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改掉坏习惯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优质教案《改掉坏习惯》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优质教案《改掉坏习惯》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改掉坏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不良习惯,如挑食、咬指甲、不爱洗手等;引导幼儿解这些坏习惯对身体健康危害;通过实践和互动,帮助幼儿掌握改正坏习惯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常见不良习惯,并解这些习惯对身体危害。
3. 增强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真正认识到坏习惯对身体危害,从而主动改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坏习惯危害演示道具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因为挑食而身体瘦弱、抵抗力差情景,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小朋友问题,让幼儿认识到不良习惯对身体危害。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坏习惯定义,列举生活中常见坏习惯,如咬指甲、不爱洗手等,让幼儿解这些习惯对身体危害。
3.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三个坏习惯,并讨论如何改正。
然后进行小组分享,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要改正坏习惯,并制定改正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坏习惯定义2. 常见坏习惯及其危害3. 改正坏习惯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要改正坏习惯,并制定改正计划。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互动环节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坏习惯对身体危害,并学会改正坏习惯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学校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真正改掉不良习惯。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让家长解幼儿在园所学知识,共同关注幼儿生活习惯,形成家园共育良好氛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关键。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改掉坏习惯》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改掉坏习惯》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掌握如何改掉一些不健康的坏习惯,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魄。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健康饮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什么是均衡饮食•学习选择健康食物,避免过量的食用糖、盐和油2. 健康生活习惯2.1 良好的睡眠习惯•了解每天应该有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掌握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和睡前放松技巧2.2 科学的运动方式•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2.3 卫生习惯•学习手脸清洁,保持个人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预防细菌感染•养成及时穿上干燥洁净的衣物和换洗内衣的习惯3. 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学习如何制定改掉不良习惯的目标和计划•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学习和分享改掉不良习惯的好处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初始情境教师通过引入真实的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包含教学要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识记、掌握知识。
1.2 艺术鉴赏教师选用优美的诗歌和歌曲,引导学生鉴赏和模仿,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感性认识能力,通过情感的投射和真情的表达,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 教学实践2.1 课内讲解教师重点讲解什么是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如何制定改掉不良习惯的目标和计划,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等;并结合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方法和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2.2 实际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做一些实践操作,如体育锻炼、做一份健康食谱、规定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2.3 倡导宣传教师以倡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的健康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健康活动中去。
3. 总结概括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总结所学知识,获得先前未有的认识,促进学生头脑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健康的人。
幼儿园《改掉坏习惯》教案

幼儿园《改掉坏习惯》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不良影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主动改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故事书、卡片。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幼儿常见的坏习惯场景,如:小朋友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个场景中存在的问题。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1)通过故事书、挂图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一个关于坏习惯的例子,如:小明喜欢咬手指。
讲解如何帮助小明改掉这个坏习惯,并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卡片,让幼儿挑选一个自己或他人的坏习惯,讨论如何改正。
(2)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坏习惯,共同制定改正计划。
邀请各小组分享他们的改正计划,引导幼儿认识到改掉坏习惯需要团队协作和自我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坏习惯的影响2. 改掉坏习惯的方法3.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结合课堂所学,挑选一个自己的坏习惯,制定一个改正计划,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我挑选的坏习惯是:喜欢拖延。
改正计划如下:(1)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2)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3)请爸爸妈妈监督,提醒自己不要拖延。
2. 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对幼儿的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让幼儿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主动改正。
幼儿园大班健康《改掉坏习惯》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改掉坏习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描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挖鼻孔等。
•学生掌握相关的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习惯的产生。
•学生能够在父母或老师的协助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性,懂得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形象。
•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地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健康问题,认知自身作为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清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和生活中一些防范措施,为身体健康和社会形象留下坚实的保障。
•以情感培养为关键,启发学生积极拥有良好的习惯。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卫生和健康习惯的重要性,提高不能延迟改变不良习惯的自觉性。
•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通过基于幼儿园校园和日常生活环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性和不良习惯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小组讨论依托幼儿园里小组大班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和分享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并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如何避免产生不良习惯和选择正确的行为。
3.小游戏通过各种动手操作的小游戏来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呈现出不良习惯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示一个不良习惯的场景。
比如,老师可以扮演一个孩子,做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挖鼻孔等。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其危害性。
2.渗透教育通过游戏、绘本、故事等多种方式告诉学生不良习惯的危害和防范方法,减少产生不良习惯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群众示范和批评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并树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发放纸笔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验以及今后将会采取的行动。
幼儿园《改掉坏习惯》教案

幼儿园《改掉坏习惯》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了解这些坏习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良影响。
2. 培养幼儿自觉抵制坏习惯,努力改正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如何识别和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坏习惯有哪些不好?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2. 讲解认识坏习惯(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坏习惯的定义、坏习惯的类型以及坏习惯对个人和团队的影响。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两个典型的坏习惯案例,引导幼儿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改正。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列举一个坏习惯,并讨论如何改正。
然后进行分享,全班一起讨论。
5. 学会改正坏习惯(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改正坏习惯,引导幼儿模仿并实践。
同时,鼓励幼儿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6. 创作展示(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改正坏习惯”的画作,展示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改掉坏习惯》2. 板书内容:(1)什么是坏习惯?(2)坏习惯的类型及影响(3)如何改正坏习惯?(4)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七、作业设计(1)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坏习惯,并说明如何改正。
(2)与家长共同创作一幅关于“改正坏习惯”的画作。
2. 答案:(1)示例:我爱吃零食,导致不好好吃饭。
改正方法:减少零食购买,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家长一起吃饭。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改正坏习惯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改正坏习惯”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改掉坏习惯》含反思

设计背景我们许多家长都反应孩子在家就是让他们头疼,要什么就非要买什么,怎么说都不听,一点都不讲理,在家喜爱干嘛就干嘛。
有的孩子早上来学校时家人要是不买东西就哭,闹心情。
更伤脑筋的是我们班家龙自己抢人家的积木时老师找他跟人家赔礼或者还积木给人家时,他就开头发脾气,一点也不讲道理。
活动目标1、让孩子明白不讲道理,耍脾气的孩子时不讨人喜爱的。
2、训练孩子做一个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赖的好孩子。
3、培育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敏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孩子通过听故事的形式知道讲道理不闹心情的孩子别人才喜爱。
教学难点:在别人的身上理解怎样做才是对的,孩子说说怎样做一个讲道理不任性的好孩子。
活动预备1、故事《爱撒娇的明明》。
2、事先找资料预备好的儿歌《改掉坏习惯》。
3、师整理好平常发生的事例。
活动过程一、师叙述故事《爱撒娇的明明》。
明明在家里玩积木,放的满地都是,爷爷叫他摆放整齐,他不听,还对爷爷发脾气。
和妈妈一起逛街,看到超市有许多好玩的玩具,非要妈妈买,妈妈说:“家里都有许多玩具啦”!要是妈妈不给他买,他就坐在地上哭,闹不起来,不买就不回家!在幼儿园里,小伴侣一起玩积木,他喜爱把别人的积木抢来玩。
时间久了,小伴侣都不和他玩了,大家都不喜爱他,也不和他说话了。
明明就很苦恼,一天,明明做了个梦,梦见妈妈不喜爱他了喜爱妹妹了他很可怕。
其次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胡子爷爷,他就把自己的苦恼跟爷爷说,老爷爷告知他:“由于你爱撒娇,爱无故发脾气,才没人喜爱你而且又不讲道理”!明明听了很难受,打算改掉坏习惯不再乱发脾气了不抢小伴侣积木了。
从今,小伴侣又和明明玩了,他兴奋极了。
二、通过提问让孩子们明白不讲道理,乱发脾气爱撒娇的孩子是没人喜爱的。
1、大家为什么不喜爱明明?为什么不情愿和他交伴侣?。
2、明明为什么很苦恼?。
3、明明第一天梦到了什么其次天呢?梦中老爷爷是怎么对他说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坏习惯》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坏习惯》含反思教案名称:《坏习惯》适用年龄:大班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2.帮忙孩子认得到本身身上的不良习惯,并提示他们注意本身的行为举止。
3.通过游戏和绘画,让孩子感受到良好行为带来的欢快和好处。
教学准备:1.老师编写的小游戏或小测验,针对孩子实在的坏习惯。
比如:咬手指、大声喊叫等。
并编制相应的嘉奖和惩罚方案。
2.与孩子共同绘制好行为和坏行为的插图,并呈现给孩子。
可接受动物形象代替孩子,更简单让孩子接受。
3.在课堂上引进“好人卡”和“坏人卡”,让孩子拿到卡后学会反思本身的行为,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好地表现本身。
4.挂在墙上的“好习惯墙”和“坏习惯墙”,为孩子供应思考和学习的环境。
课程流程:一、开场1.老师拿着好人卡和坏人卡起身,和孩子们打招呼,引入“好习惯”和“坏习惯”的话题。
2.老师让孩子看好人卡和坏人卡,并告知孩子:今日我们就要讨论这些“坏习惯”。
二、带领孩子们思考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1.老师请孩子们回忆一些本身的好习惯,比如:勤劳努力、本领强、自发守纪、独立自救、珍惜环境。
2.老师请孩子们回忆一些本身的坏习惯,比如:咬手指、走路摔跤、离开座位、大声喊叫。
3.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如何培育好习惯。
三、通过游戏和绘画,让孩子感受到良好行为带来的欢快和好处。
1.游戏环节(1)老师会为每位孩子准备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坏习惯,孩子拿到卡片之后,要向其他孩子汇报本身这个坏习惯,并询问是否可以被更改为好习惯。
(2)若孩子的坏习惯可以更改,老师会给孩子一个对应的好习惯,要求孩子呈现出这个好习惯并得到其他孩子的表扬。
若孩子的坏习惯无法更改,老师和班主任将和家长沟通解决。
2.绘画环节(1)老师让孩子们绘制本身心目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可以接受动物形象来代替本身。
(2)老师引导孩子们相互共享本身的作品,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为他们培育思考良好行为的习惯。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改掉坏习惯》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改掉坏习惯》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此次健康教育课中,我以“改掉坏习惯”为主题,将重点放在了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上。
一、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自己的坏习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监管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强化吸烟、饮酒、玩游戏等坏习惯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远离这些不良行为。
二、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我通过一些优秀学生的范文,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坏习惯?坏习惯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和兴趣。
2.讲解案例:我收集了一些校园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如无节制游戏、吃零食、懒惰等,通过逐一讲解这些案例,展示了这些坏习惯的危害性,引发了学生对坏习惯的警惕性和心理危机感。
3.学生自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习惯特征,明确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到一些习惯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特点,并深入思考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
4.集体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不要轻易放弃,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和行动方案,不断地改善自己。
5.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学生再次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对健康、学习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了自己改掉不良习惯的意愿和行动计划,激发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动力。
三、教学反思1.适度增加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
2.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疑问,并及时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3.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律精神,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通过本次课堂,学生们更加认识到“改掉坏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扶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健康改掉坏习惯教案反思
大班健康改掉坏习惯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孩子明白不讲道理,耍脾气的孩子时不讨人喜欢的,教育孩子做一个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赖的好孩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改掉坏习惯教案吧。
</br></br>设计背景
我们很多家长都反应孩子在家就是让他们头疼,要什么就非要买什么,怎么说都不听,一点都不讲理,在家喜欢干嘛就干嘛。
有的孩子早上来学校时家人要是不买东西就哭,闹情绪。
更伤脑筋的是我们班家龙自己抢人家的积木时老师找他跟人家道歉或者还积木给人家时,他就开始发脾气,一点也不讲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明白不讲道理,耍脾气的孩子时不讨人喜欢的。
2、教育孩子做一个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赖的好孩子。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通过听故事的形式知道讲道理不闹情绪的孩子
别人才喜欢。
教学难点:在别人的身上理解怎样做才是对的,孩子说说怎样做
一个讲道理不任性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故事《爱撒娇的明明》。
2、事先找资料准备好的儿歌《改掉坏习惯》。
3、师整理好平常发生的事例。
活动过程
一、师讲述故事《爱撒娇的明明》。
明明在家里玩积木,放的满地都是,爷爷叫他摆放整齐,他不听,
还对爷爷发脾气。
和妈妈一起逛街,看到超市有很多好玩的玩具,非要妈妈买,妈妈说:"家里都有很多玩具啦"!要是妈妈不给他买,他就坐在地上哭,闹不起来,不买就不回家!在幼儿园里,
小朋友一起玩积木,他喜欢把别人的积木抢来玩。
时间久了,小
朋友都不和他玩了,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和他说话了。
明明就
很苦恼,一天,明明做了个梦,梦见妈妈不喜欢他了喜欢妹妹了
他很害怕。
第二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胡子爷爷,他就把自己的烦
恼跟爷爷说,老爷爷告诉他:"因为你爱撒娇,爱无故发脾气,才
没人喜欢你而且又不讲道理"!明明听了很难过,决定改掉坏习惯
不再乱发脾【大班健康教案/daban/jiankang/】气了不抢小朋友
积木了。
从此,小朋友又和明明玩了,他高兴极了。
二、通过提问让孩子们明白不讲道理,乱发脾气爱撒娇的孩子是
没人喜欢的。
1、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明明?为什么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2、明明为什么很苦恼?。
3、明明第一天梦到了什么第二天呢?梦中老爷爷是怎么对他说的?。
4:大家为什么又喜欢明明了和他玩了?
5:明明的心情后来怎么样?
6:明明之前的做法对吗?你们要不要像明明之前那样?为什么?我们
要像明明后来那样知错要改!
7:说一说,你在家人面前有撒过娇吗?在和小朋友玩时,你有没有抢过小朋友的积木?
三、学习儿歌《改掉坏习惯》
有个小孩,脾气真坏,一不如意,嘴厥起来。
走在街上,要这要那,爸妈不买,哭闹耍赖。
别人东西,他抢过来,人家批评,他不理睬。
任性撒娇,谁都不爱,这些毛病,一定要改。
学完之后,让孩子说说哪些毛病要改,鼓励孩子做一个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赖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育孩子凡事都要讲
道理。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我通过小朋友易于接受的故事形式来引导和教育孩子们
要做个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赖的孩子,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喜欢听故事,在故事的例子当中使他们认识到爱撒娇和无故发脾气的孩子
时没人喜欢的。
在活动中我还随机举了一些孩子在一日生活中有
一些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是对的,问孩子们有没有那样的现象会不
会抢别的小朋友积木会不会乱发脾气等等!随机提问孩子在学习
了师教的儿歌中有没有那些毛病,如果有要怎样改进!活动中孩
子们的积极性也蛮高的同时也很积极回答师的提问。
不足的是我
过重教孩子们念那首儿歌教的次数多了点,孩子们听的都有点没
兴趣了,举得列子又太少,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是需多加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