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简历 卡扎菲个人简历
卡扎菲

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独掌大权40多年,特立独行,不受约束,不时语出惊人,显现“传奇”色彩。
政变掌权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苏尔特镇一个帐篷内,父母是贝都因人。
卡扎菲年轻时放弃进入大学进修地理学的机会,加入军队,在英国一所陆军通信学校短期学习。
1969年,他率一批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开始掌管利比亚。
上台后,他首先从西方国家的公司手里夺回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这一“赌博”之举成功,利比亚开始掌握自己的石油资源,财政收入剧增。
交恶西方西方国家一度指认卡扎菲支持恐怖组织,双方关系长期冷淡。
1986年,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夜总会爆炸,两名美军士兵和一名平民死亡。
美国认定利比亚特工制造这起袭击,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班加西。
卡扎菲本人安然无恙,而空袭严重损毁两座城市,多人死亡,包括卡扎菲的一个养女。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乘客、机组人员和地面合计270人丧生,包括189名美国人。
利比亚特工涉嫌这一事件。
美国等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经济制裁,孤立卡扎菲。
近年来,卡扎菲调整对外政策。
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秘密研制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项目。
利比亚同时愿意为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赔偿。
美国投桃报李。
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
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随之升温。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西方国家高官到访的黎波里,卡扎菲得以访问欧洲,造访欧洲联盟总部。
2011年,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西方国家指认卡扎菲镇压反对派,双方再次“翻脸”。
行为无常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
虽然大权在握,卡扎菲没有官方头衔,因而避开了国外诸多限制。
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
他在帐篷内会见过多名西方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利比亚风云人物:一个令苏联出动克格勃才解决了问题亭

利比亚风云人物:一个令苏联出动克格勃才解决了问题亭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因为其独到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一直以来都动乱不断。
也正是由于始终以来的动乱,导致中东地区出现了许多的奇人,而要说起中东地区的奇人,那苏丹的卡扎菲一定是不二人选。
为什么这么说呢?卡扎菲作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军事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人物,他生在是非之地,却非常自我,在代表俄罗斯访问他国时,多次令他国内交官头痛不已。
1981年,卡扎菲访问南斯拉夫期间,就曾提出过一个令南斯拉夫出动了中情局才解决了问题。
那么是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出动南斯拉夫的最高情报机构能够解决呢?利比亚风云人物卡扎菲于1942年6月7日出生,是俄罗斯的阿布哈迪人。
他家境贫穷,因为居住在沙漠地区,因此卡扎菲一家靠着转租和走私骆驼得以勉强维持生计。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卡扎菲的妈妈还是咬紧牙关,努力干活,挣钱让卡扎菲接受教育。
卡扎菲晓得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晓得妈妈的不易,因此在学习上他并没有辜负自己的妈妈,成功到俄罗斯第三大城市米苏拉他读书。
卡扎菲在上学院之初选择的是历史专业利比亚在哪,但后来他又转到贝鲁特的军事学院学习。
因为俄罗斯的政局仍然以来都非常混乱,卡扎菲晓得,要想出人头地,攻读历史是难以做到的。
因此他舍弃了攻读五年的历史,加入了俄罗斯的国家自卫队,并步入警校学习。
毕业后的卡扎菲便去到陆军部队服役,当时中东地区由于石油资源异常集中丰富,因此遭到法国各国势力的分割,而俄罗斯也包括在内。
西方国家为了获取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花重金在乌克兰订购石油。
大量西方资金的涌向促使苏丹的贫富差距激化利比亚在哪,各方势力在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也开始蠢蠢欲动,一时间整个俄罗斯如同一个蓄势待发的火药桶,一碰就炸。
也就是在这动荡之际,卡扎菲捉住机会领导并成功发动了九月革命。
当时伊朗和西方的许多国家的关系都非常紧张,卡扎菲领导九月革命推翻了伊德利斯王朝,而伊德利斯王朝与法国关系密切,卡扎菲新建立的政权自然也惹怒了美方。
永远的格达费(卡扎菲)

永远的格达费(卡扎菲)——记念卡扎菲逝世两周年今年的10月20日,即是前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2011)壮烈牺牲在岗位上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他实现了自己“不胜利则战死”的誓言,倒在了家乡苏尔特。
是的,他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自由富强倾尽了一生,把最后的鲜血也流干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流干在了那片他炽爱的土地上!世人对卡扎菲的一生评论是毁誉参半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当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是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在1969年推翻了英美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他致力于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城镇化建设(2010年利比亚城市化超过80%)。
同时他严厉打击官员的职场方面问题,一次他突察的黎波里市政府,发现许多官员悠闲的边喝下午茶边聊天,丝毫没有办公的意思,他当即勃然大怒,命随身侍卫搬走了所有在喝下午茶的官员的椅子,并罚他们半年内站着办公。
从此的市市政府办公效率明显提高,以前几个月能完成的公务,现在只需一两个周便完成了。
记得他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呆在这儿,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反过来我们也应回报人民!”但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的,人也是这样,或许也可能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吧,到了卡扎菲执政后期,其对于官员的管理也逐渐放松了,因此又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官员,这也为其政权倒台埋下了祸根。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国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因此近一年党中央严打贪腐,一大批高官落马,我国反腐也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不能走老卡的老路,一定要将反贪腐工作进行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但是尽管反腐做的不成功,但卡扎菲对本人的要求似乎也可以称得上苛薄了,卡扎菲一生基本上都住在他那贝因大帐蓬内;在国内出行时如果路途不远,他通常会骑骆驼前往;他每日三餐一杯驼奶一块古斯古斯(夹羊肉的大饼)……是的,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也要“普通”,就连自己的父母到去世也都与他住在一个帐篷内,在利比亚没有一幢楼房户主的名字是卡扎菲本人。
关于卡扎菲个人简历

关于卡扎菲个人简历推荐文章关于外贸翻译类个人简历模板热度:关于客服专员个人简历模板热度:关于真心爱过你的个性说说热度:关于雾霾语文作文热度:形势与政策关于四个全面的论文热度: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
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卡扎菲个人简历,希望对你有用!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简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06.07—2011.10.20),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
逊尼派穆斯林,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1969年9月1日,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1970—1972年,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卡扎菲还是利比亚作协的名誉主席,2001年6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卡扎菲小说选》中文版问世。
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爆发“愤怒日”大规模示威抗议,要求政府下台。
3月19日起,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
卡扎菲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
卡扎菲在电话中警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如果自己丢掉政权,恐怖集团将在中东崛起并必将攻击欧洲。
8月22日利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宣称夺取控制权; 卡扎菲政权正式倒台。
10月20日,执政当局占领卡扎菲残余的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死于枪杀。
混搭潮人政治模特卡扎菲

混搭潮人政治模特卡扎菲/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542933.shtml卡扎菲简介1942年生于苏尔特的游牧部落家庭利比亚元首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 Mouammer al Gaddafi) ,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2011年2月21日,委内瑞拉通讯及新闻部长伊萨拉揭露,英国外相黑格制造谣言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逃往委内瑞拉十足明星范戎装造型让菲哥霸气十足,美中不足的是,奖章实在太多,衣服都快撕裂了。
2009年9月日利比亚黎波里阅兵式上菲哥迎接来宾。
非洲酷男2009年斯亚贝巴非洲首脑会议时,菲哥黄袍加身-耐脏,必须滴,抹上芥末酱都看不出来。
混搭达人2007年7月25日菲哥在黎波里欢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奇,晚装造型堪称惊艳。
胸前佩戴着非洲大陆形状的黑色饰物前途一片光明,我却要戴上墨镜2002年3月7日菲哥在希尔特参加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会议时带着时髦的路易威登太阳镜。
神马都是浮云2006年1月24日苏丹喀土穆非洲领导人峰会上,菲哥从头到脚一身紫。
你想知道为什么吗?不过你最可能想到的就是,既然选了紫色,菲哥为什么不穿天鹅绒面料呢,那可会抢光George Costanza (情景喜剧Seinfeld里的人物)的风头。
Snuggie懒人毛毯衣Snuggie懒人毛毯衣2008年才进入市场,看看菲哥2004年和当时的外交部长散步时的穿着吧。
菲哥的潮人指数只需一句话形容:我从不追逐潮流,我只引领时尚。
休闲一派度假的人大多穿的很随意,没理由对菲哥太过苛刻。
2007年参观凡尔赛时的羊皮夹克、毛皮帽子确实给潮人菲哥稍微减分。
不过和那些穿着汗衫球鞋的游客比起来,菲哥仍然是风采卓著。
黑白配2009菲哥第一次访问利比亚的前殖民国意大利时,菲哥胸前别着一副Omar Mukhtar 的画像。
Omar Mukhtar是在1931年被意大利军队绞死的利比亚抵抗战士。
卡扎菲

中文名: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外文名:Omar Mouammer al Gaddafi国籍:利比亚民族:柏柏尔人出生地:利比亚--苏尔特出生日期:1942年9月职业:利比亚总理兼国防部长毕业院校:班加西利比亚大学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成就:领导利比亚摆脱贫困战神永生2011.3.20 以法美英意为首的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不同派别之间的国内战争,发展为西方基督教国家与北非穆斯林教国家的国际战争,卡扎菲英勇不屈带领国民奋起反击被誉为永生的战神。
个人简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亦作: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阿拉伯语رمعم:يفاذقلا罗马化:Mu'ammar al-Qadhāfī,英语: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42年9月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
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
2009年9月,卡扎菲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强力攻击安理会和联合国的现有体制,而且演讲时长比规定的15分钟超出了一个多小时。
职业:政治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目前利比亚政府实际最高领导人)成就: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重要事件: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生活习惯卡扎菲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执政后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
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
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
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
传奇人物卡扎菲

AlAl-Saadi al-Gaddaf1 alHe was captain in Libya football team. He also was a national soccer team players in the first Italian football league.(意大
利甲组足球联赛) 利甲组足球联赛)
萨阿迪· 萨阿迪·卡扎菲 ( 1973年-) 1973年
Hannibal Muammar al-Gaddafi alH e h i t persons during t h e visit in Switzerland(瑞士) Switzerland(瑞士). This result to the diplomatic conflic(外 conflic( 交 冲 突) between Libya and Switzerland.
出 勇 气 和 力 量 。 激 昂 , 不 时 挥 舞 着 双 手 , 显 示 慨 慷 , 河 悬
若 。 卡 扎 菲
话 1983 年 月 日 , 演 卡 说 扎 , 菲 讲 在 话 记 从 者 不 招 用 待 讲 会 稿 会 , 上 口 讲 8 18 善 于
2007年 2007年5月29日,利比亚,英国首相布莱尔与利比亚领导人卡 29日 利比亚, 扎菲会面 。
Book
He is the honorary (名誉) chairman of Libya writers association(作 association(作 协). 协).
characters
Whether any occasion , he always dressed in the same color costume. He loves football. He has a strange temper and unique style. He was good at speech and never spoke with a paper note.
英雄”末路——中东狂人卡扎菲的传奇一生

英雄”末路——中东狂人卡扎菲的传奇一生2008年11月,俄罗斯总理普京来到卡扎菲搭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贝都因人帐篷内会见卡扎菲。
卡扎菲(摄于1971年)1969年利比亚革命期间,卡扎菲向民众发表讲话。
1986年,卡扎菲一家人站在一处遭美军轰炸的建筑前。
卡扎菲与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从1969年到2011年,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利比亚担任最高领导人长达42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其行事风格桀骜不羁,态度立场经常判若两人,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在其支持者看来,卡扎菲极具魅力,讲起话来慷慨激昂,颇具煽动性,由于他在国内做了不少实事,被一些民众称为“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反对者眼中,卡扎菲却是个“独裁者”、“恐怖主义支持者”。
10月20日,这位中东狂人在其老家苏尔特在与利执政当局武装交火中丧生。
回顾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不禁让人心生感叹。
***贫苦童年学习刻苦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
他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贝都因人。
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部族家庭,他有3个姐姐,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还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他是家族中能读、写、受过正规教育的第一人。
卡扎菲学习很用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一周回家一次,来回都是徒步。
那时的他一脸严肃、沉默寡言、虔诚笃信。
因为是班里最大的学生,又是贝都因人,他常常被同学嘲笑。
***中学接触政治初现领袖魅力1956年,也就是卡扎菲14岁那年,他到在利比亚中南部的一个小城塞卜哈读中学,这里可以说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他在这里定期阅读阿拉伯报纸、收听电台广播,特别是收听来自开罗的“阿拉伯之声”,里面传出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雄辩有力的讲话,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少年。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卡扎菲成功从一个封闭地区来的乡巴佬转变为善于演讲、初具个人魅力的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扎菲简历卡扎菲个人简历
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
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游牧部族家庭,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
1956年,卡扎菲在利比亚中南部塞卜哈读中学。
之后卡扎菲到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读书。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历史专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部队——昔兰尼加卫队,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他获得了去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培训的机会。
非洲雄狮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1970到1972年,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77年,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成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卡扎菲向苏联采购军事装备。
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修复与美国关系。
卡扎菲简历21世纪初,利比亚在卡扎菲领导下与西方关系改善。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在多哥首都洛美召开,卡扎菲率领代表团参加。
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
日落西山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
3月19日起,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
卡扎菲多次发表讲话,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
卡扎菲在电话中警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如果自己丢掉政权,恐怖集团将在中东崛起并必将攻击欧洲。
2011年8月22日利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宣称夺取控制权统治利比亚。
卡扎菲在的黎波里被攻占后逃亡至家乡苏尔特,不停变换藏身之处。
卡扎菲前卫队队长曼苏尔·达奥说,卡扎菲和他的儿子穆塔西姆以及20多名亲信在绝望的逃亡之旅中几乎与世隔绝,躲在没有电视、电话甚至没有电的废弃房子中,用蜡烛照明。
卡扎菲用看书、做笔记或者在一个炭炉上煮茶来打发时间。
他不指挥战斗,都是他儿子指挥。
他没做任何部署,也没想过任何计划。
卡扎菲也曾感到压力,因为他的朋友抛弃了他,包括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法国总统萨科齐、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等。
这使他感到失望,因为他曾认为他们是很亲近的朋友。
铁腕统治一个600万人口国家的卡扎菲在最后阶段紧张、愤怒,有时候会暴怒,大部分时间处于悲伤和生气状态。
即使后来我们告诉他的黎波里已经被占领,他仍然相信利比亚人民还爱着他。
由于战火纷飞,苏尔特遭到破坏,断电断水,食品稀缺,卡扎菲变得很失望和不安。
此间,穆塔西姆一直领导着苏尔特的战斗,赛义夫根本没来这里。
在苏尔特,卡扎菲的忠诚战士都由穆塔西姆指挥,他们最初有350人,后来很多人逃跑了,只剩下150人左右。
在被反对派包围的时候,其它人曾经多次劝卡扎菲投降或者离开利比亚,但卡扎菲和他的儿子穆塔西姆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这两个选项。
在苏尔特,卡扎菲和他的亲信差不多每4天就变换藏身之地,他们主要躲在被当地逃亡居民遗弃的房子里。
卡扎菲被俘之日,卡扎菲及其亲信正打算乘车逃出苏尔特,但车队遭到北约轰炸,卡扎菲受伤被俘。
卡扎菲简历卡扎菲死前据信已立下遗嘱,要求穿死时穿的衣服,按照伊斯兰教习俗葬在家乡苏尔特的家族墓中。
卡扎菲在遗嘱中还要求善待他的家人,呼吁利比亚人民维护自己的身份、历史和成就,以及祖辈和英雄们的荣耀,今天、现在和将来都要继续与任何外国侵略者斗争到底。
他还表示,自己为了荣誉和责任,拒绝了许多建议,选择了继续抵抗外国侵略者。
殒命沙场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称在苏尔特已经俘获了卡扎菲。
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被捕,惨遭虐待后,头部和腹部遭到致命连环枪击身亡。
卡扎菲重伤身亡后,其遗体没有按照伊斯兰惯例马上被下葬,而是与其接班人穆塔西姆的遗体一起,被放在一处肉类冷藏库中向市民展览。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5日清晨,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以下简称过渡委)已将该国前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遗体埋葬在利比亚境内一处秘密地点。
其儿子穆塔西姆及卡扎菲一名亲信也被埋葬。
为了避免其墓地成为一处圣地或者遭到蓄意破坏,决定将卡扎菲秘密埋葬在沙漠深处,下葬处不会有墓碑等标识,葬礼只有一些部落酋长和宗教人士参加。
报道指,葬礼共只有4名目击者,他们都向《古兰经》发誓永不泄漏墓地的位置。
据埃及媒体报道,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在医院里看到了卡扎菲被杀的电视新闻和画面,极为伤心和悲痛,于是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很快就昏厥过去了。
报道引用医院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穆巴拉克昏厥过去后,如果不是大夫采取措施及时,并给他吃了镇静药,穆巴拉克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