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电影(3D电影)

合集下载

3d电影是什么效果

3d电影是什么效果

3d电影是什么效果3D电影前不久,电影《阿凡达》以其逼真的3D效果赢得全球影迷追捧,一股3D电影热潮也应声而起。

那么什么是3D电影呢?3D是指三维空间,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

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

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

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

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合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心怡) 由来已久的斑马线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

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

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

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

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

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内更是车轮滚滚,加之人们在街道上随意横穿,阻碍了交通,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

斑马线是生命线也是安全线,提醒广大读者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 (小李) ★裸婚指的是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直接登记结婚的现象。

3d电影简介

3d电影简介

普通3D采用分时法,1个放映机,戴一个比较厚重的液晶眼镜,左右各一液晶挡光片,中间鼻托部分有红外接收器,通过接收红外线控制2个液晶挡光挡住左眼放右眼图片,或档右眼放左眼图片,从而实现视觉差,缺点是比较闪,亮度低,稍有模糊感
家庭3D,红蓝眼镜,效果很烂,有重影,色彩失真,会头晕。不带眼镜看重影边缘是红色蓝色的,原理是红色眼镜遮挡蓝色光,蓝色眼镜遮挡红,有什么科学原理?
分Imax影院,普通3D影院,和家里自己看
对眼镜要求不一样,原理都是通过视觉差来实现立体
IMAX使用2个相互垂直的偏振片,放映机是2台,播放经过偏振的相互垂直的图像,只有偏振方向和镜片偏振片方向相同才可以看到图片,效果最好,几乎完全还原,观看时必须坐直,如果镜片有歪斜将模糊(偏振角度变了)
1.3D的原理
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所以如果能制作出同一场景、影像的不同侧面(仅有微小的视差)让双眼各看一边,那么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这一场景的立体影像。而 3D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放映,就是模拟人眼观察景物的过程。它在拍摄时用两个电影摄影机,按人眼两瞳之间的距离(约65mm)拍摄同一景物,从而得到的不同角度的画幅(左、右眼图像),放映时再将图像同时放映到银幕上,这时银幕上会出现重叠交错的两个影像。观众在看3D电影时,只要戴上“立体眼镜”,就可以让左眼看到左图像,右眼看到右图像,此时在大脑中就会自动复现为触手可及立体影像。 这就是3D的原理 。
2.前景
国家一直在支持这种文化产业,再加上人们现在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不管在哪开个电影院绝对是有前途的,尤其现在二三线城市的 。

3d电影制作原理

3d电影制作原理

3d电影制作原理3D电影制作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电影内容以立体(3D)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与传统的2D电影相比,3D电影具有更为逼真、沉浸的视觉效果,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介绍3D电影制作的原理和技术手段。

一、3D电影制作的基础技术1.立体成像立体成像是3D电影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双目视差原理(即左眼和右眼看到的景象略有区别,从而形成空间位置差异)来呈现出真实的3D效果。

常见的立体成像方式包括:(1) 透镜式立体成像:是一种常见的3D电影技术,采用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偏振镜或彩色滤光片,分别过滤掉右眼或左眼看到的画面,从而实现3D效果。

目前,透镜式立体成像技术已经广泛用于3D电影院及3D电视等场景。

(2) 红蓝/绿色滤镜立体成像:是一种采用红色和蓝色(或绿色)滤镜分别过滤掉右眼或左眼的颜色信息,通过颜色的叠加来产生立体效果的技术。

但是这种技术也有缺陷,比如可能会出现画面失真等问题。

2.深度感知深度感知是指通过散景、闪光和焦距逐渐变近等方式,从而体现画面中存在着不同的深度维度。

3D电影要体现这种效果,需要在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阶段加入深度信息,以强化观众的3D视觉体验。

1.拍摄3D电影的拍摄需要使用一组或多组摄像机进行拍摄,从不同视角采集画面信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深度信息。

目前,主流的3D电影制作都使用双摄像头的方式进行拍摄,分别安装在一个专门的3D电影摄影机上。

2.后期制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3D电影的深度感知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加工完成。

对于拍摄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左右画面色差、重影等,也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修复和矫正。

3.分辨率转换由于3D电影会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真实的画面细节,因此3D电影的分辨率也比2D电影更高。

根据投影的屏幕大小选择合适分辨率对3D电影进行转换。

与2D电影相比,3D电影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涉及到很多技术挑战。

如果深度信息不准确、色差重影过多或分辨率不足等问题都会影响观影效果。

全面介绍立体影片的15种视频格式

全面介绍立体影片的15种视频格式

全面介绍立体影片(3D电影)15种视频格式这个教程主要针对新手学习的,同时解开更多不解之迷,也是入门偏振立体电影(3D电影)的更深层教材之一。

下面是我们开始全面认识立体电影(3D电影)之——偏振立体分档次入门学习教程。

1,偏振立体电影不管是左右分离、左右合成、上下合成、交错格式,都可以用StereoscopicPlayer播放软件或其它立体播放软件播放成双屏输出,跨屏,左右画面,上下画面,交错画面,及播放成红蓝,绿红,黄蓝等显示方式,可以说是涉及到立体的全部显示方案。

2,红蓝、红绿,黄蓝,绿红等互补色影片不能播放成左右画面,上下画面及交错画面,只能用普通的播放软件2D播放或StereoscopicPlayer播放成2D模式戴上相应的立体眼镜观看。

下面详细介绍立体电影(3D电影)的档次客观排名及格式介绍。

1、左右分离:左右分离也叫两路视频,独立两路视频,原则上效果跟左右合成,上下合成效果一样。

其实未必,左右分离是目前公认的最好偏光立体电影,自然有它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优点:左右分离视频可以加入独立的音轨文件AC3,想任意换国语,粤语,英语,只要有独立音轨都可方便加入使用。

而现在AC3 5.1声道的音轨到处都是,这样左右分离的立体电影轻松实践左右主响外,还实践了合音响,环绕声,低音炮,甚至7.1声道都不是梦想,成为真正4D 级别的商业效果。

左右格式的短片同时也支持连播,如果左右调错更方便改名,同时支持影讯设置,快捷方便。

目前左右分离电影最好的可达1080高清,是目前最好,最受欢迎的商业立体影片格式,唯一的缺点是高清的左右分离对电脑主机和显卡要求较高,体积也较大。

2、左右合成:把左右两路合成一个视频的偏振格式,同时也合成了音轨。

左右合成的偏振电影一般是较宽的非标准格式(未必是非标准压缩),因此很多商家以分辨率骗外行人(比如1280X480的分辨率,有的商家还号称720高清,720高清分辨率是1280X720,而1280X480的左右合成格式实际上的分辨率才640X480,比DVD的分辨率还低,达不能最少的商业要求)。

立体电影(3D电影)

立体电影(3D电影)

立体电影(3D电影)一、立体显示的原理要了解立体电影的原理,首先要了解人眼观察事物的过程。

人眼在观察外界物体时,不仅能看到物体的外形,还能够辨认物体的距离、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和取向等,这与人眼的三维视觉特性有关。

这些立体视觉信息大致可分为单眼信息和双眼信息。

他们由许多不同的感知线索组成,其中单眼信息的感知线索就包含有眼球的调节、视网膜上成像的相对大小、透视感、照明状况、单眼运动视差、视野等。

在这些线索中,除了眼球的调节是生理活动外,其他线索一般认为是心理感知。

心理感知多是通过人的习惯产生的,比如通过物体的近大远小、近明远暗、前后遮挡以及光线阴影等关系来感知立体影像。

很多图片和绘画作品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让观众在平面作品上产生强烈的立体感。

由于亮眼具有约65mm的瞳距,因而人们用双眼观察物体时,物体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是略有差异的,即双眼视差,它是立体视觉的重要线索。

另外,当物体成像不在左右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时,所看到的便是两重像(复像),需要通过眼球的旋转运动(称为辐辏)并经眼外肌的张力调节而使两重像重合(称为融合),这个过程也为立体视觉提供重要信息。

一般来说,人们在观看立体图像时,如果辐辏与调节超出平衡范围,就会引起视觉疲劳。

单眼信息有时会出现偏差,而双眼信息的感知是比较真实的。

立体电影就是利用人的双眼视差来产生立体感的。

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左右眼各看见三维景物的左侧和右侧的细节,在视网膜上形成有水平视差的两个相似的二维图像,这两个二维像经过复现,就形成了三维立体图像。

立体电影就是模拟人眼三维图像的形成过程,先把左右眼的单眼图像分别记录下来,通过放映机和相应的立体放映设备,让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相应的单眼图像,再经过大脑复现成三维立体图像。

在技术上,就是要实现左右双画面放映并分别映入观众的左右眼。

上述原理早在19世纪中期就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在胶片电影发明后不久,有人就在尝试以各种方式和形式拍摄和放映立体电影,早期是利用红蓝(绿)眼镜来看立体电影,后来又发展到用偏振技术放映、观看立体电影。

3D和4D立体电影的原理与分别

3D和4D立体电影的原理与分别

3D和4D立体电影的原理与分别发布日期:【2010-11-9】3D立体影院:在普通投影数字电影基础上,在片源制作时,片源画面使用左右眼错位2路显示,每通道投影画面使用2台投影机投射相关画面,通过偏振镜片与偏振眼镜,片源左右眼画面分别对映投射到观众左右眼球,从而产生立体临场效果。

3D立体影院一般设计成弧幕形式,立体感更强。

3D立体影院的设备构成上主要由片源播放设备,多通道融合处理设备,投影机(左右通道数×2),投影弧幕,偏振镜片,偏振影片,音响等其他设备。

4D影院:4D影院是相对3D立体影院而言的,就是在3D立体影院基础上,加上观众周边环境的各种特效,称之为4D。

环境特效一般是指闪电模拟/下雨模拟/降雪模拟/烟雾模拟/泡泡模拟/降热水滴/振动/喷雾模拟/喷气/喷雾/扫腿/ 耳风/耳音/刮风等其中的多项。

4D影院的设备构成相对较为复杂,在3D立体设备基础上,增加特效座椅以及其他特效辅助设备。

4D动感影院:与4D影院的概念比较接近,区别起来比较模糊。

4D动感影院主要强调“动感”二字,体现在座椅更具多自由度,更强的动感效果,而不仅仅是4D影院的简单颠簸震动效果。

4D动感影院需要专业动感座椅。

了解4D电影发布日期:【2010-11-9】百科名片4D电影示意图4D影院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

所谓4D电影,也叫四维电影;即三维的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模拟组成四维空间。

定义4d电影也叫四维电影,由三维立体电影和周围的环境模拟组成的四维空间,它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通过给观众以电影内容联动的物理刺激,来增强临场感的效果。

当观众在看立体电影时,顺着影视内容的变化,可实时感受到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拍腿等身边所发生与立体影象对应的事件,4D的座椅是具有喷水、喷气、振动、扫腿4D电影院等功能的,以气动为动力的。

环境模拟仿真是指影院内安装有下雪、下雨、闪电、烟雾等特效设备,营造一种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

什么是3d电影

什么是3d电影

什么是3d电影什么是3D电影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其中,3D电影是一种以立体技术制作并呈现给观众的电影形式。

通过使用特殊的3D 眼镜,观众可以感受到更加真实、有趣的视觉体验。

那么,什么是3D电影?本文将深入探讨3D电影的定义、制作工艺以及其对电影观看体验的影响。

一、定义1. 3D电影的概念3D电影,即三维电影,是通过采用特殊的立体成像技术和设备制作的电影作品。

与传统的二维电影不同,3D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和立体感的观影体验。

2. 实现3D效果的原理一般而言,3D电影制作的原理是通过模拟人眼观察到事物的方式来实现。

人眼通过同时看到两个稍微有差异的图像(一个图像进入左眼,另一个图像进入右眼),再由大脑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深度感。

3D电影则利用特殊的技术将两个略有差异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并通过3D眼镜将左右两个图像分别传输到观众的左右眼,使其产生强烈的立体效果。

二、制作工艺1. 拍摄阶段3D电影的制作首先需要在拍摄阶段进行特殊的摄制工作。

通常情况下,3D电影会使用专门的立体摄影设备来拍摄素材,例如立体相机或是通过双镜头摄影机拍摄。

2. 后期制作阶段在后期制作阶段,制作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的3D制作软件对拍摄到的素材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深度分离、立体修正和混合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进一步优化3D电影中的立体效果。

3. 放映阶段在电影院放映时,需要采用特殊的3D放映设备,将电影投射到屏幕上。

观众需佩戴特制的3D眼镜才能观看到立体效果。

这种眼镜一般采用偏振镜或是红蓝滤光片来实现图像分离和合成。

三、3D电影对观众体验的影响1. 真实感和身临其境感3D电影能够创造出立体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提升观影的沉浸式体验。

2. 观看体验的提升相比于传统的平面电影,3D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观影体验。

立体效果能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剧情中,增强观影的互动性和娱乐性。

2019年什么是IMAX 3D电影-范文模板 (1页)

2019年什么是IMAX 3D电影-范文模板 (1页)

2019年什么是IMAX 3D电影-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什么是IMAX 3D电影IMAX 3 D 就是指& ldquo ;巨幕立体电影。

其中, IMAX 指的是& ldquo ;巨型超大银幕,全称为 Image Maximum (图像最大化),被誉为& ldquo ;电影的终极体验,分为矩形巨幕、 IMAX 3 D 巨幕以及球型巨幕三种。

3 D 则是three dimension (三维、立体)的缩写,指的是立体电影。

观看 IMAX 3 D film 时,需要配戴3 D / stereo glasses (立体眼镜)。

来看一则相关报道:" For the midnight premiere , we were at 90 percent capacity for the 3 D version and 100 percent for theIMAX 3 D ," she said , adding that the tickets for the IMAX 3 D screening sold out two days prior to opening .她(某影院负责人)说:& ldquo ;零点首映场的3 D 版上座率高达90%,IMAX 3 D 版的上座率则高达100%。

她还补充称,在首映前两天, IMAX 3 D版电影票就已全部售罄。

Avatar 的 midnight premiere (零点首映场)上座率极高,在 moviegoers (影迷)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也取得了不俗的 box office (票房)。

影片的3 D digital effects (三维效果)带来了极具震撼的视觉冲击。

多家影院的电影票在 pre - selling (预售)中就已销售一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电影(3D电影)一、立体显示的原理要了解立体电影的原理,首先要了解人眼观察事物的过程。

人眼在观察外界物体时,不仅能看到物体的外形,还能够辨认物体的距离、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和取向等,这与人眼的三维视觉特性有关。

这些立体视觉信息大致可分为单眼信息和双眼信息。

他们由许多不同的感知线索组成,其中单眼信息的感知线索就包含有眼球的调节、视网膜上成像的相对大小、透视感、照明状况、单眼运动视差、视野等。

在这些线索中,除了眼球的调节是生理活动外,其他线索一般认为是心理感知。

心理感知多是通过人的习惯产生的,比如通过物体的近大远小、近明远暗、前后遮挡以及光线阴影等关系来感知立体影像。

很多图片和绘画作品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让观众在平面作品上产生强烈的立体感。

由于亮眼具有约65mm的瞳距,因而人们用双眼观察物体时,物体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是略有差异的,即双眼视差,它是立体视觉的重要线索。

另外,当物体成像不在左右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时,所看到的便是两重像(复像),需要通过眼球的旋转运动(称为辐辏)并经眼外肌的张力调节而使两重像重合(称为融合),这个过程也为立体视觉提供重要信息。

一般来说,人们在观看立体图像时,如果辐辏与调节超出平衡范围,就会引起视觉疲劳。

单眼信息有时会出现偏差,而双眼信息的感知是比较真实的。

立体电影就是利用人的双眼视差来产生立体感的。

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左右眼各看见三维景物的左侧和右侧的细节,在视网膜上形成有水平视差的两个相似的二维图像,这两个二维像经过复现,就形成了三维立体图像。

立体电影就是模拟人眼三维图像的形成过程,先把左右眼的单眼图像分别记录下来,通过放映机和相应的立体放映设备,让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相应的单眼图像,再经过大脑复现成三维立体图像。

在技术上,就是要实现左右双画面放映并分别映入观众的左右眼。

上述原理早在19世纪中期就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在胶片电影发明后不久,有人就在尝试以各种方式和形式拍摄和放映立体电影,早期是利用红蓝(绿)眼镜来看立体电影,后来又发展到用偏振技术放映、观看立体电影。

二、立体电影常用技术影院放映立体电影时要到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观众的左右眼接受各自的画面,在大脑中复现三维影像。

所以立体电影所研究的主要技术就是如何将同时放映到银幕上的左右眼两个画面,分别送到观众的左右眼。

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画面的光线区分开。

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分光法、分色法和分时法来实现,这三种方式都是需要佩戴眼镜来观看立体电影。

光分法:光是一种极高频率的电磁波,自然光的光矢量是在任意方向上平均分布的。

利用光学介质将任意方向的光矢量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两部分,分别传递左右眼图像信息的方法,称为光分法。

线性偏振眼镜和圆偏振眼镜利用的就是光分法。

分色法: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的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大约在400~700纳米之间。

利用光学介质把一束光按不同的光谱区分开,分别传递左右眼图像信息的方法,称为色分法。

以前使用的红蓝(绿)眼镜和现在应用的杜比眼镜利用的就是分色法。

分时法:把立体画面的左右眼图像进行快速交替切换,同时观众佩戴的眼镜也进行相应的同步切换,这种按时间轴交替传递左右眼图像信息的方法,称为分时法。

胶片立体电影时期是采用机械方式完成上述功能,而在数字3D电影上,则是应用液晶开关眼镜达到同样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实现空间成像,不用戴眼镜(裸眼)就能看到立体影像。

它主要应用在立体显示方面,其效果目前还不能满足电影放映的要求。

上述这些方法都利用了广大不同传播特性,传递左右眼图像信号。

下面介绍目前3D电影常用的技术:(1)圆偏振技术:圆偏振技术是在线偏振基础上发展而来。

圆偏振镜由一块线偏振镜和一块1/4波片组成。

1/4波片是一种各向异性介质做成的,它将经过线偏振的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

由于圆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是有规律旋转着的,分为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相互间的干扰非常小,因此它的通光特性和阻光特性基本不受旋转角度的影响,这就使在观看效果上比线偏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在看偏振形式的数字3D电影时,观众佩戴的偏振眼镜片一个是左旋偏振片,另一个是右旋偏振片,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带来的不同画面,通过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立体感。

(2)滤光技术:滤光技术属于分色法的应用,类似红蓝眼镜,但它的技术水平比红蓝眼镜提高很多。

新的滤光技术不但提高了光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看到艳丽的彩色画面。

滤光技术就是利用多层镀膜的滤光方式(即滤光轮)将氙灯光源光谱中的部分RGB滤出,以右RGB构成右路光,滤出另一部分RGB构成左路光。

左路、右路光均含有RGB基础色,其合成色彩也接近白色,但由于它们取自色谱中不同的区域,也就形成了互不相关的两束光,右路光放映右眼画面,左路光放映左眼画面。

与滤光轮原理类似,观众佩戴的眼镜也是多层镀膜镜,它的滤光特性与滤光轮的滤光特性相吻合,也就是说右眼镜片只能透过右路光带来的画面,而阻挡左路光画面,反之亦然。

这就保证了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各自的影像,从而形成立体感。

(3)液晶开关眼镜技术:液晶开关眼镜技术采用的是分时法观看立体影像。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液晶为向列相液晶,分子形状为细长棒形,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所以外电源接通与断开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阻光和通光现象。

把液晶的这一特性应用在3D眼镜上,就可以制造出液晶开关眼镜。

液晶开关眼镜的镜片好像是分别控制开光的两扇小窗户。

在同一台放映机上交替播放左右眼画面时,通过液晶眼镜的同步开闭功能,这样在放映左画面时,左眼镜片打开通光,右眼镜片关闭,观众左眼看到左画面,右眼什么都看不到。

同样,在放右画面时,右眼能看到右画面,左眼看不到画面,这样让左右眼以较快的速度分别看到左右各自的画面,从而产生立体效果。

由于此项技术不需要对放映设备进行过多改动,所以目前国际、国内都有厂家生产类似技术的3D产品,将它应用在各类立体影像的再现上。

三、眼镜方式与其它方式眼镜方式立体显示最大优点是画面大且便于多数人观看。

它常常出现在电影和博览会上,给人们带来欢乐。

偏振光眼镜方式是现在的大画面立体显示的主流方式,其完善程度在逐年提高。

多功能演播室中,三维终端操作系统软件“terminator2:3D”巧妙的把大画面立体图像、实物与人结合起来,通过驱动椅子振动和浪花飞溅等立体感装置,甚至使人忘记自己还戴着眼镜而沉浸在极强的现场感中。

俗称红蓝方式的立体照片方式也还会继续存在,这是因为尽管它还有不能显示彩色的缺点,但眼镜制作特别简单,只要有彩色滤光片就行。

快门眼镜方式已经成为CRT显示器立体化的主要手段,与偏振光眼镜方式相比,它多用于小型立体显示器场合。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其性能在不断提高,民用品的商业化也在进行。

普尔弗里奇方式是用普通二维图像获得立体观看效果的方式,虽然图像有限制,但没有其他方式那样必须使用专门图像的必要,从这点上讲,它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手法。

下面对几种主要方式加以介绍。

1、偏振光眼镜方式(空间切割方式)当光照射到偏振光滤光片上时,只有特定极化方向的偏振光可以通过。

将这种滤光片按照偏振光极化方向互相垂直的原则安装到左右眼镜框上,就构成了偏振光眼镜。

例如,首先设左眼滤光片为水平极化方向,右眼滤光片为垂直极化方向。

然后用两台显示器分别显示左右眼图像,如果两台显示器所发出的光分别为水平和垂直极化的偏振光,则左右眼就只能看到不同显示器上的图像。

最常用的系统是图所示的由两台液晶投影仪所构成的方式。

因屏幕上左右图像重叠,所以不戴眼镜时所看到的图像是重像。

由于液晶显示器本来就是由偏振光操作来显示图像,所以对其进行放大和投影仪所投射出的光也是偏振光。

因此,如果把这两台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预设为正交偏振光,则左右眼就能看到不同投影仪的图像。

另外,两台显示器的图像在光学上应该相互重合,在这点上,投影仪上合适的,它能把两个图像按重合要求显示到同一屏幕上。

至于偏振光,除了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偏振光外,还可以使用互为正交的斜极化偏振光和互为反相旋转的圆极化偏振光。

2、快门眼镜方式空间分割方式的做法是左右眼两种图像同时显示而用光学方法加以分离。

与此相反,时间分割方式是两种图像按时间交替显示和分离。

快门眼镜方式是人们最熟悉的时间切割方式,眼镜框上安装一种特殊的快门。

这种快门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是通过液晶的作用来实现开关状态。

入射偏振板和出射偏振板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当未加电压时,穿过入射偏振板的光因为受到液晶作用而发生90°的极化方向旋转,从而能穿过出射偏振板,这就是透过状态。

当加上电压时,液晶分子对偏振光的极化作用消失,光就被出射偏振板挡住了,这就是遮光状态。

将这种快门安装在眼镜上,并使左右快门能独立控制。

如图所示为左眼快门开、右眼快门关的状态,这一瞬间画面上也正在显示左眼图像。

然后是下一个瞬间,图像切换为右眼图像,同时快门的开关状态反相。

切换频率一般可以设定为普通电视场频的两倍(如120Hz),这样对于单眼来说,场频仍然是60Hz,不会出现闪烁效果。

另一方面,由红外线装置把正在显示的图像是左眼图像还是右眼图像的信息传递给快门,使快门与图像准确联动,从而使观看者看到立体图像。

3、裸眼式3D技术所谓裸眼3D,就是不需要借助眼镜等辅助设备便能直接观看到立体画面。

也就是说,不通过任何工具,裸眼3D技术就能让人的左右眼从屏幕上看到两幅具有视差的和有所区别的画面,并同时将它们反射到大脑,产生立体感的物象。

从技术上来看,裸眼式3D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摆脱了眼睛的束缚,但是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不过,裸眼3D显示技术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人们在观看屏幕时,必须位于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观察到立体画面,若距离屏幕位置太远或观察角度太大时,3D效果并不明显。

若离屏幕距离太近还会有明显的头晕现象,因此该技术暂时还不适合在小尺寸显示器上使用。

此外,这种技术在显示效果方面相对较差,这里就不作介绍。

4、3D电视显示技术目前用于电视广播的3D技术主要有戴眼镜和不戴眼镜两类。

前者又分两种:一种是左视和右视的两幅图像同时覆盖;另一种是交替显现。

总之,还是以戴眼镜方式居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