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育教材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远离毒品青少年预防教育PPT课件

2024版年度远离毒品青少年预防教育PPT课件

PPT课件•毒品概述与危害•青少年涉毒原因分析•校园预防教育措施探讨•政策法规与治理举措介绍目录•心理辅导与康复帮助途径探讨•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01毒品概述与危害毒品定义及种类介绍毒品定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毒品种类包括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吗啡等,以及新型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粉等。

毒品会导致人体产生生理依赖,一旦停止使用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疼痛、失眠、恶心等。

生理依赖器官损害传染疾病长期吸毒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吸毒者常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容易引发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030201毒品对人体健康影响毒品会导致吸毒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精神分裂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吸毒者往往与正常社交圈子脱离,与家人和朋友关系疏远,影响正常的社交功能。

社交障碍吸毒者容易引发犯罪和暴力事件,对社会治安造成极大的危害。

社会危害毒品对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青少年涉毒现状分析青少年涉毒原因主要包括好奇心驱使、寻求刺激、逃避现实、社交圈子影响等。

青少年涉毒特点青少年涉毒年龄越来越小,新型毒品滥用情况严重,网络涉毒问题日益突出。

青少年涉毒危害青少年涉毒不仅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还会影响其学业和未来发展,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社会问题。

02青少年涉毒原因分析好奇心驱使与误区认识好奇心强青少年处于探索未知的年龄阶段,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可能因好奇尝试毒品。

误区认识部分青少年对毒品存在误解,认为吸毒是时尚、个性的象征,或是解压、逃避现实的方式。

家庭矛盾、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压抑,寻求毒品慰藉。

家庭关系紧张部分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子女在不良诱惑面前缺乏抵抗力。

父母监管不力家庭成员中有吸毒史或涉毒行为,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和诱导。

禁毒校本教材

禁毒校本教材

目录第一课:毒品的概述一、何谓毒品?根据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毒品是指这种物质的性能能引起成瘾之依赖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郁,以致造成幻觉,或对动作机能、思想、行为、感觉、情绪之损害的天然、半合成、合成的物质。

按照我国1997年10月实施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指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本质内涵,有以下三个特点:1。

毒品的概念突出了毒品在人体产生的后果。

以后果为标准,没有以具体物质为标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凡有此后果的,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皆可确认为毒品。

2.毒品在人体产生的后果中突出了神经系统症状。

3.毒品的范畴包括天然材料、半合成、合成的麻醉品或精神药物。

三、传统毒品的来源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

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

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

鸦片大麻海洛因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

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17、18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开始把鸦片从土耳其贩运到中国,但数量不多,1757年,英国占领印度鸦片场地孟加拉后,输入中国的鸦片迅速增加;1838年—1839年,由印度孟加拉输往中国的鸦片就达14642箱。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主义者主宰了缅甸毒品的加工销售,建立了中南半岛上第一个“鸦片三国”.1838年,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尽数销毁。

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程

毒品预防教育课程

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简介本文档介绍了一套针对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课程,旨在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的危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程目标- 了解毒品的种类、性质和危害- 掌握识别与毒品相关的风险因素- 研究拒绝毒品的技巧和策略- 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和抵制诱惑的能力- 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课程内容模块一:毒品的认知探讨不同种类的毒品以及它们的性质、成分和吸食方式。

通过举例和图表展示毒品对身体、心理和社交生活的危害。

模块二:毒品预防技巧教授学生识别可能导致接触毒品的风险因素,如社交圈子、压力和好奇心等。

提供针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包括拒绝、离开和寻求帮助等。

模块三:人际交往和抵抗诱惑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使他们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支持体系和抵制外部诱惑。

模块四:兴趣爱好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并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活动和案例研究,激发他们追求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课程形式- 每个模块为期一周,共四周- 每周安排两次课程,每次课程为45分钟-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 配备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评估方法- 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简单测试,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结语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和决心。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开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青少年涉足毒品的风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抵御毒品诱惑》

抵御毒品诱惑》

抵御毒品诱惑》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危害和毒性。

2.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了解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知晓吸毒的风险和危害性。

4.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二、教学内容1.毒品分类及其危害性。

2.毒品的危害及其给生命带来的影响。

3.学会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4.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毒品的分类及其危害性,学会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小组讨论。

3.角色扮演。

4.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介绍主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以小组形式,从生活中常见的毒品出发,讨论对毒品的了解。

步骤二:探究1.从常见毒品的种类、危害和毒性引发学生对毒品的深思。

2.研究毒品的危害及其对身体的伤害。

3.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三:拓展1.研究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了解吸毒的风险和危害性。

2.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远离毒品。

步骤四:实践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拒绝毒品的情境。

2.多媒体展示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结。

2.毒品危害知识测试。

3.拒绝毒品技巧表演。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毒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对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也有些难理解的法律术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释。

毒品防控校本教材

毒品防控校本教材

毒品防控校本教材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毒品滥用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毒品防控意识和素养,我们决定编写一份校本教材,以帮助学生了解毒品危害和如何预防。

目标本教材的目标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权威的信息,向学生传达以下内容:-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如何预防毒品的滥用;- 毒品滥用的后果和副作用;- 心理健康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内容结构为了使教材具有信息量和趣味性,我们计划采用以下结构:1. 序言:介绍毒品滥用的严重性及本教材的目的。

2. 第一部分:毒品概述- 定义和分类;- 常见毒品的介绍及其化学成分。

3. 第二部分:毒品的危害- 对身体的危害和健康影响;- 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危害;- 对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4. 第三部分:预防毒品滥用- 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 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 第四部分:毒品滥用的后果和副作用- 法律后果和可能的刑事处罚;- 对个人身心健康的损害;- 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6. 第五部分:心理健康和自我管理- 了解并处理压力;- 寻求帮助和支持;- 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惯。

教材特色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证教材有效传达信息,我们计划采用以下特色:- 生动的案例和故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图文并茂,通过图片和插图来增加阅读体验;- 互动活动和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写作计划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和时效,我们制定了以下写作计划:1. 收集权威的毒品信息和案例;2. 编写教材大纲和各章节提纲;3. 细化各章节内容,撰写正文;4. 整合插图和图片,设计页面布局;5. 编辑和校对教材,确保语言准确、通顺;6. 设计互动活动和问题,增加教材趣味性;7. 最后审核和打印教材。

总结通过编写这份校本教材,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毒品的认知,并引导他们养成远离毒品的好习惯。

毒品预防教学大纲(二)2024

毒品预防教学大纲(二)2024

毒品预防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毒品预防教学大纲(二)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毒品意识和预防能力而编写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学会拒绝毒品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文:一、毒品的分类和危害性1. 毒品的定义及其分类2. 各类毒品的特点和使用方式3. 毒品对身体的危害及长期使用效果4. 毒品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5. 毒品的成瘾性及康复治疗方法二、毒品的预防知识1. 毒品的常见迷惑手段2. 如何识别和拒绝毒品的诱惑3. 毒品预防的途径和方法4. 毒品预防的社会支持和资源5. 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评估三、培养学生的预防能力1. 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2. 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和压力释放方式3. 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抵御诱惑能力4. 提供良好的角色模范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机会5.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指导1. 家庭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作用2. 家长对学生的毒品预防的指导方法3. 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4. 家庭和学校共同建立健康促进的环境5. 家庭和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互动方式五、落实毒品预防教育的方式与措施1. 制定相应课程计划和教学资源2. 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指导3. 创设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互动环境4. 建立健全的学校毒品预防工作机制5. 审查和评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效果总结:通过毒品预防教学大纲(二)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毒品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指导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以及多样化的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落实和评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学禁毒教育教材

中学禁毒教育教材

中学禁毒教育教材
简介
本教材旨在为中学生提供关于禁毒知识和教育的基础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培养他们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
- 增强中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了解
- 培养中学生拒绝和抵制毒品的能力
- 培养中学生正确处理身边毒品问题的能力
内容概述
第一章:毒品基础知识
- 了解常见的毒品种类和形式
- 掌握毒品的危害和影响
- 认识毒品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毒品防控策略
- 了解毒品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研究常用的禁毒方法和措施
- 掌握如何预防毒品的滥用和传播
第三章:毒品案例分析
- 分析历史和现实的毒品案例
- 探索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 强化学生对毒品的警觉性和警惕性
第四章:禁毒心理教育
-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
- 培养学生自我决策和拒绝诱惑的能力
- 提供支持和帮助毒品滥用者的途径
教学方法
- 通过讲授和讨论提供基础知识
- 运用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 组织团队活动和角色扮演提高研究效果
- 结合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方式增加研究趣味性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 作业和小组项目表现
- 知识测试和个人报告
- 教师评估和同学互评
结语
本教材旨在帮助中学生全面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他们对毒品的拒绝意识和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毒品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毒品无害的校园和社区。

毒品预防的教育教程大纲

毒品预防的教育教程大纲

毒品预防的教育教程大纲
一、引言
1. 毒品预防的重要性:阐述毒品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预防毒品的重要性。

2. 理解毒品:对毒品的定义、种类以及危害进行基本介绍。

二、毒品种类及其危害
1. 鸦片类:
- 定义及特点
- 危害及后果
2. 兴奋剂:
- 定义及特点
- 危害及后果
3. 大麻类:
- 定义及特点
- 危害及后果
4. 其他毒品:
- 定义及特点
- 危害及后果
三、毒品的来源及其交易方式
1. 毒品的主要来源区域
2. 毒品的主要交易方式
3. 毒品的隐蔽性和瞒天过海的手段
四、毒品预防策略
1. 家庭教育的角色:
- 家长的责任和作用
- 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式
2. 学校教育的角色:
- 学校如何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 创设健康的校园环境
3. 社区和社会的角色:
- 社区如何进行毒品预防工作
- 社会各界对抗毒品的共同责任
五、毒品预防法规与政策
1. 我国现行的毒品预防法规
2. 全球性的毒品预防政策
3. 法规对毒品预防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毒品戒断与康复
1. 毒品戒断的必要性
2. 毒品戒断的困难与挑战
3. 康复机构与个人康复的方法
七、总结
1. 重新强调毒品预防的重要性
2. 对毒品预防教育的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品预防教育教材2017年6月第一课时毒品常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毒品的分类与名称;(2)能初步识别常见的毒品。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什么是毒品”基本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识别能力及其危害性识别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广大小学生从小树立起对毒品的预防意识及与远离毒品的坚强信念。

【教学准备】:请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毒品的知识,学生注意观察在自己学校、村庄附近是否有偷种罂粟的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毒品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受国际毒潮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毒品问题在我国死灰复燃,逐步蔓延、发展,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威胁到广大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沾染上吸毒的恶习,不仅毁掉了青春、毁掉了前途,有的还失去了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毒品。

(一)什么是毒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闻,指出自己所知道的毒品名称。

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这里所讲的毒品并不是指砒霜、毒药之类能够使人致死的有毒物质,而是能够使人成瘾的那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而且麻醉药品并不都是毒品,医院里病人做手术开刀用的麻醉药品就不是,只有在连续使用后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才属于毒品范畴。

精神药品同样也不都是毒品。

(二)我国常见的毒品1、我国吸毒人群经常滥用的毒品多媒体:《青年期防范毒品系列教育片》①海洛因,俗称白面、白粉、四号等,是鸦片中危害最大的品种,目前被世界各国称为“头号毒品”。

我国吸毒人员主要以吸毒海洛因为主,大约占70%以上。

滥用海洛因、鸦片、吗啡的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涕泪交流,大哭大叫,难受之状犹如万箭穿心。

②鸦片,俗称大烟、烟土。

多媒体出“妖艳的罂粟花”。

出示罂粟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特别展示罂粟开的美丽花朵。

拓展:割过浆的罂粟壳也是国家规定管制的一种麻醉药品。

一些不法商人做火锅底料,使人成瘾。

所以,大家在外用餐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不要在去该餐厅用餐。

③吗啡,由鸦片提炼而成。

在医学上,吗啡是麻醉药性的镇痛药,一直是解除剧痛最有效的传统止痛药。

它的最大缺点是容易成瘾,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还能造成人的记忆衰退、注意力下降。

长期大量使用甚至会引起精神失常。

④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吗啡替代品,一般制成针剂,是医疗上常用的麻醉品,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

它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镇痛作用低于吗啡,也能够使人成瘾。

⑤冰毒,又名安非他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基苯丙胺。

因其形状与冰块相似,故俗称“冰毒”。

⑥摇头丸,又称“狂欢丸”、“狂喜丸”等英文名称缩写为MDMA,是指致幻想类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统称,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型毒品之一。

根据其颜色、图案又被成为“蓝精灵”、“白天使”、“鸽子”、“小鸟”、“恐龙”等,其形状和图案多达100多种,所以在青少年中,毒害较重。

⑦氯胺酮,俗称K粉,属于合成类的新型毒品。

滥用后,易导致人的迷幻,产生错觉,麻痹人的神经系统。

近年来,在一些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已出现氯胺酮滥用的现象。

⑧大麻,出示大麻的图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常见的毒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毒品在不断出现,而且,一些医学上的发明,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演变为毒品。

希望每一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能涉毒。

第二课时远离毒品与健康同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毒品的来源,当今世界上主要的产毒区,同时,能针对主要产毒区的特点,提出解决毒品种植的方法和建议。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毒品的图片,使学生在生活中能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与健康同行)二、认识毒品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

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使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禁毒法》第一章第四条第一款明确了我国的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三、毒品是怎么来的呢?当今世界有哪些主要产毒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让学生自己来讲毒品的主要来源以及当今世界的主要产毒区。

小结:毒品有两大来源,一是从毒品原植物,如罂粟、大麻和古柯叶中提炼,二是采用有关的化学药品合成。

目前,世界上的毒品主要还是来自毒品原植物。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主要毒品产地,即“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生产的毒品占全世界90%以上。

拓展:为何这些地方会成为主要的产毒区?教师启发:客观因素:(1)这些地方大部分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饿崇山峻岭,密林遍布,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2)这些地方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山民们祖祖辈辈栽种山地稻做口粮,并靠种植罂粟换取现金。

在他们眼中,罂粟和其他农作物没有什么两样,而且种植罂粟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

主观因素:由于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政府均鞭长莫及。

根据以上对世界主要产毒地区的原因分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甚至消除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总结:多媒体——水稻专家袁隆平中国政府支援缅甸边疆地区山民种植水稻,由于技术先进,方法科学,在部分地区山民种植水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种植罂粟的效益。

而凡是这些地方毫无疑问禁止种植鸦片的政策基本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

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禁毒法》要求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以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

第三课时认识毒品吸毒违法【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

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能力目标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命意识、禁毒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要做有用人才。

教学过程】:提问:国际禁毒日是什么时候?(6月26日)为什么要制定国际禁毒日?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毒品已经使世界100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为吸毒,每年有10万人死去。

毒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人类三大公害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1987年6月12—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禁毒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通过了《政治宣言》,宣布世界各国在毒品问题上负有“集体责任”。

会议还确定今后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多媒体出示图片:罂粟花讲解:罂粟花非常漂亮、艳丽,但同时也是制作毒品的原料,人们因吸吸食它制成的毒品,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万人丧失生命。

因此被人们称为“恶之花、毒花”。

设问: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新毒品还有冰毒、摇头丸、K粉、杜冷丁等。

我省常见的毒品有海洛因、冰毒、K粉等活动讲解:常见毒品知识表名称俗称毒性症状鸦片大烟、烟土、阿片吸毒会出现面无血色、瘦弱不堪、呆滞失眠,体质器官损坏,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海洛因白粉、白面、毒品之王毒性是吗啡4-5倍,成瘾性极强,精神麻木,器官损坏,容易引起呼吸抑制中毒死亡。

可卡因导致心律不齐血压高,心肺与肝功能损害,丧失判断能力,把幻觉当成真实出现自杀。

甲基苯丙胺冰毒具有强烈精神依赖性,有人使用一次就会上瘾,数量每日1-2次增加到每日6-7次。

氯胺酮K粉有致幻作用,导致感觉与意识分离,产生幻觉,麻痹人的神经。

多在歌舞厅发现。

摇头丸迷魂药有致幻作用,导致意志丧失、任人摆布,行为失控冲动,听曲即跳,甚至摇断脖子。

提问:毒品具有哪些共同特征?1、成瘾性。

是指吸毒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就会产生戒断的症状。

兴奋结束,开始“万箭穿心”。

2、管制性。

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千万不要去碰它们。

一朝沾上,终生痛苦。

等到你想摆脱它们时,已经来不及了。

多媒体——这一组照片拍的是同一位妇女在吸毒前后的对照图,原来脸色红润健康,吸毒后逐渐变黄消瘦,最后骨瘦如柴,象一个活着的僵尸,令人恐惧。

讨论:1、她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吸毒)2、你知道吸毒者都有哪些病态症状?学生回答(可以相互讨论):面色灰黄、形体消瘦、皮肤溃烂、怕冷厌食、神情呆滞、涕泪交加、哈欠频繁、思睡乏力、衣冠不整、生活邋遢、声音哑颤、焦虑不安。

毒品使吸毒者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生不如死。

讨论:吸毒对个人有哪些危害?(摧残人的身体、丧失人的尊严、导致自残死亡、毁灭自己前途。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讨论:吸毒对家庭有哪些危害?(摧残成员精神、造成倾家荡产、导致家破人亡、祸害家庭后代。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讨论:吸毒对社会有哪些危害?(威胁他人生命、败坏社会风气、引起各种犯罪、造成经济损失。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禁毒知识归纳:毒品摧残人的身体,毒品破坏家庭生活,毒品危害人类社会活动:“一试身手”知识竞赛,大烟、阿片—鸦片;白面、白粉--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迷魂药------摇头丸;氯胺酮-----K粉;毒品之王----海洛因;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第18个);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标志---红丝带。

讨论1:吸毒是个人的私事,不违法的,对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不对,吸毒是违法行为。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三条规定:“对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