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 90-120 答案
文言文学习:120个多义实词120个练习(答案附后)

文言文学习:120个多义实词120个练习(答案附后)1.爱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发被()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5.本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9.察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
10.朝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
11.曾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6.衣食所安(养生)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单位)6.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7.本未倒置(树根,引申主次,先后等)8.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10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坐车)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答案1 爱1.(爱护) 2.(喜欢,爱好) 3 (爱惜,吝惜) 4.(爱惜,吝惜) 5.(爱慕,欣赏) 6.(恩惠) 7.(隐蔽,躲藏)2 安1.(安稳) 2.(安全) 3.(安逸) 4.(安抚,抚慰) 5.(安置、安放) 6.(哪里) 7.(养生) 8.(使---安)3 被1.(蒙受,遭受) 2.(表示被动) 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通“披”披散) 5.(被子) 6.(覆盖)4 倍1.(通"背",背叛,违背) 2.(一倍,加倍) 3.(增加) 4.(越发、更加)5 本1.(草本的根或茎干) 2.(根本。
基础) 3.(本来,原来) 4.(版本,稿本) 5.(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天赋的善心) 8.(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边界地方) 2.(庸俗,浅陋,鄙俗) 3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轻视)7 兵1.(兵器,军械) 2.(士兵,军队) 3.(用兵策略,战略) 4.(用兵器杀人) 5.(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疾病) 2.(困苦,困乏) 3.(毛病,缺点) 4.(担心,忧虑) 5.(损害) 6.(责备、羞辱)9 察1.(仔细看,观察) 2.(详审) 3.(了解,弄清楚) 4.(察察,洁白的样子) 5.(看清楚) 6.(精明)10 朝cháo1.(zhāo 早晨) 2.(朝见,朝拜) 3.(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朝代) 6.(朝政) 7.(对、向)11 曾1.(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曾经) 3.(竟然) 4.(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驾车,坐车,骑马)(趁着,凭借) 3.(冒着) 4.(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登上) 6.(shèng四)13 诚1.(真心真意) 2.(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4.(诚心,诚意)14 除1.(台阶) 2.(清除,去掉) 3.(清除,去掉) 4.(整修,修理) 5.(拜官授职) 6.(门屏之间)15 辞1.(言词,言语) 2.(文词,文学) 3.(藉口) 4.(推辞) 5.(告别,辞别) 6.(古代的一种文体) 7.(讲究,计较) 8.(辞令,应酬的言辞) 9.(辞谢,婉言道歉) 10.(命令)16 从1.(跟随,随从) 2.(听从,顺从) 3.(向---学习) 4.(依傍) 5.(由,自) 6.(参与) 7.(随从的人) 8.(放纵) 9.(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通"纵"。
高考语文要求120个文言实词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⑪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⑫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⑮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⑪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⑫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⑬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⑮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⑱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⑲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例句:⑪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⑫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史记•屈原列传》)⑬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报任安书》)⑭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⑮同舍生皆被()绮绣。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精美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臵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臵、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臵(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精选】1[1].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精选】1[1].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11e9e6360cba1aa811da91.png)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疼爱)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6.衣食所安(养生)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底稿)5.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单位)6.此之谓失其本心(天生具有的)7.本末倒置(树根,引申主次,先后等)8.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偏远的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见识浅薄)3.鄙人不知忌讳。
(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诋毁)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清白、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乘坐)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诚1.帝感其诚(真诚)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修治)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8.欲不可从(通“纵”,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合纵: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17 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4.思而不学则殆(危险)18 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3.有大石当中流(处在)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在,正在)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定、一定)19 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4.于是废先王之道(政策)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7.臣之所好者,道也(规律)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12.道义:道德和正义20 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恩)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10.此言得之(对、合适)21 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度量)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纪)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8.常有大度。
120文言实词练习(参考答案)

文言文系列训练I:文言常用实词第1页01爱【答案】1.D爱好,喜欢;2. C吝惜;3. A疼爱,爱护;4. A爱,爱护;5. E爱惜,珍惜;6.E爱惜,珍惜;7. F可爱;8. A爱;9. B同情,怜惜;2安【答案】1. A安定,安全(本义);2. B安逸的环境(a.- n.);3. A使…安定(使动用法);4. E哪里;5. E怎么;6. B安逸,安适;7. A安稳,安定;8. A使……安定(安心);9. E怎么;10. E哪里;11. E什么地方;12. E哪里;13. B安逸,安乐;14. C养生,安生;15. A安稳,安定,稳固;16. D安放,安置;17. E怎么;03被【答案】1. E被动;2. A被子(本义);3. E表被动;4. E被动;5. D遭受;6. G 通“披”披散;7. F通“披”穿着;8. F通“披”穿着;9. G通“披”披散;10. B覆盖;04倍【答案】1. A一倍;2. C通“背”,违背;3. C通“背”,乖戾;4. A加倍;5. B通“背”,背向,背着;05本【答案】1. A草木的根或茎干(本义);2. F原本,本来;3. F本来,原来;4. I底本,底稿;5. C根本,基础的东西D农桑业;6. J本钱;06鄙【答案】1. A边邑,以……为边邑;2. D鄙陋,谦辞;3. D谦辞(卑贱);4. B庸俗浅薄;5. B偏狭;6. B鄙俗;7. B目光短浅;8. C看不起,轻视;07兵【答案】1. A兵器,武器;2. D军队;3. C武力;4. E兵士;5. A兵器;6. A兵器;7. E兵士;8. C兵器,代指武力;9. C军备;第2页08病【答案】1. A病,生病(本义);2. A病情;3. A有病;4. A疾病;5. D以…为难(意动用法);09察【答案】1. A观察(本义);2. C考察;3. D考察以后,加以推荐、选举;4. B看清楚;5. E皎洁的样子;6. C考察;10朝【答案】1. A早晨(本义);2.C朝见;3. E朝廷;4. C上朝,朝见;5. A在早晨(名—状);6. I对着,向着;7. H朝代;11曾【答案】1. B连……都……;2 C曾经.;3. C曾经;4. E竟,竟然;5. D通“层”,重叠;6.A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7. F通“增”,增加;8. B连……都……;12乘【答案】1. D 趁着;2. A乘坐;3. M顺应;4. I量词,一车四马叫“乘”;5. B乘船;6. L马车;7. D趁着,凭借;8. C登上;13诚【答案】1. B确实,的确;2 B实在,确实.;3. C果真;4. A真心诚意(a.-n.);5. A诚心(a.-n.);6. C如果,果真(假设);14除【答案】1. D任命,授职;2. C清理,整治;3. D拜官授职;4. A台阶(本义);5. E过去,逝去;6. B清除,废除,除掉;15辞【答案】1. D不接受;2. B言辞;3. E辞别;4. E告辞;5. G计较;6. D推辞,不接受;7. E告辞;8. F一种文体;16从【答案】1. A跟……学习;2. B使……随从;3. F由,自;4. M依傍,紧挨着;5. A 跟随(本义);6. C顺从,听从;7. F由,自;8. E参与;9. C顺从,听从;17殆【答案】1. B近乎;2. C表约数,几乎;3. A危险;4. D大概;5. D大概;6. A危险;7. A危险;8. F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8当【答案】1. K通“倘”,如果;2. E掌管,主持;3. H应当;4. C在……时候;5. A 面对;6. E掌管,主持;7.B抵挡;8. A对着;9. D占着,把守;10. A对着;11. L担任,承当;12. B挡住;13. B挡住;14. I当做;15. A对着,面对;16. G判决,判罪;17. C正当……时候。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師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1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文言实词(91-120答案)91、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7及花之既谢(凋落)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
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
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
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92、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8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9西忆岐阳信(音讯、消息)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
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
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93、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5夙兴夜寐(起、起来)6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
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
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94、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2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5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将要)6古诗的一种体裁。
例白居易的《琵琶行》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推导提示:“行”的本义是“道路”(甲骨文即是十字路形)。
道路自然是用来“走”的,路总是成“行列”的。
“离开”当然是人走了;“运行、实施”、“流行、流动”等意义均是“走”的抽象表达;由“实施”引申出“行为,经历”就顺理成章了,一个人的“品行”不就是看他平日的“行为”吗?95、幸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妃嫔处)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推导提示:“幸”的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
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
“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96、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6掌修国史(撰写)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8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推导提示:“修”的本义是“培养,改进”等。
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
97、徐1不徐不疾(迟缓)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推导提示:“徐”的意义很好记,只有“缓慢地,慢慢地”的意思。
98、许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推导提示:“许”有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应允;一是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
99、阳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4儋阳为傅其奴(通“佯”,表面上,假装)5周秦古玺,多作阳文(出的,外露的)推导提示:“阳”本义是“山南或水北”。
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阳光”之义;后又借做“佯”,意义是“表面上,假装”。
100、要1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2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3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需要,符合,适合)4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5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7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8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9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10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推导提示:“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
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
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
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101、宜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适宜,合适)2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3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推导提示:“宜”的本义是“适合,适宜”,既是“适合,适宜”的那就“应该,应当”这样做了。
102、遗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4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排泄(大小便)]5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6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踪:遗迹,旧址)7地有遗利,民有遗力(剩余的)推导提示:“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
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喽;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
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
103、贻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2我之怀矣。
自贻伊戚(遗留)3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造成)4贻人口实(给、被)推导提示:“贻”的本义是“赠给,送给”,引申出“遗留,留给”。
104、易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3采掇者易辨识耳(容易,平易)4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地势,平坦,平易)5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6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整治)7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很,非常)推导提示:“易”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从日从月,意为日月变换);一是“容易”(也许古人认为日月变换是平常容易的事吧)。
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吗?),进一步引申出“安稳”(平坦的路走得安稳)。
105、阴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4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影,树荫)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6惟汉印多用阴文(凹入的)7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阴险)推导提示:“阴”的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天”。
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阴天当然暗喽)106、右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4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倾侧的力士称“车右”,也称为“右”)5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尊重、重视)6右韩而左魏(亲近、袒护)推导提示:“右”的本义是“右边(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
金文则加了一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
“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义。
107、再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两次)2一弹再三叹(再三:屡次,多次)推导提示:“再”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不要跟现在的“再”混淆)。
108、造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5小子有造(培养,造就)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推导提示:“造”有两个基本义:一是“到某地去”;一是“做成,制造”。
由“到某地去”可引申出“到达某一境界”(到某地去的抽象表达)109、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8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已、朋友)9绝宾客之知(交情)10子产将知政矣(主持、管理)推导提示:“知”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110、致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7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8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心。
)9先享无穷逸致矣(同10)10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
引申出“导致”。
111、质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或抵押)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资质;质地)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6形者神之质(本质、实质)7质明,避哨竹林中(正、刚刚)推导提示:“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
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
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112、治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修理,整训)4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5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6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整理)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8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社会安定)推导提示:“治”的本义是“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