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讲座 第四讲 文学常识 苏教版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讲座 第四讲 文学常识 苏教版

第四讲: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与复习策略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作家和作品。

了解小说的常识:小说的一般特点,小说的分类,小说的要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了解散文的常识:散文的分类,散文揭示中心的独特方式,散文的线索。

了解诗歌的常识:诗歌的分要注意几种文学体裁的不同特点,深刻领会散文的形散与神不散,要注意诗歌与小说的不同的分类方法,注意正确的分类。

这部分知识需要记忆,但不宜死记硬背。

可自己动手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涉及到的作家和作品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便于记忆。

要结合具体课文的内容、特点记忆,这样记得具体,有形象感。

这部分知识的测试,常常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或者判断其正误二、几种特殊文学样式1.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文学体裁。

如:《皇帝的新装》。

2.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3.杂文:广义的散文的一种,一般是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

其特点是:①议论精辟;②形象鲜明典型;③语言生动幽默,尖锐深刻。

三、几种古代文学样式1.说: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等。

2.记:多记叙事件,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告诫自己或歌颂功德的一种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多是押韵的。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5.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赠序是古人专为送亲别友而写的文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试题解析例1 下面对几种文体的有关常识叙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一)春秋时代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关雎》(首篇)与《蒹葭》选自此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4. 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要作品《韩非子》,后人辑集而成的。

《郑人买履》《智子疑邻》选自此书。

5.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诸子哲理散文。

《两小儿辩日》和《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出于此书。

7.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由其弟子编辑,儒家经典之一,分七篇261章,约3.5万字。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此书。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输》一文选自《墨子;公输》。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苏教版高中语文会考篇目文学常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会考篇目文学常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学常识整理1.《沁园春长沙》词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一首豪放词,抒写了中国初期共产主义战士以天下为为任、急流勇进的战斗风貌、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沁园春?长沙》在内容上是现代诗,形式上是旧体诗。

2. 《劝学》散文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3. 《师说》散文韩愈,字退之,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朝古文运动的提倡者之一(另一人是柳宗元),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还有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著有《昌黎先生集》。

还有代表作:《捕蛇者说》《马说》《原道》《进学解》《送孟东野序》《柳子厚墓志铭》等。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观点。

4. 《想北平》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社》《龙须沟》。

5. 《赤壁赋》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词开豪放派,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父苏洵、弟苏辙均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

代表作品:散文《石钟山记》《喜雨亭记》《赤壁赋》,诗《题西林壁》《惠宗〈春江晚景〉》,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赋是介于韵文(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接近骈文的称为“骈赋”或“律赋”;接近散文的称为“文赋”。

苏轼首先开创了“文赋”,像《赤壁赋》就是一篇传颂千古的“文赋”。

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

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

2011年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一、考点解读《泰州市二OO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科“II.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积累与运用”“(一)知识积累”中的“2.文学常识”明确指出: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此项考查内容“以教参建议精读的篇目为准”。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综观我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形式,都是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来进行考查。

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的了解;2、对名著中著名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的评价;3、对名著中著名场景或经典情节的了解。

在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合作学习,分工协作,着重整理文言课文与名著的有关知识:①作者、年代;②主要内容、情节;③主要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和他们有关的著名事迹;④对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四、考点要点梳理有关6部名著的文学常识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南》P.19-20;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部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南》P.14-15。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可结合阅读训练时有机穿插。

这里梳理的是课本中涉及的文言作品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文学常识《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这则寓言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现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则寓言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整理]2011年中考语文汇编名著文学常识.

[整理]2011年中考语文汇编名著文学常识.

泰安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三明(二)名著阅读(10分)16.根据提示填空。

(4分)《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有一种很奇特的风俗,即国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水浒传》中,浮浪破落子弟高俅因会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

这两个情节都极具讽刺意味,反映了。

1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6分)……我(鲁滨逊)尽量自勉自慰。

我把当前的祸与福一一加以对比,以使自己知足。

我(1)鲁滨逊当初流落荒岛时,“孤苦伶仃”“与世隔绝”“无人交谈”,而“星期五”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境况。

请简述“星期五”被解救的情节。

(2)鲁滨逊在逆境中的“自勉自慰”给了你哪些启示?16.(4分)跳绳(绳上跳舞);(1分)踢毬(球);(1分)当时社会在选拔、任用人才上的荒谬,从而揭示了官场黑暗与腐败。

(2分,意对即可)17.(6分)(1)示例: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后的一天早晨,(1分)鲁滨逊看见一伙野人要吃两个俘虏,他带着枪和刀冲上前去,解救下其中的一个,(1分)并为他取名“星期五”。

(1分)(2)要点:①乐观精神;②善于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③善于思考总结;④即便在最不幸的处境中,也可以从中找到希望。

(3分,写出两点即可)天津(二)名著阅读(5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23~24题。

23.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1);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2)。

苏教版初中文学常识

苏教版初中文学常识

苏教版初中⽂学常识 ⽂学常识是⼀个⼈在⽂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它对提⾼⼀个⼈的⽂学修养乃⾄促进⼈的全⾯发展有着⾄关重要的作⽤。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苏教版初中⽂学常识,⼀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初中⽂学常识(⼀) 1、《⿍湖⼭听泉》作者是谢⼤光,当代散⽂家。

2、《林中⼩溪》选⾃《林中⽔滴》,作者普⾥什⽂,苏联作家。

3、《飞江滴翠记黄⼭》是⼀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话说长江》中黄⼭部分⽽写的。

作者柯蓝,当代散⽂家、⼩说家。

4、《画⼭绣⽔》作者杨朔,现代散⽂家,原名杨毓晋,主要作品有短篇⼩说集《北⿊线》和中篇⼩说《三千⾥江⼭》等。

5、《⼭泉⽔暖》是⼀篇叙事散⽂,作者是碧野,当代作家。

6、《看云识天⽓》体裁是说明⽂,作者朱泳焱,著名语⽂特级教师。

7、《⼤⾃然的语⾔》是⼀篇说明⽂。

8、《塞下六⾸(其⼀)》(五⽉天⼭雪)作者李⽩,字太⽩,号青莲居⼠,唐代诗⼈,因其诗风轻灵、飘逸,被后⼈称为“诗仙”。

9、《凉州词》作者是王之涣,唐代诗⼈,字季淩。

其诗善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

“凉州词”是唐代乐府《凉州歌》的歌词,属乐府歌,多以边塞⽣活为题材。

10、卢纶,唐代诗⼈,字允⾔,“⼤历⼗才⼦”之⼀,诗风雄壮,多为送别酬酢、军旅⽣活。

《塞下曲》(⽉⿊雁飞⾼)是他代表作品。

11、《惠崇<春江晚景>⼆⾸》(其⼀)作者是苏轼。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宋代著名⽂学家,“唐宋⽂学⼋⼤家之⼀”。

12、《故乡》体裁是短篇⼩说,选⾃《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字豫才,现代著名⽂学家、思想家、⾰命家。

13、《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说,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说《⽺脂球》、《项链》,长篇⼩说《俊友》等。

14、《在烈⽇和暴⾬下》节选⾃长篇⼩说《骆驼祥⼦》,作者⽼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说《⽼张的哲学》、《骆驼祥⼦》、《四世同堂》等,中篇⼩说《⽉⽛⼉》、《我这⼀辈⼦》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苏教版语文初中文学常识

苏教版语文初中文学常识

苏教版语文初中文学常识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撰而成。

2.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着作。

3.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人,即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 韩非,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着作收在《韩非子》中。

5.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以慷慨悲壮着称。

《观沧海》、《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第一、四章。

6. 孙权,字仲谋,三国十五国的创建者7. 刘义庆,南朝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8.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着9.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诗仙”10.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着有《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11.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唐代诗人12. 杜牧,字牧之。

唐代诗人13. 晏殊,字同叔。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14. 杨万里,字廷秀,号城斋。

北宋诗人15.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

16.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着名爱国词人(《稼轩词编年笺注》)《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17.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19.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0.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1.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超选编的笔记小说。

《口技》,林嗣环,字铁林,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核舟记》,魏学洢,字子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一、考点解读《泰州市二OO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科“II.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积累与运用”“(一)知识积累”中的“2.文学常识”明确指出: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此项考查内容“以教参建议精读的篇目为准”。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综观我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形式,都是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来进行考查。

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的了解;2、对名著中著名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的评价;3、对名著中著名场景或经典情节的了解。

在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合作学习,分工协作,着重整理文言课文与名著的有关知识:①作者、年代;②主要内容、情节;③主要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和他们有关的著名事迹;④对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四、考点要点梳理有关6部名著的文学常识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南》P.19-20;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部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南》P.14-15。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可结合阅读训练时有机穿插。

这里梳理的是课本中涉及的文言作品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文学常识《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这则寓言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现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则寓言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水调歌头》1.选自《东坡乐府》,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这首词反应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峡》1.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2.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3.文章顺序是先写七百里山势,接着写夏水迅猛,继而写春冬美景,最后写寒秋萧杀。

《赵普》1.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反映了赵普读书专心致志和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奏荐人才的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毛泽东词三首》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2.《沁园春·雪》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阙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3.《卜算子、咏梅》写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1961年,词的上阙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阙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感情基调低沉、孤傲。

《古代诗词三首》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本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和心理揭示融为一体,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2.《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从壮与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八年级文学常识《七律长征》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写于1935年10月,这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①腾越五岭、②急跨乌蒙、③巧渡金沙江、④飞夺卢沟桥、⑤喜跨岷山雪。

全诗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古诗四首》1.《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有诗圣之称。

这首诗写于长安,通过春望所见,体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深情。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中思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别意。

2.《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诗人夜泊秦淮(今江苏南京),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词人。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晏子使楚》1.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2.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跃然纸上。

3.委婉的语气,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至损害两国的关系。

《小石潭记》1.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沧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2.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先写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着重写石;再接着写潭中之景,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动静结合;然后写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透露了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马说》1.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杂说》是一组短论,没有揭示要论说的内容。

这里所选的是第四篇。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的主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既照应了开头,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陋室铭》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

3.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活板》1.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2.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1.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县)人。

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

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

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课文采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细致地描述了刻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刻舟的“奇巧”,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刻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刻舟记》的主题是“技亦灵怪矣哉”。

《口技》1.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

《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2.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

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九年级文学常识《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鲁迅称这部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节选部分记叙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贯穿文章的主线是陈胜吴广的活动。

详写的是起义的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

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记”是一中文体,本人以诗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林、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结构全文,虚构了一个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与朱元思书》选自后人所辑《吴朝请集》,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文学家,做过奉朝请。

这篇山水游记小品文(又称骈文)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本文文眼“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照全篇。

《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比较重视文采。

本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点明中心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结尾处写法是卒章显态。

全文有叙有议,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藤子京的慰勉和规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