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八十六)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常考知识点:1.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的结构、牙齿的结构和种类、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等。

2.口腔病理学: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等。

3.口腔内科学: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4.口腔正畸学:包括牙列不齐的种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5.口腔种植学:包括牙种植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等。

6.口腔颌面外科学:包括各类口腔手术的操作技术、术前术后护理等。

7.口腔修复学:包括各类牙齿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修复方法和技术等。

8.口腔预防保健学:包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口腔保健知识等。

9.口腔影像学:包括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以及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10.口腔药物学:包括常用的口腔药物的种类、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此外,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还需要熟悉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要求以及医学伦理的基本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目标和任务,确保全面复习。

2.资料整理和笔记记忆:将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巩固知识,熟悉考试题型和考试规则,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4.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教材和参考书进行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5.参加培训班或听课:培训班或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更系统和全面,有助于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6.组织学习小组或参加学术讨论会:和他人一起探讨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7.定期复习和检查:定期复习已学内容,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最后,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勤奋学习和不断的复习。

只有全面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口腔执业医师高频考试复习笔记(打印版)

口腔执业医师高频考试复习笔记(打印版)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高频考试复习囗诀1.牙源性腺样瘤:玫瑰花样结构2.涎腺多形性腺瘤:双层导管结构3.成釉细胞瘤:星网状层结构4.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同心圆钙化5.恶性多形性腺瘤:肉瘤成分6.牙源性角化囊肿:子囊7.涎腺多形性腺瘤:鳞状化生8.慢性盘状红斑狼疮:角质栓塞9.鳞状细胞:瘤角化珠10.扁平苔藓:胶样小体11.黏液囊肿:泡沫细胞12.腮裂囊肿:淋巴细胞13.牙瘤:釉质14.牙龈瘤:巨细胞15.黏液表皮样癌:黏液细胞16.黏液囊肿:常无上皮衬里17.鼻腭管囊肿:位于鼻腭管18.正中囊肿:位于上颔和下颌中线处19.含牙囊肿: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齿,牙冠,一般朝向囊腔20.关节盘附着松弛:不偏21.可复性盘前移位:先偏患侧后复正常22.翼外肌亢进:偏向健侧23.翼外肌痉孪:偏向患侧24.下颌角内有大小不等的多房阴影,各房大小相差悬浮:成釉细胞瘤25.下颌骨內有单房阴影,周围有密致的白骨线包绕:颌骨囊肿26.颌骨内虫蚀状骨质破坏区,牙槽骨有破坏无死骨形成:原发性骨肉瘤27.下颌骨有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病变离病原牙越近密度越低:中央性颌骨骨髓炎28.穿刺液为黄色的清样液体:舌下腺囊肿29.穿刺液为黄色的皮脂样囊液:角化囊肿30.穿刺液为黄棕色的清亮液体,含胆固醇结晶:腮裂囊肿31.“雪花样”的唾液∶慢性阻塞性腮腺炎32.天疱疮的病理学特征:棘层松解33.白斑的病理学特征:不典型增生34.扁平苔藓的病理学特征: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35.类天疱疮:基底层下疱36.可有吹风样杂音的:蔓状血管瘤37.体位移动实验阳性:海绵状血管瘤38.病变区可触及结石:海绵状血管瘤39.囊性水瘤:囊肿型淋巴管瘤40.不发生恶变的:囊性水瘤41.成釉细胞瘤的X表现:大小不等的多房性阴影42.颌骨囊肿的X表现:骨内有单房阴影,四周有白骨质线43.颌骨中央性X表现:骨内有虫蚀骨质破坏44.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X表现:骨质破坏,死骨形成45.根尖肉芽肿的表现:骨质有破坏,边缘清楚46.根尖周囊肿的X表现:骨质有破坏,周围有致密白线47.急性根尖周灸早期的X表现:骨质未见破坏48.囊肿:胆固醇晶体49.血管瘤:血性液体50.囊性淋巴管瘤:淋巴液51.根端囊肿:草黄色,草绿色液体52.角化囊肿:皮脂样物质53.黏液囊肿:囊肿常无上皮衬里54.面裂囊肿:囊肿位于鼻腭管內55.嗜酸性腺瘤:可见“明细胞”染色阳性56.腺淋巴瘤岀现:淋巴滤泡57.涎腺腺样囊性癌岀现:筛孔结构58.涎腺多形性腺瘤岀现:软骨样区域59.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岀现:黏液池,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60.成釉细胞瘤出现:颗粒细胞61.甲状舌管囊肿出现:甲状腺滤泡62.腺泡细胞癌∷胞浆含嗜碱性颗粒,呈合胞体样63.基底细胞腺瘤:可见基底细胞,上唇多见64.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主要病理变化:基底层下疱65.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变化:基底细胞液化变性6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特点: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67.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特点∶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结节样聚集68.天疱疮破溃后的病理变化:糜烂69.扁平苔藓的病理特点为∶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70.白斑是:粒层增生71.红斑是:原位癌72.管间吻合: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73.根管侧支:发自根管的细小的分支74.根管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75.根管分叉:根尖分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存在)76.黏液表皮样癌:黏液细胞,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77.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粘液,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78.腺淋巴瘤: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构成79.嗜酸性腺瘤:大嗜酸性粒细胞构成80.基底细胞腺瘤:基底样细胞81.腺泡细胞癌:腺泡样细胞,闰管样细胞,空泡样细胞,透明细胞,非特异性细胞构成82.成釉细胞瘤:下颌磨牙区和升支部83.外周型成釉细胞瘤:牙龈及牙槽黏膜84.促结缔组织成粬细胞瘤:上下颌发生率相同,常见颌骨前部,下颌磨牙区仅见6% 85.牙源性角化囊肿:下颌磨牙区和升支部,扇形切迹86.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下颌前曆牙区和曆牙区,常与未蓢出牙的牙冠部相近邻,同心圆结构,淀粉钙化87.牙源性钙化囊肿:上颌前磨牙区多见,常见影细胞88.牙源性腺样瘤:上颌尖牙区好发,女多见,玫瑰花样结构,钙化颗粒89.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下颌前磨牙,曆牙区多见,常与一颗牙的牙根相连90.舍格伦综合征的三个特点:腺实质菱缩,淋巴细胞浸润,肌上皮岛形成91.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蒌缩的组织是:脂肪组织92.缩细胞在电镜下最显著特点是:自噬泡增多93.细胞质嗜酸性坏死最常见于:病毒性肝炎94.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慢性肺淤血95.引起肺褐色硬化的最常见疾病是:二尖瓣狭窄96.槟榔肝镜下的显著病变是∶中央静脉及血窦扩张充血和肝细胞萎缩及脂肪变性97.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生物因子98.恶性肿瘤细胞的最主要形态特点:病理性核分裂象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冠状动脉分支是:左前降支动脉100.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生的部位是:腹主动脉101.风湿性心脏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102.急性风湿病最常见致死原因是:风湿性心肌炎103.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病原体是: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104.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气肿105.导致肺气肿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106.最易发生肺肉质变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107.肺鳞状细胞癌主要起源于:主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108.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可起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109.慢性消化性溃疡最好发的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110.慢性胃溃疡病变部位最常见于:胃小弯近幽门窦部。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总结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总结

XX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总结口腔医师资格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下面是为大家的xx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虫牙是龋齿的俗称,也称之为蛀牙。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由于牙科知识的缺乏,虫牙迟迟未能得到及时的医治,导致龋洞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龋病在形式上被分为原发性龋和继发性龋而急性龋是原发性龋的一种,它病变进展快。

在儿童或青年人,病变的牙组织颜色浅,质地软而湿润,牙髓组织由于病变的快速而无法或很少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因此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生牙髓病变。

同时儿童患有龋病有碍于食物咀嚼,有碍于营养的消化吸收,由于咀嚼力的下降,其刺激颌骨生长发育的作用下降。

在面部及颈部承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和患舍格林氏综合征的患者及由于其他原因引起唾液分泌减少的病人,其龋病开展迅猛,且常累及多数牙齿,称为猛发性龋病。

对于这些患急性龋病和猛发性龋病的患者,更应尽早补牙治疗,以阻止龋病的快速开展。

如果患了龋病就应尽可能地早修补,因为龋洞经过修补后可以阻止龋病病变的开展,及早恢复牙齿的功能,保持牙列的完整。

假设不进展及时治疗,病变就会越来越大,从浅龋开展到深龋,对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当损伤到达牙髓,引起牙髓炎,此时牙痛会十分严重;当病变再进一步开展,会引起根尖炎、根尖周脓肿,甚至颌骨骨髓炎、牙齿脱落缺失。

牙齿的龋坏甚至缺失,会影响咀嚼,加重胃肠负担,进而影响身体安康。

而且,龋齿内有大量的细菌及脓液,为一潜在的病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可以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

而补牙能够终止这些病的发生和开展,所以患了龋病应当及早补牙。

①管周牙本质: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称为管周牙本质。

管周牙本质钙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少。

②小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

其中胶原纤维较多,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③前期牙本质:牙本质的形成是持续性的,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您列举部分主要考点:
1. 牙的组成部分:包括牙冠、牙根、牙颈。

2. 牙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位置,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3. 牙的切嵴和牙尖:上切牙的切嵴位于牙长轴的唇侧,牙尖由四个斜面组成。

4. 牙髓炎:分为急性、慢性、可复性等类型,治疗方法包括根管治疗等。

5. 龋病: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治疗方法包括充填治疗、嵌体修复等。

6.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治疗方法包括洁治、刮治、牙周手术等。

7. 口腔颌面部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清创缝合、固定复位等。

8. 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9. 颞下颌关节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颞下颌关节脱位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0. 口腔黏膜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腔癌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以上只是部分考点,建议查阅考试大纲或相关教材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同时,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方法。

口腔医师综合考试知识点

口腔医师综合考试知识点

口腔医师综合考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牙体牙髓病学中的龋齿》①基本定义:龋齿呢,简单说就是牙齿上长虫牙了。

牙齿表面那些细菌啊,分解食物残渣产酸,酸把牙齿硬组织腐蚀出一个个洞,这就叫龋齿。

②重要程度:在口腔医师考试学科里,这可是很重要的一块。

要是这部分学不好,像是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都做不出来,就像地基没打好,房子肯定盖不稳。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知道牙齿的基本结构,像牙釉质、牙本质、牙髓都是啥样,长在哪儿。

如果连牙齿长啥样都不清楚,咋能明白虫子牙是怎么形成在牙齿里的呢。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诊所看到的好多小朋友牙齿上有小黑点啥的,就是龋齿。

知道这个知识点,医生就能能准确诊断病情,确定怎么补好这个洞,保住孩子的小牙齿呀。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口腔疾病里,龋齿可是很基础的一个知识点。

和别的疾病像牙髓炎、根尖周炎也有关系,因为龋齿严重了就可能引起这些病。

②关联知识:跟口腔微生物、口腔生理学、病理学都有联系。

口腔微生物能让我们知道到底是哪些细菌在捣鬼,生理学帮我们理解正常牙齿咋回事,病理学是弄清楚牙齿病变的原理。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呢,说实话不算很大。

关键点就是要分清龋齿的深浅程度,像浅龋、中龋、深龋各自的特点。

比如浅龋可能就只是表面有点白垩色的改变,深龋就可能疼得厉害,这得分得清。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经常考,好多出成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呢。

选择题可能会问你这是浅龋还是中龋的临床表现,病例分析就给你个病人情况,让你判断龋坏程度并且给出治疗方案。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核心概念就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侵蚀破坏而形成的疾病。

牙齿外面的牙釉质、里面的牙本质都可能被破坏,硬邦邦的牙齿上就出现软软的洞。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就是牙齿变色、有缺损,晚期还可能疼。

比如说颜色从正常的白色变成黄褐色或者黑色,缺损严重的用舌头一舔就能感觉到牙齿上少了一块似的。

性质就是缓慢进行性的疾病,要是不多加注意,洞会越来越大。

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总结口腔医师是一种重要的医疗专业,主要负责口腔健康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口腔医师的知识面广泛,涉及口腔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师,考生需要经过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通过国家口腔医生资格考试。

以下是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口腔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是口腔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口腔解剖学主要研究口腔结构的组成和分布,包括口腔黏膜、口腔软组织、牙齿、牙周组织等。

学习口腔解剖学需要掌握口腔内外部结构的名称、位置、功能、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等。

口腔医师需要了解面部解剖学,因为口腔和面部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对面部解剖学的了解可以帮助口腔医生做好诊疗工作。

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理学是口腔医生必学的学科之一,其主要研究口腔各种生理功能和机制。

口腔生理学需要掌握口腔黏膜、唾液腺、咀嚼、吞咽、语音、味觉等生理过程的知识。

对于口腔生理功能的了解有助于口腔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

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医生必备的重要学科之一。

口腔病理学主要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口腔医生需要熟悉各种口腔疾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医生还需要掌握各种病理检查方法,如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等,以辅助诊断。

口腔药理学口腔药理学是口腔医生必须熟悉的学科之一。

口腔药理学主要研究口腔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口腔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口腔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口腔内科学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生必备的学科之一。

口腔医生需要熟悉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如口腔感染、口腔黏膜炎症、牙髓病、牙齿过敏和口腔免疫疾病等。

口腔医生还需要了解口腔与全身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提供有效的治疗。

口腔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汇总

口腔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汇总

口腔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汇总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很多考生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之前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做题,但是考试结束之后都不是很理想,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中拿到高分,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牙本质(Dentin)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体部门,其中矿物质约占65%~75%,有机质占20%,其余5%~10%为水,因此矿化不如釉质,但比釉质具有更大的弹性。

平均显微硬度约为釉质的1/5,但在釉质界处硬度较高,约为近髓端的3倍,从而可增强对釉柱的支持。

概述它是构成牙齿的主体,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也是牙髓腔及根管的侧壁,颜色淡黄,大约含有30%的有机物和水,70%的无机物,硬度低于牙釉质。

若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牙本质内有许多排列规则的细管,称为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分类牙本质在人的一生中均有形成,可分为三类:第一期原发性(primary)、第二期继发性(secondary)、第三期(tertiary)牙本质。

原发性牙本是牙齿发生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至根尖孔形成也基本完成;此后在尚未出生与初出生的牙齿,可有一缓慢地生理性继续形成过程,所产生者为继发性牙本质;是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形成的。

而在牙齿萌出以后,由于磨损、外伤、龋病或手术过程等原因而合牙本质遭受刺激时,在累及牙本质管的髓端形成的第三期牙本质。

牙本质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本质暴露,如磨耗、楔状缺损、酸蚀、牙龈萎缩、外伤等;使釉质缺损,牙本质暴露,外界的刺激,通过牙本质神经造牙本质细胞浆突起传入引起过敏症状。

②全身状况不佳,如神经衰弱、妊娠期等全身应激性增高,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也增高,往往过敏症状也明显。

临床表现①患牙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性增高,特别是对酸、甜、冷和机械刺激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酸痛。

②激惹性痛,没有自发痛,除去刺激,症状消失。

口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口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口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一、解剖学1. 口腔颌面部解剖口腔颌面部是人体表面上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解剖结构。

口腔颌面部包括口腔、颌骨、面部软组织等部位,其解剖结构复杂多样。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包括口腔黏膜、口腔骨骼、口腔肌肉、口腔血管和神经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并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 牙齿解剖牙齿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重要解剖结构。

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冠、牙髓、牙根和牙周组织等部位,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每一种牙齿的结构特点和生长发育过程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解剖知识。

3. 颌骨解剖颌骨是口腔颌面部重要的解剖结构,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

颌骨的解剖结构包括颌骨的外形、颌骨的内部结构、颌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颌骨的解剖结构,了解颌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颌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4. 面部软组织解剖面部软组织是口腔颌面部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包括面部皮肤、面部肌肉和面部血管等。

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面部软组织的解剖结构,了解面部软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面部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生理学1. 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理学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重要生理学知识。

口腔生理学包括口腔的分泌物、口腔的摄取和咀嚼功能、口腔的消化和吞咽功能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口腔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口腔生理学在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2. 牙齿生理学牙齿生理学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重要生理学知识。

牙齿生理学包括牙齿的牙釉质形成、牙釉质的硬度和牙釉质的耐酸性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牙齿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牙齿生理学在牙齿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3. 咀嚼、吞咽和发音的生理学咀嚼、吞咽和发音是口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这些功能的基本生理学知识,了解这些功能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安全使用尖锐器械
(1)尖锐器械的使用:
(2)尖锐器械伤害的处理:当尖锐器械伤害发生时,受害者须保持冷静,如果尖锐器械与患者有关,要先留下患者,然后按照尖锐器械伤害的急救与处理进行: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黏膜。

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③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

④高风险时采用药物预防,如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个月、1个月、6个月间隔)。

(四)环境防护
1.环境分区:口腔医疗环境应当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处理区域分开,不同区域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基本需要。

(1)口腔诊疗区域:可划分为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指导口腔医疗环境中不同层次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区域指的是治疗室内那些仅用干净的手或物品触碰的地方或设备的表面及材料等。

如容器内的材料、X线片、患者的病历、牙医助手的工作台、材料瓶、医护人员的洗手池等。

污染区域是治疗中一定或可能受到污染的设备、器械以及工作台暴露面。

从空间上划分是以治疗中的患者头部为中心,以处于工作位的口腔科医师或口腔科医师助手的背部为半径的范围。

主要包括综合治疗台的支架桌、痰盂、吸唾系统、手机头、灯光手柄和开关等。

这些区域表面应覆盖一次性保护物品,若没有覆盖,则应在每位患者结束治疗后按中等水平消毒。

(2)器械处理区:器械处理区应相对独立,可设在诊室周围,方便器械的传递
区域内按照工作要求分为回收清洗区、保养包装区、灭菌区、物品存放区。

回收清洗区为污染区,承担器械回收、分类、清洗、除锈、干燥等功能。

保养包装区承担器械保养、检查、包装等功能。

灭菌区摆放灭菌设备,承担灭菌功能。

物品存放区存放消毒、灭菌后的物品。

各区之间应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单向循环,不得逆流或交叉穿梭。

2.屏障防护技术:治疗过程中所有可能接触到的设备或物体表面须使用屏障防护技术覆盖,或者治疗完成后清洁消毒。

屏障防护技术是一种物理性的防护技术,采用一次性的塑料纸或透明的塑料套管覆盖治疗室那些经常接触,且难以清洁和消毒的部位,以减少工作区域表面的污染。

每位患者更换一次。

这些部位主要有治疗台台面、牙椅控制板、柜子或抽屉把手、头顶灯的手柄、综合治疗台的把手、光固化机身和机头、三用枪工作头、牙椅的头靠、牙椅上所有操作装备的连接皮管等。

采用屏障保护技术的优点在于完成一位患者的治疗后,只要丢弃这些屏障,被覆盖的部分不需要进行清洁消毒(除非有破损),治疗区域其他暴露部分及缺损部位在治疗两位患者之间必须清洁。

这样既保持了物体表面的清洁又节省了时间。

3.环境消毒
(1)空气消毒:为了减少口腔诊室的细菌污染,应注意诊室内的空气通风净化,在气候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安装空气过滤器或空气净化装置。

扫地时采用湿式清扫,减少灰尘飞扬。

对诊室的空气消毒可采取:
①臭氧消毒:要求达到臭氧浓度≥20mg/m3,在相对湿度RH≥70%条件下,消毒时间≥30分钟。

②紫外线消毒:选用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等,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

紫外线灯照射时间应大于30分钟。

③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方式。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0.59%~1.0%的过氧乙酸水溶液熏蒸,或过氧化氢喷雾。

在使用中注意所有消毒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消毒时室内不能有人,甲醛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于室内消毒。

(2)地面消毒:当地面没有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可用清水、2%~5%来苏溶液或0.2%漂白粉溶液进行扫除,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微生物。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3)墙面消毒: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程度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进行常规消毒。

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高度一般为2~2.5m高即可。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胞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500mg/L、2000mg/L与2000~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4)其他表面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体表面,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

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五)口腔器械设备的消毒与灭菌
口腔医疗器械种类繁多,这些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被患者的唾液、血液、体液所污染,特别是高速涡轮手机内部管腔精细,结构复杂,是残留细菌病毒的栖息所,如果消毒措施不彻底,细菌和病毒可通过器械传播,导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卫生部要求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1.口腔器械分类:口腔器械按照在使用时可能造成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器械、中度危险器械、低度危险器械三个级别,指导消毒室对不同器械选择消毒、灭菌和保存应达到的水平,从而既能最大程度地杀灭细菌,控制感染,又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器械损耗。

感染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①高危器械指接触患者口腔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口腔无菌组织、或穿破口腔软组织进入骨组织或牙齿内部的各类口腔器械。

②中危器械指仅接触完整的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口腔器械。

③低危器械指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
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2.清洗、消毒与灭菌:所有口腔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器械,即用即弃,一次性器械不能消毒后使用。

再使用的器械设备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下一位患者。

口腔诊疗器械处理操作流程包括回收、清洗、干燥、检查与保养、消毒或灭菌、贮存。

清洗是消毒或灭菌前必须进行的步骤,灭菌可包括消毒,消毒不能代替灭菌。

掌握这三个方法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1)清洗:指清除物品上的污垢。

口腔小器械结构复杂,在使用过程中既存在有机物(血液、牙屑)污染,也残留无机物(氧化锌、棉花、根充糊剂等)污染。

清洗包括去除有机或无机的污染物,可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和水进行洗涤,或通过使用化学药剂的自动化过程(如超声清洗器或清洗消毒器)来完成。

如果不能马上进行清洗,应将器械浸泡于装有洗涤剂、消毒剂或者活性酶清洁剂的容器中保湿,以避免污物干燥在器械表面而不利于清洗。

清洗必须在消毒与灭菌前完成,肮脏的器械是不可能被消毒更不可能被灭菌的。

清洗的方法有手工清洗、清洗机清洗、超声波清洗
1)手工清洗:对于无机器清洗的设备或一些复杂物品如各种内镜、导管等必须手工清洗。

清洗人员须注意自身保护:戴厚的橡胶手套;戴面罩以保护眼、鼻、口黏膜;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袖套;头套完全遮盖头发。

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去除干燥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

刷洗应在水面下进行,以防止产生气溶胶。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2)清洗机清洗:有全自动、半自动清洗器和专用设备清洗器。

这些清洗器一般包括冷水清洗、洗涤剂清洗、漂洗、最后热水消毒(水温为80~90℃,至少可达中等水平消毒)和干燥过程。

3)超声波清洗: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波清洗。

超声波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小的碎屑,为此超声清洗前须先初步清洗以除去大的污物。

超声清洗时间宜为3~5分钟,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在使用前应让机器运转5~10分钟以排出溶解的空气,机器内加酶可提高超声清洗的效率。

清洗完成后应用水冲洗,去除化学试剂或表面活性剂。

清洗后的器械应擦干或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

金属类干燥温度为70~90℃;塑料类干燥温度为65~75℃。

没有干燥设备的或不耐热的器械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2)消毒:指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灭菌:指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1)包装:指器械在灭菌前进行打包封装。

包装器械的目的是便于无菌储存,即给灭菌后的器械设备提供有效的屏障保护,保护其在一定期限内(标注的有效期)维持系统内部无菌环境。

包装袋或包装纸具备正常压力下空气无法穿过,但在足够的正压或负压下空气及蒸汽能穿透,有不吸潮易干燥的特点。

成功的包装应该是封口严密且使用时容易打开。

不可使用封闭式的金属盒装载器械灭菌,这样会引起消毒灭菌不全甚至失败。

封包注意事项:①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并标有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②口腔门诊手术包内应放置包内指示物。

③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④医用塑封机在每日使用前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封闭完好性。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