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

合集下载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卑:低下(非天质之卑)备:详尽。

完备(前人之述备矣)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毕:全部(群响毕绝)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策:马鞭(执策而临之)长:擅长(技长于官)称:称说,讲(称善者久之)诚: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惩:苦于(惩山北之塞)驰:骑马飞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辞:推辞(辞胜而约)从:跟随(从流飘荡)达:实现(此达士也)当: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道:遵从,遵照(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领会,理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掉:落,掉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果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睹:看见(睹其色许多端)都:城市(不似豪人之室,而屋宇绝出沟上者也)非:不是(今非昔比)给:供应(旦暮食来而而即日又来而与卖者早暮来而而日日暮来而而月月来而而岁岁来而而)更:还(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苟:如果(苟富贵,无相忘)固:本来(人固有一死)顾: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所以,因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购: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果:果真(果如鹤立云端)患:担忧,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会:适逢,恰巧碰上(会天大雨)或: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即:靠近(即更刮目相待)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既……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济:帮助,接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凝、琛等之慢。

琛等之慢,以济其事,此则吾无以谴之进贤才,退不肖,所以励将士。

)将:将要(公将战)节:节操,气节(予节甚次)间: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见:知道(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安:安稳、安全。

何:为什么。

故:原来、旧。

置:安置、放置。

安闲:安逸、闲适。

安逸:舒适、安乐。

然后:这样以后、之后。

得:能够。

度:揣度、思量。

非:不是。

复:再、又。

负:背负、担负。

盖:大概。

故:所以、因此。

固:本来、原来。

顾:回头看、照顾。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30个文言实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30个文言实词》

① 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安稳的,安定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反诘,译为“怎么”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本来,原来,最初。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 130 个文言实词1. 安(ān)(1)形容词。

..(2)动词。

养生,享受。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2. 本(běn)副词。

..3. 比(bǐ )(1)动词。

① 并列,紧靠着。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1② 比作。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① 等到……的时候。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 比起。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 目光短浅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2)介词。

..4. 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5. 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 敝(bì )2.① 士兵,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 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 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 迫近。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① 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文言实词积累120个初中

文言实词积累120个初中

文言实词积累初中
1. 食物:食,饮食,餐食,粮食,肴馔,舌食,饥饵,盐食,宴飨,谷食,茗饮,美酒,香喷喷,鲜美可口。

2. 动物:畜,兽,禽,虫,鸟兽,犬马,鱼鳖,蚂蚁,蝼蚁,鸦雀,蝼蛄。

3. 植物:艾草,竹子,松树,梅花,柳树,桃树,姜花,茶叶,莲花,牡丹,菊花,橘树,苹果树,草木皆兵。

4. 天气:云雨,晴朗,寒冷,温暖,雷电,阴霾,微风,和风,寒风,暴雨,雷阵雨,细雨如丝,秋风萧瑟。

5. 地点:山水,江湖,田野,庭院,园林,城市,乡村,炎黄子孙,四海八荒。

6. 人物:君臣,朝廷,士人,将军,隐士,仕宦,学子,书生,丞相,帝王,官吏,教师,孔子,孟子,老师严谨指导,风纪严明。

7. 人体:容貌,面庞,目光,指尖,手臂,脚步,颈项,双膝,衣缎,骨肉兄弟,口齿伶俐,面目全非,辞章之魁。

8. 行为:行动,思考,学习,品味,瞩望,沐浴,穿戴,指引,经营,卧薪尝胆,窥豹之末,蚕食鲸吞。

9. 家庭:兄弟,父子,儿女,至亲,娘家,姨妈,舅舅,叔叔,祖父,孙子,家祭,宗庙,骨肉至亲。

10. 学科:文学,历史,语文,数学,地理,音乐,美术,科学,物理,化学,英语,艺术全攻略。

(人教版)120个文言实词注释

(人教版)120个文言实词注释

36

② 枯竭,完 ① 完,没有了 ② 全
37
尽 ③ ④ ① ② ③ ① (过完) (毫无保留) 向前,前进,上进 进献,献上 出仕,作官 居住
38

② 处于 39 居 ③ 停留 ④ 过了 ⑤ 相处 ① 提拔,举荐 40 举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① ② 被举用 全 发动 具备,具有 详细 都 征集 召集 类似,相像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核舟记 岳阳楼记 核舟记 小石潭记 登泰山记 扁鹊见蔡桓公 周亚夫军细柳 弈喻 出师表 去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少年中国说 核舟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 核舟记 出师表 岳阳楼记 河中石兽 干将莫邪 出师表 出师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黄生借书说 出师表 弈喻 河中石兽 去私 出师表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小石潭记 少年中国说 唐雎不辱使命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登泰山记 出师表 出师表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120个文言实词注释 序号 例词 1 2 3 比 鄙 兵 ① ② ③ 其两膝相比者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后壮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锐兵刃,彀弓弩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② 兵士,军队 一老河兵闻之 ① 疾病,生病 未果,寻病终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君之病在肌肤 ② 疲劳,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① 明察、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明察、识别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通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① 坐,驾(战车) 公与之乘 ② 趁着,引申为“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① 跟从,跟随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② 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③ 从哪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便舍船,从口入 乃大惊,问所从来 ① 对着,面对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② 占者,把着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③ 在,正在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④ 将要 其妻重身当产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 ⑤ 当前 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世无双 ⑥ 应当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当求之于上游 当于汤镬煮之 ⑦ 相抵,当作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而中道崩殂 ① 路、途 道少半,越中岭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道皆砌石为磴 道中迷雾冰滑 是日观道中石刻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词义 并列,靠近 比较,相比 等到,及 鄙陋,目光短浅 兵器,武器 例句 出处 核舟记 捕蛇者说 干将莫邪 曹刿论战 出师表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河中石兽 桃花源记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出师表 小石潭记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登泰山记 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周亚夫军细柳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口技 干将莫邪 出师表 出师表 卖油翁 出师表 河中石兽 干将莫邪 捕蛇者说 出师表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小石潭记 少年中国说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使用示例。

一、人物类1. 君子:指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例如:他是个君子,待人有礼貌。

2. 儿童:指少年儿童。

例如:这个公园里有很多儿童在玩耍。

3. 侍女:指为主人服侍的女仆。

例如:她是一个聪明勤快的侍女。

4. 王子:指君主的儿子。

例如:他是王子,将来会继承王位。

5. 少年:指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青少年。

例如:我们是同班同学,他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

二、动物类6. 鸟群:指一群飞鸟。

例如:我看到一大群鸟群在天空中飞翔。

7. 虎狼:指老虎和狼。

例如:夜晚的森林里,虎狼嗥叫声此起彼伏。

8. 鱼儿:指小鱼。

例如: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

9. 牛群:指一群牛。

例如:他家有一大群牛群,每天都要喂食。

10. 狐狸:指一种动物,善于偷偷摸摸行事。

例如:他聪明狡猾,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

三、物品类11. 书籍:指书本。

例如:这个图书馆有很多好看的书籍。

12. 剑锋:指剑的刀锋部分。

例如:他挥舞剑锋,斩断了敌人的武器。

13. 衣裳:指衣服。

例如:这件衣裳很漂亮,适合参加晚会。

14. 车马:指车辆和马匹。

例如: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

15. 砚台:指用来磨墨的石头器具。

例如:他在砚台上练习书法。

四、食物类16. 酒肴:指酒和菜肴。

例如:宴会上的酒肴丰盛美味。

17. 糖醋:指用糖和醋做成的调味料。

例如:这道菜的味道既甜又酸,是糖醋口味。

18. 米饭:指米做成的饭。

例如:我每天都吃米饭,觉得很美味。

19. 酒杯:指盛酒的杯子。

例如:他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

20. 糕点:指糕饼类的食物。

例如:这个糕点店的蛋糕很好吃。

五、自然景物类21. 星月:指星星和月亮。

例如:夜晚的天空,星月闪烁着光芒。

22. 江河:指大江大河。

例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120个文言实词(新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120个文言实词(新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 120个文言实词(新整理)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120个文言实词(新整理)”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2012年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20)★1爱:①爱护,疼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疼爱)《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啬,吝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译文: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啊!④爱惜,珍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译文: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只爱惜自身。

⑤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⑥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仁而爱人。

《史记.高祖本纪》⑻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⑨爱戴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译文:(李广)对待士兵宽容和缓不严苛,士兵们因此爱戴(他)并且很高兴被任用。

⑩形容词:可爱。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在墙上。

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2安:①安稳,安定,稳固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②平安,安全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
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
(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
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
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
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
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
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
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
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1.曾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
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
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
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3.诚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
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
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15.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
之汨罗。

16.从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
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
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17.殆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
唯余项脊轩。

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

当(在)是时,敌虎视秦,
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

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
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19.道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
理)多也?
20.得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

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21.度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
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
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
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

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
22.非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
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

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
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3.复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

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
其中亭台楼阁。

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
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

前行,一
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
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

得一,成名
以其小,劣之。

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

两人喜,相约明
日复(再)往。

24.负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

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

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

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

”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
怀璧归赵。

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
负(失败)不易量。

25.盖
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

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超过)世,又登之。

见一
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

26.故
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

良初见,问之:“公何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闻。

良听之,急以告。

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
委,刘邦颜色少解。

27.顾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

初始,
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