遗传学因素躯体化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
研究显示,患者女性一亲属中约20070达到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
躯体化障碍的家聚集性可以受到遗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的影响。
寄养子究发现,若是女性在3岁前被寄养,并且其养父母有酗酒或反社会的问题,她们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增加5倍。
随着寄养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寄养子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也会相应改变[2]。
生物学因素早期的“癔症性”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患者大脑对信息的加工缺陷导致了许多临床症状,这种缺陷可能是躯体化障碍患者及其生物学亲属躯体不适、症状无明确定位的精神状态和病理性赘述及一些社会、人际关系、职业功能受损等的基础。
神经心理实验结果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注意和记忆功能缺陷。
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进一步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一些特点,如双侧额叶对称性功能缺陷,优势大脑半球的功能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严重(亦见诸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非优势半球前部的功能障碍比后部的严重等。
人卫版精神病学之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教学护理课件

目录
躯体形式障碍概述分离转换性障碍概述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治疗与护理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的预防与控制典型案例分析
01
CHAPTER
躯体形式障碍概述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其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
详细描述
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护士、康复师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词
长期跟踪随访
总结词
个体化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可持续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定义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多种类型。
分类
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生物学、心理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例如,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学因素、神经心理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病风险。
病因
目前对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患者的注意偏向和解释偏向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详细描述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总结词
综合护理措施
总结词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总结词
加强医患沟通
01
02
03
04
05
第六章: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大多数被诊断为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已 经被诊断出至少三种其他精神障碍。 其他障碍中有一些是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继 发症或结果。例如以135宁分离性身份障碍 患者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其中97%患有重性 抑郁;90%患有某种焦虑障碍,绝大多数 是创伤后应激障碍;65%存在滥用药物的 行为;38%有饮食障碍。 此外,大多数分离性身份障碍也被诊断出 患有某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的区别?)
13
其他研究发现,一些被麻醉的外科手 术病人在手术后接受催眠可以回想起 手术进行时播放的某些音乐片段。
同样,仿佛有一个“隐藏的观察者” 在病人麻醉后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 记录了手术中发生的事情(2001)。
14
对大多数人而言,意识的活跃模式和 接受模式将我们的经历自然地交织在 一起,我们不会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分 别。分离性障碍患者可能在整合这两 种模式上长期存在问题(2001)。即 患者意识中的不同方面不能正常地交 流,而是互相脱离,独立运作。
23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通常报告有显著 的遗忘或记忆空白。患者称自己对其他人 格控制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没有印象, 或存在单向遗忘的情况,即一个人格能够 意识到另一个人格的行为,但是另一个人 格则对前一人格的行为完全没有意识。 他们报告的遗忘很难验证是否属实,但是 认知心理学家进行的某些研究暗示信息和 记忆大多会在不同人格间传递。
9
20世纪,科学家对分离体验的兴趣时高时 低。19世纪法国美国的神经学家和心理学 家如詹尼特、沙科、弗洛伊德、荣格和詹 姆斯对分离症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詹尼 特把分离视为想法和意识分离、但又通过 梦和催眠相互接触的过程。他研究的个案 是一位名叫艾琳的女性,她不记得母亲已 经去世。但是在梦中她真实地经历了和她 母亲去世有关的事件。
【精神病学】6.20-神经症性障碍、分离转换障碍

Epidemiology
• 1982年,在我国12个地区的15-59岁的人群中,神 经症的患病率为22.21‰
• 2001-2005年,调查覆盖了中国山东、浙江、青海、 甘肃4省的1.13亿成年人群,通过多级随机分层取 样的方法选出63004人,焦虑障碍的现患率5.6%
• 国际上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13.6%-28.8% • 对2000-2015年2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我国焦 虑障碍现患率/终身患病率为24.47‰/41.12‰
• 女性多于男性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sis
• 有一定人格和素质基础 • 发病有一定社会心理因素 • 症状多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 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 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欲望
Classification of neurosis
Therapy
• 心理治疗
•
各种流派的整合
•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
Case
• 患者,女性,34岁,职员。因 发作性心悸、胸 闷伴濒死感1月余 来诊入院。 • 1月余来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作心悸、胸闷、乏 力、大汗伴强烈恐惧感和濒死感,反复发作,每 次发作数十分钟至半小时后缓解,发作间歇期无 明显不适,但时常担心再次发作。1月余来共发 作4次,最近1发作时送急诊室,查心电图示窦性 心动过速,血压168/90mmHg。
Anxiety disorders
• 生理性焦虑 • 有一定原因 • 可以理解 • 反应适度 • 病理性焦虑 • 焦虑情绪的强度并无现实的基础或与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
称(程度) • 持续存在,超过所处群体面对同样刺激所出现反应的持续
时间(时间) • 个体感到自身焦虑出现的不合理性,感到缺乏应对的能力
石大精神医学课件10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 遗传
➢ 心理因素: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幼年 期的创伤性经历,人格方面具有暗示性、情感 性、自我中心性
➢ 社会文化因素
(二)发病机制
1、意识分离理论:认为意识状态的改变是癔症 发病的神经生理学基础,随着患者的分离,正常 的认知功能受损,大脑皮层对传入刺激的抑制增 强,患者自我意识减弱并有暗示性增高。
1、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点 2、疑病障碍的诊断要点 3、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要点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 客观的一些证据,因此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 求病程至少要三个月以上。
2、分裂症 疑病症状离奇、不固定,有思维障碍 和精神病性症状,不积极求治
➢ 通常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 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 ➢ 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多变不典 型,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 丰富,或者完全不伴发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病 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3、疑病障碍
➢ 存在先占观念,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 属本症
慢性盆腔痛 ➢ 常出现药物依赖、焦虑抑郁和失眠,社会功能受损 ➢ 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30-50岁,病程迁延持续6
个月以上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不适的主诉集中于身体特定部位,如局 部肿胀感、皮肤蚁行感、麻刺感和麻木感,心因 性斜颈、心因性瘙痒、心因性痛经也属此类疾病。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约20%的躯体化障碍患者 的女性一级亲属也符合躯体化障碍诊断
第五章 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案例一
• 警察发现一位大概30出头、穿着体面的妇女,她漫无目的地在 告诉公路上走着,警察觉得很奇怪,就把她带到医院。但是这 位妇女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她讲话有条有理,但是语速 比较慢。她呆在病房里,很少说话,只有别人哄她她才吃点东 西。如果你问她是谁,她就会望着天花板,或者是耸耸肩,表 现出一副很绝望的样子。四个月后,医生们仍然没能让她记起 自己是谁。心理医生每天都把她带到办公室里去询问她,但是 她很少对医生的询问作出回应。而且心理医生和无法对她进行 催眠,因为她不愿意闭上眼睛,而且也不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 催眠过程上。最后心理医生尝试了渐进性放松。她对这种方式 比较配合而且反应也很好。在每次放松之后,心理医生都会拿 起办公室的电话假装给亲戚或朋友打电话。然后医生会把电话 递给她,建议她也给家里人或朋友打个电话,但是她总是说自 己不记得任何人的电话号码。直到有一天,她在放松完后,心 理医生把电话递给他,让她随便拨一个电话号码。她照做了, 而且过了一会,她不断地拨同一个电话号码,只是她没有等到 电话铃响就挂了。心理医生记住了这个电话号码,并自己拨了 一遍,接通之后就递给了她,那头竟然是她的妈妈,是在离家 400里以外的城市,她和自己的妈妈通话了。原来,她是一位 工程师,准备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居住,但是就在搬到新家的 哪天,她就漫无目的的出走了。第二天,她的妈妈就把她接回 家了。
• A.在30岁前起病,有持续几年的,众多躯体诉述的历史, 结果是到处求治,或产生了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 面的功能明显缺损。 B.符合以下每一项,而且在病程中任何时候都有个别症状 : (l)4种疼痛症状:至少4处不同部位的疼痛病史(例如, 头、腹、背、关节、四肢、胸、直肠、月经时、性交时、 或排尿时); (2)2种胃肠道症状:至少2种除疼痛之外的胃肠道症状病 史(例如,恶心、腹胀、除妊娠以外的呕吐、腹泻、或不 能忍受几种不同食物); (3)1种性症状:至少1种性的或生殖系症状的历史,除疼 痛之外(例如,性冷淡、阴勃起或射精不佳、月经不规则 、月经过多、整个孕期呕吐);
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4.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诊断要点
突出的特点是患者有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 疼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完全加以解 释。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与疼痛的发生有 关。
(二)、鉴别诊断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 疾病
焦虑障碍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分离性运动 和感觉障碍
五、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治疗比较困难,应采取综 合性治疗。 (一)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医患关系 2. 重视连续的医学评估 3. 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评估 4. 适当控制患者的要求和处理措施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化表现
(疲劳)
眼
喉
(异物感、干咳、 阻塞感) 心血管系统 (心悸、胸闷、头晕、 发冷、体位性低血压)
头(头痛、头重等) 耳(耳鸣等) 口 (口渴、味觉
异常等)
呼吸系统 (气喘、憋闷、气
消化系统
(恶心、腹胀、腹泻、胃部 不适等)
短等)
肌肉。关节
肩酸、疼痛等
皮
肤 手、腕 (麻木、疼、冷、热等) 泌尿系统
4.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somatoform autonomic dysfunction)
患者有明确的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心悸、 出汗、颤抖、脸红等,这些症状令人烦恼; 常常主诉为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 、紧束感、肿胀感
患者坚持这些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 统患了严重的疾病,并由此而感到痛苦; 但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无明显紊乱的证据 ,医生的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
(二)药物治疗
病人对健康要求高,对躯体反应敏感,宜选用 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治疗为宜;
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予适量抗焦虑药物或
第七章 转换和分离障碍

变态心理学讲义河北大学杨志刚SynRhine@变态心理学讲义第七章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障碍(Somatoform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躯体形式及分离障碍一、概述二、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y疑病症(hypochondriasis)y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y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y疼痛障碍(pain disorder)y身体畸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三、分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y人格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y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 amnesia)y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y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Breuer’s case of Anna O.anddisorder Abnormal psychology头痛,脖子和肢体麻痹,严重的咳嗽,吞咽和说话困难。
但没有可查的物理原因。
4概述癔症的历史y癔症(Hysteria),亦译作歇斯底里y中世纪认为癔症是由于妖魔作怪、精灵附体.y18世纪认为癔症起源于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异常y19世纪末,夏柯()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障碍造成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癔症是无意识的动机冲突所致y自1980年,DSM-III取消了神经症(neurosis)这个疾病名称。
同时取消了“癔症”这个疾病单元,改为转换和分离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的比较相似之处y都找不出真正的器质性损伤,只是在意识层面上存在障碍。
y两类障碍都模拟了真正的神经病性障碍的形式。
y两类障碍都可以看作是“神经症”。
差异y分离性障碍表现为高层次认知功能的障碍y转换性障碍表现的是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陈壮飞
• 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 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未 发现异常,医生的反复解释仍不能打消其疑 虑
• 即使有躯体疾病,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 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
• 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病人常否认心理 因素的存在
– 未发现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 – 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
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 少能够完全缓解
– 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 病程≥2年
Clinical Features
消化道症状
恶心 腹胀 腹泻
呼吸循环症状
胸闷 呼吸困难 胸痛 心慌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尿频 月经紊乱 性功能障碍
异常的皮肤感觉
痒、烧灼感 刺痛 酸痛 麻木感
•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
– 病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 临床表现符合躯体化障碍或者不典 型,均应诊断本型
• 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
• 病程多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 躯体化(somatization)障碍 •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 疑病障碍 • 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躯体形式的 疼痛障碍
疑病障碍
躯体形式的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
未分化躯体 形式障碍
流行病学情况
• 躯体化障碍
– 可采用暗示性技术、催眠疗法、支 持性心理疗法、行为治疗、家庭治 疗、电刺激等
–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医源性暗示
• 药物治疗
– 消除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 常用以下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 郁药物、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
Thanks!
– 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
– 疼痛的发生与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 有关
– 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
•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 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 的器质性变化
– 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
– 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 – 社会功能受损
(dissociative motor and sensory disorders)
– 分离性运动障碍
• 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 不能、步行不能/失音症
– 分离性抽搐(dissociative convulsions) – 分离性感觉障碍 (dissociate anaesthesia
and sensory loss)
• 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
• 其他形式
– 多重人格障碍 – Ganser氏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 – 情感暴发 – 另外,分离(转换)性障碍也可在
一些人群中集体发病
• 案例:
41
42
43
• 诊断要点
– 具有分离(转换)性障碍中各种障 碍的临床特点
– 常常主诉为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 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
• 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somatoform autonomic dysfunction)
– 坚持这些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 官或系统患了严重的疾病,并由此 而感到痛苦
– 但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无明显 紊乱的证据,医生的反复保证和解 释无济于事
• 案例(续)
– 后来自感头颈痛和胸痛加重,多次 反复去各家医院就诊,做了透视、 脑电图、心电图、超声波、纤维胃 镜等十几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 患者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易幻 想,检查中患者表示不相信之前的 报告结果,希望医生不要隐瞒病情 ,因病得不到确诊而忧心忡忡,求 治心切
• 鉴别诊断
躯体形式障碍 焦虑障碍
心理
社会 文化
生物
• 临床表现
–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 amnesia) –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 –分离性木僵(dissociative stupor) –出神与附体(trance and possession
disorders)
–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 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予适量抗 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
– 对有偏执倾向者可使用小剂量非经 典抗精神病药治疗
• 心理治疗
– 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 之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解除 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
– 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 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逐渐建 立对躯体不适的合理性解释
– 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 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 躯体化障碍: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
– 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 吐、恶心等)
– 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 痛、麻木感、酸痛等)
– 泌尿生殖症状 – 呼吸循环系症状 – 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躯体+情绪
• 躯体化障碍:临床特点
• 突出的特点是患者有持续、严重、令 人痛苦的疼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 体障碍完全加以解释
• 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与疼痛的发 生有关
• 案例
– 某男,26岁,突发左侧头颈痛、左半身 不适、伴心慌、失眠、烦躁7个月来就 诊
– 患者因工作问题,感到精神压力大,一 日晚,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 直达左侧头顶部,当时头疼,左颈活动 受限,左手足发麻,认为是脑充血或心 脏病,后去医院就诊,未见异常,回家 后不放心,查阅医书,一无所获;
• 持续存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 汗、颤抖、脸红,这些症状令人烦恼
• 涉及特定器官或系统的主观主诉 • 存在上述器官可能患严重(但常为非特异
的)障碍的先占观念和由此而生的痛苦, 医生的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
• 所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无明显紊乱的证 据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诊断要点
– 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的躯体障碍的 证据
– 有心理致病的证据,表现在时间上 与应激性事件、问题或紊乱有明确 的联系(即使患者否认这一点)
• 鉴别诊断
– 癫痫:分离性抽搐应与癫痫发作相鉴别
• 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且对光 反应消失,可发病于夜间
• 发作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痉挛 时四肢呈有规则的抽搐,常有咬破唇舌, 跌伤和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完全不能回忆
• 心理治疗
– 认知疗法、 – 支持性心理治疗 – 精神分析 – 森田疗法等
•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s]
• 源于早期的歇斯底里(hysteria)— —贬义词,故在中国译为癔症
(hysteria)
• 在ICD-10中,癔症-分离(转换)性 障碍
• 共同特点是
– 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 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疑病观念)
– 病人因此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 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 虑
• 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somatoform autonomic dysfunction)
– 有明确的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如 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这些 症状令人烦恼;
• 躯体疾病
– 躯体疾病病史、阳性体征、实验室 检查的阳性发现可进行鉴别
• 精神分裂症
–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出现的情 感爆发、幼稚行为、附体妄想、木 僵等易与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症状 相混淆
• 治疗原则
– 不直接针对症状 – 不鼓励症状的残留 – 掌握适当的环境 – 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
• 在适当的环境下,或在催眠或精神分析 治疗中,精神世界分离或“丢失”的部 分可以恢复;有时可很快完全恢复
• 患病率:
– 国外报告终身患病率:女性3‰-6‰
– 国内12个地区总3.55‰;农村 5.0‰ 城市2.09‰
–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 大多数患者在35岁
城市
以前发病
农村
3.55‰
• 病因与发病机制
短等)
肌肉。关节
肩酸、疼痛等
手、腕 (麻木、疼、冷、热等)
生殖系统(男性)阳痿
全身症状
(女性)月经不调、外阴瘙痒等
乏力、倦怠感、 头晕、僵硬、食 欲下降、失眠 (易惊醒、起不 了床)等
•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 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 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
多系统主诉 检查阴性
往往不佳
• 同时伴有如下心理症状表现:
过分关注 躯体症状 情绪:烦忧疑
对治疗依从性较差
诊断名称含糊、多样 常被诊断为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某某“综合征”等
(somatization disorder)
• 躯体化障碍
– 主要表现多种多样
– 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 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
• 诊断与鉴别诊断
躯体症 状
情绪: 烦忧疑
症状与 体症不 符,各 项检查
阴性
病程
社会功 能损害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点
• 存在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至少 两年,且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
• 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疾 病解释的忠告与保证
• 症状及其所致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功 能损害
– 社会文化环境
– “神经质”的个性
• 生物学因素
– 可有家族聚集性 – 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失调
• 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
– 症状复杂、多样、未能找到明确的 器质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