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色酒阅读理解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短诗五首》一、积累运用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隧洞(suì)纤细(xiān)高傲(ào)干瘪(biě)B.蜗行(wō)胆怯(què)翡翠(fěi)伤痕累累(léi)C.芦荻(dí)舵手(duò)熄灭(xī)笑涡(wō)D.飞窜(cuàn)呻吟(yín)蠢笨(chǔn)差异(chā)【答案】B【解析】B项,“怯”应读qiè,“累”应读lěi。

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案】D【解析】“悬涯”应为“悬崖”。

3.诗歌默写。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富饶荣光自由(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3)繁多是个谎言(4)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需要注意的字有:“饶”“繁”“血雨腥风”“涯”。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

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3 《短诗五首》同步检测(满分:7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寂寞.(mù)湖畔.(pàn)霜.风(shuāng)B.差.异(chà)房舍.(shè)谎.言(huǎng)C.装饰.(shì)郊.原(jiāo)舵.手(tuò)D.漫.漫(màn)埋没.(mò)海涛.(tāo)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C.郊原/如海,房舍/如舟D.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3.下列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的一项是()(2分)A.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B.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C.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会令人惊叹吗?D.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B.《月夜》表现了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C.《断章》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体现出诗人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5.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寂寞”“卧听”“山茶”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长夜漫漫”“年轻舵手”“放下包袱”这三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这个句子缺主语,应删去“随着”或“让”。

益阳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益阳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益阳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酒的怀念酒,给我的记忆,始于那诱人的糖。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去合作社打酒的差使总由祖母交给我。

灌满一瓶酒,多余的零钱总被我大胆地换成花花绿绿的糖。

口含着糖将酒交给祖母,祖母总要问我口里含着什么,每当此时,我赶紧逃开,身后传来佯装的骂声。

吃饭的时候,客人举起杯用嘴抿出悦耳的声响,响声还没停止,客人便迫不及待问是什么酒。

坐在桌旁的父亲虽不善饮,但对酒似乎知道得颇多,连声说:“饶州酒,饶州酿的酒。

”客人大都是邻县的都昌县人,不甚了解饶州,于是父亲主人般地说开来。

客人有味地听着,当然不忘眯着眼抿干杯中的酒,当饶州轶事讲完,满满的一瓶饶州酒也喝干了。

于是,我很小就知道了饶州,那里除了有酒,还有响着机器的铁船,有很长很长的石桥,有好高好高的楼房,还有许许多多买不完东西的商店。

北京遥远得没给我任何想象,它仅是一个课本上响亮的词语,它的全部意义被饶州代替,走了一回饶州的人,似周游了世界般被孩子们盘问和尊敬。

我向往着饶州,甚于那甜死人的糖,这一切都缘于那酒。

在大人的怂恿下,我也试着喝酒,酒的滋味远没有想象中的饶州美好,直至一次微醉在如血的残阳里,梦见画般的饶州,才似乎明白酒的妙处了。

学会喝酒,便开始替代不善饮的父亲陪客,慈祥的祖母满心欢喜地在旁看着。

她对我们管教甚严,来了客人小孩是不能上桌的,然而因为酒,我是一个例外,并得到赞赏。

我也学着大人抿酒,说些应酬的话,忽然间发觉自己已长大,似乎也该给客人讲些饶州的事。

中考那年第一次走进饶州,然而来不及去与想象中的饶州印证便被老师带进考场,考完后又陶醉在答对试卷的喜悦之中,饶州给我留下的大概只有那美丽的设考点的一中校园了。

第二次走进饶州,带着一份激动与一位女笔友走在东湖的夕阳里,耳边响着妇人捣衣的回响。

离开饶州,竟想不起饶州的街道,只是清楚地记得那轮美丽的夕阳和夕阳里那位女孩醉酒般的笑靥。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 专题六 现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Ⅱ)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  专题六  现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Ⅱ)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专题六现当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Ⅱ)真题先究(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在苏格兰高原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9.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练前必备一、意象1.结合诗歌,积累常见意象。

如: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与李璟《浣溪沙》“丁香空结雨中愁”以及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中的“丁香”意象一样,都蕴含着忧愁的情感。

2021年山西省临汾市红道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年山西省临汾市红道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年山西省临汾市红道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心中的芦苇张弛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结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飘飘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柔和的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为千古绝唱。

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

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地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

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

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佞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中流淌。

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现代诗歌《乡色酒》阅读训练及答案

现代诗歌《乡色酒》阅读训练及答案

乡色酒舒兰[注]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注舒兰,江苏邳县人,台湾诗人。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远离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两节之间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炼,感情真挚,比喻及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使感情的抒发淋漓尽致。

C.本诗运用第二人称,使诗歌带有对话的色彩,如同诗人在向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整齐,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以充分表现。

8.“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从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变化?9.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6.D7.D(“重章叠唱”和“反复”的手法在本诗中并未体现)8.三十年前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来,月亮似乎在与“我”嬉戏,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后的“我”饱经沧桑,只能心事重重地对月抒怀,所以是“我”在望月亮。

9.这首诗借助时空变化来结构诗歌,诗人以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巨大的时间跨度以及故乡和台湾巨大的空间距离来展现思乡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二)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二)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二)乡色酒(台湾)舒兰三十年前三十年后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椰树梢头望你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你圆你满人也圆乡愁也满1.诗人将______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是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中写了两次望月,这两次望月的地点、心情是否相同?从何处能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是圆月,为什么上节说“圆”,下节说“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了诗人性格的前后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6. 说“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却又把“一只只”小纸船“抛下在海里”,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7. 每天不灰心地叠船,希望有一只小纸船“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这样写有何用意?8.诗的最后四句由()写转为()写,点明了()。

诗人通过(),假设母亲在睡梦中看见了一只小纸船,请母亲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船载着对母亲的()和()的哀伤。

9.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有象征着什么呢?金色花(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03现代诗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3现代诗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现代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答案】1.“大地红”是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2.表现出陈毅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3.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解析】1.无2.无3.“魂兮归来大地红”与“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表达了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参考答案与第三首表达的信念一致。

4.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

卢沟谣李明基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

(1)这首歌谣构思顺畅,以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2)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

(3)《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

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

(4)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改为“卧”或者“吊”。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答案】(1)答案要点:时间(2)答案示例:豪迈自豪(3)答案示例:最欣赏“水清清,月圆圆”。

这里运用叠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4)答案示例一:可以改为“卧”。

王朝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古桥却依然安睡在山河之上。

答案示例二:可以改为“吊”。

王朝的烟云散去,它建立的古桥让人有哀伤凭吊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间酒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
太久,将来会生疏的。

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

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

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

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

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

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

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

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

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

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

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

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

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

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

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

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

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

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

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

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

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17.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6分)
18.第④—⑦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慌恐”→“①”→“②”→感动的变化过程(4分)
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6分)
(1)“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分)
(2)从第五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

(4分)
20. 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

(6分)
21.选出与本文主题不同类的一项(2分)
A.《背影》 B. 《傅雷家书》 C. 《再塑生命》 D.《爸爸的花儿落了》
参考答案:
17.【内容概括】(6分)
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

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

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

[6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
18. 【内容理解】(4分)
①难受②纳闷[4分。

每点2分。

]
19.【内容分析、人物分析】(6分)
(1)【内容分析】(2分)
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

[2分。

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人物分析】(4分)
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屁股,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

[4分。

“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

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

]
20.【内涵探究、作品鉴赏】(6分)
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

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

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

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

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6分。

含义3分;作用3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21.【文学常识】(2分)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