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首先,生态旅游在经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也日益增加。

生态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会消费住宿和交通等基本服务,还会在当地购买纪念品、品尝当地美食等,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收入。

此外,生态旅游往往会结合乡村旅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

他们可以通过经营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参与到生态旅游中,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旅游消费上,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和开展相关的培训、教育等工作来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生态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运输等行业都会受益于生态旅游的兴起,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除了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

生态旅游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生态旅游地区,人们会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游客们会接受相关的宣传和教育,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生态旅游区还会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这些举措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后代留下了一片绿洲。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仅仅依靠游客的自觉行动是远远不够的。

相关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也需要加入其中,共同落实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原则。

《2024年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黄山市旅游资源概述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

其中,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古村落、徽州古城等景点更是享誉海内外。

此外,黄山市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温泉资源以及独特的徽州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1. 开发成果黄山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黄山市还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2. 开发问题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不足,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二是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三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服务质量不高。

四、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

一方面,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另一方面,推广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2. 创新旅游产品针对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应加强创新和特色开发。

结合黄山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开发徽州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展示徽州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开展户外运动、生态体验等旅游活动。

3.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旅游资源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保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护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

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其他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

同时,环境污染对旅游资源的危害巨大,破坏了珍贵的旅游资源。

工业废气污染产生酸雨,致使大片原始森林枯死。

也使一些古文物、古建筑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受到难以挽回的破坏。

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两者是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给人类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

二、在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1、突出地方特色。

各地旅游资源都有其不可复制的个性存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之处。

开发旅游资源必须让属于自己独有的美景或者风俗文化展现在游客面前。

2、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让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旅游业被虽然称为“无烟工业”,但同样会产生污染。

现代旅游业中,景区内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旅游管理二班吴祉鸿14153402071.导语旅游资源就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就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围环境的保护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就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

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2、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2、1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与管理制度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

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

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

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建立强有力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与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浅谈东江湖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浅谈东江湖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 : 东江 湖 ; 旅游 ; 环 境 保 护 兜 率灵岩、 “ 天然氧吧 ” 龙景峡谷、 亚 洲第 一 双 曲薄 东 江 湖 风 景 区位 于湖 南 省 资 兴 市 境 内 , 地处湘 、 粤、 赣 三 省 级 特 大 溶 洞 ”
交汇处 , 紧邻粤港澳 , 毗连武广高铁 、 京广铁路 、 京珠高速 、 厦蓉 壳 拱 ‘ 东江大坝 ” 等 主 要 自然 人 文 景 观 。
库岸段 1 0 0多 公 里 经 常 发 生 滑 坡 、 崩塌、 泥 石 流 等 耒 水 上 游 的 东 江 大 坝 关 闸 蓄 水 后形 成 , 1 9 8 5年 开 始 蓄水 , 设 计 和 库 容 增 加 ,
总库容 9 1 . 5亿立方米 , 面积 1 6 0平 方公里 , 相 当于半个 洞庭湖 地质 灾害 。 第三 、 土地石漠化严重 。 环东江湖属岩溶地貌区面积
游 资源 丰 富 。它 是 集 国家 湿 地 公 园 、 国家 A A AA级 旅 游 景 区于 为加大 。 第 四、 水 生态 安全不 断受到威胁 , 局 部富营养化趋势 明
一Leabharlann 体, 以山水交融 的东江湖 为主体 , 以峡 谷 溶 洞 、 急流 险漂 , 兜 显 。 由于 农 业 面 源 的农 药 、 化肥 、 粪水 、 鱼 饲 料 等 污 染 形 势 日趋
下几个方面【 1 2 1 :

是使土壤侵 蚀性退化 , 水土流失加 剧 , 导致土壤 贫瘠化和 土
加剧 了该地 区农 民的贫困 问题 , 反 而又进 一步 生活用水等功能为一体 的大型人工湖泊 , 其作 用主要体现在 以 壤结 构性恶化 ,
促使 了石 漠化 的发生和发展 。二是使森林植被逆 向演 替, 乔木
为“ 长株潭 ’ , 第二 水 源 。 ( 2 ) 东 江 湖 在 湖 南 省 防 汛抗 旱 中 发 挥 着 害 发 生 和 小 气 候 环 境 恶 化 的 几 率增 加 。四 是使 东江 湖 区 的生 态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概要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概要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工商管理学院管理 10—1班尹涛[摘要]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十分严重,已影响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云南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对云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云南旅游业生态环境问题措施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 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 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首先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 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张的工业生产体系在给云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工业“三废" 排放已成为主要污染源。

云南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城市附近河流和湖泊的水污染呈加剧趋势, 城市和部分城镇的大气污染逐渐加重。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随之而来的是云南省大面积的旅游资源也遭到了被污染的命运。

云南省其它著名旅游区的不少名山胜水也处于伤痕累累的生态恶化困境. 旅游活动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带来多种污染,其中包括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

旅游者在住、食、行、游、娱、购等消费活动中,很容易打破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平衡和协调.三、与桂林市相比较1989年 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公开出版,提出了强调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并不排除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合理开发风景资源, 抓住游览主题,重视人文资源, 扩大游览范围, 丰富游览内容, 建立大桂林风景游览体系等极富远见性的措施. 在此景区开发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桂林旅游产品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兼有多种游览方式的游览格局基本形成。

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2篇)

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2篇)

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1. 充分认识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

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前提。

作为经营旅游业务的保护区,既不是原始的禁区,更不是热闹的娱乐场所,而是能够显示自然和历史风貌的为人们提供适当旅游项目的自然环境。

这是与一般的保护区、普通的旅游区的根本区别。

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员、厂矿企业及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

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仟展旅游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如前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能,因而必须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而同时资源与环境又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旅游,毁掉资源、环境就是毁掉旅游。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以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果真如此,那么自然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保护区的地位就越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越高。

继而再将经济收益反馈到保护区的建设方面,即可使保护区走上一条保护——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2.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

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大政方针。

特色是旅游的基础。

有特色的保护区才有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

例如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概括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即:①世界级自然保护区;②神奇的火山山水游览胜地;③满族的发祥地,朝鲜人民心目中的圣山。

针对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特色,笔者认为长白山旅游开发的策略应是: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效益为主,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发旅游资源,重点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圣之山的特点,其战略目标是将长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风光保留地。

3.采取必要的措施。

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有效途径。

①进行功能分工。

应根据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尤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区工作,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浙江天台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在众多的名胜景区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国清寺、石梁飞瀑;其次为赤城栖霞、寒湖景区、百丈景区、华顶景区、龙山天湖景区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点明了浙江天台山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魅力,以此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特别是近几年,天台县委县某某某府对本地的旅游景点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篇首注释:本人姓褚名优胜,工作于浙江省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二级、旅游专业餐饮技师职称,现任总务处工作成员兼教学工作;写该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专业需要和学历需要(但已获得英语本科学历);写作时结合了本地旅游资源,分析当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本论文与专业对口,在实际教学中既实现了教与学的目的又将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实践的。

使本地的旅游资源及其旅游环境更上一个台阶。

但是,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也就导致了旅游的冷热季节,也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

如何更好地开发以它们为代表的这些景点,使得这些旅游资源能在任何季节中发挥它们本身的旅游价值,并提高本地的旅游效益;如何正确的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并提高本地的旅游价值,使得在淡季中更好地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价值,我觉得在现有的旅游资源中:(一)增加一些本地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民俗特色,风情习惯增加本地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民俗特色,风情习惯及海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有关于我们中国的民族特色,譬如我们天台的抬阁、舞狮舞龙、灯会等。

以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可以在每一处或每一个时间段进行风情演出,也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到活动中,以增加游客的旅游兴趣,使他(她)们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但是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中应正确地对当地的旅游环境进行合理地保护,正确地将当地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使旅游效益发挥到最大的经济程度。

而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地方经济所要考虑到的问题:开发的不合理将会对环境的保护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也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于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那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到底对当地经济有怎样的影响:1、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如对草地、树林和其它类型的生态结构的破坏,尤其对草地破坏比较严重。

天台的一些景点原先绿化面积占整个景区三分之一左右,可进行了再开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绿化面积,大大缩小了原有的比例。

虽然在整体上开发的比较成功但从生态系统上来说却有着负面影响。

2、旅游者的一些行为容易对旅游地带来一些主要负面环境影响(1)乱扔废物,引起严重的垃圾污染旅游者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个人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个人的行为习惯有诸多的差距。

为此,一些旅游者来旅游地旅游时或多或少会增多垃圾影响污染。

(2)浪费饮食,增加旅游地运输食品的负担(3)游人随意采捕花草或捕捉虫蝶,可能会破坏自然资源(4)游人的喧闹可能会给当地环境中其它生物带来干扰,这些干扰譬如噪声污染。

过量的噪声将会影响生物成长及人类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状况(5)游人在旅游区对都市化的娱乐要求,可能会破坏当地文化。

由于现代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在开发旅游文化时更偏重于西式文化。

对一些中式文化进行修改、在旅游旺季时人满为患,景区内游客容量远远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车废气增多,污染空气。

(二)在开发旅游资源中更应注意到大自然的自然美境中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且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良好的休息;它也可以使人们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中永保旺盛的精力,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之感;自然色还能净化空气中存在的污染色素,具有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

通过自然界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起到维护生态的平衡状态,为整个人类社会创造一种合理的社会生存环境和居住环境,也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接近自然美的资源,享受到自然界一切美的机会。

然而,在对一些景区的开发中却往往失去了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原有的意义和保护。

例如:在对百丈景区和龙山天湖景区开发时,我个人觉得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开发地的破坏,尤其是减少对绿色生态的破坏。

但是,在开发这两个景区时可能是考虑到了对景区整体的规划问题,从而大大破坏了原有的生态资源,使其原有的绿色生态资源变成了更多的人工旅游资源,失去了生态旅游本身的意义。

原有的那些自然的山水,那些自然存在的资源已经永远的留在回忆中了。

虽然在其中一种程度、其中一时间段上增加了游客,提高了旅游效益,但长久下去这种人工旅游是否能真正吸引游客?是否能吸引这些游客成为当地旅游永久地回头客?是否能持久地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较大的困难。

当今人们对旅游的喜好兴趣已经更多地走向了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而我们对这些景点的开发却与之走向了反面,使原有的开发与保护失去了他们本身的意义。

为此,在开发和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上更应注意到旅游资源的自然美,即大自然的绿色美!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旅游环境的美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地发展旅游业,必须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出新的旅游景点;在合理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一)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

例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二)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

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

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三)要加强治理已经受到破坏或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的自然资源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

譬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代表,再配上其独特的九曲溪和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从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植被,进行了掠夺式的砍伐和破坏,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从而严重威胁到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

再如:天台山既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又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风景区。

其中除国清寺和石梁飞瀑外,最为突出的代表应该就是原天台“十景”之一的“清溪落雁”和“双涧洄澜”。

这两个景区都是以自然资源为特色,以其独特的奇观吸引了成群的游客来此观赏游览。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对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意识欠缺,使得这两个奇景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以至于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对这些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必须进行及早、必要的治理和补救,使得尽快地恢复其本来的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在国内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打开旅游市场、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环境的如何保护和旅游业的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开拓。

为了更多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旅游使其适应整个旅游市场,在从事旅游业各方面工作中,更应该注意到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是现今仍然还有很多人尚未充分了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把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觉得应该从这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一)要运用美学的观点,做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使其旅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未受到一点点的破坏和污染,使其能满足旅游者的观赏心理,满足旅游者精神上的享受与需求。

为此,必须运用美学的观点做好环境规划这一个项目工作。

我个人认为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和理念出发,按照规划的要求,以适合人们观赏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等方面来考虑对一个景区进行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同时严格控制在景区内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得景区的原有环境免受一些不必要的污染和破坏,尽一切力量确保景区的生态平衡,从而将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并适合于康乐消费的旅游环境,更快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