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党员读书读后感
最新阅读苦难辉煌的心得5篇

最新阅读苦难辉煌的心得5篇阅读苦难辉煌的心得精选篇1我认真研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始终在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作者写这本书要告诉我们什么;二是那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留给我们什么;三是无数先辈为实现辉煌不惜鲜血和生命,他们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信仰”。
在《辞海》中,“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作为人类历史由来已久的命题,代表人们在追求真理、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同时,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一种认知和确信,既是人们在不断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中,对原初状态的一种看法,也是人们处理自身与外界关系的先验的方法论。
人们由于其共同的信仰与共同的物质生活基础,最终由简单的联系构成有机的组织,人们在这个组织里承认和遵循的内心思维方式就显现了信仰的基本特点,即内心的绝对确信。
我个人理解,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价值追求,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坚守。
今天我想从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司法工作者、一位普通民众三个层面谈谈信仰。
首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信仰”追求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坚守。
信仰是共产党员在奉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中的一种理性认可与坚决的行动维护的表现,是集中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无数党员的先进经验的精神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深处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还是抵抗侵略者的疯狂扫荡,无论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还是经历改革开放的艰难求索,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是一贯的追求,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目标不同,表述方式不同,但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都是一致的。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前人栽了树,后人不能只是乘凉,还得剪枝浇水,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几乎每年的7月1日,我们都会重温入党誓词,相信我们举起右拳,高声宣誓的那一刻,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是有所触动的。
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能丢,虽然没有枪林弹雨需要我们去拼杀,但有眼前实实在在的本职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
2023年苦难辉煌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3年苦难辉煌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苦难辉煌》吹响了当代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
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我的力量。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苦难辉煌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苦难辉煌的心得体会范文1作为一名年轻人,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向是我的不懈追求。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
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那段历史很有裨益。
2023年清明节前夕,我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写的《苦难辉煌》,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颇受启发。
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的勇往直前、百折不饶,读完全书,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仿佛出此刻眼前,让我感受到信仰的无穷力量。
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幅画,那么在我看来,这本书应当算是一副现实主义长卷,作者运用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展示了一幅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奋斗、苦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中,放在与国民党的对照中,放在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史中来描绘,这无疑是第一次。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真实、全面。
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历史是个复杂的多面体,事实并非想象。
伟人其实也很普通,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
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骂人。
这本书的运用写实主义手法,以普通人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笔,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生动和具体,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
在此书中,长征在刚开始时根本不知未来的方向,以往遭遇四面楚歌;红军的指挥部和主要领导人差一点被敌人围歼;毛泽东主席也打过败战,并以往在公开的场合坦承自我的指挥失误;“大汉奸汪精卫年轻时也以往表露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苦难辉煌读后感(合集五篇)

苦难辉煌读后感(合集五篇)苦难辉煌读后感1近日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
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险阻艰难,去铸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最根本特色就是进一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让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掩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幼稚与单纯,也没有遮掩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
作者不想让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复出现,以“重新思考”的姿态,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这恐怕是本书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
《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
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
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
《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培养一流人才。
《苦难辉煌》这本输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从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任默默无闻的英雄,这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以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苦难辉煌学习心得3篇

苦难辉煌学习心得3篇《苦难辉煌》的多维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征程和革命精神;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苦难辉煌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苦难辉煌学习心得范文1那天,看完《苦难辉煌》对我触动很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从辛亥革命、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
记录片把我带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长河中,重温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我心里很感慨,想想我们现在,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高了,灵魂却渺小了。
我们看着历史,却在忘记过去,重温党的苦难,洗涤我们的心灵,鞭策我们的灵魂。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难史。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两座大山,依旧压在贫苦大众的肩上,国家依旧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寇侵华,民不聊生。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正如记录片中所描述的那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多少人相信,仅有50多人的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的、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我想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正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我禁不住地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我想支撑他们的一定是共产主义信仰,新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正是当年那些拥有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妥协、队伍的弥合分裂、以及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之后,以巨大的牺牲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5篇

苦难辉煌读后感5篇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下面是我整理的苦难辉煌读后感,仅供参考。
苦难辉煌读后感一《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这本书里面的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书以长征为切入点,把党的早期历史放在追溯探寻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来研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把握,把影响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不同主义、不同政治力量综合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最复杂、最艰苦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个历史剖面。
它首先展现给我们的是在那黑暗动荡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会,为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建设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坚定信仰。
为了实现这一信仰,他们经历数不清的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重兵围追绞杀,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所汇聚的滚滚洪流。
前边的倒下去,后边又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这如此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的确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因为他们心中有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理想,因此,才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苦难、生死置之度外。
这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伟大的行动。
”回顾90的征程,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
《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
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
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
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
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党性锻炼活动之《苦难辉煌》读后感三篇精选

不说我们青年一代对我国的历史有多么深的了解,也不说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我们有多么愿意去触碰那段苦难,更不说我们有多么爱国。
?苦难辉煌?这部当代作家金一南创作的纪实文学,一句话来说,表达的就是中国革命史中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来中国,到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故事。
那些以往被淹没、逃避的历史话题在金一南的这部?苦难辉煌?中展现,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难以言喻的苦难历史进程,内外矛盾的日益锋利,各党派的相互斗争,都在这段时期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全书大篇幅讲述了“长征〞这一主题,所以我结合对“长征〞的理解谈谈这本书与我的感触。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买过一本书,书名就叫?长征?。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读那本书真的感触不深,尽管书中有很多历史故事插图,我仅仅从插图中能看出长征是一个“非人的旅途〞,并不是辛苦能够代替的,而是艰辛、苦难、非人的。
现在重新翻阅它,首先就是热泪盈眶,其次众多感慨喷涌上心头。
而历史留下的深深痕迹,长征也只是其中的一局部,当时敌人的围追堵截、国民党的争端与妥协,中国共产党人的万里征程,征途中一个个烈士的壮烈牺牲,还有一个个中途的叛变,都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地狱〞,但是,就是这样的地狱带着了我们中华民族完成了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从苦难走向了辉煌!“最耀眼的辉煌,来自于最深重的苦难。
〞金一南在书中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中国的红色政权真的不是轻易建成的,其中有多少的仁人志士为其赴汤蹈火,这样的苦难只有中华民族经历了,也只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如此坎坷的道路中探索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制胜之路,是有怎样的伟大意义和正义象征啊!浴火方能重生,苦难锻造辉煌,历经种种考验、种种叛变、种种尝试,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是中国共产党。
现在回首历史,对于我们现在的站起来、富起来,以及未来的强起来,不能被现在的“太平〞舒适了身心,国际的环境依然严峻,依然有种种威胁我们的力量存在,当我们中国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时,就要奋力站住了,站稳了。
读《苦难辉煌》有感心得体会5篇

读《苦难辉煌》有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苦难辉煌》心得体会篇一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我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阅读的,本想大致翻翻看看,完成五官党支部的任务,没想到只看了几页我就被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了历史,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读后颇有感触。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正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样一个不足五十人小团体,小组织,几十个人,渺小的力量,迅猛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以后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
在异常艰苦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履历了苦难与挫折之后走向了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大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苦难辉煌》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启迪意义。
想想我们现在,今天我们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大了,灵魂却渺小了,我们读着历史,却在忘记过去,我们今天要求更多的是物质上的享受,缺少的是精神上对正义的追求。
读读我们党的苦难与辉煌吧,洗涤我们的心灵,鞭策我们的灵魂。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
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苦难辉煌》心得体会篇二1、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影片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读后感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苦难辉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苦难辉煌》读后感1本次看《苦难辉煌》感触颇多,虽没有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但却感受到了那段岁月里共产党人的艰辛。
这些感受足以影响我的人生,至少面对困难我学会了迎接挑战。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时共有53名党员,中共一大只有13名代表,在1927年南昌起义28000多人只剩下800人后才建军,在22年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百万雄狮,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低下,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低于英国1800年、法国1890年的水平。
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相差将近200年。
但是中国国力增长非常之快,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
直到20xx年,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xx年连续超过英国、法国,20xx年超过德国,直至20xx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切都是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换来的结果。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仅仅只有50人的小团体、小组织,渺小的力量,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中国以后发展的领导力量。
在异常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在历经了苦难和挫折之后走向辉煌与胜利。
这靠的是一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受过的苦难。
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同样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要的就是那份坚持和勇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的力量
——读《苦难辉煌》有感
刚拿到《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时,本以为也会像通常的党史读物一样,板起面孔,叙述历史。
但读罢全书,却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虽然时光已流逝近百年,我却依然感受到那一代共产党员滚烫的热血,忠诚的意志和钢铁般的信仰。
苦难中的祖国,正是这一缕缕不息的奉献之火,才能从黑暗历史走向光明。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震古烁今
中国共产党——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
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席卷,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这个党,这支队伍,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胸中的信仰,可能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李大钊1927年英勇就义时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红军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桥栏、踏铁索向对岸冲去的22位勇士,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活到胜利,没有光宗耀祖,没有衣锦还乡,更无一人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还有那些千千万万年轻的不知姓名的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献出了生命的革命者。
瞿秋白牺牲时年仅36岁,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事业,他的俄文水平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成就不会低于同时代的大家们。
在拒绝了蒋介石的威胁利诱后,
他高唱《国际歌》,泰然自若赴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命敌开枪。
从被捕到就义,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金一南教授在书中写到:“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行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
长征告诉我们: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
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是一个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理想信念产生强大无比的力量,可以改变个人和世界的命运。
一次洗礼,抚今追昔肃然起敬
读罢全书,体会最深的是:历史从来都不是电视画面中南湖红船上霞光万道、遵义会议后的一帆风顺;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抛头颅、洒热血如此简单词汇所能概括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让中国共产党人在无数次失败中清醒,在历尽坎坷中找到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上学学历史时,也不觉会问:为什么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洋枪大炮?为什么红军的野战军队可以打败国民党的精良部队?阅读全书也让我为这个
疑问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就了历史的必然!因为共产党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经受住了苦难的煎熬,并在洒满烈士鲜血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迎来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和人民的解放。
过去的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能够历经苦难取得辉煌,那是一种什么力量?信仰,是信仰的力量使那时的共产党人在各种打压和恶劣环境中成长起来。
困难需要克服,信仰需要坚持。
确立一种信仰已经不容易了,坚持一种信仰则需要付出更多。
在战争年代,自由、生命都是坚持信仰的代价。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坚持着他们的信仰,历经苦难,获得辉煌。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启迪未来
作为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和平时期,生长在父母庇护下的年轻人,我们缺乏的是什么?就是信仰!信仰是什么?契科夫说:“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也可以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
”当初无数革命先辈能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就是信仰的无穷力量。
现在极少数党员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是无足轻重的,理想信念蜕变,宗旨意识淡薄,完全忘记了入党宣誓时的誓言,忘记了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信仰。
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才出现了李春城、刘铁男之流的堕落,就是很好的例证。
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
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
对此,我们共产党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当中,做平凡的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创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让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不断延伸,让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