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合集下载

四年级奥数巧算

四年级奥数巧算

四年级奥数巧算一、加法巧算。

1. 凑整法。

- 原理:把两个或多个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的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等,这样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 例如:计算23 + 49 + 77。

- 我们可以先把23和77凑整,因为23+77 = 100。

- 然后再加上49,即100+49 = 149。

2. 带符号搬家。

- 原理:在没有括号的加法运算中,数和它前面的符号是一个整体,可以改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 例如:计算34+78 - 34。

- 我们可以把-34搬到前面和34先计算,即34 - 34+78。

- 34 - 34 = 0,0+78 = 78。

二、减法巧算。

1. 凑整法。

- 原理:与加法凑整类似,把被减数或减数凑成整十、整百等方便计算的数。

- 例如:计算182 - 98。

- 把98看作100 - 2。

- 则原式变为182-(100 - 2)=182 - 100+2。

- 182 - 100 = 82,82+2 = 84。

2. 减法的性质。

- 原理:a - b - c=a-(b + c),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例如:计算256 - 47 - 53。

- 根据减法的性质,原式可变为256-(47 + 53)。

- 47+53 = 100,256 - 100 = 156。

三、乘法巧算。

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原理。

- 乘法交换律:a×b = b×a,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 例如:计算25×3×4。

- 根据乘法交换律,把3和4交换位置,得到25×4×3。

- 25×4 = 100,100×3 = 300。

2. 乘法分配律。

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奥数解题方法总结
1、形象化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可以科学合理的、科学合理的、巧妙地依靠点、线、面、图、表将小学奥数难题形象化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象化,可让学生们非常容易弄清数量关系,沟通交流“”与“”的联系,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快速答题
2、倒推法:从题目上述的最后结果考虑,运用标准一步一步向前反推,直至题目中难题及时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十分特殊题目,用普通的办法难以列式解释,有时候压根列出不来对应的式子来。

人们用枚举法,依据题目的需求,一一列举压根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随后从这当中筛出符合要求的回答。

4、正难那样反:有一些数学题目假如你从标准正脸考虑考虑到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更改思考的方位,从结论或问题的背面考虑来考虑事情,使难题及时解决。

5、恰当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碰到的新问题能不能转化成旧解决问题,化新为旧,通过表面,把握住难题的实质,把问题转化成自身熟悉的难题去解释。

转化的种类有条件转化、难题转化、关联转化、图形转化等。

整体掌握:有一些奥数题,从细节上考虑到,很复杂,也没有必要,如果可以从整体上掌握,宏观上考虑到,根据研究问题的整体方式、整体结构、一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只看见山林,看不到花草树木”,来求取问题的解决。

三年级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三年级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三年级奥数解题方法大全摘要:一、引言:奥数的意义和重要性二、三年级奥数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目标三、解题方法:1.加减乘除法的巧用2.数字推理技巧3.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4.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5.应用题解题策略四、案例分析:典型题目的解题过程展示五、提高奥数学业成绩的建议六、结语:鼓励持续学习和探索正文:一、引言: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起源于古希腊,旨在培养和选拔数学人才。

在我国,奥数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现象,许多家长和孩子们都对它充满热情。

三年级是孩子们学习奥数的起步阶段,如何掌握解题方法至关重要。

二、三年级奥数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目标:三年级奥数主要以加减乘除为基础,引入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包括:1.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解题方法:1.加减乘除法的巧用: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简化运算过程。

2.数字推理技巧:通过观察数字间的规律,如数列、数图等,进行推理和预测。

3.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运用到解题中。

4.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如排列组合、最大最小值原理等,解决复杂问题。

5.应用题解题策略:掌握常见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四、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典型题目的解题过程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如:题目:小明和小红分别拿了3个和2个苹果,他们一共拿了几个苹果?解:利用加法运算,3+2=5,所以一共拿了5个苹果。

五、提高奥数学业成绩的建议:1.培养兴趣,保持学习热情;2.加强基础,熟练掌握基本运算和概念;3.多做练习,积累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4.参加培训班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更多指导和建议。

六、结语:奥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完整)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一、引言小学奥数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面对各种题型和难度的奥数题目时,学生需要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奥数常见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奥数考试。

二、奥数解题方法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小学奥数题目中最基本的类型。

在解题时,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

2. 分数运算分数运算在小学奥数中也是常见的题型。

在解决分数运算题时,可以使用找最小公倍数、通分、约分等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规则。

3. 算式变换奥数题目中常会涉及算式的变换。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法则,将原始算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这样能够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效率。

4.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奥数中的重要概念。

当遇到排列组合问题时,可以运用阶乘、组合数等数学方法来求解。

同时,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辅助理解问题,找到更简洁的解题方法。

5.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题目在小学奥数中也经常出现。

解决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分情况讨论、排除法等方式来找到正确答案。

6. 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题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运用几何知识和图形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对称性、旋转等特点,找到规律并推理出正确答案。

三、解题技巧除了上述的解题方法外,还有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奥数题目。

1. 多做题目做更多的奥数题目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熟练度。

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常用的技巧和思路。

2. 学会总结每次做完一道题目后,及时总结解题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解题思路并且提高解题能力。

3. 理解题意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条件和要求。

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奥数解题方法

奥数解题方法

1.3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可分为这样几类:(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AB,AC,AD,AE;(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BC,BD,BE;(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CD,CE;(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AB,BC,CD,DE;(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AC,BD,CE;(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

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2、11 2、10 二种3、11 3、10 3、9 三种4、11 4、10 4、9 4、8 四种5、11 5、10 5、9 5、8 5、7 五种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7、11 7、10 7、9 7、8 7、7 五种8、11 8、10 8、9 8、8 四种9、11 9、10 9、9 三种10、11 10、10 二种11、11 一种1+2+3+4+5+6+5+4+3+2+1=36种2.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

小学生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生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导语】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解题⽅法⼤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奥数解题⽅法篇⼀ 尝试法: 解应⽤题时,按照⾃⼰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获得解题⽅法,叫做尝试法。

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论是假设或猜想,都要⽬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减少尝试的次数,提⾼解题的效率。

在9只规格相同的⼿镯中混有1只较重的假⼿镯。

在⼀架没有砝码的天平上,最多只能称两次,你能把假⼿镯找出来吗?(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先把9只⼿镯分成A、B、C三组,每组3只。

①把A、B两组放在天平左右两边的秤盘上,如果平衡,则假的1只在C组⾥;若不平衡,则哪组较重,假的就在哪组⾥。

②再把有假⼿镯的那组中的两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秤盘上。

如果平衡,余下的1只是假的;若不平衡,较重的那只是假的。

⼩学⽣奥数解题⽅法篇⼆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步骤。

⼩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把培养观察⼒作为开发与培养学⽣智⼒的第⼀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把题⽬解答出来的⼀种解题⽅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看每⼀⾏的前三个数,想⼀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在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应填9,在它右邻的方框中应填2,在2右面的方框中填3,在3上面的方框中填4,以后依次填5、6、7、8。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4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么情况?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1966+1976+1986+1996+2006
=1966×5+10×(1+2+3+4)
=9830+100
=9930
这五个数还有另一个特点:中间的数是1986,第一个数1966比中间的数1986小20,最后一个数2006比中间的数1986大20,1966和200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986。1976和1996的平均数也是1986。这样,中间的数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所以,这道题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400÷25=(400×4)÷(25×4)=400×4÷100=16
不难看出,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这样做的根据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进行这种变化的好处就是当除数变成了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以后,就可以很快求出商。按照这个规律,可迅速算出下列除法的商。
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5
=9930
例7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算式: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
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5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是*例6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这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把五个数直接相加,虽然可以求出正确答案,但因数字大,计算起来容易出错。
如果仔细观察这五个数可发现,第一个数是1966,第二个数比它大10,第三个数比它大20,第四个数比它大30,第五个数比它大40。因此,这道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