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本文是()教案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二: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读字词:拟定、勋鉴、奔赴、踌躇、黯然平平安安光荣殉职狂轰滥炸原封不动情不自禁自我安慰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呢?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三、自读自悟,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
2、交流感受: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紧锁眉头”)。
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3)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执教时间:20__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启动一、谈话引入新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领导人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领导人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
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领导人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师生互动三、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__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
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领导人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生生互动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在这以前,领导人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5.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表达,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无私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懂得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5.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为祖国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而骄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4.深入解读课文的主旨,即“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课文内容娓娓道来,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英雄精神的价值。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7.教学评价: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毛泽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伟大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 课文背景的了解和毛泽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解释。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文本。
2. 课文背景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次含义。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1)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课文中体现的毛泽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会毛泽东等革命先烈的英勇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将毛泽东的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英雄人物的事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英雄人物的事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意义。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答疑惑。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学生回答课后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展示自我。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 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回答课后问题的准确性。
3. 学生书写课后练习题的质量。
4. 学生写读后感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感教学: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英雄人物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2)

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背景和历史事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2.教师简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课文中的“忠骨”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志愿军牺牲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志愿军为什么会牺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志愿军牺牲的悲壮和崇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1.指名朗读描写志愿军牺牲的语句,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经历,引导学生理解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4.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描写方法,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_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_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播放_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
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
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
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02fea371fe910ef12df889.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三则《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之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过程出示资料,导入新课◆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自主阅读.读通全文◆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反馈自学情况.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个性阅读,自主感知◆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感情朗读.深化感悟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布置作业,领悟写法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之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1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