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

学习第一个故事。 起析 特点。 语言()
返回
解疑合探: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
11
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返回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
1
6.将相和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
动人故事,是我国历上光 彩不灭的佳话。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 楚、齐、赵、燕、魏、韩,称为” 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2 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 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 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 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为难 推荐 抵御 胆怯 廉颇
侮辱 鼓瑟 击缶 上卿 蔺相如
返回
将相和
6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 动人故事,是“我将”国和“相历”分上别光指谁? 彩不灭的佳话。
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你能给出合适的小标题吗?
7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 动人故事,是我国历上光 彩不灭的佳话。
8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 动人故事,是我国历上光 彩不灭的佳话。
返回
解疑合探:
3
送璧1 骗璧 背景 送璧2 击缶 廉颇 削弱
请罪 字词
解疑合探:
璧(bì)(和氏璧) 诺(nuò)(许诺) 4
怯(qiè)(胆怯) 瑟 (sè)(鼓瑟)
缶(fǒu)(击缶) 拒 (jù)(拒绝) 卿(qīng)(上卿)
返回
我会读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5
攻无不克 渑池会见 理直气壮
返回
运用拓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课件)

完璧归赵
别,有话好 商量!
看图复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您要强逼我, 我就和玉同
归于尽。
提示:要讲清 楚这个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
6 将相和
复习导入
1.“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 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 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 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负荆请罪
1.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因为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 利益,为国家着想。
2.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3.“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 在赵国的地位。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 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负荆请罪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 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 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1-9
完璧归赵
10-14
渑池之会
15-17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快速阅读《完璧归赵》,尝试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
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 写蔺相如行为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
完璧归赵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的 经过 利益,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负荆请罪
读文,找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 ,思考:这些句子反映了廉颇的什么 性格特点?
负荆请罪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 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 居功自傲
性格直率
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 个下不了台!””
将相和课文全文

将相和课文全文《将相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将相和

2、同位交流
精品 PPT 可修改
5
有谋: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 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 璧交给了蔺相如。 (2)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 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3)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 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 路先回赵国去了。 (4)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 为赵王击缶。
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
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精品 PPT 可修改
16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 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 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 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 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 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 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 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 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 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 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 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2:29:2702 :29:270 2:29Thursday, March 24, 2022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 3.2422. 3.2402: 29:2702 :29:27 March 24, 2022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2年3 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2 时29分2 7秒02: 29:2722 .3.24
爱国: (1)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 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 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 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 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秀ppt课件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 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 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蔺相如巧言说服秦王。
速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 一个什么故事?
渑池会面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
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
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胆怯: 胆小;缺少勇气。 造句:在困难面前,一味的胆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抵御: 抵挡;抵抗。 造句:抵御外敌入侵是解放军 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心协力: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造句:灾难面前,我们要同心协力,勇敢抗击。
近义词辨析
召集 召开
相同点
不同点
召集——将人们聚集的一起。
指聚集,开始
之意。
召开——召集开会。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 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 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 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 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我会认
bì 和氏璧
hu 规à划
rǔ 侮辱
ché 大n臣
zuì 请罪
shàn 擅长
蔺相如的无所畏惧吓 到了秦王的卫士。
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
速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 了一个什么故事?
廉颇不服气。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 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 上去了。要是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蔺 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说明避让廉颇的原因。
负荆请罪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精美课件(共94张PPT)

3.举行典礼那一天: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 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 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 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壁而得罪强大的秦 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
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机智勇敢
读第9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局。
利益为重,主动避让。在廉颇前来负荆请罪时,他 不计前嫌,热情迎接。
廉颇:英勇善战、坦诚直率,又能知错就改。 廉颇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武将,当蔺相如位居高官后, 他不服气,就故意找蔺相如的麻烦,要让蔺相如下 不来台。可当他得知蔺相如回避他的原因是为了维 护赵国的利益后,知道自己错了,便主动向蔺相如 负荆请罪。
一人物形象的,找出这些句子,仔细体会。
机智
“这块璧有点儿小 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 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
子站定。 ▷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凛然气势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 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 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指导:课文共分三个部分,在讲述每一 部分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其中的要素,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示例: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奉命出使 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后来又陪同赵王 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奖 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 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 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如果秦王不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 不把璧交给他。
《将相和》课文原文

《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bi)。
秦王明白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专门着急,赶忙召集大臣来商量。
大伙儿说秦王只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但是不承诺,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lìn)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那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如何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情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假如秦王确实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方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明白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心,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义正词严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确实撞碎了,抓紧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郑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明白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心,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差不多送回赵国去了,您假如有诚心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赶忙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明白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方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确实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课文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
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puXuewang.com)。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
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